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2024/05/0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人生哲思录读后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1

我敬佩这样的人,但我并不看好这样的爱情。太沉重过分,难以承受。

三个主角:达摩石神,汤川侦探,花岗靖子。达摩石神,数学怪咖,包括爱情都一厢情愿的将其设计成符合逻辑的样子;汤川侦探,理科建筑与前者不相上下,也就是社会学和文学方面比石神略多的一筹,让他做了回上帝;花岗靖子,再普通不过的遇人不淑的普通人。

这一切都是天意,也许他们本可以永远相安无事的平行,可命运偏偏如此。这种戏剧化安排在小说会出来好作品,但摊到谁身上都是悲惨的人生。

他对爱的处理方式,是他本人性格的外现:符合逻辑的即是正确的,哪怕践踏法律和生命。在他完美的计划里,杀人、自首都是合乎逻辑的。我想如果不是命运使然,他也许一生都平静的在此价值观下缓缓度过。可是偏偏。

“石神嘶吼着好像要呕出灵魂来”我相信所有人都会对小说的结尾印象最深。可是一切都是情理之中的,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也会做出和靖子一样的选择,哪怕是看着很猪队友的行为。

石神的一厢情愿,太不平等,无以回报。

爱无论性别。

《断背山》讲述的是同性之爱。我好像非常偏向于这种情节缓慢平铺的叙事,含蓄内敛的表达让我十分享受,缓缓积蓄的力量直击人心,回味无穷。

两位主角性格不同:一个是轰轰烈烈主动的,他的爱意时刻流露;一个是隐忍的`压抑的,他的爱在心口难开。

遇到最爱的你已是不易,何必在乎性别。

爱是不可掌控。

如何看待《平凡的世界》润叶和向前健全时闹别扭,最后残疾了才好好在一起?早在一起不就完了。

所以,我在想能不能获得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免于这种遗憾。实际上,不能,你不能小窥这条件。

有的时候外界条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观遗传学里有很多案例。这学期学的,很有趣,大概是环境会影响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完全不同。

薛定谔的猫:无论你以什么方式打开黑箱子,在你打开的那一刻,就会随机触发一个让猫死亡的机关。像爱情一样,你不去管她,她就在那里,但谁都不知道她未来是怎样。你越是想去研究她,那么研究结果就会受到你本身的影响。

所以我本身的假设,是否润叶在向前残疾前就意识到两人恩爱夫妻的可能性,就像那只猫,是研究不得的。

虽然听起来很遗憾,可是就是这样,没有一种智慧可以让自己避免所有的遗憾。必须接受有些事情是利害是权衡不出的,例如爱情。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2

周国平先生说,他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那便是真性情。他觉得成功并非人生的主要目标,只有活出真性情才算不虚度人生。对此,我看法略同。

现代社会争名逐利的风气很成问题,人们总围着钱转,迷失了单纯善良的本性。如今的综艺选秀节目铺天盖地,平凡人老想着一夜暴富或者一夜成名,殊不知那些光鲜亮丽的名人的内心挣扎。

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对生活强加抱怨,总觉得活着太累。可是你是否想过,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别人不能左右你的思维,你却总模仿别人,追随大众的脚步。正因如此,你才会渐渐地迷失自己,你痛苦地挣扎着,漫无目的地追寻着欲望。但当你得到那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时,你真的快乐吗?

最近层出不穷的明星吸毒案便暗示了答案。他们的生活都很优越,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压抑感和忧郁情绪。他们难道活得不精彩吗?也许是我们认为精彩。周国平先生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那样他的人生才有意义。难道那些吸毒的明星们起初并不想当明星,只是迫于无奈?我觉得应该不是,而是他们走在明星路上的时候,碰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他们变得迷茫不知所措,选择了逃避退缩。那么既然是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去克服种种困难,而非要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呢?也许是忘了最初的单纯梦想。

正如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也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地走着。

