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精选35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4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读洛克的《教育漫话》就宛如一位有思想的长者站在你的面前,和你聊天,聊聊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语调亲切平和,娓娓道来,所聊内容却非常深刻。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而绅士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都会很快走上正轨。
洛克在书中讲了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作者把体育(实质上是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讲,因为“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体魄。”“我们要有自己的事业,要得到幸福,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而要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更必须先有能够忍耐辛劳的强健体魄。”“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德育被洛克作为全书的重点来讲述,真正的绅士要善于获得自己的幸福,而又不妨碍其他绅士获得幸福;德育的基本原则是以理智克制欲望。在聊到智育问题时,洛克特意强调了功利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育漫话》这本书聊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的话题,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对我们教师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
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 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
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虽然文字是有限的,但带给我的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5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6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7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所写的一部教育名著。这本书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
《教育漫话》在书本的起章就强调了爱尔维修的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得法至关重要。
《教育漫话》主要分为身体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部分。书本从这三部分分别教导父母与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教导孩子,培养孩子日后成为一个有理性、有道德、有才干的人。
(一)身体保健
洛克说:“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是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教育有密切的联系,而健康教育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密切相连。因而,作为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不能过于溺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就不能放纵他们的行为,任意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意志去做各种事情。在温室中长大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洗礼的,洛克主张用冷水洗脚或洗澡,注意运动锻炼等等,从小就开始锻炼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身体素质也会增强。
(二)道德教育
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他认为“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其一为世俗的聪明,其二是要懂得的礼仪,礼貌,其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1)反对溺爱、放纵子女;(2)宽严结合;(3)奖惩结合;(4)说理教育;(5)榜样教育;(6)文明礼貌教育。每个方面,洛克都在书本中做了详细的说明,其中,让我最深刻的是榜样教育。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儿童,都喜欢模仿别人,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得来的。最能影响他们的举止的还是那些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和他们周围的人的言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父母应为子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你不愿意他去仿效的事,你自己绝不可在他们的面前做,并且让孩子结交好的伴侣。由此,我想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神圣的,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因而,我们从事教师事业,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上课不迟到、早退,诚实守信,衣着端庄,谈吐优雅等等,为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三)智育
洛克对有实际用途的学科很重视,尤其重视培养世俗的智慧与能力。他重视智育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其中他还在书本中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学于游戏之中。他主张要把读书看成一种游戏,一项娱乐,而不是当做他的一种责任。例如教儿童学字母时,我们可以在骰子和玩具粘上字母,在游戏时教儿童学习字母。书中提到了书籍中配有插图更会使儿童欢欣雀跃,并可鼓励他去阅读求知,因为如果儿童的观念中缺乏此类生动直观的事物,但是听说说没有多少用处,而且也不能够获得满足:这些观念不能从声音中学到,只能从事物本身或事物的图片上获得。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也提到小学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导儿童学习时,要多借助具体的物体、图像让儿童接受知识。显而易见,这两个知识点是一致的。这告诉了我,在学习课堂书本知识之外,我们也应该多阅读课外有关的书籍,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扩展我们的知识视野,并学会学以致用。
《教育漫话》中,强调事业型、开拓性人才的培养,以及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且对德育比智育更为重要强调,尤其是洛克对于德行和教养的强调,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德行和教养的培养而一味强调智育和分数,是一种极好的清醒剂。目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凤,但苦于乏术的家长,以及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阅读本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8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都要健康成长。我从约翰·洛克的这本经典名著《教育漫话》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灵感,他将孩子们的教育分成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这样的三个分类我们并不意外,可是这样的排序却别有深意。
洛克在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体育,实际谈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很少会将体育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思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传授知识,至于体育,就适可而止了。我接着读了下去,洛克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围绕着如何保持儿童的健康,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将忍耐劳苦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准。
其次,洛克所谈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质应该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标的是德行”,在我们的固化思维里,孩子们犯了错,我们会习惯性地为他们遮掩,总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洛克在书中所讲的,却完全相反,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孩子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便遵守规矩,服从理性,以免长大以后难于纠正。
