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2024/04/2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1

管老师的书,没什么“理论”,没什么“术语”,都是大白话,好读,易懂。才知道白话也能说教育的事,不是非要“板起脸”来才能说教育。初看这本书,好像什么也没记住,只知道作者是管建刚,从一个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再让我说点别的,好像说不出来。于是乎,寒假里我再看这本书,发现书中所讲的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震撼和启迪。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120%的教育渴望告诉我们,心想事成是句真话,切切实实的真话。一个人能否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这一部分对于刚步入讲堂,意气风发的我们来说非常受益。这样的我们心里对自己的工作有无限的渴望,说三分钟热度也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好,总之,刚开始的我们有的是渴望。那这份渴望为什么到中年就没有了呢?那是因为你在这期间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失去了对“卓越”的渴望,不会有“卓越”的未来。而人与人的差异,除了天才和天生的蠢材,99.99%不是先天的禀赋,也不是后天的基础造成的,而是内心里目标的生长,内心里的“渴望”。

二、很多人很幸运,其中包括我的大学同学们,她们一毕业就考上老师了,成功就业了,因为没尝过失业的痛苦,自然不太懂得就业的幸福。我是那个不太幸运的人,因为我的毕业就是我失业的开始。我毕业两年,代课两年,我在代课的时候很迷茫,对未来感觉很无助,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会怎么样,也不知道自己这一年是否能够考上。在代课期间,我参加所有我知道的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务员的考试,民办学校的招聘我也都一一前往。有一天,我抱着我的简历去人才市场。可能有人会说,嗯,那里面的人,自由择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其实,求职心切的人,一点也没有大家想象的自在,脸上大都写着焦虑,不安,期盼,失望。一个大学生,所求的职,工资不过公务员的一半,有些兴冲冲投档,招聘方象征性地翻了一下,退回。在拥挤的人海中那一刻,我就无比羡慕我的这些在招聘考试中成功上岸的小伙伴们。可是我翻看她们的朋友圈,大多数却是对教师行业的抱怨,抱怨自己周课时很多,抱怨自己每天有改不完的作业,抱怨自己每天深夜还在备课,抱怨自己周末还要各种培训,诸如此类。每每看到这些,我就认为他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因为当你为生活到处奔波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有一个稳定的职业,天天踩着熟悉的路去上班,真的很不错。

1998的管老师和很多人一样对上班有惧怕。每每寒假过完,想着临近的开学,他就会心慌慌的。想到黑色的星期一,暖烘烘的心头,浇了冰水似的。心病还得心药医。他找了四个字,戏称“四字真言”——上班真好。上班路上,他一心一意地念,念着念着,念着念着,不禁念起做教师的好,工作稳定,双休日、节假日不说,寒假、暑假,多逍遥,每个春节,年前年后,谁能过得这么舒坦?学生少不了添麻烦,也正是那些“麻烦事”,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每天都充满了“未知的变化”。天天和孩子打交道,和世上最纯的“人”打交道,远离心计。一班孩子,对你言听计从,不开心了,发个火,第二天,孩子早把你的“火”忘了,依然甜甜地喊“老师好”。要在公司,要在机关,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对于他一个男老师,一上班,东走廊、西走廊,那么多美女老师,风姿绰约,花枝招展,多养眼啊。“上班真好”“上班真好”,念着念着,念着念着,就悟出一个道理来了:你和工作的关系,好比你和另一半一起过日子,你想他的好,念他的好,才真有他的好;你老想他的坏,念他的坏,那准完蛋!

所以,如果你现在失去幸福感,觉得每天的生活如同机械,觉得很想跳出教育圈,只看得到自己的疲惫和辛苦,那么你可以隔三差五到人才市场,保你能心平气和、幸福美满。那不只对工作有好处,对身体也大有好处。你每天没精打采地抱怨,词复词,句复句,日复日,月复月,年复年,消极信息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土成山,进入身体,身体怎么不积“怨”成疾?这样的状态对工作是百害而无一益。

三、管老师说,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兴趣第一,那是对“天才”说的。对“人才”,意志第一。对于天才来说,兴趣是很好地推动力。可是天才是没有那么多的存在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天兴趣来了,多做一点;明天兴趣没了,束之高阁。完全凭兴趣办事的人,结局往往是,兴趣把他给“办”了。人是能动的,变化的。我们都不是天才,我们都可以成为人才。我们与其做一个相当教师的人,不如做一个必须当教师的人,因为兴趣不靠谱,可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能解决的生存问题的工作,你一定会对它爱惜有加。