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并不那么孤单。“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仿佛是这另一个自我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地把我置身于它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拉回它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它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它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至于无家可归。”每个人可能都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惑,也曾思索却不得其解。我想说的是,若想不被现实所牵绊,就必须有自我意识,不能什么事都被现实牵着鼻子走,而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决断力;同时,也要有定力,经不住诱惑,便会丧失自我。

人本身无贵贱之分,但是欲望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人们总喜欢和另一群人比,这群人名字叫“别人”,处处都要拼个高下,不然心里便不痛快。但是越比下去,就越不可收拾,虚荣心也随之不断上升。可你有没有想过,比的意义在哪儿?竞争本身没有错,但是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贬低别人吧。不忘记自己的初心,才能使你的人生过得充实有意义。

人生如戏,今天的你是否在为明天而坚持?梦想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可以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地奋斗。如果你止于哭喊而不付出行动,那梦想不过是天方夜谭罢了。你应该时刻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并坚定该去做什么。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你的人生由你来定义,你执著坚守,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不管它是否辉煌,它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就是你的人生,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3

“人生终究是漫长的,不求‘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求珍视自己,做到不忘初心,便已无憾。”

这是上海市向明中学高三(9)班学生贺志选读《人生哲思录》后写下的感悟《不忘初心》中的一段,他也因此文获得了“第十六届沪、港、澳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五地中学学生暨20xx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高中组的一等奖。

8月25日是上海书展的最后一天,上述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等出席了颁奖典礼。会上,叶辛先生和获奖师生围绕着“经典阅读与成长”,目前青少年的阅读、写作现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每年的阅读报告大赛都会有一个主题,今年中学组的主题是“对话经典”。怎样的文学作品称得上是“经典”?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筛选,流传下来的都是好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经历过几百年,生活在各种状态下的`中国人都在读它们,而且都读出意味来了,这就证明这部作品是有养料的,是真正的经典。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经典?叶辛说,经典作品不管吃,不管穿,但是久而久之,它会作用于你的身心,改变你对世界的认识。作品里的精神,作者的情绪,作品描画的人物个性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对人生的态度,并默默作用于整个人的气质和素质。

广泛的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品,还可以帮助读者学会独立思考。娄山中学语文教师汤雅华认为,当下人们热衷于刷微博、微信、QQ空间,收获了巨大的信息量,但这些碎片化知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对人益处甚微,甚至会阻碍我们深入、独立思考,而经典阅读才能让我们避免人云亦云,真正拥有独立的灵魂。

通过这些读书报告,叶辛等评委也发现,当今中学生的思考力大有提高的空间。对于缺少生活体验的中小学生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思考力?评委们给出的答案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否,关键是什么?”在互动环节,针对读者的这一问题,评委们一致认为,独特的思想和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

有评委表示,好文章往往在朴实的语言中,蕴藏着作者的观点或感受。而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正是当下不少学生写作的“短板”,解决办法仍是多读书、读好书。

全球华人中小学生阅读报告大赛由上海作家协会、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澳门日报》等联合主办,《少年日报》《上海中学生报》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6届,旨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交流,引导更多的青少年亲近和热爱华文母语,多读书,读好书,养成阅读习惯;促进中小学校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以及全球华人中小学生的文化交流。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4

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在篇幅上来说比较短,从语言风格上来说质朴平实而又不失诗的光华,从内容上来说畅达深邃而又渗透着哲学思想,其思想深刻而又超然于世。它让我知道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要更加珍惜生命,让我知道人生的短暂,要合理利用时间。回归简单的生活必须有一颗淳朴的心,它让我躁动的心沉静安宁,它教我们淡泊名利沉淀自己。

《智慧》中告诉我们智慧和聪明完全是两回事,聪明是指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如具有机敏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而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足够的勇气和敏锐的眼光,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是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这就教会我们大学生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更要有智慧来分辨二者的区别。

《真实》中告诉我们,人活的独特、潇洒一定要发自内心。如果你太关注自己活的样子,总是活给别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给自己看,不是自己真实的性格,那么,你愈是表演的真诚、独特、潇洒,你实际上却活的愈是做作、平庸、拘谨。大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时刻,太看重自己的外在形象无益于我们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周国平一直着重于内在和灵魂的超脱,不难从《真实》中看出他强调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即一个正直的性格,而性格是否正直也表现在一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方面。