在洛克先生的书中,他是将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质,学问是最不重要的。在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孩子们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长期下去会磨灭他们的求知欲望,机械的学习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消遣,一种做了别的事情之后的奖励,而不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厌烦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国的教育,我们也会教导孩子要吃苦耐劳,可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这节体育课上数学”,在我们儿时便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话,如今我们又将同样的话说给我们的学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让孩子们一步登天。体育活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仿佛可有可无,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问题,我们总是会忘记和忽视体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和改正。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在家长们的眼中,所谓的读书便是“智育”,而体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在洛克书中十分简单易行的方法,却变得寸步难行。
不论是教师和家长总有一种思想,便是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能人”,或者说一个“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绅士”。洛克先生书中有许多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揣摩。《教育漫话》这本书语言不多,其间谈到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9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0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的孩子们都是一张张崭新的纯真的白纸,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来启迪他们,让孩子们不论是思想还是身体都要健康成长。我从约翰·洛克的这本经典名著《教育漫话》中得到了很多教育的新灵感,他将孩子们的教育分成了体育、德育和智育三个方面,这样的三个分类我们并不意外,可是这样的排序却别有深意。
洛克在书中首先谈到的是体育,实际谈的便是健康教育。在中国的教育里,我们很少会将体育排在第一位,在我们的思维里,教师的主要职责便是传授知识,至于体育,就适可而止了。我接着读了下去,洛克的观点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他围绕着如何保持儿童的健康,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他将忍耐劳苦作为身体健康的标准。
其次,洛克所谈到的是德育,道德品质应该是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这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然而,正如他所说的“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一部分目标的是德行”,在我们的固化思维里,孩子们犯了错,我们会习惯性地为他们遮掩,总会认为他们还是孩子,长大就好了。而洛克在书中所讲的,却完全相反,他认为我们应当在孩子们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教导他们,让他们从小便遵守规矩,服从理性,以免长大以后难于纠正。
在洛克先生的书中,他是将智育排在最末一位的,相比于品质,学问是最不重要的。在这一部分里,他首先便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做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让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孩子们若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长期下去会磨灭他们的求知欲望,机械的学习是无用的。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把学习当做一种游戏、消遣,一种做了别的事情之后的奖励,而不是让孩子们把学习当做厌烦的事情。
读到这里,我不禁反思中国的教育,我们也会教导孩子要吃苦耐劳,可也只是口头上的教育。“这节体育课上数学”,在我们儿时便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听到过类似的话,如今我们又将同样的话说给我们的学生。究其根本,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总会有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总想让孩子们一步登天。体育活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仿佛可有可无,我们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问题,我们总是会忘记和忽视体育对孩子们的重要性,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和改正。
与此同时,父母们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说过类似的话:我的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做什么,只要他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在家长们的眼中,所谓的读书便是“智育”,而体育和德育很少被提出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在洛克书中十分简单易行的方法,却变得寸步难行。
不论是教师和家长总有一种思想,便是把孩子们培育成一个“能人”,或者说一个“成功人士”,而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绅士”。洛克先生书中有许多话,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细致的揣摩。《教育漫话》这本书语言不多,其间谈到的教育思想是进步的,都是值得我学习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1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2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读了《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3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作者将这本书分为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三部分来写。
在健康教篇章中,可以看出洛克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在这一篇中,他提出了几点关于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在“脚的锻炼与冷水浴”中,洛克就有说,从小养尊处优的孩子弄湿手没有任何不适和弄湿脚而得伤风的如此之区别就是习惯使然;同时也有说习惯了冷水浴的人一年四季浸泡在河水中洗浴也不会对健康有害。在“饮食与用餐”中也同样强调人的味觉嗜好美味佳肴全是习惯使然,并劝告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吃面包的习惯和固定用餐时间的习惯。可见洛克对习惯养成的重视。其实习惯不仅是对一个孩子重要,对一个人更是重要。一个长期反复的动作成为一个习惯,进而发展成一个人性格的一部分。习惯并非一日促成,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犹如教育一样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对于还是处于一张白板的状态的孩子们,要他们主动地去养成良好习惯则是难以办到的。所以父母、老师这些教育者们就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必要时给予他们正确合适的教育,教育者的意义便在此体现了。而这引导的形式不仅是在儿童面对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建议或是在他们做了错事后尊尊教导,始终要记得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尚“不懂事”的儿童更是需要循循善诱。
在道德教育篇中,洛克提出了如今经常被人挂在嘴边的事“父母应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身边最为亲近的人,而儿童是有着极强模仿力的,特别容易就受到父母的影响作出与自己父母相似的行为,这也是说明了孩子“白板”一样的特性——可塑性极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作为榜样,是在平常生活中就体现的,而非故作姿态。作为孩子最亲近的教育者,父母更是应该要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影响。而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成人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对待一些事也是采取不所谓的态度。我觉得这是很不正确的,要知道正是因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不小心的一笔就会在他们的白纸上留下显眼的印记,而且这种不把孩子认真对待的态度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要知道“最大的尊重应属于儿童”。再者一些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做这做那,而自己却无一点带头作用,这无疑是在教育孩子何谓说一套做一套。
