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1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2
“做老师真好!”这是教了五十多年书,最终把自己教成孩子的于永正老师的由衷感叹。于老说:“想念你们,我教过的每一位学生。”我想:每一位于老教过的学生也会想念他。一定是这样,于老风趣幽默的课堂、关心体贴的话语、身教重于言传的榜样······怎能不让学生们想念!
想念源于喜欢。课堂上朗读时通过表情、语气、动作,把天真、活泼、羞涩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学生更好的走入人物内心,理解文本;课下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学生出现问题时的体谅和理解;能发现每位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从不吝啬表扬······这样的老师哪位学生会不喜欢。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像于老一样,做一棵“甘草”性温、包容、懂调和。要有温而厉的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做到“不过”也“无不及”。
于老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喜欢他。其实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表听到老师的表扬。在灵活多样,有指向的激励下,学生的“闪光点”会越来越多,“亮点”会越来越亮。于老在书中写道:“你真棒”“你真好”这类的话可以说,但总这么说就空了,“棒”在哪里?“好”在何处?这样就有“实指性”了。我班小李同学,之前字的书写不尽人意,每次看作业我都会提醒他要认真写,可并没有效果。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看作业时在他的本上画出或指出工整的字迹,会告诉他这个字之所以漂亮是因为他能准确把握字的结构,每笔书写到位,还会提出期望,相信下次作业中漂亮的字会更多。就这样,慢慢的小李同学作业本上漂亮的字越来越多,最后每次作业都能做到书写认真工整,多次评为优秀作业。
在和孩子接触交流时一定要发在内心的表现出喜欢他的样子,不讽刺、不挖苦,不冷落、不漠视。一句简单话语,一个抚摸脑袋的动作,一个关心的眼神,一个大大的拥抱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用心。“喜欢”是互相的老师喜欢学生,学生会加倍喜欢老师。
读了这本书,深刻领悟到于老的教育智慧,为师之道。爱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嘴上说说而已,要从心开始。孩子间存在个体差异,那么就让我们用爱浇灌:是花就让他尽情的绽放,是树就让他茁壮成长,哪怕是一株小草也要让他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无忧无虑,健康成长!(赵丽)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3
自古以来我们就赞美老师爱生如子,然而时至今日很多爱生如子的老师常常感叹:一腔爱心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不解与埋怨,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老师思考:应该怎样教育学生才更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告诉我我:老师仅仅热爱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人去对待,这样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尽管每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的原因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她的幽默,喜欢她写得很漂亮得板书,甚至只因为你对他说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但他们喜欢的是尊重自己,了解自己需要,注意与自己交流感情的老师。
是呀,尊重是每个人渴望拥有的,学生亦然。尊重学生,正是保护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失掉自尊心的孩子,怎能达到自我实现,又更何谈竞争、创新?当老师们恨铁不成钢,便用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时,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触动他们的心灵,更有甚者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抹杀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这不是与老师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老师啊,千万别用爱的名义行践踏学生之实。
有的老师为了保持师道尊严,居高临下不苟言笑,为了不让学生小瞧老师的能力,事无巨细全部包揽,容不得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学生有错,便使出“浑身解数”批评指责。然而管理效果却不理想,学生与老师心理距离拉大了,学生对老师虽有敬畏之心,却无亲近之情,更不敢吐露心声,班上气氛严肃有余,却无生动活泼之气。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的'交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于是学生亲近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正如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的秘决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老师要放下身段。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对于班上的事,不能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老师应该放下身段与学生平等的商量,允许学生中有与老师不同的声音。并且要重视学生的意见,为他们创造机会,巧妙的激发学生积极表达自我的冲动。班里有了问题、出了事情,也总是尊重学生自己以及班干部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的申辩,然后再进行恰当的处理,有时还可以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又能让学生更深的感受到老师的信任,期望,反过来他们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从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良性循环。
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经历着由依附向自主急剧转变的过程,他们会对老师从早到晚过细的关心指导感到厌烦,他们更渴望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感情。如果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将给孩子造成意想不到的心理伤害。常常提醒自己:让学生丢脸不是教育目的。如果教育方法是用伤害学生宝贵的自尊心为代价去惩罚学生,这还能达到教育目的吗?一个连自尊心都没有的人,能知错而改吗?难道没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了吗?树有皮,人有脸,即使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老师呵护他们幼小的自尊心。尊人者,人尊之,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才会更尊重、信赖、热爱老师,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
尊重学生,老师要学会等待。陶行知曾经说过:“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做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当年是你的小学生?。”十个手指有长短,一个班三四十个活生生的人,个体差异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怎能一个样?面对认知不一的学生,我们要学会等待。等待不是不闻不问,而是留心观察等待教育时机。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学困生会默默追赶,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违纪生会渐渐收敛,在老师期望的等待中优等生会发愤图强。在等待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重要。尊重产生爱,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地把爱送到学生心中,落到教育目标上。而且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会获得学生的尊敬!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4
