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利西斯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尤利西斯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尤利西斯读后感 篇1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从九十年代初至今读了三次,才动手写这篇读后感。即使现在写,也是战战兢兢的。但又放不下,只好信口雌黄了。也许与我的创作息息相关,因为我从1992年鲁迅文学院进修回来后,一直是以探讨人的内心世界而搞创作的,这无疑是受《尤利西斯》的影响。
大师乔伊斯在上百万字的长篇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主要以布鲁姆为主人公写都柏林几个市民,从早晨八点到午夜共十八个小时内,人物在空间时间永恒中所走过的道路活动的情景。看起来纷纷扬扬,而在写作结构上却是非常周密严谨不过的,举世瞩目的,给世界文学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是的,我一个无名小卒,没有资格,也没有这个水平来评论《尤利西斯》这部伟大的巨著,我只是想谈一下我读后一点儿小小的触动。
说实在的,我读第一遍时,曾经几次想放弃不读,可潜意识里的我,又督促我要耐下性子读下去。其结果,脑内一片模糊。可我的女性心态创作又在写作中,就又促使我,去读第二遍。
读第二遍时,似乎有点儿眉目,觉得大师是想通过布鲁姆这个主人公,来揭露当权者的丑恶。同时在第十五章中,通过主人公布鲁姆的一些乌托邦思想——“我主张整顿本市的风纪,推行简明浅显的《十诫》,让新的世界取代旧的。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与异教徒都联合起来,每一个大自然之子,都将领到三英亩土地和一头母牛……自由货币,都免房地租,自由恋爱以及自由世俗国家中的一所自由教会。”
以上这些描写,冥冥中我感觉都是发自大师本人的真实思想反映,甚至我觉得我有种说不出来感动,急于想表达这种看法……这就使我从第一次的模糊读书状态中稍稍开启了一条小缝,慢慢地进入到作品的氛围中,去领略去思考作品中的匠心所在。
然而,总还是读不懂总还是不能潜下心来,去细细咀嚼书里的精华。可随着我写女性心态而深入到男性心态的探讨中时,就又一次触动了我,想再去看看这套已经看过两遍而还是谜团的《尤利西斯》了。好像这套书是我心灵的底蕴,遇到困惑之时,就非阅读它不可。
我是最近才读完第三遍的。
隔了几年没在翻看的《尤利西斯》,这次像施了魔法似的,把我这颗浮躁的心似乎降伏了下来。
我像忽然开了天目,孜孜不倦地又啃起这部长篇经典意识流小说来。
其实,细细的品读,还是有点儿规律的。因为十八章前面都附有内容简介、写作提纲和主要人物。只要在看的过程中,结合注解去看还是能慢慢品读的。然而,书中囊括的内容太多——天文、法律、音乐、医学等等,不用心读,却还是模糊一片——大师好像是在有意考验每一位读者的耐心似的,一天读不了几页,还得前后翻看着去读。
可以说,以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来衡量,是无法写这篇读后感的。因为《尤利西斯》里面既没有什么关联的故事也没有什么突兀的情节,只是通过大量的细节,通过人物的内心活动、独白等来描写人物的精神面貌,描写人物在时间空间中所走过的道路的。并且以显微镜般的准确度来反映现代西方文明的矛盾和缺陷,写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的失望和寂寞、写灵魂的空虚和失落等。尤其读到最后第十八章,几十万字的一个章节,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要不是翻译者有意空字隔开,恐怕是难于读下去的。正如我国有名的翻译家萧乾在译本序中说的那样,“译完这部小说,我深深感到这确实是部气势万千的散文诗。这是有文学以来作家第一次向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并真实地表现出潜意识中的矛盾与混乱、沮丧与憧憬,不能人人都去攀登珠穆朗玛峰,然而对于在艺术创作上敢于并能攀登者,就无法不怀有崇敬之心。”可以说《尤利西斯》确实把文学创作、小说艺术,引导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尤利西斯》是我的最爱!
虽然望尘莫及,但我可鉴赏。我也可尝试写一些农村都市里的小人物潜意识里的拼搏、奋斗与迷乱。因为潜意识世界的确是一个汹涌澎湃的更为广阔的汪洋大海。如果作家能多注意和表现这个潜意识世界,把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是否要远比我们做静态的分析要复杂的多呢?