再者,一些成人喜欢用“自己是长辈”这一特权来强迫孩子而给自己树立所谓的权威,而在道德教育篇中洛克也指出了这是极为不正确的。同时他也提到,要在子女心目中确立父母的权威,应该是“首先凭借敬畏,取得支配其精神的力量,到了他们年龄稍长,就要用爱与友谊去维系”,不管怎么说,“爱”是父母也孩子间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连接。而这句话同时也说明另一件事——教育是有阶段性的。尤其是对于儿童,他们的成长变化很快,在不同时期,对待他们和教育他们的方法也是应有不同的。而作为教育者就应该要了解被教育者,以便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手段。
文字是有限的,但《教育漫话》这本书带来启示却是无限的,它们都将陪伴我们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求索。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4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5
真理总是朴素的,平淡的文字总会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像拉家常般告诉我们一些实用的教育真理,看似琐碎的小事,实际关乎孩子一生的命运。
无论将来如何,一个人童年起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一个儿童要遵守几条简单的规则: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人是自然之子,古人在运动中捕猎生存,往往健康强壮,饮食上多食植物,遗传下来就习惯素食,虽然古人的寿命比不过现代人,可他们到死是无疾而终。现代人虽是寿命较长,但很多人最后的几十年疾病缠身。羸弱的身体多是娇气的生活方式造成。幸福的人生必须以强壮的身体为基础,否则哪来健康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审时度势,实行体育锻炼大课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我感觉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正在不断提高。
对于学生的羞耻心和名誉,洛克说:儿童的错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表扬的时候,则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我觉得,小学生脸面很重要,很多时候的当众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现在教的是三年级的孩子,明显感到比一二年级的孩子爱要面子。想起前面有的学生私下嘀咕:老师就爱板起脸来训斥人。我应该变换一下教育方式了,于是就在这个学期,在班内宣布“无批评日”,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响应。我提出了条件:我要大力表扬有良好行为的同学,对犯错的同学会凝视10秒钟,希望每个同学注意老师的眼神。这个方法真管用,以前不太与老师进行目光交流的孩子能不时地盯着老师了。这一天,有那么几次,我要忍不住批评学生时,会提醒全体同学:“现在犯错误的学生赶紧改正,要不我可忍不住了。”这样的“无批评日”,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激起了学生的羞耻心,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与精神的成长。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谈到的很多观点,朴素而实用,就像一轮皎洁的月亮,把柔和的光芒撒向自己的心底,使自己变得胸有成竹起来,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6
前段时间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对医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后来他又担任过多年的私人医生以及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下《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讨论的是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视保健、养护,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且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作为一位“内行”,他对儿童的体育、健康、养护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具体的颇有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过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滥用药物,注意运动锻炼等。这些主张都是配合贯彻其教育目的、任务提出来的,至今看来绝大部分还是科学合理的,值得人们吸取。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在这一部分,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
(1)小时候就要将孩子驯服,让他(她)听自己的话,让他尊重自己。因为小时候如果就习惯糟糕,对你的话都当做耳边风,长大的孩子就更没有出息,抑或更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那他又怎能走上一条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健康而又安全的道路?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做父母的都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孩子,那他的成长还有谁对他负责?如果要求孩子不做的,做父母的首先带头不这样做。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3)对于孩子一定要谨慎地使用体罚,体罚的作用是要让孩子的羞耻心占据更大,如果只是身体的疼痛或是一种躲避的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是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智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包括:
(1)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
(2)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
(3)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的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努力;
(4)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5)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既可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洛克还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等。虽然洛克在书中提出的某些意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本书是富有教益的。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风但苦于乏术的家长,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以及一些对教育有兴趣的人阅读此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7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8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9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0
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就接触到了洛克以及他的《教育漫话》,那个时候,只是匆匆读过这本书的书评,只留下些肤浅的记忆。如今,我又一次翻阅了这本书,才真正搞懂了洛克的博大思想。
当然,提到洛克,我们不得不想到他的“白板说”,他认为儿童的心智是一片空白,后天的教育至关重要,这种思想始终贯穿于全书,从“健康教育”中的“儿童的心智和源头的水性相近,容易引导,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到“道德教育”中的“儿童自呱呱坠地时就应该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再到“知识与技能教育”中的“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种种理念无一不渗透着他的这种思想。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确实起到了催化的作用。从真实的课堂教育,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育;从具体的学科教育,到习惯性的家庭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确确实实看到了儿童在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还要学会教育的技能技巧,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漫话》这本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他所提到的教育,是为了将每个儿童培养成为绅士,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体魄、高尚道德以及精深知识的人。洛克引用了葡萄牙“儿童热爱学习”的事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
