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神曲》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神曲》读后感 篇1
有一种说法是,一本书的序几乎就提炼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写读后感最好就是先看序。抱着这样的想法于是我翻开了《神曲·地狱篇》译本序,却发现其实这篇长达27页的序更着重于刻画一个立体形象的但丁。
现在脑海中的但丁,应该是一个眼神坚定,有硬朗的脸部轮廓,却又有因当骑士而留下的伤疤的迷人意大利男子吧。他有政治理想,对黑暗现实不满,对理性的初识,肯定意大利俗语的作用,用文学作品来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等等,这种形容怎么好像很熟悉,让人怎么能不想起我们更为熟悉的鲁迅先生。他们同样处于黑暗混乱的时代背景之下,他们同样探讨民族的命运,探讨时代的发展,两个人在时空上虽相差了好几百年,但思想上却有出奇的一致性。鲁迅先生应该是多少有受到但丁的'影响吧,虽然他曾说:“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在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下,他一定也想起了《神曲》中所提到的地狱。
传说中的“地狱”、“净界”、“天堂”是个什么形状?住着什么样子的灵魂?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谁也不明白,但丁则通过自己的想象作出了回答。
诗中的“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内分九圈,罪恶的灵魂便分布在九圈中受苦,越向下,罪孽越深。在但丁想象中地狱入口处在北半球,以耶路撒冷为顶点,直插入地心。在地狱最深处住着反叛上帝的魔鬼——撒旦。那儿有一条狭窄小路,可通往南半球。故但丁从北半球进入地狱,而从南半球出来。
“净界”在但丁想象中是在南半球的海中,那儿人是不能去的。净界是一座可分七层的平顶山。这是灵魂洗涤罪孽的地方,只有在净界洗涤了人类七种罪恶:骄、妒、怒、惰、贪财、贪食、贪色之后,才是纯洁的灵魂,才可进入天堂。净界由底层到上层均有阶梯相通,岩石小径崎岖难走,越往上越狭(与地狱相反)。但丁和贝亚德在山顶——“地上乐园”相会为全诗高潮。
“天堂”在传说和人们想象中,没有但丁设想的天堂复杂。但丁把天堂分作九重,天层越高,居住在那里的灵魂越纯洁。每重天都是透明的气体和光,神的形体是看不见的,他们只是一片光明。在九重天之上有一天府,为纯洁灵魂居住地,称为“幸福者的玫瑰”。但丁的天体学说是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各大行星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其中包括太阳),这是错误的。它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宇宙以太阳为中心的学说相矛盾。通过想象,但丁把主教的信仰具体化和形象化了。
《神曲》读后感 篇2
这部书详尽的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这一过程,许是在主教中的修行。
但是,和佛教类似,主教的修行也是追求来世的生活的,都是在当世按照主的指示与要求去做事从而得到来世幸福的机会,是追求往生的,同中国本土的修行完全是相反的两条道路。我个人一直觉得,这种修行有赌博的嫌疑,谁能够100%肯定此世行善来世就能享福呢?
