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名师讲语文》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篇1
这两天连续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胡明道讲语文》一书,看完了第一部分“我的语文人生”。从四个标题中就可以感受到胡老师的努力与拼搏。
“独上西楼,走上幽幽教改路;衣带渐宽,求索漫漫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痛并乐;蓦然回首,道上山花已烂漫”很多话语令我感动,也给我以很大鼓励。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惶恐是懦夫的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的托词。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能找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领会最透彻,哪节课你上得最快乐……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走路也念念有词。”(达到了忘我境地,这才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郭新)
“生活的色彩永远是丰富的,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的懊悔,我也曾有过失意的痛苦、冷寂的孤独……”(对生活真谛的把握,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才能够使一个奋进的人保持坚定的信心,认准目标,毅然前行——郭新)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说,今天我还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点贡献,真得感谢当年的这些学生,是他们,促使我对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进行探索。可以说,我在他们的成长中发展,他们在我的发展中成长。”(感谢学生!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从内心深处感谢学生,感谢学生带给自己的成长。怀有此心,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能不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的成绩提不高?——郭新)
“忆起20多年前的这些碎片,我重新领悟了‘第一’这个序数词的含义,它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十’‘百’以至更多。耳旁经常听到‘没碰到机遇’的抱怨声,我想,如果能将每个‘第一’的来临都当作‘机遇’,来前积极地等待,来时热情地拥抱,认真把握好每个‘一’,它不就可以变成‘十’‘百’了吗?反之,它当然就只能是‘一’了。”(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每一次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使,都不愿做,胡老师热情地去做。由此为起点,她走向了成功。每一次机会来临,她都认真把握,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其中。这更促使她快速成功!机遇与努力,很多人摆不正关系。‘聪明的人’一味地偷懒,想让机遇来临时再努力,‘愚笨的人’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先努力,机遇来临时才能够抓住。人生,很多时候还是做一做‘愚笨之人’吧!——郭新)
“实践中的困惑给了我挑‘新担’的勇气”:“湖北省教育学院研究班”开课时,省教研室中语科主任让胡老师挑选专题报告目录。“课堂心理”。很偏!但她挑选了。(这就体现了一种成功者的素质:敢于深入到陌生的知识领域,给自己压力,促自己进步。)
她找来了《课堂教育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大量书籍,进行了专题阅读,做了大量笔记。这一段时间,她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学生们上课、上自习,她也“上课、上自习”。(选准目标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目标中,大量学习,大量实践。)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调查研究,她大胆对传统心理学中有关“青少年有少年的SHA勇,他们更顾及成年人的认可。”等结论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她总结了调节课堂心理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她完成了论文和《揿动课堂的旋钮》,在中语会年会上发言,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一等奖。(有自己的思想,有充分的实践与调查。)
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成功?从胡明道,从余映潮,从洪镇涛……哪一个不是耐得一番寂寞,不是用努力抓住机遇,不是任劳任怨地对待每一次任务?
我们呢?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篇2
不可否认,语文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十分尴尬的局面。每个人都知道语文的重要性,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但是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致使语文学科在中学阶段地位不尽如人意。仔细想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第一责任人。虽然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在专业上不成问题,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实际的教学真不是一回事,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身边缺少理论么?我们的时代缺少理论么?不缺少。自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流派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长者忙着建树自己的流派,做了一辈子的老师,留下带有自己标签的东西,的确是一件幸事,无可非议。可是建树流派真正价值应该是能否为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的话,所提流派才能流芳百世。在不缺少理论的今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什么流派被我们认同了呢?问一问一线语文教师们,我们到底是哪一个流派的,或者我们的教学深受哪一个流派理论影响,结果一定茫然。当然不归流派,自有风格,自成系统,那是最好的了,若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还会有什么尴尬,关键是做不到,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理论,不缺少流派,缺少的是静下心来,读理论、学理论、研究理论、读教语文、学教语文、研究教语文。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那样“少提一点主义,多沉下心来研究”。因此,一线的教师们,该读点什么了,该学点什么了,该研究点什么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读名师讲语文,让我们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语文世界,走进了一个个智慧的、鲜活的语文人生。
