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2024/05/08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1

近日,为了不虚度光阴,我制定了一个读书计划,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每天抽出1个小时读读书,一则增长知识,二则修心养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实施这一计划我看的第一本书。这本书已经买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一直压在案底。虽然翻过几次,但没有一次真正完整地看完,真有些惭愧。静下心来细读此书,深为彼得·德鲁克先生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所折服,悔恨自己不早日拜读其书。感叹之余,也有几点感想。

一、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管理之难,一则在于人之复杂。俗语说:人心隔肚皮。这话一点不假。人虽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不同地区的人性格脾气也不一样,因此,管理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照搬,应该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二则在于变化预测之难。管理既是对人的管理,也是对事的安排及调处。管理中除了要应付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外,也必须要处理很多突发性的非常规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有些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而对这些,管理者是无法预测的。三则在于执行之难。管理者的所有部署和决策都需要有人去执行,而执行者是否能领会决策意图,领会意图后是否能始终贯彻如一,都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说,执行者的素质对管理产生很大影响。我们也许会问,管理者不是可以安排高素质的人执行,将不称职的执行者开除吗?理论上是的,但实际上,在人情维系、关系为王的社会里,开除不称职的人有时候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政府机关,公务员目前仍然是只进不出,而人员编制又控制的非常紧,管理者往往对执行者的素质束手无策,只能将就用之,尽力而为。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有效地管理取决于有效地决策

管理者的任务很多,但说到底,决策是管理者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管理者日常要处理的事物纷繁复杂,事务性常规性的占大多数,往往占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时间。但是,时间花费的多少并不与事务的重要性成正比。于管理者而言,决策是管理者最独有的一项职责,始终都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彼得·德鲁克先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第一,决策往往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从管理者的个人见解开始的。也就是说,决策的过程就是管理者个人的见解经过反复讨论、论证后,上升为组织战略的过程。这个很有意思,与我们平时所主张的决策时要先收集大量材料和事实,然后对这些资料和事实进行科学分析论证,最后得出决策方案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却非常符合事实。实际上,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决策就是个人意志转化为集体一直的过程。当然,管理者的个人见解、个人意志并不是突发奇想的,而是在他日常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强化的,是总结大量事实经验后的`见解,是管理者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第二,好的决策应以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这也就是说,决策不是“一言堂”,而是经过反复讨论、论证的集体智慧的结晶。鼓励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反复讨论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决策的可行性,发现决策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因素;有利于让参与决策的人全面了解决策意图,从而使决策在执行的时候更加顺畅;有利于形成备选的决策方案,在决策无法执行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第三,好的决策需要合适的时机。决策时需要判断时机的,同一决策方案在不同的时候提出来,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决策必须非常谨慎。在进行决策时,我们要问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一项决策,保持现状,会有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不会有变化,那么决策就没必要了。

第四,决策的执行不能中途而废。决策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阻碍因素,但只要行动了,就要不折不绕地执行下去,切忌中途而废。一方面,半途而废将使前期所付出的一切化为乌有;另一方面,半途而废将直接影响到管理者的威信。

三、有效地管理者是可以学会的

彼得·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有效地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学会的。那么怎么学呢?第一步,做好实际记录,了解世界花在什么地方,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从而将时间更多地用于决策上。第二步,把眼光集中在贡献上,多想自己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心系组织,主动承担起责任,而不是单纯地执行命令。第三步,充分发挥人的长处,宽容别人的缺点。生活中我们常说要用人之长,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往往忽视了“容人之短”的重要性。人有所长、必有所短,这是规律。而且,短处往往比长处更引人注意,更容易让人产生刻板印象,看不到长处。这样的情况生活中比比皆是,所谓的“用人之长”也就大打折扣。为此,要“用人之长”必须“容人之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管理者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该书是领导力领域的奠基之作,是世界上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籍。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在本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独树一帜。他认为“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在知识工作者或者专业人士云集的组织中,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德鲁克提出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

