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1
西方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鸿铭先生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描写的中国人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值得尊敬。书中无不渗透着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浓浓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辜鸿铭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他的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有着绅士性的特点。他说中国人的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和善的,但不是绝对的和善。就如毛泽东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危害时,中国人是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外来入侵的敌害。当年中国以一支在西方国家眼中不能称之为正规军的志愿军挡住了由18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钢铁洪流的步伐,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不能再进半步。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的机智勇猛让美国人在建国170年以来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周围爱他的人他为的人而活,他不轻易言战,但你威胁到他的生存,他的亲人,他就要站出来,与你拼命,维护他们最后的自尊。在国将破家将亡,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随时都可以奉献。正是它,支撑了中国永远不倒,它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和平力量。
序言中,辜鸿铭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文明合法的、正统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毁灭并试图挽救欧洲文明,就必须克服那种对不义所抱的狂热、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导致了对强权的迷信与崇拜。而这种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识轻重、蛮横无理的根源。”对的,人要理智,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人更应秉承祖先们所留下来的伟大而富有远见的精神。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旧西方的人,历史证明,是缺乏理性的人与野兽结合的生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层面都与前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界定人品的第一要义;富二代身份成了人们追捧的潮流;孝敬上司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潜规则。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对强权的迷信和崇拜呢?辜鸿铭先生这一句话,用来作为解决我们中国现状的方法和建议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
辜鸿铭先生热爱中国文化。这是我在他谈到中国的语言时候感受到的。他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为什么外国人都觉得汉语很难学的一门语言,而中国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却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用的是已经充满智慧的头脑,而不是用心灵。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循环的文明。自《易经》的问世,中国就被这伟大哲学思想所引领,造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也只有在正式中国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2
我们都知道,中文就是汉语与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演练变化的语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维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现阶段人类文明中最稳固也是最先进的语言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辜鸿铭讲述了他对中文的一些独到的认知与理解。
作者认为“汉语史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必定战胜英语”,并从思维速度、发音、构成组义等角度进行了论证,真实诚恳令人折服。但我却对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中文,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语言,还是因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进而学习它?对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个中国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你的归属、你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标志。这不仅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整个民族。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及时教他关于他的民族文化的东西,如方言、历史、习俗,段时间来说他还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的归属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过去,当他的子子孙孙再回过头来,除了血脉,他们已经丧失了全部可以标志他们家乡身份的东西,或许也可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传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地方出来的他们了。这就是原始归属的丧失,文化标志的一种丢失。中文,它并不像护照、身份证等具体的一个物体,证明你的来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如中国心一般的精神上的东西,别人或许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浅,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归属。我学习中文,因为我仍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中文,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它记录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在不断的发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对联等文化,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试想如果不学习掌握汉语与汉字,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连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话文进行翻译,中文也可以通过翻译成其他的语言进行学习交流,理论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对比过两者的同学应该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译,与自己用原来的语言明白的文化内容肯定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像是一个需要验证的传承一样,要想得到其真正的传承,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钥匙,才能通过考验。中国文化也是一样,你必须学习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窥视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这就是看了辜鸿铭这本书的一些对中文的观点后,对自己所提出来的提问以及解答,或许解答的还不是很充分,很透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继续前进的理由,一个支持下去的信念。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3