“我做不好,那是我不喜欢。”“一个人只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干出点名堂来。”“当初以为教育很美好,入了行,才发觉自己并不喜欢、并不适合当老师,辞职吧,狠不了心,只好将就着混。”很多老师跟当年的管建刚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管老师又说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即使对自己这份工作没有兴趣,也不能阻碍你在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不喜欢的事,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不是“不出色”的理由。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你喜欢的事,而是从此刻起,努力喜欢你正在做的事,感情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怀着120%的渴望,努力寻求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感恩这点点滴滴,努力去培养感情,喜欢上自己的职业,不断从平凡走向卓越。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2

学期末,陈老师推荐给我们一本书——管建刚的《教师成长的秘密》。说实话,我是个不爱看书的人,尤其不爱看课外书。但为了完成老师交代下来的任务,只好硬着头皮去看了,看着看着,越看越有意思。管建刚老师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印象最深刻——没有高深且读来生涩的理论,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他用朴实自然的语言和真实动人的小故事来分享他在成长过程中悟出的点滴道理,如邻家大叔的谆谆教导,虽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丽的语句,却令人难忘,激起内心的感动,一次次被那些朴实所震撼。

《教师成长的秘密》这本书共有五部分: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3%的教育韧性、10%的教育写作。从这些数学上的百分比我们不难看到,在管老师的教育经历中,教育渴望的分量是最重的,他认为渴望就是力量,他的最初的教育渴望来源于生活,与大多农村师范生一样,他的最初渴望就是,要和师范同学一样到镇里的小学里教书,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一切靠自己,拿出真本事,于是,就是这个渴望,让他练就了真本事,成为特级教师;而让他持之以恒地坚持练就真本事的,则来源于教育偶像------谈永康老师、薛法根老师、魏书生老师,或近或远的教育偶像则是他练就真本事永远的动力。

教师成长真的有秘密吗?

我认为真有!

第一个秘密:2.18%的教育基础

管建刚老师认为,教育基础与人的成功不是绝对成正比的。事实上教育界许多名师他们的学历水平并不高,甚至就管建刚来说,本来是个数学老师,因为生病缘故只想教一个班,所以让他教了语文。年轻时候也并没有读过多少书。他不照样成特级成名师吗。有不少老师一直愧疚于自己的教育基础文学基础,认为自己怎么可能成为特级成为名师,其实这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包括我自己,一直耿耿于怀于小时候读书读的少了,没有练好童子功,现在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追悔曾经的时光没有好好利用。与其去天天自怨自艾,继续蹉跎光阴,还不如从现在起就开始读其来,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啊!

第二个秘密:120%的教育渴望

从比例上来看,教育渴望应该是教师成长一个最大的秘密了。当然了,你连成长的渴望都没有,怎么去行动呢?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

教育渴望——你的心理源动力应该是教师成长最基本的要素。

管建刚说:“一个对成功充满了如此强烈的渴望的人,一个有着强烈的‘渴望’、又肯付诸行动的人,上帝也会帮他的。上帝不帮他,身边的人会帮让;身边的人不帮他,藏在灵魂里的智慧女神也会出来帮他的。心里要‘想’,不一般的‘想’,水中憋了一分钟,想吸气那般地‘想’,只剩下‘活命、活命’般地‘想’。不要100%地想,要120%地想。”

我一直相信人的欲望所生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是一座活火山。藏在火山下的热量达到足够高足够多的时候,它一定会势不可挡喷涌而出。人,也一样。内心里一定要有一团熊熊烈火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停的燃烧,不停的散光发热。

第三个秘密:75%的教育奋斗

在75%的教育奋斗里,管老师告诉我们要教育奋斗就不要溺爱自己,要撑大自己的空间,要抓住一些教育的机会,责任大于能力,教育是渐渐的力量,是慢工出细活,要暗暗抓根,不是急于求成的事情!

第四个秘密:63%的教育韧劲

想做好一件事情,没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是不行的。没有了这份韧劲,前面即使有再大的渴望,再热的奋斗,都只会行百里半九十,功亏一篑。即使有收获,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短暂如幻觉的美。

坚持,韧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如果没有极强的自我克制约束管理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了。

即使是一个普通的老师,研究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坚持研究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那么你一定是这个学术方面的专家了。

就像那盆吊兰,原本普通,可连长10年,也就不普通了。

很佩服管建刚老师的意志力。能够每天坚持跳绳1000下。有几个人能坚持做到?他说他只要上班,就记录,不记录不回家。这也是他一年出一本书的秘诀所在。

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名师台前的风采,还要看到他们背后的韧劲。

第五个秘密:10%的教育写作

“一个老师要从‘平凡’走向‘卓越’,他的10%是什么?现在,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两个字:记录!”

