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好句子
倚栏轩 > 情感文章 > 心情随笔 > 正文

乡魂

作者: 李八仙2012/03/16心情随笔

我一直喜欢吃豆制品。儿时零食里的炒黄豆是我的最爱,饱满金黄喷香的熟黄豆儿,放到嘴里吧嗒吧嗒咀嚼那叫一个美滋滋!在一些山村的擂茶中,必定有炒香的黄豆碎末儿,增添芬芳和清幽,无论品茶还是下酒,黄豆都会给人回味无穷的朴素味儿。豆子煮熟后,伴以剁辣椒、姜丝、蒜泥,腌制成腊八豆,色香味俱全,是我们乡里人下饭的最佳菜肴。即便是那些制作酱油之后剩余的干瘪的豆豉,只要烹饪得当仍是菜肴的绝佳配料。豆子磨碎以后泡出来的豆浆,是东方美妙的早餐奶——营养价值堪比素食的牛奶!还可以做成豆腐花儿、奶豆腐,鲜嫩细滑,清新爽口。放入石膏沉淀后生成的水豆腐,真可谓乡间的家常菜,还可以继续加工成香干豆腐、油豆腐、盐豆腐、臭豆腐、霉豆腐……品种花样很多。豆腐花儿通过晾晒可以干制成豆腐皮儿,即便是制作豆腐后剩下的豆腐渣,也可以开发利用化腐朽为神奇制作霉豆腐渣……生活在乡村,豆制品是素菜中的主打原料。

以往,在老家过年都有明确的日程安排:哪日杀猪,哪日煮甜酒,哪日杀鸡鸭,记得有一首童谣唱的是“二十五,打豆腐……”“打(方言:意为制作)豆腐”一般在小年夜前后进行。那时候,我们小孩子都放寒假了,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需要帮家里做很多事儿。“打豆腐”的时候可以喝到豆浆和豆腐脑儿,那又是多么美妙的事啊。母亲将夏天收获的饱满的黄豆浸泡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喊我们姐弟去磨豆子,那时没有电动机,就是手摇的石磨将湿黄豆碾碎,一根长长的助力推杆协助摇动石磨,只见乳白色的豆汁从石臼缝隙里汩汩流出,仿佛乡里人纯净的心灵。我的主要任务是烧火,一大锅子水沸腾以后,舀来“泡浆”——让磨碎的豆子溶解在开水中,然后用布袋子进行“滤浆”——豆浆渗出,剩下豆腐渣。接着再把豆浆烧开,倒入盛有石膏水的容器里,一会儿工夫就可以喝到鲜嫩细滑口感清新的豆腐脑儿了。这时候就要注意“火候”了,俗话说“蒸酒打豆腐,称不得老师傅”,看到容器里沉淀生成物越来越多,就要把豆腐放到专门的箱子里压榨水分,半日后,就可以看到水豆腐“出厂”了。过年的时候,水豆腐只能吃个鲜,还要进一步加工成煎豆腐、盐豆腐、霉豆腐……在那个年代乃至如今,豆腐是春节不可缺少的菜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物质贫乏,平素大家伙儿改善伙食就是巴望窝里的母鸡下蛋,然后去买两块新鲜的水豆腐,算是好日子生活了。我家后屋的保叔就是一个“豆腐老倌”(专门制作、出售豆腐的人),每天天不亮,他们夫妻两就在自家后院忙碌不停,待到晨曦微露,他们生产的豆腐就“出厂”了。我们去上学的时候,就看见保叔挑着很特别的豆腐担儿,生性内敛的他压低了嗓门,很干脆的吆喝:“捡豆腐喽——捡豆腐哩——”因为买者付钱之后直接用手从豆腐担上“捡”了豆腐回家,所以我们本地方言把卖豆腐叫做“捡豆腐”。有些人家正愁早餐没菜,“捡”了豆腐直接下锅水煮,伴以葱末、红椒、酱油,那可是乡里上等佳肴啊!那时,我家很穷,平素没有钱买豆腐。母亲就吩咐我拿家里的黄豆去兑换保叔家的豆腐,一升黄豆换回来两块白嫩嫩的散发清香的水豆腐,回来的路上我忍不住嘴馋,掰了一坨生吃了。母亲并不责怪我,她用那双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烹饪出许多豆腐的佳肴,总是让我百吃不厌。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爱吃豆制品食物。其实,大豆这种植物也是我们乡村最容易栽种的经济作物,随地播种,配以草灰做肥料,耕耘管理也不要很多时间,就可以获得收成,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那种朴素的情怀恰恰代表了我们乡里人的心灵:质朴,平凡,坚韧,无私,纯正,清新……简单的一生却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还可以演绎出精彩的大豆世界!有时候它让你忽视,觉得不存在,但有时候,当你从浮躁的时光中沉静下来,俯视你所走过的人生轨迹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我们乡村的魂儿——黄皮肤的内核就是纯白的心灵,流淌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简单的生长可以演绎成无所不能的智慧,大豆的神儿无处不在,深入骨髓,渗透到我们乡里人的每一滴血液里面,让我们继续长善良的心,走纯净的路,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