西方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鸿铭先生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描写的中国人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值得尊敬。书中无不渗透着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浓浓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辜鸿铭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他的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有着绅士性的特点。他说中国人的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和善的,但不是绝对的和善。就如毛泽东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危害时,中国人是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外来入侵的.敌害。当年中国以一支在西方国家眼中不能称之为正规军的志愿军挡住了由18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钢铁洪流的步伐,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不能再进半步。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的机智勇猛让美国人在建国170年以来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周围爱他的人他为的人而活,他不轻易言战,但你威胁到他的生存,他的亲人,他就要站出来,与你拼命,维护他们最后的自尊。在国将破家将亡,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随时都可以奉献。正是它,支撑了中国永远不倒,它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和平力量。
序言中,辜鸿铭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文明合法的、正统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毁灭并试图挽救欧洲文明,就必须克服那种对不义所抱的狂热、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导致了对强权的迷信与崇拜。而这种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识轻重、蛮横无理的根源。”对的,人要理智,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人更应秉承祖先们所留下来的伟大而富有远见的精神。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旧西方的人,历史证明,是缺乏理性的人与野兽结合的生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层面都与前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界定人品的第一要义;富二代身份成了人们追捧的潮流;孝敬上司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潜规则。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对强权的迷信和崇拜呢?辜鸿铭先生这一句话,用来作为解决我们中国现状的方法和建议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
辜鸿铭先生热爱中国文化。这是我在他谈到中国的语言时候感受到的。他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为什么外国人都觉得汉语很难学的一门语言,而中国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却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用的是已经充满智慧的头脑,而不是用心灵。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循环的文明。自《易经》的问世,中国就被这伟大哲学思想所引领,造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也只有在正式中国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4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 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 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者说骄傲,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欧洲人轻视外来人种的程度,这与历史书中讲的中国人自奉为天朝上国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他以相应的礼节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说一些他不赞同的观点,他的骄傲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他说:“他们(外国人)以为他们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但是不得到尊重,他绝对不会低头;守旧或者不随波逐流,他一直留着长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是中华末了的一个代表;自恋或者自负,他熟练运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国的哲学,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他有广博的学问却没有聪慧的学生来求知,他满怀抱负,但始终觉得没有得到重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拜访他的时候,细致的描绘了他的容貌、言行,现引用辜老先生赠与毛姆的一首小诗:
你不爱我时:声音甜甜,烟波含笑,素手纤纤; 待你爱上我时:声音却变得凄楚了,满眼是泪,睹目痛惜。
伤心啊,伤心之爱使你不可爱。我渴望岁月飞逝,那你就会失去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气。
到那时我依旧爱你,你才会珍惜我的痴情。令人羡慕的年华转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全部诱人的.神采。
唉,我不爱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无心再爱。
辜老先生受德国影响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歌德的话语,在他关于中国不需要宗教的阐述中,讲到歌德的话:谁有科学与艺术,就也有了宗教。谁两样都没有,就须有宗教。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一部分传教士们自以为是的闯进我们神圣的国度,口口声声说要给我们信仰,殊不知这种文化侵略对我们千年来的孔孟文化是没有任何撼动的力量的;现在有些新中国人民睁着大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请问你们学过的论语、三字经不是给了你们做人最基本的规则了吗?你们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给你们最基本的供养和关爱吗?你们还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没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快乐的过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说犯罪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人在无助时需要信仰,我说,放屁。
我想,关于辜老先生对于应保留君主制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家之言,对于辜老先生关于慈禧的观点我也是当做补充历史知识,但是对于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对于中华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强烈维护,我是深深的赞同和感动。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说,传教士和警察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产物。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5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读了此书,不得不佩服辜鸿铭先生的文化修养,于是我上网搜了有关他的资料。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他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二十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中国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这是辜老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他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中国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的rap。