每天都坚持写点什么,把每天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高兴的,不高兴的,成功的,失败的,有趣的,枯燥的等等琐碎事情,都提炼一下,发现其中的价值,写作价值或是教育价值,即使什么所谓的“高大上”的价值也没有,那也锻炼了自己勤“写”的能力,这也算是一点价值吧,哪怕是流水账似的记载,也具有帮助你积累生活素材,为今后的回忆多点“料”的价值吧。总之,写写,总会有价值的。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3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4

今年学校发的是管建刚写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会有种抵触情绪,因为我觉得教育书籍太过深奥专业,以至于再玄妙的道理都变得味同嚼蜡,拿到这本书,同样被我扔在一边很久,直到现在要交读后感了才拿出来翻翻,翻开书页,很快被跳入眼帘的”不喜欢也能很出色”的诗篇深深吸引——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看着既感性又理性的生动叙述,感悟着他深刻的感悟,为我敞开了新的视野。

《教师成长的秘密》对我这种新教师,仿佛像一盏指明灯,让我从迷茫走向光明。这本书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2·18%的教育基础;120%的教育渴望;75%的教育奋斗;63%的教育韧劲;10%的教育写作。这五部分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先说教育基础,对于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比较自卑,因为很多老师都是师范毕业,而我是非师范的。毕业后选择了教数学,大学里学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也派不上用场,现实确实很残酷。然而,今天我的心情好多了,他告诉我在学校获得的社会工作的“基础分”,约为2.18分。尽管我什么都不会,我跟别人也就相差2.18分吧。

120%的教育渴望这句话告诉我们,“心想”是“事成”的必要条件,一个人能否有成功,就看他对成功的渴望有多强烈。成功的秘诀是渴望。曾经,为了自己的教师梦,披星戴月的努力,最终成功了,也许这就是渴望的力量吧!

75%的教育奋斗,也就是四分之三的努力。说来也是,一个人一天24小时,扣除8小时睡觉,2小时吃饭洗澡,剩下的14小时,也不要用满,四分之三,也就是10.5小时,够了。看似不多的十个小时,能做到的又有几个?这时,我们就要学会拒绝,学会拒绝不必要的事情。总结管老师的一句话:当你明白拒绝一个东西,比获得一个东西的时候,你成熟了。

当你有了成功的渴望,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不要忘了两个字,坚持。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要一个有坚持力的人,不管基础再差,只要认准了道,一条道走到黑,就能走到别人望不见的远方。

管老师说:只要您拿起笔,将你教育中扥麻烦事写出来,就会转化为一个个曲折,吸引人的好故事,于是所有工作上的烦恼都转化成了写作的快乐。拿起笔记录,安静地回顾自己的教育行为,会发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弥补的地方。教育记录本身,它具有教育补助,教育改良的功效。

在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就遇到这本书,让我感悟到了管老师深刻的感悟,让我感知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5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6

20xx年,我考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幸运,无限感恩。考教师编制,对于想迈进教师领域的人群来说,这是一项例行程序,筛选人才的方式多多少少有一些残忍。我,语文功底并不好,智商也不高,就是信奉着“勤能补拙”的信念坚持了近一年。终于,幸运的我,受上帝的眷顾,考上了。过程虽倍为艰辛,但也成功地抓住了那仅有50个名额的尾巴。

幸运的我,有了一个多少人日思夜想的工作;幸运的我,读到了一本叫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读完了管老师写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内心不由泛起阵阵涟漪,像远古森林边的小湖,起了风,卷起了小浪,一浪拥着一浪撞向远处爬满青苔的岩石,难以平静的湖面印照起往昔的光景,零散、模糊。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太多太多,脑袋里无数的枝枝蔓蔓向上,向旁伸延,腾达。书的力量无限:励志、思考、沉淀、获力……最叫我收获的.是它给予我行走的力量:渴望、行动、坚持。

我们都可能有着教育梦想。20xx年一个深夜写下了一篇随笔,当中我给自己写了这么一段话:“关于事业,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这是你自大学以来的理想,记住,它不是一个梦想。语文教师,在你的观念里它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她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三笔字都写得漂亮。她会读书,性格也好,温婉且儒雅,读书、做人、做事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谨记你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做得怎么样,你自己要学会判断。”如今,我又想起了那个深夜,那个不温不火的梦想。

在书中管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伙子向苏格拉底取经如何获得成功的秘诀,苏格拉底把小伙子约至河边,趁小伙子不备把他按入水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小伙子,怒气冲冲。苏格拉底的一番话令小伙子恍然大悟,“你对成功的渴望,像刚从水里抬头,想要呼吸那样强烈,成功就在身边了。”看到这里,我亦大彻大悟。

