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读书与做人》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篇1
这本书是我在大学好好看的第一本书。记得高中语文老师提起过冯友兰,说他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所以很想找点他的书看看,奈何高中学业繁忙,一直没有机会,前几天,在图书馆偶然遇见了他的一些书,最近又对读书与做人方面有许多困惑的地方,所以就挑了这本书看了。
且不论他是不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很多启发。此书主要是他对以往一些文章的整理,里头除了阐述他对于美学、佛教、道教、儒家、墨家、法家以及西方哲学的辩证观点,还在做人方面的人格、人性、人生境界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冯友兰在书中论述时几乎没有用哲学术语或艰涩难懂的词汇,一些逻辑的辨析都是以十分通俗的语言巧妙的说与读者细听,文字质朴,语调平和,除了了解一些知识,还可感受到大师人格魅力的熏陶,虚怀若谷,平和亲切,雅俗共赏。
我阅读时认真做了一点笔记,挑几段抄录如下:
对宗教:
“至于宗教自身,我以为只要大家以诗的眼光看他们就可以了。许多迷信神话,依此看法,皆为美。至于随宗教以兴之建筑、雕刻、音乐,则更有其自身之价值。若因宗教所说,既非事实,则一切关于宗教之物,皆必毁弃,则即如‘煮鹤焚琴’,不免‘大伤风雅’了。” 对孔子的地位:
“孔子曾删《诗》、《书》,正《礼》、《乐》,赞《易》,作《春秋》,也是妄谈。
孔子确只是一个‘教授老儒’,但他却并不是‘碌碌无所建树’,并不即‘比于伏生、申公’。下文的主要意思就是要证明三点:
(一)、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是学术民众化的,以教育为职业的‘教授老儒’;他开战国讲学游说之风;他创立,至少亦发扬光大,中国之非农非工非商非官僚之士之阶级;
(二)、孔子的行为,与希腊之‘智者’相仿佛;
(三)、孔子的行为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与苏格拉底的行为及其在西洋历史上的影响相仿佛,但有超越苏(苏格拉底亦不著书)。”
对人生:
“人生之真相:人生即人之一切动作云为之总名。
人生之目的:人生之目的自即是生而已。
人自然而生,不得不生,非有何生以外之目的也。有所为之举动云为,皆所以使人生可能或好;至于人生,则不能谓其为有所为也。”
除了这些,冯友兰对风流、情理等问题都在书中做了精辟的论述。
读这本书,除了了解国学、西方哲学以及做人做事的一些知识外,更重要的我觉得在于学习冯友兰在阐述一些问题是所运用的一些分析方法,他的逻辑简洁严谨,由浅入深,鞭辟入里,让人感受到哲学的魅力。
虽然这是一本讲人生哲学的书,但是读来一点也不勉强,思维随着作者的步步推理,自然而然会跟着活跃起来。读罢,常有种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之感。另外对于那些喜欢文学的同学,这也是一部可读之书,冯友兰也是一位作家,他语言风格平实隽永,读来如品香茗,淡雅有余味,有几篇在白话文中适当地用了文言词字,很有古典韵致。
读书有深浅,我暂且只能读到这个层次,诸兄不妨借来看看,只要用心读了,必有不小收获。
《这些,都是你给我的爱》:这是一个关于爱、旅行、成长的故事,简单的、认真的、温暖的、舒服的、贴心的、感慨的。——经济学院 大一 杨旺
《欧也妮·葛朗台》:这是十九世纪资本家贪婪暴行的缩影。——经济学院 大一 叶梦婷
《追风筝的人》:“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经济学院 大一 纪辰
《约翰·克里斯多夫》:人生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但是唯有这种种冲突中的崛起才让我们一步一步成长。唯有那些路途的艰难告诉我们,我们正在上坡,正在想着那理想的制高点迈进。——经济学院 大一 沈瑜聆
《基督山伯爵》:自己就是上帝。——经济学院 大一 姚崇
名人名言
我想我要开始一段旅程,不是和什么告别,也不是开始新的生活,只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安东尼
如果一个人轻视或怀疑我,那将成为我前进的动力。——乔丹
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乔布斯
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罗洛·梅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篇2
本学期,学校领导组织大家开展了读季羡林《读书与做人》活动。久闻季老之名,他是一位潜心研究的国学大师,朴实无华的形象,正直务实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读了他这本着作之后,更多的是灵魂震撼,精神的洗礼。下面谈谈自己读后的几点体会。
翻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季老纯朴的照片,后面紧接着是季老自己作的序——“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引用张元济先生这句简单朴实的话作为序首,可见他将读书看得十分重要。以此审视自己,才发现自己真是差得远了,我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读书的呢?总以工作生活忙碌推托,淡化并远离了读书,而季老一生以读书为乐,读了无数好书,顿感汗颜。作为一名教师,你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仅靠原有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变化加快,要靠自己平时不断地探索阅读,既要博览群书,又要在浩瀚如海的知识中,选择阅读自己有用的东西,积蓄在脑库里,到教学时,你才能根据需要打开闸门,让源源不断的知识泉水流进学生的心田。身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因此,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由此可见,读书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最基本的素养。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使独创的方法闪耀睿智的光芒、充满创造的快乐;读书,能实现教师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读书,第二部分做人。其实,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的。
“做文先做人,学问即人生。”季老关于做人的思考是深刻的。在他的文章中,处处可见一位长者,如同家长朋友在家聊家常,让人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当我们在担心现代难出大师的时候,却见大师多得是。有自封的,学生捧的,也有名副其实的。季老却不喜欢人家称他是大师。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标尺,谁已经成为了大师已经变得心照不宣。他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在他的文章里,我们读懂了他的人生,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还有他特立独行的但是大众认可的做人理论:“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人生于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也称之为”天人关系“;