春节到一位朋友家去玩,发现她家的书桌上放着一本于永正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便随手打开。当我打开书,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觉得读这样的书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成长。我便决定借回家利用闲暇时间好好阅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时不时地写下读书思考,沉浸其中。当我全部看完时,收获满满,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感想跃于纸上!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没有老生常谈,也没有空空而谈,的确是于永正老师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教育经验,为我们这些年轻的教师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传授了实践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感受。
一、一生做好一件事。
于永正老师这样说:做一件事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我的一生,正在不断努力地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了我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上好课,把课上得有意思,是我毕生的追求。“是呀,一生追求一个目标,做一好件事,能坚持做好,就是了不起的专家型的大师。于永正老师之所以能成其为专家型的大师,也正因为如此。想想,作为教师的自己能否一生做好一件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教书,全心全意地教好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想我今后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课堂中,我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今后要更多的关爱、关注学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里,一定要多思考上课方式,想方设法让学生们喜欢自己的课堂。在完成学校工作的同时,坚守着这一份发自心底的追求,并持之以恒地完成。
二、课堂需要智慧。
要想在课堂上能吸引住学生达到高效,需要智慧。“真的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太像那么回事。“看似“随心所欲”,其实“不逾矩”。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学的开心,老师教的也轻松,师生融为一体,教育变得简单而有效。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快乐的成长并有所收获。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大概就是如此吧。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也会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爱是教育最好的別名,掌声是别样的赞美。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别样的境界。每接一个班,总有我不太喜欢的学生。但我会尊重他,不会冷落他,漠视他。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抗压能力较差,都是一群爱玩又爱幻想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里有大人没有的烦恼。所以要给予他们最大的正面、积极地影响。于永正老师这句话说得十分实在,“让学生感受到我的关注,用真诚换得真诚。因为只有差别,没有差生。把自己当作孩子,把孩子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人。”
在我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都在努力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甚至对差生更加关注,这点在以后的教学生涯里我还要继续坚持。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于老师还说,激励、期待的话只要能对一个人起作用,就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教育家的大爱情怀。读大师的话,感受着大师的大爱。
我能读到这么好的真诚的能帮助到自己的书籍是我的幸运,学生们的幸运。做人做好人才是好老师。做好人,就是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他一一于永正老师,是我、我们,教师的明鉴、追求与企盼。我一定践行着大师的步伐,继续努力。用爱心成就孩子,用智慧驾驭课堂,渐渐地在自己的教学中走向成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在启迪中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5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暑假的时候学校向老师们推荐读过,当时就有反思,很好读,不是理论,案例居多,是于老师的封笔之作。这个月,新学期开始,再拿出来回味回味,看着自己曾经的圈划和笔记,又有了新的看法。
在“人生流横—写在前面的话”中,于老师就提到,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从教五十多年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
一、温厚、包容、调和待生
于老师在第一章就用自己和甘草的三大特性一一做了比照。首先,像甘草一样温厚。一个学生曾在作文中这样形容于老师的笑,“于老师的笑是最温和,也是最有效的批评。”学生在语文课上画画、在课后闹矛盾,于老师不是像其他老师一样拉出来批评,而是一笑化之,用最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尴尬,既没有严厉的批评,也没有让学生颜面尽失。孔子有五大美德:“温、良、恭、俭”。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是五大美德之首。可以说,“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其次,甘草的第二个特性是“包容”。于老师用了这样一句名言:“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对待学生,要包容,出于理解的那种包容,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那么那些“火”可能自然而然就熄灭了。再想想我,我是一个脾气不太好的老师,可能是因为个别学生的不听话,现在再想一想弥勒佛能“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楚庄王、曾国藩也可以容,对学生又有什么可以不包容的呢?最后,甘草的第三个特性是“调和”。“中庸之道”是儒家观察世界、处世行事的基本思维方式。西方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类似的话,过度和不足奶是恶行的特征,而适中则是美德的特征。两位哲学家的见解惊人的相似。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至高的道德境界。
