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2024/05/1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的奇迹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篇1

暑假闲暇之余,我也会翻翻书籍,品品书的清香。其中崔华芳编著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让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身处教育第一线,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于教材和学生之间。催促着学生,追逐着时间,匆匆忙忙地奔向着那些既定的教学目标。总是在期待自己所教的学生个个都能出类拔萃,可又总在每次考试后为那些没能达到自己预期目标的孩子而叹息。牛顿、爱迪生、达尔文、爱因斯坦在年幼的时候也曾是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糊涂虫”“讨厌鬼”“愚笨儿”然而成年以后的他们却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个巨人。面对和他们类似的孩子,需要的是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透过表面深入内部去寻找、发现那些他们潜在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激发,使之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发现。这些潜在的能量不会那么轻易地被我们激发,那就需要我们善于分析思考,设计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而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因材施教”。

翻阅书中,仔细阅读那些奇迹的创造者的'故事。无论是那些凭借成功的家庭教育将残障儿童培养成人的父母,还是那些书写学校教育奇迹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有种共同的特质,那就是热爱。他们热爱自己的孩子,热爱自己的事业。正是这份浓厚的爱,支撑起他们不懈的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某某学生是差生。其实,我们不该随意地给孩子定性为“差孩子”、“坏孩子”,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

人性各异,特点不同,儿童时代尤为明显。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曾经在《孟子集注》中注云:“对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意思就是说,善于施教者是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而进行教育,使才能一般的孩子得到一般的成就,才能较优的孩子取得优秀的成就,没有不可以教育的孩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明白:尽管孩子的能力有高低,都应该根据孩子的才能、兴趣、爱好等不同来因材施教。我班的一名小男孩,生性懒惰,缺少教育,学习习惯差。自从我接管以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先是找他谈心,旁敲侧击,及时表扬、鼓励。慢慢的,他和我越来越亲近,有事没事爱主动找我说话。我也以此机会鼓励他学习,半个学期过后,他从我班的后三名一跃成为中等学生。我们还一起制定一个计划,朝优生行列迈进。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创造,奇迹就会出现。

掩卷沉思,回忆着书中这些创造奇迹的老师、父母,在他们身上我首先看到了智慧的光芒在闪耀。教育是艺术,学生是璞玉,只知一味地凿击敲打,而没有预先的精心构思设计,是难以有精美的艺术作品诞生的。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父母老师的教育也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们需要思考、学习的还有很多。当然成功谱写教育奇迹的因素还有很多。但我想当我们有了智慧,有了爱,其余的那些因素也必会不难具备。只要我们悉心去努力,用心去创造,我相信教育的奇迹也定会属于教育一线上平凡的你我。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篇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海洋,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假期里,学校要求在假期读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书籍,写写心得,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遨游在这片书海中,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一书中的教育成功经验来自教育的门外汉,给我很大的感触。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学会在言行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升华。

《教育的奇迹》书中介绍了周弘用母语玩字法教女儿识字,他从来没有强迫女儿非得把这些字认会。正是这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使女儿对文字发生了兴趣,从此婷婷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知识如痴如醉。周弘带着双耳全聋的女儿走上了一条与命运抗争的路,一条充满希望但不平坦的路,一条没有捷径的路。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所着的《幼儿才能开发》正是这本书改变了周弘一生,也使女儿实现了超越,从一个聋哑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年女大学生。

胡厚培看到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教授申白普利和美国职业作家奥个兹合着的《儿童世界》一书,书中阐述的观点让他深受启发,他选择了音乐刺激法。使舟舟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舟舟的早期教育中,第一次有成功的喜悦感。他便有意识地让舟舟欣赏更多的歌舞和交响曲的排练,并对舟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提示,舟舟认识了很多的乐器,懂得了很多世界名曲。这为后来舟舟当上乐队指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书中还有很多的例子不再一一介绍,每个教育成功的经验背后都有一条不平坦的路,他们用耐心、爱心、责任心来填平这条不平坦的路,使残疾人成为有用的人才。

看了此书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认为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有思想的教育刊物、书籍,更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这些教师应该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它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用思想武装我们的行为,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

二是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不可重复,不可替代,无比珍贵的生命。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学习是人深层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漫游。学习是辛苦的,但更是快乐的,是一种用努力酿造的快乐。

有这样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向《教育的奇迹》中每个教育成功的人士学习,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每位学生,使他们人人成才,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学习增长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书育人,认真、有责任心地工作,只有这样才不愧为人民教师。因为学习,我们胜任着我们的工作,我们将学习与工作合为一体,我们实现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篇3