洛克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文化教育,它包括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知识与技能教育。其中,他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一位,他认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为了获得强健的体魄,他对儿童的吃穿住行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这里,我要提到的是“冷水浴”,洛克认为“冷水浴”可以增强和锻炼体格,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我们现代的父母亲以自身的经验判断,“冷水浴”会使儿童感冒、咳嗽、发烧等,只有他们适应的温度才适合儿童,其实不然,经常的让孩子在家里赤脚或是多让孩子踩水,恰恰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试想,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儿童的脸都暴露在外面,为什么他们的手、脚不能呢?为什么他们就不能洗冷水浴呢?
第二点,洛克提到了道德教育。我们已经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接着我们就应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就要不可避免地提到赏罚制度。洛克认为儿童要及早管理,越小的时候越需要严格对待,等年龄越大,反而需要与之亲切地相处。洛克认为使用体罚应该谨慎,因为稍有不慎,就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阴影,儿童可能会胆怯、羞涩、沉默等。但是,现实生活中,体罚处处可见,而且各类的体罚是不注重场合,不注重时间,不注重后果的。
明智的父母绝对不会在公共场合斥责儿童,因为儿童也有自尊,儿童的自尊也需要保护。有些父母在儿童犯了错误就开始对其进行体罚,他们往往带有一些情绪化,使惩罚的程度加重,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必须承认,体罚是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使用体罚。
一旦具备了健康的身体,高尚的品德,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予儿童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虽然儿童阶段是以游戏为主,但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习惯也必不可少。很多教育家,都试想着把学习至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丰富的知识。如:福禄贝尔的“恩物”,蒙台梭利教具,以及幼儿园里的各类养植活动。
如今,幼儿园是否开设英语课成为社会上的一大争议,很多人认为儿童的母语都没有学好,又何谈学一门外语呢?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外语学习的关键期是2—7岁;洛克认为一到他能够说英语的时候,他就应该学习别种语言。其实,我个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儿童在3—4岁正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教授他外语口语,他会和学习中文一样快,而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前期英语口语的储备,对其以后深入学习英语,会起到奠基作用。
可以说,《教育漫话》这本书贴近儿童的生活,对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描述得非常透彻,能够激发阅读者的兴趣,也为教育者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了广泛的意见。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1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被后世公认为是可以媲美卢梭的《爱弥儿》的世界经典教育名著。在英国,该书被推崇为影响了英国整个19世纪的教育理论权威著作。书中既没有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这就应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老话。确实我们要学习、工作、成功、幸福,必须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家长不要对孩子们娇生惯养,而应该主动引导让孩子们锻炼出强健的体魄。他们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
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儿童与中国儿童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当然,我们老师和家长也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对于学龄前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管教孩子,要从极小时开始,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你要想孩子长大后信服你,首先要他在孩提时信服你,随着孩子的长大,你就要以理服人,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洛克对儿童的德育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师只有眼到、心到、口到,随时发现孩子细小的问题,随时小心,细致的擦拭儿童幼小的心灵,才能让他们更健康、更阳光!他们都是纯洁如白纸的,这个时候对他们的正确引导显得更加重要,对孩子的关爱、鼓励等等也非常重要。同时真正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有耐心的老师;有耐心的老师,一定是民主的老师,和气的老师。特别是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对于孩子的吵闹不能太过于严厉,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让孩子真正的接受自己。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孩子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他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
儿童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他们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他们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意愿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让他去做。强迫只会使他们对于学习产生憎恶的心理,失去长远发展的潜力,所以必须方法得当,坚持寓学于乐。
”教育是琐碎而富有个性化的,简单的对错是非不足以解决事情其复杂性。要把儿童置于现实中来读,读出儿童的生活世界、性格特征和时代印记,如此,才能培养出完整的、独立的人。“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不能苛求他们都十全十美,对于有不同特性的孩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知识的摄取是无边无际的,对于自身的完善也是无休无止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在教师这条路上一直探索,探索出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让儿童释放天性的同时也能获取知识,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教育他们。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2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3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4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现简单说说我读这些书的感受。
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5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6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7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 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 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8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9
