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2024/04/29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1

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2

近日来有幸拜读松下先生的自传,觉得甚有裨益。松下先生不论为人还是做事,都可为我等志在行商者之辈的楷模,今天就略略聊聊在他身上吸收的养分。

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自然是其为人。虽然出身贫寒,但松下先生,从不曾自暴自弃或自我怜悯的怨天尤人。与之相反,松下先生一生态度积极,勇于进取。不然日本国学徒成千上万,比他出身好的更是难以计数,怎么轮到他出人头地。另外,松下先生虽然收得正式教育不多,但为人智勇双全。无大智,则其不能识天下之道而弃自行车而选电气;无大勇,则其不会放弃待遇优厚的小白领下海创业。这种见识上的卓越还体现在他的历史观上,如对传统日本文化的尊重。另外,松下先生韧劲十足,颇有劲松之意,即使创业初、二战后最艰难的时期也坚持了“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而最难得的是,虽然身价亿万,但松下先生从不曾得鱼忘荃,一直记得“饮水思源,可赛矿泉”之理,努力回馈社会,颇有卡耐基等人的古风,可谓德輶如羽。

松下先生的做事充分的体现了其为人。他做事并无邪门歪道,苞苴公行一事亦不曾见。松下先生之所以成功,完全在于其做事的态度。虽然松下先生不喜自诩,对自己的成就笔墨不多,从他年轻时候的经历就知道他做事态度认真,不怕麻烦。不管是年纪轻轻就成为电气公司的管理人还是从自行车行跳槽或离开电气公司创业,都能看出此人做事甚为努力(即永泽口中的努力)。松下公司能够成功非咄嗟之功,能够数十年于一日的努力工作,实在让人钦佩。

而能够使得松下先生如此独树一帜的,要数其理想和哲学体系。松下先生虽然正式教育受得不多,但一生孜孜不倦,虚怀如谷,即使功成名就后亦是如此,可以算是“(死)读书”无用论的楷模。先开始做生意,其目的自然是赚钱,而松下先生这一点做得很成功(按《公民凯恩》的话说,就是一个人如果只想赚钱那么其实并不难,虽然我其实觉得挺难的)。但挣了钱之后做什么,其实是有点难的。松下先生富甲天下,也可以和中国很多富人一样找小姐、买悍马,而且可以找一打美女、买百辆悍马,但这并不是他的目标。他的自传中,甚至很少提及个人财产。

这也就是松下先生最了不起的一点。他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东亚商人走的一大步(和Armstrong登月一样)。在“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人地位不高,士农工商中居末席。虽然对有一技之长的人士更重视,但受中国影响,日本(尤其是江户时代受朱程理学影响)的社会情况也差不多。士是用来治国平天下的阶层,所以受到尊重;而虽然大家都爱财,但一提钱还是俗了,所以商人地位不高。

这是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企业家(Entrepreneur)是社会的骨干;他们的实干精神和能力使得他们成为了西方社会中的士。松下先生的杰出之处在于,他完美的融合了这种西方理念,突破了东亚文化中“商”的瓶颈;他的自来水哲学讲的就是让所有商品都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利便宜。正是这种责任感使其能够不断努力成为杰出企业家。钱不是目的,只不过是手段。

但在吸取西方养分的同时,松下先生又处处体现了其儒家思想的本质。比如,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但松下先生最重视的却是本分和责任;他认为,每个人不需要多做,只要完成了自己的份内之事(不论是作为商人、丈夫、家长),那么社会就能完美的运转进步。松下先生的儒家思想还体现在其家族式的管理。之后即使在亏损时也不裁员、照顾员工的老板,才能在被美国人罢免之际得到万人签名的支持。松下先生做的,并不是全盘否定东亚文明或全盘西化,而是求同存异、兼收并箸,真正做到了张之洞的“国学为本,西学为用”。

