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呼兰河传》,令我感触很深。第一章主要写了护栏和这座小城里的十字街。通过对大泥坑的描写,使我感受到当时环境的恶劣和人们生活的清贫以及老旧的思想。
环境的恶劣:当时的街道灰秃秃的,地面很脏,尘土飞扬。下了雨,那就更麻烦了,人马都会遭殃。
生活的清贫:人们都得吃瘟猪肉,患有卖豆芽菜的王寡妇生意不仅平淡,独子也被淹死了,又没人照顾,十分可怜!人们发生过许多不幸,令人读后心情变得低沉,心里感到很惋惜。平时都很无聊,日子过得很平淡,只有对各种事情评头论足或许才能快活点,生活中,一般人看来也许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呼兰河城里的人们就认为这些事很重大,很有意义。为什么呢?人们的日子过的很清淡,除了吃饭,睡觉,干活,还有什么事可做呢?一到冬天寒冷的时候,天空灰沉沉的,有时候还会把门封住,使人出不来。他们就这样生活着,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没事就到街上去看看有没有发生的新鲜事,生活不充实啊。
老旧的思想:像做生意,开店的,他们还是像旧时社会那样,店前挂着两张自古亦有之的.布幌子,再写上一个字(店名),就行了。相反,那位牙医精心做了广告,却让人们觉得奇怪,可见人们当时的思想多么老旧,人们接触不到新社会,新改革,只能过着愚昧的生活。人们生活的这么凄惨,还这么努力地生活。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 篇2
《呼兰河传》,用悲愤控诉故乡麻木卑琐的回忆录。浓墨之处,又见故乡。
呼兰河城里,是欢愉与凄凉的交响,回忆了萧红的童年。这座城,是人性愚昧的一面,也是萧红在离开后最思念的地方。
生母早逝,父亲不疼,后母不亲,祖母不爱。唯有祖父,为萧红撑起了一片蓝天,成了萧红童年中最温暖的`阳光。
在院子里,在后园中,在阳光所到之处奔跑。萧红跟在祖父身后,装模作样地不知从何处找来一顶帽子,戴在头上,紧紧跟着祖父。两个一大一小的身影在后园里边栽花拔草,小的学大的,大的笑小的,祖孙俩其乐融融,半天泡在后园中出不来。
拔了草,下了种,说好割狗尾巴草,却割了一大片谷穗。祖父也不恼,乐呵地给萧红讲讲植物学。可萧红这个淘气包偏是不听呀!采了个花心,捉了个蚂昨,非把它的脚绑了起来,学着街上的人遛狗。不一会儿,不见了蚂蚱,索性丢下花心跑去祖父那乱闹一通。“下雨喽!”扬起水飘过,飘中水花四溢,园中一阵好大的雨!对萧红来说,还有哪件事能比在园中快乐呢?
玫瑰打五日开放,香气浓了十里。祖父拔草,萧红摘花,把祖父头上的帽子插了二三十来朵红艳艳的玫瑰。那年春天雨水大,红了玫瑰,亮了萧红快乐童年里那一丛盛开的花朵。
红花耀眼,香气袭人,慈祥的祖父陪着萧红度过了一个春天,一个秋天。萧红知道,就算全世界都与她为敌,祖父依然会是她最温暖的阳光。
祖父的爱让萧红有了一段快乐的童年,可当童年逝去,祖父抛下萧红离开人世,萧红的世遍布乌云,逃出那没有阳光的家,独自漂泊于世,尝尽人间冷暖。
“我将与蓝天碧天水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思乡,含泪挥手告别人世,只留下那《呼兰河传》传世于今。
那年阳光正好,园子里飞虫植物年年依旧,可故人却已长辞于世,忘不了,也难以忘怀。
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 篇3
《呼兰河传》这部书讲萧红所在的这座小城——呼兰河和萧红的童年故事。
呼兰河这座小城市十分荒凉、寂寞。
这本书中让我唯一感到温馨快乐的是萧红和祖父在一起的时候,祖父那慈祥的面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他和萧红一起在后院玩,一起念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己的,动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她在园子里很快乐,她可以在这里忘记一切不开心的事,和祖父在一起玩,玩腻了就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她还常常把韭菜当做野菜搁掉,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留着,祖父教她,她不细看又去玩别的了。
其中,最悲惨的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遭受着婆婆的虐待,半夜都能听到她的哭声。后来,跳大神把团圆跳出毛病来了,许多人都给出主意,女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之后,又来了个云游真人,来帮小团圆媳妇治病,她的婆婆不舍得出钱,最后,小团圆媳妇是被活活的折磨死的。
不过现在的孩子都不象萧红一样了,作业那么多,连一点时间都没有,就别提出去玩了,还不如放开他,让他自由的生长,但自由的成长也需要适当的管理,这样的孩子才是最好的。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
呼兰河传学生读后感 篇4
茅盾说,萧红是以含泪的微笑回忆呼兰河这座寂寞的小城。他并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对于茅盾的这一评价,“并不像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这一点,读过以后深有体会。但我并不认为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叙事诗风土画或者歌谣,或者说,这些并不够。
随季节消长的大泥坑及因此而有的便宜猪肉,夜一来就有的蛤蟆叫和虫叫,八月的女人浆衣服、拆被子、锤帮锤,早晚街巷叮叮当当的乱响……日子不温不火,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在这样的小城里,生活理应如此,卑琐而平凡。
呼兰河城里的人信大神二神,拜娘娘庙,有为缠绵病榻的亲人请来的大神,就有呼朋引伴_头看跳大神的邻里。鼓声敲得有腔有调,赶上雨夜就格外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请神为了治病,却使街坊感慨兴叹,终夜不能已的也常有。不知是天上的神太忙,来不及庇佑这卑微的生命,还是这大神功力尚浅,不能通灵?“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第一次看到此处,觉得这样的感慨实在突兀莫名。萧红一生与贫困苦难为伴,悲剧紧贴她的肉身,对一个女人,她经历的实在太多,用她自己的话说,一生走的都是败路。萧红最后沦落于香港,病魔缠身,写回忆录,写呼兰河传。“老,老了也没有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经历了这一世的风雨,生于她,也未免沉重。迟子建的北极村是纯澈的明丽油画,大朵的`葵花和梦里的家;萧红的呼兰河城是轻描淡写的水墨,生命走到如此,她已调不出许多色彩,只得用简单的灰白墨色涂出一片黯淡与寂寞。
《呼兰河传》是一部很单纯的作品,没有太多复杂的人物性格与情节,像是在讲故事,而不是演剧本。生者如萧红,想必很难再用控诉与疾呼来一发胸中苦闷,所以呼兰河传尽管“好看”的很,却同样“难言”的很。就像一个虚弱的病人,回忆着有过生活,尽管想要努力微笑,却难掩哀伤。因为过去越是单纯,就衬得现实越发伤痕累累。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那么悲凉?”
这又何尝不是她的人生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