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郁达夫《沉沦》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篇1
大家一直都说《沉沦》这篇文章好,怀着崇敬、好奇的心理,我一口气读完了它。可读完之后,留给我的却是几分忧伤,几分气愤,还有几分迷惘......
文章的主人公是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青年诗人。按当时的情况来说,他的条件是很不错的,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去学习,甚至可以去留学。但谁想到,这些令大多数中国青年眼红的条件却让他一步步沉沦。我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没用的人,是一个懦夫!作为一个男子汉,却不能说到做到,做为一个炎黄子孙,却不能为祖国争光。明明在心里痛骂那些沉迷酒色、俗事的人,自己却同样不能抵制住她们的诱惑或者不如说是他自己的"想入非非"。羡慕别人的交际广,人缘好,而自己却不学着去做,还在背地里把人家当成是仇敌,认为别人故意这样对他,甚至把这件事归咎于祖国......最后终于跳海自杀了。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是个极不争气的人。我觉得他最不争气的一点就是把什么事都归咎于国家,一遇到挫折、困难就说:"祖国啊,你什么时候富强起来啊?你快强大起来啊......""祖国,这是你害我的!"说真的,他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富强,他的子民同样不能够抬起头来做人!可是,我们也应该想一想,国家的强大就是需要全体国民的努力啊――如果大家都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负责,那国家怎么才能强大呢?有付出才能有获得,如果大家都来拿国家的,那国家往哪拿?这个简单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更何况一个留学生。可是既然懂得这一个道理,他就应该更加努力,更加刻苦的啊,为什么,他还是一再沉沦......
不说他了,就拿我们现在来说,学了那么久的知识,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按理说我们应该运远强大于欧美、日本等"小辈"啊,可是为什么,在那些"小辈"面前,我们还得忍气吞声?为什么对人家的经济还是望尘莫及?中华民族是个聪明的民族,脑力方面并不比别人差!我们之所以不能富强,就是因为中国有太多只懂拿国家的人啊!难道这个道理大家真的不明白?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篇2
在很久以前就听说《沉沦》这部作品了,但不知道是出自哪家,而且对这"沉沦"二字充满了迷惑和不解,也许是好奇吧,想知道这部书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故事。
读了《沉沦》和对郁达夫个人生平的了解,我知道了这里面有很大的个人经历自序的成分。感觉到里面的语言风格是凄凉的、悲苦的、感伤的,而且随处可见。我知道有很多人对郁达夫先生的评价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好的,低劣的。但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中翻腾,这感觉却是最起码的深沉和严肃。我想说一个人只有在心情和作者在写作品时的心情相似的时候,才会引起共鸣。
提到郁达夫就不能不说他的小说,而在他的小说中又不能不提到《沉沦》,提到《沉沦》呢,又不能不说《沉沦》中表现出来的性苦闷,性压抑,以及故事里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忧郁证和精神衰弱症。还有这些给他们带来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以往的中国向来是谈性色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现象似乎稍有好转。因为稍有不慎就会被划到色情那一面去了,而这中间的尺度又似乎只有"大家"才能娴熟的把握。普通的作家似乎是望尘莫及的。
但因为郁先生所处的时代便赋予了他的作品的新的生命和内涵。毕竟那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时代中的一个时期。就《沉沦》中的"我"而言,性苦闷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身处异国而同时遭受着日本人的凌辱,被人看不起。其次,是因为对真挚爱情的追求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满足。由于文中的"我"是没有朋友的,没有亲人的,没有恋人的。所以就谈不上什么友情、亲情、爱情了。所以"我"变得忧郁、孤独、深沉。
"我"在文中第一次犯下了罪恶的时候,是无意识的,然而第二次、第二次......却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犯下的。而在这过程中"我"是无法自控的,可以说是无法自拔的。"我"之所以在文中仇视一切,觉得身边的人都是看不起自己的,是自己的敌人,而自己虽然是自卑的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又有些瞧不起周围的人,也就是说这种极度的自卑当中有一点点自恋的成分。
文中多次提到"祖国啊,你何时才能富强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文有一定的爱国主义色彩。我不知道到底是由性苦闷导致的忧郁和精神衰弱,还是因为自卑和忧郁导致的性苦闷。或许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问题,但我不得而知。
文中的心理描写可以说是非凡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我"的心理矛盾的斗争是多么的激烈,一种向善的焦躁与贪恶的苦闷之间紧张的内心冲突,时而冲动但尚思克制,但最后终究得到解脱达到更高的境界,使灵魂得到一次次的净化和升华。但文中的自我暴露和剖析是惊人的,是坦诚的。"我"在文中的行为是奇异的,是被大家所接受不了的,这其实是他对周围人和环境以及整个社会的畸形的反抗和深沉的的抗诉。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篇3
一个忧郁的在国外独自留学的青年人,在面对自己国家的弱小和自己留学的强邻日本时,他的苦闷与忧郁在一次次的沉沦中挣扎。
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寄居人家,看到房东的女儿沐浴,从窥视到逃离,这不正是“自己”在国外留学的境遇。他看到他想拥有的女性的身体之美,在他贫瘠的.心灵上落下了重重的一锤。他所看到的是真的所看到的吗?他看到的是自己祖国万般屈辱下邻国日本的强盛、先进与富饶。他只想逃,进而逃离了这家房东。灰溜溜的找到另一处僻静的,可供他独自存在的旷野之中,似乎想要抛弃所有的愁绪。
他不愿再多待在教室里,甚至不想再看到日本人,他只想复仇,他觉得自己被看不起,当他路遇日本女人冲他笑时,他先是得意与恍惚,而后竟发觉自己是“中国人”,她们看到的只是那些日本人罢了,只不过是在嘲笑“我”。
“我”终于按耐不住,去船上,找娼妓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到底算是“沉沦”了,可是一晚过后呢?窘迫的掏出所剩无几的钱来打发了她,也就“灰溜溜”的逃走了。
“祖国,什么时候才能够强大啊!”敏感,忧郁,孤独,苦闷的“我”就快要被击垮。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篇4
说实话,看《沉沦》还是被里面的性描写吸引才来的。但多多少少会有些失望的,可能我对它的期待太高了吧。但毕竟是民国四大才子郁达夫的代表作,慕名而来。其实最初是被安利有极厉害的“性”描写,看完发现那几处都有些压抑,不过还是极其有水平的。“沉沦”也代表了那个时期一部分知识分子国弱民卑的脆弱心理。自家的沉沦与自身的性格怯弱以及国家的孱弱相关甚切。不知到底是何种悲哀,才会有如此卑微心态。
我也是第一次看郁达夫的文学作品,他的这部小说集竟然看下来了。整体感觉是有些压抑的,尤其是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国家的孱弱对于有识青年内心自卑的深切影响。《沉沦》最经典,也是最有那种时代气息的作品。《银灰色的死》《南迁》在岛国的卑微青年内心压抑的感受。自家依旧沉沦。
《茫茫夜》黑暗时代内心的.凄凉。《春风吹醉的晚上》更添柔情。《离散之前》影射了郁达夫和郭沫若等人开办创造社时遭受挫折的无奈。《过去》教给我珍惜眼前人。《逃走》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那种孩子的忸怩害羞,对于爱情向往却又逃走的真实情感写的淋漓尽致。《出奔》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时期时代的缩影与变迁。而《迟桂花》则一扫郁达夫之前文字的压抑,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体验到了郁达夫内心的成长。
总的来说,郁达夫的文字我还是很喜欢的。民国四大才子,果真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