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较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辜老的书对中国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6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体在世界的东方存在这么久,时间的调和给中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标签。有人说中国文明在类似元朝这种外民族入侵后建立统治的时间节点已然停止,但是我仍觉得中国文化的脉没断,因为外族的文明进入这个温暖的饭煲之后,虽说高高在上,但换一种说法却是浮于表面。也就是说外族的文明不但没能彻底颠覆整个中原文明的根基,反而一步步融入其中,为中国大文明的形成添加了一味独特的带有狐臊味的作料。
之所以先辩一辩中国文明的存在至今,是因为如果没有这一前提,中西文化之辨在追根溯源的时候则无从谈起。现在的我在看中西的时候,脚下这片土地是一个独立的,强大的,敢于也可以在世界舞台上跟老美、罗刹国赤毛、倭寇平起平坐的国家。而在一百年前,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轮番轰炸之后,各色国耻条约重压之下的风雨晚清,辜鸿铭这个“老怪物”却也可以做到当代人都不一定能坚持的独立思考,凭着自己学贯中西的墨水,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奇葩履历,挺直一杆中国人的腰杆傲视群雄。这也不难理解李大钊所云:愚以为中国两千五百余年文化所钟出一辜鸿铭先生,已足以扬眉吐气于二十世纪之世界。
《中国人的精神》薄薄一本,但是却厚重之至,因为这是一代狂人的生命呐喊。这本书创作的时间是欧陆一战时期,虽然西方在经济上迅猛发展,然而战争总是人类精神世界嘈乱的表现,也是在这一西方世界精神缺氧的契机,辜鸿铭却到处演说,告诉西方人,中国文明核心所在,价值所在,最后希望危机飘摇的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在未来道路的选择上,加入中国的元素。
整本书分为以下几个篇章: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中国领域的约翰·史密斯,一个伟大的汉学家以及中国学。其中尤以第一部分——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作者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如果用一个单词来形容,那就是”gentle“,也即温顺。中国人的温顺不是一种柔弱,而是不猛烈、不苛刻、不粗野、不疯狂。在真正的中国式人性中,可以说,有着从容、冷静、练达的特点。”“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粗糙的,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的,但愚蠢中没有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中没有侵略和喧哗。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猾的,但狡猾中没有狠毒。真正的中国人即使在身体、心灵和性格上有缺点,也不会让你厌恶。”而这些,我觉得原因就来自于中国人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真正的关键并非是这句话,而是这句话所代表的儒学在中国的影响力,或者说统治力。儒学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根基,儒家说中庸,所以中国人只要不是特别难以忍受,在别人问及自己诸如:去哪儿吃,点什么菜,喝什么之类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会选择微微一笑,然后配上经典的回答:随便。以至于“随便”成为了中国人菜谱上最中国的菜。儒家说君君臣臣,所以在中国人的字典里,“造反”二字是想想都犯法的雷池。儒家说三从四德,而婚姻在中国的受重视程度并不是因为爱情万岁,而是因为婚姻是一个紧箍咒,上面刻满了你应该和你不能云云的儒学思想。其实,作者对以上做了一个总结,那就是儒家所宣扬的',概括说就是一种“良民的信仰”,你生而纯洁,生而善良,你要听话,不管是你老爸还是你的boss。聪明的中国统治者深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从纣王开始的反面教材也告诉后来的统治者暴力是没用的,西方则不然,教士和军队是统治者的必备佳品,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然而塞翁失马,这却给西方世界留下了自由思考的好果实,赋予西方人勇敢的心,他们可以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保持信念,去冒险,去创新,说到底,他们有一种野性的基因在搏动有力的心脏。而在中国,儒学的出现则让皇帝们眼前一亮。从汉朝就开始封为“国教”的儒家学说在后来浩浩荡荡千年的中国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王国的地基。中国的皇帝们也自觉不自觉地手持儒学的套马杆,将治下的中国人驯化,他们拥有人类的智慧但却不是一种思想的智慧,这种智慧不是推理得来的,也不像狡兔三窟这种本能的发挥,而是来自同情心,一种爱和依恋的感觉,也正是因为拥有同情心和真正的人类智慧,才是中国式的人性,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无法言表的温顺。他们习惯了逆来顺受,他们习惯了坚韧和淳朴,他们会一直秉持着那份“良民的信仰”。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7
我们都知道,中文就是汉语与汉字,经历了3000多年演练变化的语言文化,是全世界唯一的二维文字,可以表音、表意、表形,是现阶段人类文明中最稳固也是最先进的语言文字。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作者辜鸿铭讲述了他对中文的一些独到的认知与理解。
作者认为“汉语史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必定战胜英语”,并从思维速度、发音、构成组义等角度进行了论证,真实诚恳令人折服。但我却对自己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学中文,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优秀的语言,还是因为它是最博大精深、最先进而学习它?对我而言,我的理由有三:
中文,是一个中国人的象征。它代表了你的归属、你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标志。这不仅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整个民族。中文,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精神的根。举一个很平常的例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及时教他关于他的民族文化的东西,如方言、历史、习俗,段时间来说他还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的归属之地,但久而久之,一代代地过去,当他的子子孙孙再回过头来,除了血脉,他们已经丧失了全部可以标志他们家乡身份的东西,或许也可以说他们已经有了一种新的文化,一种新的传承,新的身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地方出来的他们了。这就是原始归属的丧失,文化标志的一种丢失。中文,它并不像护照、身份证等具体的一个物体,证明你的来源地、你的身份,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如中国心一般的精神上的东西,别人或许不知,但只有你自己明白中文在你心中的烙印深浅,只有自己在明白自己的归属。我学习中文,因为我仍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中文,也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它记录了中国的文字系统,承载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并且在不断的发张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对联等文化,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试想如果不学习掌握汉语与汉字,如何能够真正体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有的人会提出疑问,连古代的文言文都可以用白话文进行翻译,中文也可以通过翻译成其他的语言进行学习交流,理论上是如此,但是真正对比过两者的同学应该知道,就算你如何精妙的翻译,与自己用原来的语言明白的文化内容肯定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这就像是一个需要验证的传承一样,要想得到其真正的传承,就必须有一个相对应的钥匙,才能通过考验。中国文化也是一样,你必须学习中文,你才能真正的窥视到它的“博大精深”之处。