理论世界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是语文出版社精选的20位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的开拓者用心灵创作出来的着作,在他们的书中,或不平的人生经历,或系统的教学理论,或务实的教学实践,或精美而深邃的教学语录,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个立体的语文人生,表达着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于漪的“情感派”、胡明道的“学长式教学”、程少堂的“语文味”等等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科学而系统的理论认识,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正在读,继续读,一直要读下去;
正在想,继续想,一直会想下去;
正在写,继续写,一直会写下去。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篇3
不可否认,语文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极其深远,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十分尴尬的局面。每个人都知道语文的重要性,包括学校领导、老师、学生、还有家长,但是每一个人都不知道何去何从,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致使语文学科在中学阶段地位不尽如人意。仔细想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是第一责任人。虽然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是科班出身,在专业上不成问题,但语文专业知识和语文实际的教学真不是一回事,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认识。
我们的身边缺少理论么?我们的时代缺少理论么?不缺少。自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流派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长者忙着建树自己的流派,做了一辈子的老师,留下带有自己标签的东西,的确是一件幸事,无可非议。可是建树流派真正价值应该是能否为语文教学的长远发展做出贡献,如果考虑到这一点的话,所提流派才能流芳百世。在不缺少理论的今天,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什么流派被我们认同了呢?问一问一线语文教师们,我们到底是哪一个流派的,或者我们的教学深受哪一个流派理论影响,结果一定茫然。当然不归流派,自有风格,自成系统,那是最好的了,若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还会有什么尴尬,关键是做不到,也很难做到。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缺少理论,不缺少流派,缺少的是静下心来,读理论、学理论、研究理论、读教语文、学教语文、研究教语文。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那样“少提一点主义,多沉下心来研究”。因此,一线的教师们,该读点什么了,该学点什么了,该研究点什么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就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读名师讲语文,让我们走进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语文世界,走进了一个个智慧的、鲜活的语文人生。
理论世界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但“名师讲语文系列丛书”是语文出版社精选的20位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一线,对语文教学影响深远的开拓者用心灵创作出来的着作,在他们的书中,或不平的人生经历,或系统的教学理论,或务实的教学实践,或精美而深邃的教学语录,为我们展现出一个个立体的语文人生,表达着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理念。于漪的“情感派”、胡明道的“学长式教学”、程少堂的“语文味”等等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的对语文教学科学而系统的理论认识,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正在读,继续读,一直要读下去;
正在想,继续想,一直会想下去;
正在写,继续写,一直会写下去。
读《名师讲语文》有感 篇4
这两天连续看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胡明道讲语文》一书,看完了第一部分“我的语文人生”。从四个标题中就可以感受到胡老师的努力与拼搏。
“独上西楼,走上幽幽教改路;衣带渐宽,求索漫漫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中痛并乐;蓦然回首,道上山花已烂漫”很多话语令我感动,也给我以很大鼓励。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惶恐是懦夫的同义语,而困惑则常常成为懒汉的托词。我于是拼命啃,拼命赶,学习能找得到的教育学、心理学书籍。……我开始向学生咨询,走路问,开会问,问哪节课你领会最透彻,哪节课你上得最快乐……备课时想,休息时也想,甚至睡觉、走路也念念有词。”(达到了忘我境地,这才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保障。——郭新)
“生活的色彩永远是丰富的,挫折与机遇并存,失落与鲜花同在。我也曾有过不该进教门的'懊悔,我也曾有过失意的痛苦、冷寂的孤独……”(对生活真谛的把握,对生活的豁达与乐观,才能够使一个奋进的人保持坚定的信心,认准目标,毅然前行——郭新)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说,今天我还能在教育事业上做出一点贡献,真得感谢当年的这些学生,是他们,促使我对教学不断地进行反思,进行探索。可以说,我在他们的成长中发展,他们在我的发展中成长。”(感谢学生!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从内心深处感谢学生,感谢学生带给自己的成长。怀有此心,与学生的关系如何能不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使学生的成绩提不高?——郭新)
“忆起20多年前的这些碎片,我重新领悟了‘第一’这个序数词的含义,它可以等于‘一’,也可以等于‘十’‘百’以至更多。耳旁经常听到‘没碰到机遇’的抱怨声,我想,如果能将每个‘第一’的来临都当作‘机遇’,来前积极地等待,来时热情地拥抱,认真把握好每个‘一’,它不就可以变成‘十’‘百’了吗?反之,它当然就只能是‘一’了。”(这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每一次在别人看来是苦差使,都不愿做,胡老师热情地去做。由此为起点,她走向了成功。每一次机会来临,她都认真把握,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其中。这更促使她快速成功!机遇与努力,很多人摆不正关系。‘聪明的人’一味地偷懒,想让机遇来临时再努力,‘愚笨的人’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先努力,机遇来临时才能够抓住。人生,很多时候还是做一做‘愚笨之人’吧!——郭新)
“实践中的困惑给了我挑‘新担’的勇气”:“湖北省教育学院研究班”开课时,省教研室中语科主任让胡老师挑选专题报告目录。“课堂心理”。很偏!但她挑选了。(这就体现了一种成功者的素质:敢于深入到陌生的知识领域,给自己压力,促自己进步。)
她找来了《课堂教育心理学》《阅读心理学》等大量书籍,进行了专题阅读,做了大量笔记。这一段时间,她几乎每天下午都在教室里,学生们上课、上自习,她也“上课、上自习”。(选准目标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目标中,大量学习,大量实践。)
经过大量的阅读和调查研究,她大胆对传统心理学中有关“青少年有少年的SHA勇,他们更顾及成年人的认可。”等结论提出了质疑,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她总结了调节课堂心理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她完成了论文和《揿动课堂的旋钮》,在中语会年会上发言,得到了广泛好评,获得一等奖。(有自己的思想,有充分的实践与调查。)
一名教师如何才能成功?从胡明道,从余映潮,从洪镇涛……哪一个不是耐得一番寂寞,不是用努力抓住机遇,不是任劳任怨地对待每一次任务?
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