一本可以点燃孩子们的学习激情四溢的畅销书;一本足以给我们教师以优秀的榜样的必读之书;一本足以给千千万万无视教育的家长一记警钟,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

每当读此书,会让我沉浸于文字与图画的唯美之中,更敬佩于罗恩老师的创意教学之中,犹如亲身体验此事。阅读此书处处流露出一种轻松、愉悦、睿智的气息。使我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教育是一种艺术,必须用心研究,用心去倾听,用心去包容,让教育成为爱,成为希望,成为奇迹。

有些孩子需要你更多的耐心——作者在此提及家长也需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有些孩子确实需要比别人更多一些时间来发挥才能。我也希望家长能与老师聊聊自己的孩子,也想家长能多陪陪孩子,能让孩子听到家长的鼓舞和赞美声。书中提到马修母亲的来信,这位母亲之前对孩子也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吼叫、嚷嚷以及责怪抱怨,最后使得他的孩子变得更加沮丧,到后来当他遇到绝望的时候先冷静自己,然后带上满心的耐心去倾听孩子,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知道他们可以做到,这样孩子们就会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加自信。

倾听,这也是每个孩子所期待的,有些家长却不懂得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忽略了什么是孩子们真正的需要。作者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陪伴,这样亲子关系就会更密切。读此处,不禁让我想起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不也是这样?王选是五年级转入的外来民工子弟的孩子,记得第一次见他,低着头眼睛不敢正视我,拘谨又带有几分自卑,看着让人很心疼。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他在是个贪玩但又机灵的孩子。小时候在奶奶身边长大,读小学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顽皮,在家里常受父母的挨骂,甚至挨打。每次与他父母通话,在电话里她总是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话,从来没有听她夸过自己的孩子。记得那次跟着学生去租住的房子见着了他的父母,妈妈还带这一个7个月大的女儿,一见我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诉说这孩子的不是,说着他要什么给买什么就还是不懂事,还拿出一件衣服给我看后背有一个三角形的洞:一件六七百的衣服穿到学校回家就成这样,于是孩子又是一顿毒打,手背上还挂着几道鲜红的伤痕。得知双休日父母上班这学生还要带7个月大的妹妹,让我很震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难受,读后感《读《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有感》。本该属于他的无忧的童年在哪里?父母有没有去真正聆听孩子的心声,虽说家长瞒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我一五一十的对她说了一番话,分析了她的情况,让她改变以前那种教育方式,少责骂,多称赞,少动手,多倾听。后来有次遇见***妈说自己的孩子变了,如今能及时完成作业,变的懂事了。是的,王选在学校的行为表现也大有转变,成绩也不断在提升。孩子得到了父母的称赞,增加了其自信心。因此家长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使得亲子关系就会更加密切!

教师何尝不是要用心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师要用心去聆听孩子们眼中的老师。记得有一次放学在走廊里陈军航(这孩子班级学习成绩善可,平时的行为表现不佳,也常受我批评)跟我聊他说:“我是跟他最聊得来的语文老师,因为以前的老师总是罚他抄课文不喜欢,但是他说我有时候很凶……”于是我一直在思考我哪些方面让他觉得我凶呢,我应该如何走进他的内心呢?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这个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也没少挨奶奶的责骂,父母一直在国外,十几年了几乎没有几次见过自己的父母,听着就心酸。这样的家庭孩子太缺关爱了,于是他在家里的情绪也被无意识的带到学校里,上课坐姿不端正,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字迹潦草,也许在学校里的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平时我也特地关注他,有些事情也特地叫他去做,比如叫他帮我倒一杯水,然后跟他道声谢谢,看他自豪又带有害羞的表情还是蛮可爱地。后来慢慢地也许感觉被老师认可,他的行为表现改变了许多。是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倾听孩子们的需要,让我们的心慢慢靠拢,彼此信任,奇迹必会出现。

读了罗恩老师的《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其中的每一处都值得我去细细品味,去深深琢磨。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用心聆听学生的梦想,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用点点滴滴的爱去感动每个孩子,用爱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教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分享,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相信学生并与他们一起追逐创造教育的奇迹吧!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篇4

从来不相信奇迹,总认为奇迹是不会发生在我们这些小人物身上。当我读了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后,给我很大的感触。从书中深深地感受到所有这一切来自一个“爱”字——人世间最普通也伟大的父爱。他们用父爱使教育出现奇迹得到成功,成为教育家。我们呢?我想反省自己,时时反思自己。

我被书中成功的奇迹所感动,细想平时的教育生涯。在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中国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

在《教育的奇迹》里我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材与否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在有意无意中,却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伯乐的眼光,赏识每一个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宽容,让他们在老师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地成长;或许我们真诚的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呢!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孩子的潜力,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给你创造无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