这就是看了辜鸿铭这本书的一些对中文的观点后,对自己所提出来的提问以及解答,或许解答的还不是很充分,很透彻,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继续前进的理由,一个支持下去的信念。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8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9
西方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鸿铭先生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辜鸿铭先生不像其它学者一样抨击我们中国人,说我们的国民陋习,说我们的国民如何不争气,如何在世界上丢人现眼。而辜鸿铭先生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描写的中国人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善良,那么值得尊敬。书中无不渗透着辜鸿铭先生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爱,浓浓的爱国之心溢于言表。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辜鸿铭先生为我们呈现了他的观点。
中国人的精神有着绅士性的特点。他说中国人的绅士性并不是天性软弱,也不是脆弱屈服,而是没有强硬、苛刻、粗鲁和暴力。真正的中国人可能是粗卑的,但粗卑之中并没有粗野;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丑陋的,但他的丑陋却并不可怕;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庸俗的,但庸俗之中并没有侵略性;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愚蠢昧的,但愚昧之中却并没有荒唐;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是狡黠的,但在他的狡黠之中却并没有邪恶。”也就是说,真正的中国人是和善的,但不是绝对的和善。就如毛泽东所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当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受到危害时,中国人是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外来入侵的敌害。当年中国以一支在西方国家眼中不能称之为正规军的志愿军挡住了由18个国家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钢铁洪流的步伐,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不能再进半步。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所表现的机智勇猛让美国人在建国170年以来第一次在一场没有获胜的战争协议书上签字。中国人活着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周围爱他的人他为的人而活,他不轻易言战,但你威胁到他的生存,他的亲人,他就要站出来,与你拼命,维护他们最后的自尊。在国将破家将亡,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随时都可以奉献。正是它,支撑了中国永远不倒,它是中国的财富,也是世界和平力量。
序言中,辜鸿铭先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认为作为欧洲现代文明合法的、正统的德意志民族,目前要想不被毁灭并试图挽救欧洲文明,就必须克服那种对不义所抱的狂热、偏激、冷酷、刻毒和无节制的仇恨。因为这种仇恨导致了对强权的迷信与崇拜。而这种迷信和崇拜正是德意志民族不识轻重、蛮横无理的根源。”对的,人要理智,作为新中国的新一代人更应秉承祖先们所留下来的伟大而富有远见的精神。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以和为贵。而以欧洲为代表的旧西方的人,历史证明,是缺乏理性的人与野兽结合的生物。但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新一代的中国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层面都与前人有着较大的差异。在现代中国社会中,拜金主义成了人们界定人品的第一要义;富二代身份成了人们追捧的潮流;孝敬上司成了人们生活中的潜规则。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对强权的迷信和崇拜呢?辜鸿铭先生这一句话,用来作为解决我们中国现状的方法和建议也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参考意义。
辜鸿铭先生热爱中国文化。这是我在他谈到中国的语言时候感受到的。他认为汉语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为什么外国人都觉得汉语很难学的一门语言,而中国的小孩子和普通人却觉得很容易?这是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用的是已经充满智慧的头脑,而不是用心灵。真正的中国人是具有“孩子般的心灵和成人的头脑的人”。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但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文明是一个循环的文明。自《易经》的问世,中国就被这伟大哲学思想所引领,造就了几千年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而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秋了,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也只有在正式中国的情况下,才能使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得到较好的继承和发展,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10
“平静而受到庇佑的心态能够让我们认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国人的精神。”这句话是辜鸿铭这本《中国人的精神》里最想阐明的一个观点,也便是这本书里论述的主题。
选择一本书就犹如选择去了解一种思想,选择这本书首要的原因也就是想了解到底什么是中国人的精神,想知道要从什么方面来谈这个何其广泛的“精神”二字。其次的原因也便是这位伟大的学者—辜鸿铭给我的影响,他精通九个国家的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还翻译很多的古文经典到国外,在这么优秀的`一个人笔下会说出哪些不一样的话语呢?
或许是看的书太少,思想很浅薄,不得不说看的不是很懂,很多语言理解都有点问题的感觉,所以看的有点吃力。看这本书应该要把自己置身于写作品的那个年代里,否则会很有意见分歧,至少在我看来如此。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在晚清以来,中国的形象被严重扭曲,于是1915年被称为“老怪物”的辜鸿铭先生就用英文写成了《中国人的精神》,旨在用自己的笔维护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知道这个写作背景也就不难理解他把中国人描绘的过于美好了,他在书中写道:“中国人最奇妙的特性,我想在此说明,是当他过着精神的、孩童般的生活时,他仍然具有精神和理性的力量,这是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或任何其他原始的民族所没有的”,这些过于美好在今天看来就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因为我不知道我们真的这样美好吗,我有点怀疑。辜老先生还认为孔子为中国人民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他赋予了他们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这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的基础,而且借此,他使这一观念形成了一种信仰—国家宗教。其实我不是很懂这句话,类似这样的有很多,所以看这本书有点艰涩。
或许是新时代下思想的转变,身为女子我也就很不同意书中讲述的在中国,是由于妻子的无私和责任感,允许中国的男人们拥有侍女或妾,我认为一夫多妻是一种时代的烙印,也是一种制度的畸形,三从四德束缚了女子,许多的缘由致使现在的男女依旧不平等。思想产生碰撞才会真正懂得一些东西,讲述了诸多碰撞,但整本书还是很富有哲学色彩,值得一读的。这本书在讨论“精神”二字时着重讲述的是中国人生存的精神支柱,精神是一种微妙而灵敏的平衡,也好似一种信仰。了解自己的不足也不妄自菲薄这便是整本书透露的一种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本书无疑是轰动西方的大作,极大的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11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读《中国人的精神》有感 篇12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