对每一个知识工作者而言,一定要注重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知识工作者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他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成果。因此,每个管理者一方面要建立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让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要建立横向的贡献意识,满足其他人、其他部门、整个组织乃至社会的需要。

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的长处,容忍他人的短处。为实现目标,仅发挥下属所长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管理者如何有效决策。决策,必须建立在互相冲突的意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中做出决策。如果“众口一词”,反而不能进行决策。

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而该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如书中所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因此,这是一本关于管理者如何实现“自我管理”的书,也是一本提高领导者四大核心能力之一的自我提升力有益的参考书。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3

最近终于有时间初略拜读了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他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说是快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资源,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物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要想了解本书,我们必须先掌握德鲁克对以下四个词语的准确含义,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

一、管理者。德鲁克认为:“在现代组织中,每个知识工作者都可以成为一名管理者,他可能会被推上负责的岗位,凭借着自己的地位或知识,为真正改善组织的运作能力并获得成果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卓有成效。就是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三、贡献。指的是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而并不仅仅是经理人自己部门的绩效,也不仅仅是提高他个人的技能。

四、专注。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只专心做好一件事,不会动摇、分心,而是完全专注于任务本身。这需要极强的自律、不断地练习实践,以及对本任务的极大兴趣。

几点感受:

一、“一般来说,管理者普遍才智较高,想象力丰富,并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准。但是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者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现在人们普遍追求单纯的高学历,认为高学历就代表高能力,但这种情况只有有效的工作,才能通过这些工作转化而来,而有效二字,却不是高学历能带来的,而有效的工作,却又是知识工作者所必须要会的。正如书中这样说到:“知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间的人。”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效性缺乏的背后是各种因素的缺乏,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时间因素的缺乏,由此引出第二个问题“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一项特殊的资源,它是无法用其它资源去弥补和替代的。某一项资源的缺失,我们可以暂用其它去替代,但时间失去却完全不行。而时间却又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如果不去了解它,不去掌握它,那么我们注定也要成为一个在办公室毫无成效的人。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会掌握自己的时间,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时间用在能产生效益的事情上。管理者必须面对四个无法避免的难题:

a、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b、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来改变周围的一切。

c、本身处于一个组织中,受组织的局限。要成为有效管理者,首先,必须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上;其次,要学会将时间整块运用;再次,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消除浪费时间的活动,统一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要考虑到自己能贡献什么。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自己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在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能使其更加重视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真正产生成果的地方。

二、“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尤其是每一位管理者,要想有效就必须能将时间做整块的运用。如果将时间分割开来,零星地使用,纵然总的时间相同,结果时间也肯定不够。”

对这句话,我同样体会颇深。在工作中,总是有非常多的事情要我们去完成,如果我们不集中时间按轻重缓急逐一去解决它们,而是这里做一下,那里又做一下,结果往往时间过去很久,结果该做的事一样都没做完。

三、“要管理时间,就必须先记录时间。所以,要条管理者的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记录其时间的耗用的实际情形。”

这一点,体现在我身上的就是做工作计划表,工作计划表中该做什么,该用多少时间,都会预先有个估算。这样自己一天能干完那些事,该用多少时间就一目了然。“但是时间管理必须持之以恒,才能避免回到浪费的状态上去。”

四、一定要要发挥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在进行职位设计的时候,不能因人设事,而应该坚持因事用人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组织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才能容忍各色人种的脾气和个性,能容忍这些差异,内部关系也才能保持以人物为中心,而非以人为中心。进行职位设计时,还应坚持以下原则:不能将职位设计的只有上体才能胜任;职位要求严格,而涵盖面要广;用人时应先考虑到人能做什么?而不是考虑职位要求什么;用人之所长,容人之所短。

五、做事情要坚持要事优先的原则。管理者必须专心一志,要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确定做事情先后顺序的原则: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视机会,不能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乡村爱情故事第36集安全和方便。

六、有关决策的相关探讨。有效的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即使有一大堆事实在那里,如果管理者没有自己的见解,那也是毫无意义的事实。在进行决策是要积极听取反面意见,因为反面意见不但可以激发想象力,而且其本身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决策。