于老师他就是甘愿做甘草,做一个动脑子的人,做好人,做个温和的人,做个宽容的、善解人意、善待学生的人。带着思考教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少走弯路,才能不算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关注、赞赏、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黄金萍老师在我教育教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初出茅庐在薛小听到的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于老师在书中介绍到,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很大,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如果老师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别样的境界。但是于老师认为,如果要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书中提到美国教育学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虽然这句话第一次读到的时候,我觉得会不会有点做作,但后来仔细一想,如果你能够做出喜欢他的样子了,那你的内心至少也不会讨厌他吧。
对于如何能够做到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于老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讲课时,眼观六路,用亲切的目光看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以专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学生的红领巾歪到一边去了,帮他扶正;课外活动时,加入到学生跳绳的行列……而光有这些还不够,还缺了最重要的,那就是微笑。微笑是老师的名片,脸上有笑,学生就会有亲切感,而无惧怕感。
三、不能太像老师
于老师在书中提到,老师在孩子面前不能太像老师。于老师要求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将手倒背起来。他认为倒背着手站在学生面前,仿佛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拉远的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课上表演课本剧,他会和学生一起,扮演剧本中的一个角色,还会“反串”扮演,让学生真切感受,就像他在书中说的:“是师非师,是课非课。”;课后游戏,他也要求自己站到学生中间,同孩子们一起玩耍;大扫除任务,他也主动去班长那里领任务,和学生们一起打扫卫生,俨然是一个孩子。
于老师认为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定格在学生的人格磁带上,并且自动终生播放。每个学生都是心理学家,他们会对教师的所作所为做出评判。只有教师做好了,学生认同教师了、信服教师了,才会仿效教师的做法,才会接纳教师的建议。
四、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了教师以身示范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量的教育实践反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当教师(包括家长)的言行一致时,教育的效果最大。
于永正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处处以身示范,充分发挥着榜样的影响力。他无论何时何地,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总是将自己装扮的整整齐齐,在穿戴上一点也不随意;他无论是在黑板上板书还是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都工整认真,不敢有丝毫的潦草;他要求学生写作文,自己一定也跟着写下水作文,再“下水”中体悟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给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他犯了错误一定会当着学生的面承认,不掩饰不支吾;他和孩子一起活动,相关的工作一视同仁,大家一起来做,行动上不敢落后,而不仅仅是做一个指挥者;他备课认真仔细,一个字的书写,一段话的朗读,都反复推敲;他每天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以便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可以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
于老师用一个个经典的教学实例,传递着他从教五十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让我受益匪浅。五十多几年来,他在三尺讲台一直恪守着自己是一名教师的信念,那么对于我这么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人,又有哪里可以不学习呢?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读后感 篇6
作为教师行列里的新成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是我首先思考的问题,于是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收获颇多。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孩子!最令我最敬佩的是他始终向学生交出这样的名片:微笑、尊重、理解、宽容;负责、严格、耐心。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时刻记得自己曾经是孩子,保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学无止境的恒心吧!我们教师要温和、包容、调和。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一方面,我们希望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另一方面,又害怕和孩子太亲近导致课堂气氛混乱。可能对于孩子们也一样,不论是男孩、女孩,高年级或者低年级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哪怕是简单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能都会在孩子的内心起到一定影响,所以,于永正老师说,不强求你喜欢每一个孩子,但要努力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不喜欢他,那么,无论你有多喜欢他也无济于事,相反,如果你的行为让他觉得你喜欢他,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于老师在开篇第一章把学生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和甘草的三大特性做了比照。这一点也给了我极大的启发。首先是性温。“性温”就是遇到问题,能“后退一步”,摆正心态。“温”是孔子的'“温、良、恭、俭、让”五大美德之首。“温”是所有学生对所有老师的第一期盼。微笑是于老师的名片,我想正是“温”的体现吧。其次是包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就只是优点,会觉得到处春光明媚;以挑剔的眼光看周围、看别人,看到的都是缺点,就什么有点也看不到了,会感觉周围的世界一片混沌,一片黑暗,感觉自己的身边无良人、无美景。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镜子无处不在。于老师能让“迟到”的学生破涕为笑,化“窘迫”为“轻松”。这样的宽容,完全出于理解,一种推己及人的理解。这种推己及人,能让我们有了平静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智慧。再者是调和。完整的教育:“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一味的“温”是不行的,还必须“严”,“温”与“严”,“威”与“猛”,“恭”与“安”之间把握好“度”,切不可只执其一端。
于老师不愧为智慧型的老师,他还把这种做法形象地称为“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有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等等,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信任与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好尺度,推己及人,多换位思考,我们的课堂定会绽放别样的光彩。
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爱的老师不一定是孩子王,但一定是有着独特的魅力。读了这本书,我深深被于老师“性温”、“包容”、“调和”的品质所打动。我钦佩,我折服,钦佩于老师的智慧,折服于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生命的长度我当不了家,但生命的宽度由我说了算。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会再用时间认真去读这本书,我相信细读之后我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