但丁把他自己对于善恶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体现在他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堂的旅程的描述中。通过与历史上各种人物,包括善恶的各自代表的对话,诗人表述了他理想的社会之貌。
译者国文功底深厚,把如此之长的一首叙事长诗翻译的如此美妙与易读,特别是几乎每句末尾都押韵。如果做过外文翻译的亲们可能会有此经验,做到这样的翻译是有多么难。
但也许是我看的版本是网上下载的纯文本格式的原因,很多话前后并不逻辑,没有关联性,思维跳跃非常之大。看来还是有必要看书的原文,甚至于诗作的`外文原文。
看完全书,我对贝阿特丽切这位但丁的初恋情人非常感兴趣,但也不得不说,感觉但丁的原配夫人是如此悲惨。但丁在书中关心意大利半岛的政治,关心半岛人民的民生,关心国家的兴衰,花大量笔墨描写了这位初恋情人,但却只字未提他的原配夫人。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写《但丁传》时大费笔墨书写贝雅特丽齐与但丁的冥冥关系,却还是没有关心过但丁背后的那个女人。
有一种悲伤,叫做『我就在你面前,可是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但丁的原配夫人,就是这样。最大的悲哀不是他如何对你不好,如何让你伤心,而是对你完全无视,好像生活中完全没有你这个人。
《神曲》读后感 篇3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神曲》读后感 篇4
读但丁《神曲》有感
《神曲》是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品,也是一本值得去读的名著。《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国》三部分。但丁曾说创作《神曲》的目的是“要使得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在《神曲》中,但丁通过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国的经过,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意大利社会生活,揭露了教会的卑鄙行为,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普通市民的贪婪自私,抗议党派斗争、破坏意大利统一,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真理的追求。这部作品还采用了梦幻、寓言、象征等表现手法,被称为“中世纪史诗”。
《神曲》写于中世纪,所以,从内容到结构都有宗教文学的影子。但丁认为,人类必须要节欲和经过刻苦的修炼,才能摆脱苦难,到达天国。因此,诗中不少地方含有宗教的相关内容。作品采用象征手法和梦幻故事的形式,有些象征还很难懂。总的来说,《神曲》是一部新旧思想并存的作品。
《神曲》揭露意大利当时的社会/黑暗,他反对政教合,尤其是对教会的批评。在《炼狱》表明了对政教合一的厌恶:“罗马,他从前教给地上以幸福,一向有两个太阳,照明两种路径:一个是尘世的,一个是上帝的。现在呢,一个太阳遮没其他的一个了;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第二件东西在一起就弄得糟糕了”,在《天国》中也指出,政教合一是“灾难的起源”。由于教皇的罪恶太大,但丁在他死前就把他写进地狱,倒插在火坑里,以此来表示对这个干涉内政、破坏意大利统一的罪魁祸首的愤怒。但丁天主教徒,但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揭露教会的罪行和对其进行批判,这和人民群众反教会的情绪是一致的。
但丁渴望意大利的和平与统一,反对分裂,并在诗中讽刺两派的领袖为了自己党派的利益而不顾祖国的统一,因此也把他们都放在地狱里。在《炼狱》中,但丁还写下了“粗心大意的人啊!你来看一看蒙泰基奥和卡佩莱托两大家族,再来看一看莫纳尔多和菲利佩斯基奥两大派系,前者已经灰心丧气,后者也是满腹疑虑。”“意大利的城市全都充斥着暴君,而每个各霸一方的平民,也都各自成为马尔切洛”来抒发自己因祖国分裂而感到的心痛和愤怒。
《神曲》推崇学习知识文化,赞美人的智慧才能,歌颂奋发进取的精神。但丁把维吉尔作为“人智”的化身,称他是“智慧的海洋”。维吉尔鼓励诗人要“拒绝懒惰”,“ 用你的精神站起来,”“战胜一切困难”,而不能“默默无闻度一生,好比空中烟、水中泡。”在《地狱》中,奥德修斯说:“人不应该象飞禽走兽一般地活着,而应该求正道,求知识”。
但丁同情世俗的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他来到地狱第二层时,看到一些殉情的恋人在狂风中挣扎,如希腊传说中的美女海伦,埃及的风流皇后奈何巴等,他顿生怜悯之心。
《神曲》中虽然有许多新思想和对旧社会的反对,但是旧时代的烙印仍然无法完全抹去。
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宗教文学的梦幻形式,地狱、炼狱,天国三界联在一起,有许多基督教故事故事,还描绘了许多妖魔鬼怪,还融入了哲学知识,这些构思都反映了但丁受着宗教文学和宗教神学的极大影响。
但丁根据宗教道德标准来划分善恶,判断罪行的轻重。他把罪恶分成骄、妒、惰、贪财、贪食、贪色等七种。罪人分为不能节制的、有罪意、有暴行的三类。他歌颂基督、圣女、圣徒,贤明的皇帝、十字军战士、神学家、节欲的隐士,把他们放在天国里,而把不相信上帝的称为“邪教徒”,生于基督前的称为“异教徒”。他认为法郎赛斯嘉和保罗的恋爱是不道德的,哲学家拉丁尼否认死后有灵魂是对上帝的亵渎,智多星奥德修斯是搞阴谋诡计的人,他把他们统统打入了地狱。而让苦行禁欲教派的始祖圣·佛洛西索高居天国之位,让代表禁欲主义的和神秘主义的圣贝拉代替贝亚德来引导但丁去见上帝。他把弄权作乱,祸国殃民的暴君、教皇、党派首领、叛徒与一些不能节制情欲的人作为一类,一律打入地狱。这些都说明了当时时代的局限性。
他还要求人在精神上、道德上自我完善,必须经过地狱磨练,炼狱的洗涤,才能升入天国。而在这以修炼过程中,单靠人的理性和哲学是不行的,只有靠神学和对宗教的虔诚信仰,才能使人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又认为,人的思想感情的净化,行为的合乎道德规范,不是在生前的实践活动中达到,而是要等到死后转世才能解脱,这是宗教的主要观点。
在政治观点上,他把矛头指向社会、教会、教皇和封建君主,主张政教分离,渴望祖国实现统一,有些否定教会,却又不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还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罗马皇帝亨利第七身上,还为他在天国留了一个位置,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啊。
尽管但丁思想中有这些旧时代的烙印,但在《神曲》中所透露出的最主要的还是人文主义新思想,是黑夜里的曙光,它象征着黎明即将来临前的启明星一样,预示者新时代快要来临了!