尤利西斯读后感 篇2
当时就是走马观花般的把《尤利西斯》给翻了个遍,算是骑了回马,花倒是真没观着。
人人都夸它,就好像人人都读过它,人人都说它,就好像人人都懂它,但是,人人又对它轻描淡写,就好像害怕有问题被提出,人人又说不清它,就好像他们从来都没有读过一样。
对于未知与神秘,人们总是充满了好奇,恐惧与景仰。《尤利西斯》于我,便是未知、神秘与我的关系,我迷它也是非常不正道的迷,非常无知的迷,非常自负的迷。对于一个看书的人来说,心里有本看不透的却又被世界所景仰的`书,是不是会有股畸形的满足感啊?
后来在余秋雨的某篇文章中,他这样写到:“我轻步在那里逡巡,整理着自己心中对《尤利西斯》的印象。记得写的是仅仅一天的时间,一对夫妻的心理遭受紧凑而肆意,真实得难以置信,却又与荷马史诗《奥赛罗》构成遥远的平行,于是成为了一部现代史诗。它会使习惯于传统小说的读者不习惯,但一旦有了它,人们也就渐渐对传统小说不习惯起来。爱尔兰一度拒绝他,也因为不习惯,而现在,谁也再不习惯一个没有乔伊斯的爱尔兰。”
它影响了一代文学史,它到底在哪些方面通过哪些手法产生了哪些影响?我仅知道它意义重大。于是,我又翻开了它,思绪紊乱,我。
再来说说我所理解的意识流吧!
我把它抽象成画面。画底是黑的,中心只有一个光点,无数条光线向四面射去。你抓不准方向,也摸不透强弱,不知道哪条光线会在哪个地方消失或延续。你所能做的就是自然而然的接受它,然后,自然而然的顺着它,然后,自然而然的遇上了强悍的作者,然后,自然而然的用他或她的文字思考,然后,自然而然的或许会有自己的一点小小想法,然后……总之,有点琐碎又微妙。我总是会冒出一句:“原来,在你们的眼里世界是这样的!”
我觉得意识流更像是生活的原本,一切都是那么偶然,那么碰巧,那么永无休止。一旦它发生了,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它会怎么发生。
就像后院长满了青苔的老柴火,你不知道它能否划燃;就像被拧碎的草莓,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甜;就像长在屋顶上的豌豆,你不知道它结了多少;就像书柜里裹着灰尘的某本书,你不记得什么时候翻过它,更不记得它写了些什么……
就这样无意识的接触着意识流,看它玩弄着小把戏,同时,也被小把戏玩弄着。
我喜欢诗,但不见得会喜欢诗人。
我读意识流,但不见得就懂意识流。
尤利西斯读后感 篇3
读文洁若和萧乾翻译的版本的尤利西斯已经几个月了,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心中无闲,这么久以来还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仍然在慢慢消磨中,惭愧。乔伊斯笔下的18个小时远远胜过了文萧的四年苦译,还有我将花去一年时间的阅读与永久的思索,甚至,胜过了奥德赛的十年流浪。 道德,情感,爱,恨,欺骗,迷惑,死亡。不论哪一种人的生活,都要包含这些是是非非无法摆脱。
正因为从古到今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一样的凡夫俗子,无法脱离世俗的这些磨难,才有了奥德赛与布卢姆的共同之处,历史才拥有了连贯性。乔伊斯无法改变爱尔兰堕落的现实,于是逃离祖国,三十年流浪在世界各地,直到疾苦而死。他书写的是自己的历史,是爱尔兰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国家亡了,百业堕落,青年没有奋斗的方向;就像奥德赛的流浪旅程,没有谁还能在心灵上给你支持,你看到黑暗可悲的现实,却也没有能力挽救它;只能迷茫的前行,走一步算一步,直至有一天,看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回到自己失落已久的家园,才发现,时光早已背叛了离开太久的你。 你梦见毒蛇在身边纠纠缠缠,却无法自卫,这种无助而又可怖的梦境,属于怀有理想却不知道怎样实现,在泥潭一般的现状里挣扎的人们。他们恐惧光阴的逝去,却无从知道该如何把握,如何让自己逃脱危险的噩梦。 尤利西斯里那位暗指奥德赛的犹太人布卢姆,就是如此。 他并不麻木,但是为了最最庸俗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必须装出平静的样子来,对妻子婚外的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朋友的葬礼上,他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死亡,是迷茫的人生最好的终点,许多东西明朗起来,但是已经不再需要死去的人操心了。一切光荣也好耻辱也罢,真也好假也罢,都留给了后人去评说和判断。 乔伊斯过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笔下宏大的历史被他一支生花的妙笔变成了火柴盒里的西洋景。