二、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关系;
三、人自己的关系,也就是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问题。
这三个关系处理好,人就幸福愉快;否则就痛苦。”“时光流失,一转眼,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算。有人说,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对众生的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朴实无华,娓娓道来,边看边点头,边看边反思。
平平淡淡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下一代,也为了自己。通过读书让浮躁的心灵变得平和而充实,宁静而致远……
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篇3
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季羡林的读书与做人这本书,让我体验了好几把不禁掩卷而思。
就冲着引导读者思考这一点,我觉得这本书很值得一读,首先其语言朴实无华,本人也看到过一些辞藻华丽,内容丰富的书,但更多的当代作品都是内容空洞的,翻过去了,看过去了,就算完了。脑海里最多只留下了一点点故事情节,再无其他。但季老这本书,看
完,你会思考,你会不禁再翻到其中某一章节回味,会因为一些句子停顿,感动。比如季老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时,如是说道:“如果人生真的有意义和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沉甸甸的语句,如一记棒喝。很多人可能觉得太扯,这都是吹的,拿出来说的,能有几个人能做到如此,写到这里,我只能笑笑,感叹推动世界发展的也就为数不多的人而已。志向还是要高点好,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不断的用理论,用实践,用思考编织梦想。 这本书更多的是讲述季老求学生活。看季老求学,反观自己,会发现我们都一样,一样的经历(可能只是时间地点不同罢了),那我们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牛人?这还真说不定,季老在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认定道路后一直坚定不偏移的前行,这一点是我个人觉得走向
大师之路的关键。不管说是从梵文,学到吐火罗文,他始终在研究语言,研究的同时思考更多由语言牵扯到的文明,再者,一生遇到了像朱光潜,陈寅格,Waldschmidt,Emli Sieg等好老师,相当于找见了自己想走的路子,还有引路人,最重要的是季老很勤奋爱学,那怎么能不成功呢?就像他自己在书中给出的成功公式一样:成功=天资+勤奋+机遇。你的天资决定了你走哪条路比较适合,你有多勤奋决定了你的速度,你的机遇决定了你走所选的路是否顺利。他个人的生活,很好的`论证了他总结出来的公式,这起码说明,他展现给读者的是真实的东西。这一点是当代网络社会所缺失的。我们有多少次因为标题党而无语?有多少次因为虚假信息而受到迷惑?我们越受到欺骗就会越远离善良,越不敢善良。而善良却又是多么美好的品质?
除了季老的求学生活,也有十几个序可供读者阅览。他做的序,我不敢说好还是不好,但确实如他自己所述:真实。而我,通过他真实的序,我可以欣赏到一些以前连听都没听到过的书,如:《五卷书》,《家庭中的泰戈尔》,《世界十大史诗画库》等等。从他的序里,我可以看到他对这本书的大致总结,也可以看到他对书重要性的描述。这对以后挑选想要阅读的书有一定的帮助。当然想要偷懒的话,也可以看看:对我影响最大的几本书+我最喜爱的书,这两个章节列出了一些他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书,当然,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我们,但作为参考还是完全可以的。
关于季老的文字,我只能说自己很喜欢他朴实无华又带有一定趣味性的风格。
读《读书与做人》有感 篇4
前段时间看了季羡林季老的《读书与做人》,这是季老在80多岁时对自己读书和治学生涯的回忆,以及探讨做人处事之道的随笔等的合集。季老的文字,真实,简单,却不失哲理,读季老的书,就如这位慈祥的老人在你耳边轻声的讲述着往事,但又时刻能感受到其中的谆谆教诲。
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第二部分是做人。季老在本书的序中,引用了张元济先生的一句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他说,书籍时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藏,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才能不断的向前进步,因此,我也就读书这一部分写一下我读后的感想。
书中,季老回忆了年轻时在清华的读书经历以及在德国的留学经历,在清华时,他经常光顾的就是图书馆,清华图书馆藏书丰富,借书也极为方便,每每进入图书馆,他都会立即为书香所迷,沉浸其中。后来去了德国,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他业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从季老在书中的表述,我有了一些启发,就是为什么读书,如何读书,以及如何将读书感受到的东西运用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
首先:为什么读书。正如季老在序中所述,书籍是文化和智慧的载体和延续,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来积累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阅历。
其次,如何读书。如今,书籍种类繁多,范围极广,我们在阅读时就需要有所选择,有些书适合浏览,有些书就需要细读,多读。我们扬子毅道一直提倡创建学习型组织,公司不断的会推荐给我们很多好书,这个就大大的提高了我们阅读选择的效率,可以更好的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同时,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品味书中的奥秘。
最后,学以致用,要将书中的感受融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佳毅一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阅读书籍的数量和频次之高,我们一直难以望其项背,更重要的是每读完一本书,他都能写出他的想法和感悟,同时能结合到工作中的不少实例,给人以指导。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樊登也在他的节目中教导大家要学会终身成长。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追赶时代的步伐,而读书,是不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总而言之,“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