德鲁克所描述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经是对人的相当程度的理性假设了,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几个人是相当理性的,或者说有相当理性的人都很少是一位管理者(因为管理者周围都是充满了欲望,还有许多的压力,在欲望和压力面前人很容易失去理性),再说,每一个管理者都是一个社会人,并不是纯粹的“工作狂”(虽然有时候短时间内可能是一个工作狂),他们还有家庭,还有朋友,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些东西随时都有日语在线翻译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和工作。

谈到贡献,从人性自私的角度来说,假如两个管理者在同一个岗位上,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大的贡献,而另外一个人却每天偷着闲。而他们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绩效(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或者由于沟通得不通畅,也许由于其他的不正因素在作怪,影响了绩效考评结果),每个人都有要求平等的愿望,当这种平等不存在时,平衡也就失去了。

最终,两人都会陷入“混”的状态。其实,此种现象也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在没有一个好的上级领导和没有一个明确而又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下。其实,德鲁克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描述是正确的,尤其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对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这是这个社会本来就不协调,从开始就有许多的不平等因素,要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话百家讲坛三字经视频,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作为管理者,我觉得现在最重要的培养一种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养成不急不躁的心理,这样才能考虑长远利益;其次,要有一颗包容心,这样才能不至于为了自身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有一颗包容心,才能让他人充分发挥他人的长处,容他人之短处;坚持才是卓越之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深刻的认知到:管理能够优化经营效果,特别是战略目标的确定、组织结构的设置、激励政策关注的核心对经营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书中对管理者的自身修炼和时间管理等的具体方法没有细致的讲解,没有有效沟通、合理授权等内容,看来侧重点不在具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师高-瞻远瞩的宏观思路,窃不敢妄自猜测。再就是本书的序有六个长达36页,超过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章节,有点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结合着书中的成熟做法,对照自身的不足,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争取有效管理:

1、积极推行绩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战略、目标,做好本部门定位,抓好部门的宏观决策,把公司战略、部门目标、有效决策相结合,在全员中实施绩效管理的办法,加强过程监控,关注员工绩效,从而保障部门绩效,实现公司绩效。

2、营造高效的团队氛围:组织全员学习《为自己工作》的光碟,积极开展案例培训,并辅之的宣传、图片上墙等措施,培养员工的责任心,并通过建立良好的运作方法和保障机制来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和日清工作的实施和指导,抓好现场管理和细节管理,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办: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优先和工作计划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明确核心业务的进展节点和完成时限,要求定期反馈,掌握核心业务的日常进展,关注核心业务的绩效,是保障目标实现的基本措施。

总之,作为一个管理者,拥有一颗包容、博爱、奉献的心,具备守时、高效、尊重、沟通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时间管理、进度控制和有效决策无处不在,将管理的基本常识用到日常工作中,关注核心业务绩效,重视长久利益,做到顺时应势、与时俱进,必将取得卓越绩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5

读完了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以后,有很多的感想。以前也读过很多管理学方面的书,但是大部分都是纯粹的理论方面的,以至于很多管理理论在脑子里都是纯粹抽象的东西。德鲁克先生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给了我们很多的例子,使很多抽象的理论非常鲜活的重现在头脑中。虽然德鲁克先生是美国人,但是他却能够非常精确的概括出全世界管理人员的很多通病,他的很多思想和见解对我们国家的管理人员来说是迫切的需要学习借鉴的。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筹码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里面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或者很深奥的东西。里面讲的都是在理论上可谓相当简单、但在实践中却容易混淆不清的道理。

比如说书中讲到“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对于“没有功劳却有苦劳”的管理者网开一面;又比如说“管理者必须记录时间、善用时间、减少时间的浪费”,看似不值一提,但实践中管理人员没有做到卓有成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时间非常有限却未被充分利用”。

类似观点书中比比皆是,看似简单,做到却比较苦难,因此德鲁克把自己在企业调研中获得的经验,撰写成此书,对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进行系统性总结,通过一系列简单有效的步骤,引导管理者从毫无经验、摸索前行顺利过渡到不断创新、卓有成效。