我们隔着火柴盒大的孔看西洋景,拉大片盒子里的`小人物忙忙碌碌嬉笑怒骂平凡琐碎,他让我们一边看热闹,一边看历史;然而他又没有把历史完全变成庸人的流水账——他的《尤利西斯》包含了三十多种语言和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学、宗教、政治、历史的意象。若没有文萧费尽心血的注释,我是无论如何看不明白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看似毫不相干的短句或字眼儿的。 平庸里暗藏深邃的光芒,愚人看看稀里糊涂笑笑就过了,甚至不耐烦的扔到角落从此不再翻开它;智者则不得不感叹乔氏的深沉与博学。我不是智者,但是有幸站在了文洁若和萧乾这样的智者的肩膀上,借着他们的光,没有一下子堕落成看笑话的傻子。越读越爱,越读越感动…
尤利西斯读后感 篇4
读文洁若和萧乾翻译的版本的尤利西斯已经几个月了,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心中无闲,这么久以来还只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仍然在慢慢消磨中,惭愧。乔伊斯笔下的18个小时远远胜过了文萧的四年苦译,还有我将花去一年时间的阅读与永久的思索,甚至,胜过了奥德赛的十年流浪。 道德,情感,爱,恨,欺骗,迷惑,死亡。不论哪一种人的生活,都要包含这些是是非非无法摆脱。
正因为从古到今几乎全部的人都是一样的凡夫俗子,无法脱离世俗的这些磨难,才有了奥德赛与布卢姆的共同之处,历史才拥有了连贯性。乔伊斯无法改变爱尔兰堕落的现实,于是逃离祖国,三十年流浪在世界各地,直到疾苦而死。他书写的是自己的历史,是爱尔兰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 国家亡了,百业堕落,青年没有奋斗的方向;就像奥德赛的流浪旅程,没有谁还能在心灵上给你支持,你看到黑暗可悲的现实,却也没有能力挽救它;只能迷茫的前行,走一步算一步,直至有一天,看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回到自己失落已久的家园,才发现,时光早已背叛了离开太久的你。 你梦见毒蛇在身边纠纠缠缠,却无法自卫,这种无助而又可怖的梦境,属于怀有理想却不知道怎样实现,在泥潭一般的.现状里挣扎的人们。他们恐惧光阴的逝去,却无从知道该如何把握,如何让自己逃脱危险的噩梦。 尤利西斯里那位暗指奥德赛的犹太人布卢姆,就是如此。 他并不麻木,但是为了最最庸俗的基本生活保障,他必须装出平静的样子来,对妻子婚外的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朋友的葬礼上,他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也看见自己真实的内心。死亡,是迷茫的人生最好的终点,许多东西明朗起来,但是已经不再需要死去的人操心了。一切光荣也好耻辱也罢,真也好假也罢,都留给了后人去评说和判断。 乔伊斯过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笔下宏大的历史被他一支生花的妙笔变成了火柴盒里的西洋景。
我们隔着火柴盒大的孔看西洋景,拉大片盒子里的小人物忙忙碌碌嬉笑怒骂平凡琐碎,他让我们一边看热闹,一边看历史;然而他又没有把历史完全变成庸人的流水账——他的《尤利西斯》包含了三十多种语言和无数密密麻麻的文学、宗教、政治、历史的意象。若没有文萧费尽心血的注释,我是无论如何看不明白那些突然冒出来的看似毫不相干的短句或字眼儿的。 平庸里暗藏深邃的光芒,愚人看看稀里糊涂笑笑就过了,甚至不耐烦的扔到角落从此不再翻开它;智者则不得不感叹乔氏的深沉与博学。我不是智者,但是有幸站在了文洁若和萧乾这样的智者的肩膀上,借着他们的光,没有一下子堕落成看笑话的傻子。越读越爱,越读越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