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

2024/04/2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 篇1

《朝花夕拾》是我小学六年级时候读第二遍的书,其中要数《藤野先生》给予我的印象和启示最为深刻。

重读这本书的时候算是我比较巅峰的时候,因为我战胜了碾压我五年的好同学,尽管不是在班上,但仍是在同一个培训机构做同一张试卷,还是不止一次,自然膨胀骄傲了。

重读这本书是被妈妈压迫的,因为我已经读过了,觉得意义不大,但却令我收获满满。

读过这篇《藤野先生》后,我被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深深感动了。要知道,那时候的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而且那时候的中国还十分的落后,鲁迅可算是吃遍了苦头,饱受欺凌与轻视。在日本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就是卑微的,成绩就该是最落后的,就该是被嘲笑的。但藤野先生却不,他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尊重,从不偏袒任何一个人,大公无私,而且兢兢业业,十分的认真。这种可贵的品质深深打动了鲁迅,鲁迅从心底拜他为自己的显示,向他的品质学习着。

我也在阅读,我也在思考:是否有那么一个人可以成为自己心底的老师?答案是:每个人都可以。

于是,我开始不断去寻找自己的老师。我一般都是在课堂外的生活中寻找着——等待公交车时,路过身边的环卫工人,我向他学习着,无论是什么职业都不分贵贱,都是重要的,需要尽自己之力的;来到图书馆看书时,坐在我对面的老爷爷,我向他学习着,看着他认真阅读的样子,我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闲着无聊时,池塘里游去游来的小鱼儿,我向它学习的,尽管我们时间和能力有限,但我们仍要尽全力去寻找心底的那些美好……

《藤野先生》不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位老师,教会我谦逊。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 篇2

寒假闲暇时,我翻阅了鲁迅先生的名著《朝花夕拾》,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发人深省,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记录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在仙台医专受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并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鲁迅先生叙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鲁迅先生认为藤野先生是使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我想正是先生高尚的品格、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鲁迅先生,当时鲁迅先生独自一人在日本留学,社会背景非常恶劣,他的处境之艰难可想而知,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藤野先生给了他信心和鼓励,虽然他做的一切很平凡,但却让人感激。

是啊,其实在我的生命中让我印象深刻,让我充满感激的老师,她们尽心尽职、默默付出,在学习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呵护着我们快乐成长,例如我尊敬的慎老师。

初见慎老师,感到这是一位温文而雅的老师,说话总是不紧不慢娓娓到来,无论是面对调皮的同学,还是懒惰的学生,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温暖的话语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大家都对慎老师充满崇敬。

有一次,班上两个调皮的同学跑到小操场那里去玩,还被关在废弃房子里出不来。上课铃响了,他们缺迟迟不来上课。慎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找他们,当她找到并了解了事情原委后,我们以为慎老师一定要批评他们了,但慎老师丝毫没有责怪他们,反而很着急地想办法帮他们走出来,又是借钥匙,又是找开门师傅。这时,我分明感到这两位原本调皮的男孩子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好意思地低下来头。

慎老师就是这样用充满爱的教育呵护着我们的成长,正如鲁迅先生的恩师一样,是学生最尊敬、感激的人。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 篇3

暑假阅读了不少好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讲述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期,遇到了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老师,鲁迅先生回忆了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表达了对恩师的深深怀念。

鲁迅先生因为父亲受病痛折磨而萌生了从医的想法,于是去日本求学。在日本仙台医学院,鲁迅先生刻苦学习医术,准备学成后报效祖国。但是,当时日本有些人歧视中国人,说什么:“中国是弱国,中国人自然就是低能儿……”这让鲁迅倍感痛苦和失望。直到有一天,鲁迅遇见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黑黑瘦瘦,八字须,戴眼镜,挟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书。他是鲁迅先生的任课老师。藤野先生没有像其他日本人那样侮辱中国留学生,没有因为鲁迅是中国人而对他有歧视感,只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教师,教好一名学生。这让鲁迅非常感动。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他教鲁迅修改讲义和解剖图,让鲁迅懂得了不懂就问的严谨和重要性。藤野先生满怀热情,他非常关心鲁迅,细心指导鲁迅学习,经常和他探讨求实的精神。在仙台求学期间,藤野先生是给鲁迅鼓励最多的一个老师。

在日本,鲁迅先生痛感学医救国是行不通的,他准备弃医从文,用笔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到第二学期终结,鲁迅即将离开仙台,不再学医。离别时,藤野先生赠给鲁迅一张自己的照片,后面写了两个特别醒目的字——惜别。

鲁迅的文章是“匕首”和“投枪”,他一篇又一篇寓意深刻的文章,戳破了旧中国的脓包,清理着精神溃烂的中国人的腐肌。然而,多年以后,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鲁迅,回忆起自己在日本求学时的这段往事,依然倍感珍惜和感恩。藤野先生,这位医学精湛的恩师,不仅让鲁迅先生懂得了严谨、求实等治学态度,也在他心里植下了不分国界的正直和人性光芒。

《藤野先生》初中读后感 篇4

鲁迅先生的这一篇《藤野先生》,虽说标题确实是关于藤野先生,可文章却用了大篇幅去写和藤野先生几乎无关的事情。其中的冷嘲热讽,确有深意。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不仅仅把自己情念藤野先生的情感寄予其中,更是用文字搭建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文章层次杂乱,但表达了自己对民族、国家、藤野先生的情感,也许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在上世纪初的“大日本帝国”,就像是插了一对隐形的翅膀,国民的膨胀之心,简直就像老鼠觉得自己比鸡要大一样俨乎其然。而上世纪初的“大清王朝”,就像是吃了毒药一般腐朽,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到烂”,国民犹如幽魂一般零零落落,国家如傀儡一样,只有躯壳,没有心脏。

而鲁迅先生,恰好又以极其委婉的语言写出了上述的对比。日本的学生给他写了匿名信来挑衅,又用“漏”字来借机嘲讽他,这样地羞辱国人,让日本人对大清国人的歧视可见一斑。而后的幻灯片事件,更是让人感到那个时代的人心,没有尊严,不知耻辱。而鲁迅先生,只用了十分平静的语气,就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愤懑,以及对那时大清的讽刺。

这些令人忍无可忍的事情,都发生在“物以稀为贵”的仙台,那可曾想,“正人君子”数不胜数的东京,又会是什么样子?

萎靡的国民精神,与无可救药的大清国,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他不想再看到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杀中国人的惨状,他不想再有发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剧,所以,他知道,要从精神上来挽救一个颓废的民族。

风起云涌的文章,讽刺至极的历史,让我对那段历史恨入心髓。无药可医,岂为医者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