当然本书中处处充满智慧,本篇读书笔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及,因此我把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总结如下,提醒自己加以借鉴,给自己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一、谁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书中所谓管理者是指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产生决策,并通过内部其他人员加以实施,从而改善对外部的输出,并从外部获取收益的人。可见管理者并非单单是处于管理者职位的人,至少还包括了组织性和技术性工作者。

然而如何衡量管理是否卓有成效书中写道:“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功的手段。我们既然不能增加资源的供给量,就应该设法增加资源的产出量。”但是卓有成效的量化标准是短期收益翻倍还是企业长期存在还是只要项目不失败书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标准。这是令人困惑的。也许是因为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也许是根本就不存在一个这样的标准,因为卓有成效本身含有主观的判断。

虽然没有标准,但是,德鲁克对于卓有成效应该从事的工作内容进行了限定,那就是管理者必须面向未来,从事创新性活动,做出重要决策,使企业得以长期存在。例如以下3种活动:

产出直接成果,并通过组织将成果应用到外部,取得效益,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接班人。

二、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要做到卓有成效,就要珍惜时间、自我管理、有效决策、坚定执行。具体阐述如下:

减少浪费的'时间:

1、不要让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学会谢绝、授权。

2、不要让自己浪费别人的时间。只做自己擅长的、重要的事。

3、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内部沟通时间。组织的规模要合适。用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沟通,减少会议。

管理者首先是管好自己,产生了实践性知识,养成以下习惯,才能管好组织:

1、善用时间。

2、以终为始,为成果而工作。

3、善用长处,善于借势。

4、集中精力处理要事;

5、做有效的、正确的战略决策;

6、着眼于贡献。实现3个转变:由技术到观念;由机械性工作到分析方法;由效率到成果要避免使管理者陷于无效的4种陷阱:忙于别人的工作;忙于日常工作;管理决策执行不力;忙于内部事务,无暇关注外部趋势的变化。

要避免决策失误的陷阱,做到:

1、重将来而不重过去。

2、重视机会,而不能只看到困难。化机会为挑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生产性。

3、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盲从。

4、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要注重决策的有效性:

1、能区分情景属于规则还是例外。只进行创新性的重大决策。

2、有效的决策者遇到问题总是先假设该问题为“经常性”,致力于找出真正的问题,而非满足于解决表面现象。

3、有效的决策必须满足边界条件,必须足以达成目的。

4、有效的决策首先要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5、能有效地推行,落实谁来执行、如何执行等问题,并注重反馈。

要坚定执行,保障决策产生效果:

1、对于没有突出表现的主管,应该无情地调职,调到适合他的岗位,这个管理者的责任。

2、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要坚持对过去的决策和计划进行检讨。任何计划若无法证明其确属有效及需要,便该立即放弃。

3、若要开拓一项新业务,则应该先删除一项现有业务,并将已证明是最有才干的人抽调出来负责,如此才能避免组织的膨胀;

4、推陈才能出新。我们的问题不是缺乏创新,而是缺乏创意的执行。如果人人都在为昨天的任务而忙碌,那么公司是无法创新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7

首先在这里不得不先提起这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先后在德国和英国工作学习,1929年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1931年他获得了法兰克福大学法学系博士。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他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管理的实践》,《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管理未来》,还有这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指引了不知道少在管理中迷茫的人们。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由浅至深的引领我们开拓了一片新的视野。首先,它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这是这部书的重要前提。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公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管,在一个集体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们不应只是具有聪明才智的高级知识分子,更应该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来最大程度的带动整体。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践的综合,学着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通过一些思想习惯的养成。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将有限的时间系统的规划合理的安排,已达到最有效率的情况;他们应该重视对外界的贡献,并非只是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他们还应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这样将有利的条件最大化的利用,成效自然不言而喻了;有效的管理者必须集中经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最后,他们必须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事关着处事的条理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以上这些就是管理者著有成效的因素,当然也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了。下来就这些因素我们便可以有顺序的展开思绪了。我将它们大概的提炼出来,就是我所从中获得的有效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是那些一开始就着手工作的人,他们往往会从时间的安排上入手。这并不代表着要以计划为起点,认识清楚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才是起点。然后他们管理自己的时间,减少非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最后再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零星而集中成大块连续性的时段,记录,管理,统一的安排,这便是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础。言而总之,时间是最稀有的资源,若不将时间管理好,要想管理好其他事情就只是空谈。“认识你的时间”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够做到的,这就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路径。

