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2024/05/0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篇1

一、关于作者

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应该培育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她就是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和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此书是她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作为一个学者,她严密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母亲,她有她的随和亲切。

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及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尺通过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指挥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利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二、关于现状

但是,与诺丁斯相悖的是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在学校里,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威逼利诱”,不断强迫学生弄清、记牢每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教育,占据了老师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关心学生。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应该学习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吗?事与愿违,我们那么费神地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试之后,他们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识忘记。我认为在保留学术训练的同时更应该让所有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生命或者事物。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今天当你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就会发现孩子们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三、关于方法

在《教室中的危机》一书中,查尔斯?赛尔博曼说:“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所以,当前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而关心的态度、知识和技巧却更有必要让学生们掌握。

那么什么是关心呢?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他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作为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就要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或许不是永远的关心者,同样学生也不会是永远的被关心者,诺丁斯所描述的这种关系是可以互换角色的,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想互作用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施关心教育呢?首先,诺丁斯在“关心和连续性”一章中提出的“午餐时间”值得参考。诺丁斯认为午餐时间可以被利用成教育机会,如同那些重视教育的家庭一样,可以在此期间和学生回顾一上午发生的事情,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表达。这会让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能更好地实行关心教育。其次,感恩教育是很重要的。要教育学生学会说“谢谢”,要让他们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并且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典型人物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将关心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中,更要教会学生关心。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习惯,不要强迫他去做什么,而是要让他把这些作为一种习惯,让他从学校教育中懂得付出与给予等方面的善行给他所带来的快乐。要想让学生懂得讲礼貌、尊老爱幼、不欺弱小的道理,首先要让他学会去尊重他人,并且要付出行动,只有这样,他才会真诚地并且是不图回报地去帮助别人。

四、关于期望

诺丁斯说,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我们就要不仅尊重孩子们所显示的各种才能以及他们后来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我们还要深切关心他们。我们要认识到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与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学校为之提供发展的机会。读完此书,我盼望着我的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关心教育下学会关心。

《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篇2

教育是我们一直关注与探讨的话题,这段时间我读完朱小曼教授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让我颇有感触。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是无限大!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作者在人的情感培养与道德发展这一教育领域多年探索的理论成果,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重点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教育、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等教育理论热点问题。其中我想对下篇的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朱小蔓教授说,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教师应把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与对学生的爱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打造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感染学生。因此,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心灵的'成长。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臵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时就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沮丧的心情,一起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会包容学生的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做好学生的“人生顾问”。

(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不断的发现与发掘。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美与肯定。教师的一句鼓励便能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区别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与认可,让学生以此获得自信,激发对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活动课中,对学生的成果不应拿好与坏来评价,学会尊重孩子们用心做出来的作品,只要是亲手创作出来的成果便会有它的价值,从中发现他们的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果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人文素养去关怀学生心灵的成长。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篇3

教育是我们一直关注与探讨的话题,这段时间我读完朱小曼教授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让我颇有感触。心灵的世界有多大?是无限大!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集中展示了作者在人的情感培养与道德发展这一教育领域多年探索的理论成果,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重点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教育、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等教育理论热点问题。其中我想对下篇的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朱小蔓教授说,要学做一名有情感的教师,学做一名有人格智慧的教师。是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教师应把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与对学生的爱融于一身,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打造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感染学生。因此,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心灵的成长。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

(四)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臵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时就不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生一起去感受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沮丧的心情,一起去体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就会包容学生的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做好学生的“人生顾问”。

(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

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应不断的发现与发掘。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对他们的赞美与肯定。教师的一句鼓励便能激发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区别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与认可,让学生以此获得自信,激发对学习的热情。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确信自己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活动课中,对学生的成果不应拿好与坏来评价,学会尊重孩子们用心做出来的作品,只要是亲手创作出来的成果便会有它的价值,从中发现他们的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果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人文素养去关怀学生心灵的成长。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关注心灵成长教育》读后感 篇4

一、关于作者

作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前任数学教师、一个母亲、一个充满激情和爱心的人,她强调教育的道德意义,主张教育应该培育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她就是本书作者内尔?诺丁斯,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和美国国家教育学会主席。此书是她在关心伦理与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作为一个学者,她严密论述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个母亲,她有她的随和亲切。

在书中,内尔·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物质世界,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及关心陌生者和远离自己的人。诺丁斯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探讨了这个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各种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我想这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而且任何关心孩子的人也都有必要阅读此书。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育尺通过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指挥的道路。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利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连接。”

二、关于现状

但是,与诺丁斯相悖的是显然我们目前的教育目标并不是培养会关心的人,而是近乎残忍的学术训练,在学校里,我们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威逼利诱”,不断强迫学生弄清、记牢每个学科每一个知识点,以便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种教育,占据了老师和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我们理直气壮地这样做,并美其名曰是真正地关心学生。但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孩子们到底为什么应该学习我们认为他们“能够”学好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人类为了活得智慧、道德和幸福而必需的吗?事与愿违,我们那么费神地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考试之后,他们又是那么快地把好多知识忘记。我认为在保留学术训练的同时更应该让所有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关心其他生命或者事物。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今天当你走进任何一间教室就会发现孩子们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三、关于方法

在《教室中的危机》一书中,查尔斯?赛尔博曼说:“未来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识分子,是大量受过教育的人——会感觉、会行动也会思考的人。”所以,当前人文教育课程的内容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而关心的态度、知识和技巧却更有必要让学生们掌握。

那么什么是关心呢?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将关心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他认为关心既是人对其他生命所表现的同情态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时严肃的考虑。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作为教师,真正关心学生就要认真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或许不是永远的关心者,同样学生也不会是永远的被关心者,诺丁斯所描述的这种关系是可以互换角色的,所以教师和学生的想互作用仍然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实施关心教育呢?首先,诺丁斯在“关心和连续性”一章中提出的“午餐时间”值得参考。诺丁斯认为午餐时间可以被利用成教育机会,如同那些重视教育的家庭一样,可以在此期间和学生回顾一上午发生的事情,进行信息交流和意见表达。这会让我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而能更好地实行关心教育。其次,感恩教育是很重要的。要教育学生学会说“谢谢”,要让他们知道“心中有春天的人,身外才会有春天;懂得播种春天的人,才会收获春天。”并且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典型人物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将关心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中,更要教会学生关心。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习惯,不要强迫他去做什么,而是要让他把这些作为一种习惯,让他从学校教育中懂得付出与给予等方面的善行给他所带来的快乐。要想让学生懂得讲礼貌、尊老爱幼、不欺弱小的道理,首先要让他学会去尊重他人,并且要付出行动,只有这样,他才会真诚地并且是不图回报地去帮助别人。

四、关于期望

诺丁斯说,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我们就要不仅尊重孩子们所显示的各种才能以及他们后来所从事的各种职业,我们还要深切关心他们。我们要认识到人的智力因素不仅仅只有一种,学生个人情况也千差万别,每一个孩子的独特天赋、能力和兴趣都需要教师给与充分的注意,都值得学校为之提供发展的机会。读完此书,我盼望着我的学生们都能在我的关心教育下学会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