松下先生能够融合东西文化的本领使其是成为了一个胸怀天下的仁者。比如他在日本人口稀少的地区办工厂,就算少挣些钱也要维持社会稳定,这种社会责任感在西方也不多见,而中国直至今日还几乎没有。同样是去美国参观,我国不少领导看到的是赌城的金迷纸醉,而松下先生看到的是美国的现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是作为日本人的他的自愧不如,想到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乃至更多的日本人获得比美国人更好的生活。

松下先生通过脚踏实地做事达到了大辂椎轮的效果,其人和其文一样,虽然朴实无华,但其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实话,这种实干精神正是我国套牢股民们所需要的。与其投机倒把、在亏损时就指望政府(完全不可行,但此处恕不赘述),不如老老实实干活,辛辛苦苦挣钱来得踏实。只要每个人干好自己的份内之事,中国就有复兴的一天。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3

看了这本不到200页的小书,不断的思考,还是想到了一些觉得有启发的东西。

这本书是简单的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成长经历,他创办公司的一些事情,以及他的企业家精神吧。可能具体的经营理念还得看其他书。

松下的童年还是相当的苦难的,小学四年级就因为家贫,让爸爸给安排了一个工作,后来去自行车店里面当了6年学徒,书中没有过多的讲这六年,只是说他随着慢慢长大,开始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的变革,去寻找机会,他发现当时的大阪电车越来越多,会慢慢取代自行车,电力的运用也越来越多,所以很想进入大阪电力公司去工作。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决定,他的申请也是相当顺利,有了空缺就入职了,虽然他没有什么相关背景,而且三个月就当上了低级管理员。可能就是他再自行车行学会的那种勤恳,认真帮助了他吧。

在电力厂工作7年后,松下当上了主管,每天检查头天的产品然后作报告,他慢慢的发现自己对这个所谓的轻松活没有热情,然后之前做的是研究灯泡的插座,但是被上级否定了,这两个事情的联系加上他自己年轻气盛,所以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发明新型灯泡插座。

创业伊始,就两三个人,其中一个是妻弟(后来的三洋电机创始人),他的`年轻气盛还体现在自己对具体的工艺都还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创业,好在一个朋友是做这个的,帮助了他,才有了第一批产品。卖产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他们的这个创业也是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遇到了大单才拯救了他们。他们夫妻变卖家产勉强支撑。好在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成功者往往运气也是很好的。或者可以说往往只有运气很好的创业者才能成功。

此后他们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了。

50年代,已经60岁的松下去美国调研,发现美日的差距相当大,美国工日工作一天半的工资就可以买个收音机,而日本工人需要一个半月的工资,美国纽约城市一天的用电量能抵得上日本去昂过。还有很多很多的优越。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些改变,他的发型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由半寸变成的分头,一个60岁的老先生敢于改变自己需要多大的勇气,这也是他们这种优秀企业家的执行力吧。

他们后来扩张的过程中,有件事情对我的感触有点大。他们最先开始是和一家十五银行合作,但是住友银行的工作人员反复的交涉,诚恳的寻求合作,多次的交流打动了他。这个真的是一个社会的通行的哲理,没有谈不成的生意,只有放不下的面子,诚恳交流。人心都是肉做的,两个的效果都差不多的时候,哪个客户体验高,就用哪个。

当他年龄70岁的时候,在一次给年轻人的成人仪式上,他猛地发现年轻真好,他愿意用一切换20岁的身体。于是写了一个座右铭勉励自己,虽然没有20岁的身体,但是20岁的精神必须拥有。

我们现在正值青春,如果没有青春的思想,那样就是虚度光阴。把握青春年华,让自己的青春绽放能让自己感动的光彩。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4

1956年,62岁的松下幸之助在《日本经济新闻》开辟专栏“我的履历书”,讲述自己童年时代到二战后重建公司这段时期的事情。1980年,他续写完之后的部分。两部分合编,即此《松下幸之助自传》。

松下幸之助24岁靠借来的100日元起家,创办“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今天松下电器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器制造集团之一。松下电器在动荡的社会形势下多次化险为夷,松下幸之助从中悟出一套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此书中他娓娓道来对于人才、产品、营销、管理的心得体会。