读《安静》时想到,现时社会上一些世俗观念也进入了学校。利益的驱动超越了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了精神的愉悦。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环境中我们又如何做学问?摆脱外在的虚名、浮行,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成就自己的梦想,这是我们大学生正确的选择。

《读书》中周国平认为,读书不在于破万卷,重要的是读书时的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用品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破万卷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是在于与活在书中的灵魂的交流,三是自身精神的丰富和成长。要领略读书的快乐,就必须摆脱功利的考虑,要有从容的心境。大学时期是我们养成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大学培养的就是我们读书的习惯和无师自通的能力。同时读书也提高了我们的觉悟,进化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从中得到某种教化。更重要的是,大学读书的多少决定我们以后发展潜力的大小。读的书越多我们的发展潜力就越大,因为我们有厚度,这个文化底蕴的厚度,也决定了我们发展潜力的高度。

《人生哲思录》的积极思想给我注入了前进的动力,在浩瀚的生命之岸,我自豪地告诉你――世界,我追求过,奋斗过,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没有停止过拼搏,而这个造就了万物的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只要你奋斗不息,人生终将辉煌。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5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6

或许,人生的路对年少的我们来说充满太多的未知与迷惑,我们时常徘徊在青春的岔路口,在抑郁的气氛笼罩下,不知该往哪儿走。

年轻就是资本,这是我一直都坚信的。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所以我不想去逃避一些作为生命的一部分的东西,我喜欢尝试,哪怕是失败也好,经历了才是最重要的。可是,有时候在太多的纷杂喧闹中我们是否还能记得那个最初的自己,是否还能时常记起回家的路,是不是也把自己弄丢了呢?

正如书中周国平所说“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点头微,笑;我举起酒杯,听着应酬的话,用笑容答谢;我坐在一群妙语连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说着俏皮话,赞赏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这些时候,我心中会突然想起一个声音:‘这不是我!’于是,笑容冻结了。”生活中我时常有这样的经历,身在其中时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不自在,只知道要这么继续下去。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钟表,不分日夜的走着。可是,在能够一个人安静的时候,静静地想着心事,会觉得也不那么孤单,好像是另一个自己在陪着自己,很踏实。“我身上有两个自我。一个好动,什么都要尝试,什么都想经历。另一个喜静,对一切加以审视和消化。这另一个自我,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间活动,同时又始终关切的把握置身于他的视野之内,随时准备把我找回到他身边。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惨的灾难和失败,只要识得返回他的途径我就不会全军覆没。他是我的守护神,为我守护着一个永远的家园,使我不致无家可归。”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个人的现实可能性始终是有限的。与同学聊天,当谈及我们的梦想时,他们都是一个个胸怀壮志,满腔热血。考名牌大学,进知名企业,党薪酬怎么怎么高的白领或金领… …我不知道这些为什么会吸引他们,是否这样以后就会被众人刮目相看,是否这之中“名牌”俩字占了很大分量呢?我说觉得教师这个职业不错,我希望能把好的东西传递给我的学生,也没有想过要做到怎样高的位子,能对他人有意义就足够了。同学们大多会对我的想法不屑一顾,或是很无语,但他们找不出反对的理由,就有同学问是不是觉得现在教师的待遇提高了呀,我说这个不清楚。可能年少太轻狂,梦想太遥远,所以看不到脚下的路以致不知道自己究竟走在什么样的方向上。可是,在追梦途中,我们是不是该适时地歇歇脚,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当初那个纯真的自己,找回那个真正的自己?