前段时间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对医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后来他又担任过多年的私人医生以及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下《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讨论的是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视保健、养护,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且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作为一位“内行”,他对儿童的体育、健康、养护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具体的颇有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过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滥用药物,注意运动锻炼等。这些主张都是配合贯彻其教育目的、任务提出来的,至今看来绝大部分还是科学合理的,值得人们吸取。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在这一部分,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
(1)小时候就要将孩子驯服,让他(她)听自己的话,让他尊重自己。因为小时候如果就习惯糟糕,对你的话都当做耳边风,长大的孩子就更没有出息,抑或更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那他又怎能走上一条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健康而又安全的道路?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做父母的都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孩子,那他的成长还有谁对他负责?如果要求孩子不做的,做父母的首先带头不这样做。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3)对于孩子一定要谨慎地使用体罚,体罚的作用是要让孩子的羞耻心占据更大,如果只是身体的疼痛或是一种躲避的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是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智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包括:
(1)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
(2)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
(3)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的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努力;
(4)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5)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既可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洛克还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等。虽然洛克在书中提出的某些意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本书是富有教益的。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风但苦于乏术的家长,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以及一些对教育有兴趣的人阅读此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0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1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2
最近,我读了洛克的《教育漫话》,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折服。在《教育漫话》问世30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近现代英美文化的瑰宝,对近现代英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今天拜读大师的金玉之言,可谓茅塞顿开。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后者。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我的学生们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城市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漠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视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笞、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时,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育过程中要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研究、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路。一名话,实践—总结—再实践。从而达到理想的要求。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3
前段时间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对医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后来他又担任过多年的私人医生以及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下《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讨论的是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视保健、养护,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且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作为一位“内行”,他对儿童的体育、健康、养护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具体的颇有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过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滥用药物,注意运动锻炼等。这些主张都是配合贯彻其教育目的、任务提出来的,至今看来绝大部分还是科学合理的,值得人们吸取。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在这一部分,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
(1)小时候就要将孩子驯服,让他(她)听自己的话,让他尊重自己。因为小时候如果就习惯糟糕,对你的话都当做耳边风,长大的孩子就更没有出息,抑或更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那他又怎能走上一条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健康而又安全的道路?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做父母的都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孩子,那他的成长还有谁对他负责?如果要求孩子不做的,做父母的首先带头不这样做。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3)对于孩子一定要谨慎地使用体罚,体罚的作用是要让孩子的羞耻心占据更大,如果只是身体的疼痛或是一种躲避的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是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智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包括:
(1)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
(2)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
(3)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的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努力;
(4)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5)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既可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洛克还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等。虽然洛克在书中提出的某些意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本书是富有教益的。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风但苦于乏术的家长,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以及一些对教育有兴趣的人阅读此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4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5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