松下能够发展壮大,在于他有很好的超前意识,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善于发掘人的潜能,提前着力培养,放手让他们去工作,自己定下方针大略,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无论对于生产和销售,他都有自己独到超人的见解。并付诸实施。他以自己的努力,身体力行,感染着员工,使他们明白工作不是为了老板,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员工自己的事业。这就使他们迸发了极大的热情,努力为公司去工作,施展自己的才能,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给自己带来的是精神和物质的享受。

松下对许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说:“一个刚进企业的员工,要学习的事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先要尊重企业的传统,喜爱自己的工作,认真做好属于自己的事,并且试着从工作中去贡献社会。如果只是把公司当成‘混日子的地方’,心里头只会盘算自己的利益,这样势必会产生种种问题,公司也无从发展了。”

“工作上有大小之分,每个人的才能亦有上下之别。凡事如能不为私欲所迷,而以冷静的态度来检讨自己,这就是生活在今日的社会上,每一个人应有的责任。”

回忆加入供电公司时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在那个收获的季节,我持有的对于第一份工作的新鲜与神圣感。从一个随性散漫的学生挣扎着迈向敢于沟通、勇于担当的职业人。我获得了人生的一笔财富:良好的工作习惯、心态。

我懂得必须以自然肃然的姿态正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工作确立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保有对训斥训令的积极态度,尽快落实,及时反馈松下之产品。松下从小有过艰苦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能够锐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那就是通过拼命的工作,丝毫不懈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极其认真,追求产品的精致。他有独到的眼光,知道人们的真正需求—优良的性能、合理的价格,获得的方便,进而投入大量精力去研究,并使自己的产品品质做到最好。

当我们享受着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感受,使用松下电器的时候;当我们感受着松下的管理理念,积极热情工作的时候,心中都会对松下先生充满敬意。

“不管做什么事都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想去完成那件事的强烈心愿。若心里一直想非完成它不可,事情可以说是已成功了一半。有了这种心态,必定能想出完成这件事的手段或方法来。”这就是松下,无惧无畏的拼搏精神,永不言败,从挫折中奋起。

松下的一生,给自己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他的管理理念和信念深深的影响着后人,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企业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员工基本准则:你是否很真诚善意地去工作,去追求精致完美的工作结果。

我还记得拿到第一份正式工资的成就感,在自我蜕变中我学习利用excel、word汇报工作,高效统筹各方信息及资源,曾经畏惧的供电方案的制定、现场验收、组织会议如今从容应对。视艰辛和劳动为人生的必修,视认真和负责为工作的必须。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5

《松下幸之助自传》谁是松下幸之助?我很不以为然。妈妈说,“从别人成功的经历中可以汲取前进的力量、成长的养分。你读一读试试”。我抱着这本厚厚的书,竟然越读越有趣味,在三天的时间里就把它读完,松下幸之助的人生之路真是充满了吸引人的传奇。他的人生信条“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充满了智慧的色彩,给人也无穷的启迪。

松下幸之助小时候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他不得不外出当学徒,比别人走过更坎坷的路。他自己创业,打击与失败接连而至,可他并不放弃,一步一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规模宏大的松下公司,可以想象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怎样的努力!

在松下幸之助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在他小时候做学徒工时,由于他肯吃苦,又废寝忘食,16岁便有了一番成就。别人都挺羡慕他的,可他却辞去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创业,重新开始,这一点十分可贵。

在生活中,像松下幸之助这样的人并不多见,人们往往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失去了上进的欲望,活得庸碌无为。说到这里,我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满足”而感到惭愧。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了数学试卷,我打开一看,“啊!又是97分。”“其实也不错!”我说道,心里沾沾自喜。“你真的这样认为吗?”同桌说道,“如果你能再仔细点,肯定能得100分!”确实是这样啊,每一次考试,我的内心都充满了满足感,哪怕是考得不好,我也会为有人考的不如我而感到满足,却不曾去分析自己失利的原因,努力去弥补知识的缺口,要求自己下次考得更好。