但丁运用了梦幻、象征、寓意手法与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地狱、炼狱、天国本来是宗教传说,但丁却拿来加以改写,融入了社会现实生活。他把地狱描绘得阴森可怕、里面的妖魔鬼怪奇形怪状,但却影射了人世的生活和社会意义。冥罗司用尾巴缠绕犯人,以圈数表示宣判罪行的轻重,是人间法官审案的体现;头脸像人、身体似蛇的怪物格力鸿代表人面兽心。三个狗头的猞拜罗象征贪吃,牛头人身的冥罗督每年吞食七个童男童女,是残暴的化身。还有对犯有各种罪行的亡魂的描写,实际上是艺术地再现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憎感情,并重现了这些人物关系所构成的新旧交替时代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如《地狱》中写贵尔夫党首领在谷霖与基柏林党魁格力斗争的情景:“一个把牙齿插入另一个脑袋,好像饿鬼咬面包”,这正式当时社会斗争的形象表现。
但丁站在了市民阶级的立场上,反对政教统一、教皇干涉政治,谴责党派斗争,期望祖国统一,而《神曲》恰恰是这些主张观点的集中体现。
《神曲》读后感 篇5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作为主人公,极具幻想地编写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得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字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像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炼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轻或是已经悔悟,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有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日: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累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赎罪的地狱来告诫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他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 篇6
《神曲》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他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我开始矛盾,如果有地狱就会有天堂,即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阴间为活着所做的错事受罚,为什么天使神仙们不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予明示呢?错,应该是女娲的错,她在造人的时候就不应该让人类有思维,不应该让人类有“痛觉”跟七情六欲。错的应该是宙斯,他应该在人类知道善、恶、美、丑的时候就将人类灭绝,这样也省着他在后来的日 里生气。
我不明白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来为此书命名,名 和内容的差别太大了。但丁将自己描写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经历〈地狱〉的每一层,而〈地狱〉的每一层都象一个刑场,正在“受刑”的`人的灵魂在为活在世间时犯的错受刑。精神上的、肉体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没做错过事呢!如果神灵们的职责就是对死去的人施刑,那神灵也是有罪的,为什么对人类不能宽恕些呢
然后是〈炬狱〉,这里的灵魂们也有错,只是程度较劲或是已经悔晤,然后在这里忏悔、洗过。当洗过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善良的人的灵魂。
诗中说,天堂天九层,也就是西文神话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类在地球上与病魔斗争吗?!还是在戏曰:人类之间的战争是场电动游戏?!!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因果报应依然改变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与贪婪……。
《神曲》读后感 篇7
《神曲》是西方中世纪文学的开山之作,因其年代久远而显得颇有生涩之感。但是专心读下去,依然能够清晰地感觉到《神曲》中交织的人神共鸣之曲。下如此结论之前,我暗暗的把我刚释卷的《神曲》回想一遍,从《地狱》到《净界》再到《天堂》,默然发现者这种分法本身就隐含着一种神学的思想。我们知道,中世纪的欧洲的基督教的天下,然而不仅是基督教,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长久的宗教,都总会影射着人的前世今生以及现实报应这种神学思想,这已几乎是全人类思想的共同点。
首先,但丁在《神曲》中,依据《圣经》和《福音书》以及自我的想象,把这种宗教思想细化成这三个部分,并且在每个部分都细心地安排了一些或是古代名人或是“当代”名人在里面,不无有为基督教宣扬这种神学思想的目的。再者,这种按现世作为分类,按人头分类的做法在中世纪宗教盛行的欧洲,其可信度可就大大增加。因此,不管是宗教的教会亦或是中世纪的普通人民,都不可能有理由去发对甚至批判这部书。
其次,作者的这种安排实则上隐含了一种“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意味。我们都知道,《地狱》是一个人过大于功的象征,而《净界》则是一个无功无过的.象征,到了《天堂》,就是功大于过的意思了。作者本人从《地狱》升到《净界》再升到《天堂》,完成了一个从过到功,从罪到德的过程。而相同的,普通市民,甚者是整个国家,如若能有所顿悟,这种上升也是在神的神恩之内的。所以《神曲》看似批判佛罗伦萨,实则在内部也隐含了作者对佛罗伦萨的无限热忱和希望。
再次,《神曲》的创造并不仅仅是为了影射某些宗教人生的问题,它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为挽救沉沦中的佛罗伦萨。作者在书中的不同部分对此都有隐喻。比如在《地狱》这折里,作者精心挑选的灵魂代言人很大成分上都是来自佛罗伦萨,从教职人员到普通的骄、贪、色等人员都给予了不同的惩罚。作者通过众多灵魂的嘴道出了当世的佛罗伦萨的黑暗,也通过地狱中的魔鬼给出了评判。而在《净界》和《天堂》里,作者则通过对佛罗伦萨的评判上升到一个整体的层面,通过神人之口委婉道出。这其中包含着作者对自我成长、生活的土地的深厚情感。读之,大有“怒其不争”的意味。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神曲》大意的一点自我见解。而从小的方面看,《神曲》诚然是一曲中世纪拙朴的史诗。在《神曲》里,随处可见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的影响。英雄主义、正义,神学的光芒照耀着整部《神曲》,犹如但丁在天堂中看到的天使的光芒,《神曲》本身也散发着耀眼的金光。然而,《神曲》的金光却并不全为歌颂金光而写,而是为了歌颂世俗伟大的道德和信仰而作,这正是《神曲》对古希腊神话的借鉴和突破之处。