其次,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注重贡献的,并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我所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这所强调的就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和报告等。然而,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重视勤奋忽略成果。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如果老是强调自己的职责,那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反过来说,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一个注意对成果负责的人,即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因为他要对整个机构的经营绩效负责。

再来,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发挥其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其同事之所长、用其上级之所长和用其本身之所长。利用好这些长处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机会。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和短处,而这些几乎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让其不发生作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才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管理者的任务,不是改变人,而是要充分运用每一个人的长处,让各个人的才智、健康以及灵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组织的整体效益得到成倍的增长。

要是说到卓有成效的秘诀,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对于一个管理者而言,工作量很大而时间却是有限的,想要同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几件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恰恰就是加快工作速度的最佳方法。越能集中我们的精力、努力和资源,我们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不得不承认,专心致志于一项工作,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的,首先要有足够的勇气,要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应该先做的工作。只有这样,管理者才能成为时间和任务的主宰,而不是它们的奴隶。

另外,决策问题值得做特别的讨论,只有管理者才需要做决策,管理者之所以为管理者,正是由于它拥有特殊的地位和知识,所以人们期望他能做出对整个组织,绩效和成果具有特殊影响的决策。因此,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做出有效的决策。决策的有效与否这是关键的所在,也是常引起争论的地方。许多书上这样说,决策来自大家一致的意见,其实这也不然。有效的决策,常常来自多种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常来自多种旗鼓相当、优劣互见的方案中产生的。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因为凡是在某一领域具有经验的人,都应该有他自己的见解。所谓见解,则是指“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

以上就是这本书各个章节主要提出的论点。也是精华所在。“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就是这本书的有效秘诀。对我们在校的学生而言,这些内容似乎有些空洞有些遥远,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一个管理者应该具有的品性,提前养成好的思考处事习惯,为将来做好准备。卓有成效是一个管理者应具有的优秀特质,但同时也适用于很多其他的领域,卓有成效的学生,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都可以成为某个领域里出众的人物。也许,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财富,会在时间的积淀之后,渐渐的浮现出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8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的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管理者自己工作的有效性如何决定着一个现代组织的命运。该书是领导力领域的奠基之作,是世界上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必读书籍。

谁是管理者?是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德鲁克在本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独树一帜。他认为“那些促进机构有效运转,负有行动和决策责任的知识工作者”都称为管理者。在知识工作者或者专业人士云集的组织中,企图像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德鲁克提出由于知识工作者难以监督,因而组织效率将取决于组织成员能够有效的“管理自己”。

对每一个知识工作者而言,一定要注重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知识工作者不生产“实物”,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他的产出必须与其他人的.产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成果。因此,每个管理者一方面要建立向上的贡献意识,可以让上司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还要建立横向的贡献意识,满足其他人、其他部门、整个组织乃至社会的需要。

管理者要善于用人的长处,容忍他人的短处。为实现目标,仅发挥下属所长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的管理者还应该懂得如何发挥上司所长和自己所长,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管理者的各方关系协调起来,才能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有效。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管理者如何有效决策。决策,必须建立在互相冲突的意见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中做出决策。如果“众口一词”,反而不能进行决策。

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而该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如书中所说:“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因此,这是一本关于管理者如何实现“自我管理”的书,也是一本提高领导者四大核心能力之一的自我提升力有益的参考书。

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与重要领域;知人善用,懂得放权;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身体力行,才能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