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变了,变得不为自己的考试成绩满足,重新拥有了一颗火热上进的心,这本书真是令我受益匪浅。“上进的欲望就是成功的力量。”松下幸之助常常这样说道。没错,拥有上进的欲望,你就能积极进取,充满力量,不怕挫折,排除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松下幸之助自传的读后感 篇6

松下幸之助一生经商70多个年头,经历众多坎坷周折,但是这位商场上的阿修罗,终于坚持到最后,实现了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这本书刚刚开始读,对松下幸之助本人谈不上太多的了解,但是依然有许多感触,在这里分享一下。

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想原因在于松下的成功,也在于他的坚韧耐久,在于他的厚重的商业积淀,甚至在于他平实的文字。他的自序里有立花大龟师—父对他的评价:“他是抱着崇高理想的一个人,对于任何困难险阻,都能泰然处之,并以积极坚强的忍耐力,加以克服解决。”其实每一个干事业的人多少都有这样的品质,关键只在于他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事业以及他是否以这样的态度坚持到最后,松下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

从小定下志向,这是松下最为宝贵的财富。现时很多大学生,毕业工作好多年尚无法给自己准确定位,随波逐流,一任光阴蹉跎。松下的父亲很早的'时候就给他训示:“要发迹啊!伟大都是自从小做学徒干起,经过千辛万苦才成功的。不要灰心,要忍耐啊!”“希望你以后继续当学徒,以后做生意。我认为这事最好的一条路,不要改变志向,继续做学徒吧。”“继续做学徒,将来以商立身。”松下在书中多次提到,父亲因为失意而反复叮咛的话成了松下最原始的动力,尤其父亲在松下12岁的时候突然去世,这样的叮嘱更成为了一种遗志,在每一次面对困难时激荡充斥松下的耳际。

机智过人是松下能成功的特有天分。在脚踏车店顺风顺水,衣食无忧每年还稍有结余的6年学徒生涯,最后竟促成他“制定了一个荒谬的计划”—从事电器事业,时年15岁的他,也就是在1910年日本产业界进入第二次革命阶段的初期,就如此警觉乐观地预测到电机事业的未来,你能说是纯属偶然?或是学徒生涯历练的火眼金睛?不,我认为更多的是天分,一个商业奇才的天分!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看到电机事业的美好前景,所以立志到了大阪电气公司,吃苦耐劳又聪颖好学的年轻松下22岁就做到了电气公司的检查员,但又是在这一事业巅峰时期,他辞去这份好差使,决心自立,此时他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电气师傅的基本技能甚而能够研发电灯插座了。一切决定看似突然,实则完全吻合他从小的志向,既要完成技能和经验的原始积累,又要准确的把握每一个时机,一切的行动和决定年轻的他仿佛手到擒来,让人肃然起敬。

从决心自立到的到第一份订单,这是一个只有切身经历过才能体味个中滋味的过程,用凤凰涅槃形容我想一点也不为过,他写到:“我无论如何不愿意放弃这个工作,也没有任何打开困境的妙方,可是,说也奇怪,我并不打算去做别的工作。我的内心深处,对这个工作的前途好像很有信心的样子。虽然站在非担忧不可的立场,心里却热衷于改良与制作。这是无法用常识判断的心态。”这种坚持是鲜有人为之的,看到这里,除了感觉到震撼,你还能做什么呢,平时生活工作中的那些困难跟他比起来,还能算什么呢?

自接到订单起之后的工作,我们可能会熟悉些了,甚至有很多感触也能感同身受,比如第一篇最后有段文字:“如果一个人做事能忍耐到底,即使原来的计划不成,周围情势的改变,也许会出现另外一条活路,也许和最初的计划相差很多,仍然可以达到成功的目的。”“我认为:做事一定要有强烈的执着,绝对不可轻言放弃,但也绝对不可执迷,要有临机应变的灵活头脑。其间的取舍进退,很难掌握。”其实松下本人是已经掌握了,他的一生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沉着冷静,取舍进退,又有多少次经历需要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