谁说一定得住进大房子开名牌轿车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只要在人生的旅途中始终把自己装在心中,且思且走,走在一切可能的路上更重要的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千万要真诚的生活,对他人更是对自己,不要成为别人的影子和事物的一架机器,到终了才明白自己的身体不过是被社会的“潮流”牵着鼻子走了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灵魂的东西却被埋没在心底的小角落里遗憾的度过了一生。

周国平先生告诉我们,要成为真正的自己,“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的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

是啊,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名声、财产、知识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没有人能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没有人能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从而使你的自我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7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7.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

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8

最近两天看了一些周国平写的《人生哲思录》,是他关于人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思考。曾经以为自己的想法和他有些相似或者类似,但是读了之后,发觉他比我更加理想化和不现实,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和心态与现在的我的不同,看到的接触到不同,所以他对于物质的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的低。或者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的物质已经能够达到他所谓的“小康”,而他对物质的要求也就是小康的要求吧,因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他是强调又强调的。

贫困是可怜和可耻的,但是很多人在所处的环境中摆脱贫困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会有层层的阻隔和障碍,老老实实的干活的人,可能摆脱贫困的几率会更小。怎样摆脱贫困,达到小康,不仅是个人努力就能够达到的,而是社会环境首先要给予的,环境的优或者差,使得个人的努力或者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

自己曾经是很怕自己的努力没有结果,很怕尽管自己努力了,但是还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努力的同时会有所保留,不会全力以赴,这就是自己做事的缺点,是自己不能由衷做事的表现。

表现真实的自己是自己向往的和需要的,但是表现真实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或者实现的,自己需要在清楚确认自己的需要和目标的时候,以表现真实的自己去做事情,去交朋友,以完全真实的心去感受周围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9

周国平说,如果你只想读我的一本书,就读这本书吧。在书中周国平以哲学之心问道人生。那我们就一起说说人生吧!

本书共四辑,我最喜欢的是第一辑生命感悟,这一篇章。也许是和我现在的年龄心境比较相符合,所以我认真并且享受的读完这一章节。这一章里又分成了几个小的部分,生活态度,人生境界,生活质量,人生况味,人生难题。人生的种种状况都被作者一一呈现,哲学又生活。

年龄在涨,心态在变,二十几岁的时候只想活的个鲜嫩漂亮,三十几岁确想活出气场,胸襟要广,眼界要宽,气度要大。书中说到,我的人生观若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真性情。我从来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标,觉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没有虚度了人生。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有自己真正爱好的事情,才能活得有意义。做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人生也才会更有价值。偶尔周末,有时候会带着自己的女儿去参加义工团队举行的助学活动,孩子知道人生的不同滋味,知道感恩也知道给予爱,也会带着她去亲近自然,去看红的花,绿的.草,这是精神成长最好的养料。也经常去旅行,旅行的意义又在于走着走着便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王尔德说:“人生有两种悲剧,一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平常心是控制和把横一切的良药。书中这样说到,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登,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享受生命的乐趣。

生活的味道有很多种,很多都需要自己把握。就如书中所说,老天给了我们每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10

澄澈的月色,从高大的洋槐树浓密的枝条间流泻而下,泼洒在大地无垠的辽阔里。那些隐秘草叶深处的虫鸣,于幽静里说着六月的情话。风迈着细碎的脚步,像一个隐藏身份的夜行人,在窗口的不远处,走来走去。

此刻,惟有远山,在静谧中,突显着健壮的骨骼,和着寺院辽远的钟声,谛听苍茫天宇里星子明灭有致的对话。

而我,就深陷在临窗的藤椅里,借着这天宇点亮的星灯,读一本书——读暗藏在一个人内心深处跃动的思想。“生命是宇宙间的.奇迹,它的来源神秘莫测。是进化的产物,还是上帝的创造?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你的心去感受这奇迹。于是,你便会懂得欣赏大自然中的生命现象,用它们的千姿百态丰富你的心胸。于是,你便会善待一切生命,从每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到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从心底里产生万物同源的亲近感。于是,你便会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生命,也敬畏创造生命的造物主,不管人们把它称作神还是大自然。”