《神曲》读后感 篇8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古代新纪元的开始,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记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巨大的作品,但丁毕生的教训包含恋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应其中。《神曲》的外壳固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事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念叨的是国度的兴衰,听他们倾诉本人的悲苦哀怨,揭穿他们的丑行劣俗。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基础情节架构看似简略: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其略受贝亚德之拜托,率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功臣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遇不同的处分,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尽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呈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位置,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差错作一番告白后,亲身领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形的映射,天堂是人类幻想到达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需阅历的苦难。但丁盼望人能意识本身的罪行,改过自新,去达到感性天堂的净界。
和很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思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逝世后灵魂的状态;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在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当受到公平的赏罚。”然而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局部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动而设的;假如某些章节的探讨方式是思维的方法,目标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为”这里断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举动,就由于如斯因此存在强烈的政治偏向。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普遍地、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
他一方面感慨意大利的决裂和局面凌乱,悲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倡寮”、“意大利各城市充斥了暴君”;他也严格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裁减权势,竟不来意大利行使天子的权力,“放任帝国的花园荒凉”;尤其对教会的揭露跟批评尤其尖利。他震怒地叱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恶,“你们的贪心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地步,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选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而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发布他必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现实的揭露方式,个别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有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朽;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检举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露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信任,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干感动人心,促使改造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情赫然,栩栩如生,构成一座丰盛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对于《神曲》的造诣评论部门。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念头亦在歌唱贝亚德而作的。但是咱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能来看,它的重要成绩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绚丽的河山,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维,丰硕了生活经验,视线从佛罗伦斯扩展到意大利全国乃至全部基督教世界。
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况,摸索了祸乱的本源和xxx的道路,意识到自己担当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振兴之路的历史使命。以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宏大沾染力的作品,能力实现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涯经验、宗教热忱、爱国思惟和政治文明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会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切是十分胜利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声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不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示出人类感情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