多么令人感动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流淌在这涤净浮华的暗夜,流进你我安静的内心。真的,拥有生命多么美好!不管这生命起源于何,终归于何,而现世的拥有,就让我们足以自我安慰于这茫茫天宇之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心怀善意,看众鸟翻飞,阅春秋冬夏,聆听季节吟唱,感念时序更替,从一头羚羊,一只昆虫,一棵树,感知万物灵动,生命崇高……

因此,心怀善念,是我们在尘世最好的诠释。没有人能够远离生老病死,但我们一定能够远离暴力与邪恶,珍爱自我,用心中无垠的爱温暖尘世的每一个黎明,用呵护春天的手呵护每一朵花叶,用热爱阳光的心情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歉疚的时候学会理解,在失意的时候学会宽容,在放纵的时候学会内敛,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时候,学会牵念,毕竟在有限的年月里,活着是最幸福,最自足的。

看,窗外的月色依旧如水地流淌。听,低语的虫鸣依旧在深情地吟唱。

大地安宁。旷野安详。一颗划过天际的星辰,向着黎明的方向,在深邃的夜空留下静美的弧线,童话中,那就是生命流逝的胎记!

这夜,月色澹澹,书香淡淡……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11

一个人的需要有很多种,我认为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周老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需要,就必然要付出精神需要上的代价,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乎此的就是奢侈。

然而,现代人的追求大多倾向于物质需要,而淡化精神追求。电视台的“相亲才会赢”办得红红火火,但成功的案例却屈指可数。

究其原因,发现物质需要的分歧是相亲失败的最大原因。在节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女性选择男性主要关注经济条件(如:房子、车子、存款),而对于男性的内在修养、精神生活上的关注度却相对较低,个别极端的女性居然对相亲对象作了“必须要有房产”的硬性规定。真是莫大的笑话,这些女性是嫁老公还是嫁房子?显然,他们是被物质需要束缚了。

其实,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现代社会,工作紧张,压力大,我们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茫茫碌碌。然而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有些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些人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有些人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等等。

究其原因,发现工作状态的好坏与精神需要的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中的很多同事,工作踏实,为人忠诚,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们有明确的人生追求,他们不止为赚钱而工作,更重要的是为追求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而工作。显然,他们是把精神需要放在第一位了。若干年以后,他们或成为专家、或成为领导,他们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

人生哲思录读后感 篇12

本人最近在看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并不是我刻意变得深刻了,而是因为这几天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就不上网,也不玩游戏,现代人没有电脑就特无聊,便找找消遣的杂志,没把杂志找出来,倒把这本书翻了出来,这一翻,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一本怎样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在广州深圳八卦岭那个小小的书城买的,上面的扉页边角下,有我用纤细的圆珠笔记录着"购于20xx年7月16日,有雨"的字样,我似乎忘记了在四年前那个有点蒙蒙细雨的下午是怎样的因缘拿起了这本书,也忘记了是怎样的购买冲动买下了这本书,总之四年来,我从来,没有翻过它,而它也静静的'陪着我,从八卦岭到布吉,从深圳到南宁,它陪着我搬了10多次家,直到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它也终于安定下来,睡在我衣柜最底下的抽屉里。

当我把它翻出来,非常的好奇,不敢相信是自己买下了这本书!这是怎样的书呢?浅灰色的封面画着零星的几枝枯枝,简单而不耀眼的封面,有种淡淡的从容在里面。打开目录,上面写着这是一个探索境遇与心情,困惑与觉悟,执着,自我发现等等的书,是关于人生境界生活质量的书,是一本在我那个年龄看不懂的书——现在,我竟然发现自己可以读的明白了,有时候,它说的一些话,就象从自己心里走出来的一样,我会对自己说,对了,就是这样,就是这个意思,它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呢?

也许,这是一本年轻的自己买给未来自己的书,是因为相信自己经历了许多的事情,会拥有了足够的感悟和阅历,会拥有足够的智慧来与它共鸣,当我在阅读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灵魂在精神世界里自由的飞翔,仿佛整个世界都不在喧哗,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如果可以,我希望能读到更多好的书,今后少一点玩无聊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