从前我们都“想过”,“梦过”,可是我们的梦想与渴望为什么在行走的途中丢了一路呢?原来,我没真正的渴过。不曾尝过那源头来的活水的真滋味。

有“沙漠之舟”美名的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难道是骆驼这种生物不需要喝水吗?其实不是的,骆驼在到达有水源的地方就会饮用大量的水,其中一部分会贮存在胃里。当它干渴之际,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在干燥无比的沙漠行走几天都不喝水,也不会威胁生命,这就是骆驼之所以能在沙漠行走很多天却不沾一滴水的秘密。

像头骆驼一样活着,对于成功的渴望就像骆驼对那块绿洲的渴望。让自己学会“口渴”,,只有渴到至极才会有动力去寻找水源;继而扩大自己的“胃口”。这样就算饮用饱足还有空间贮存水源。教师行走的力量需要学会渴望,学会充实。

一个好友这样评价我:“你兴趣面很广,好像什么都会一些,但就是什么都没做得特别好。”这样看似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写照,或说是一个缩影。

“一棵树的能量是有限的。冬天里,果农要为它剪枝,放弃次要的部分,成就重要的部分。一个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也要懂得选择和取舍。”教师是孩子们精神的园丁,在上课时,新教师往往难以取舍文本的“知识点”,什么都想让学生学会。其实学生能吸收的无非就那么几个点。学习,教书,生活也是这样,我渴望很多,其实就意味着选择多,“选择越多,被选择所消耗的时间、精力、智慧也就越多。”

我想,无论是教学生,还是教自己:我们都要学会选择。教师行走的路上,学会选择,水源有多处,走自己坚信的那条道路,畅饮甘泉的一刻终会来临。

有了教育渴望教师开始迈出了第一个步子,有了行走的动力。然而,教师的成长往往还离不开行动,行动的力量往往难以估量,它总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回报你。管老师的行动总的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写作,读书,积累。

关于写作,管老师喜欢称它为“记录”,他每天花48分钟记录教学小失败,教育问题,教育喜悦,教育小智慧,每日素材……就在这样的记反反复复的记录中使得烦恼化为幸福,让失败促进成功,在解决不断的教育问题中增长了教育智慧,原来教育智慧隐藏于教育问题之中。“记录,一味普通的药,谁都能用,你哟能用。会用,不断地用,就能用出奇效。”记录的力量,真是令人惊羡。

画家拉斐尔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但站在画板前却需要几个小时。灵感往往在他行动的那一刻开始在脑袋里冒芽了。画家画画是这样,建刚老师写文章也是这样,天天都记录,静下心来记录,要相信“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力量,就有了一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教育痴狂,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别人看起来“妙手偶得之”的刹那智慧。

写作:最好的阅读方式,写而后读的方法给了我新的读书形式,而这种阅读谁也无法代替,“功利性”最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对于我的成长,或者是阅读教学都是一个新路子,行走也在于不断尝试,不断坚持。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7个重要的七年。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办过1200场音乐会,比尔盖茨在发家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一位杰出的口译家兼5岁孩子的妈妈在10年间每天坚持做一长一短的口译练习文章……别人坚持在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我在自己行走的道路上坚持了多久?

曾经看到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联系10000个小时。如果每天联系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可是为什么许多人为什么做了一项工作10年却还是那个岗位上的平凡人呢?那是因为,那类人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没有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每天在重复做的事情。

生命中的下一个7年,下一个10000个小时,你打算怎么度过?

我打算继续行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幸福地走着,怀揣着我的教育渴望,每天都要行动,坚持做平凡的事,让坚持成为一种惯性,引领着我走漫漫教育之路。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7

20xx年,我考上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自己的幸运,无限感恩。考教师编制,对于想迈进教师领域的人群来说,这是一项例行程序,筛选人才的方式多多少少有一些残忍。我,语文功底并不好,智商也不高,就是信奉着“勤能补拙”的信念坚持了近一年。终于,幸运的我,受上帝的眷顾,考上了。过程虽倍为艰辛,但也成功地抓住了那仅有50个名额的尾巴。

幸运的我,有了一个多少人日思夜想的工作;幸运的我,读到了一本叫人爱不释手的好书。

读完了管老师写的《教师成长的秘密》,内心不由泛起阵阵涟漪,像远古森林边的小湖,起了风,卷起了小浪,一浪拥着一浪撞向远处爬满青苔的岩石,难以平静的湖面印照起往昔的光景,零散、模糊。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太多太多,脑袋里无数的枝枝蔓蔓向上,向旁伸延,腾达。书的力量无限:励志、思考、沉淀、获力……最叫我收获的是它给予我行走的力量:渴望、行动、坚持。

我们都可能有着教育梦想。20xx年一个深夜写下了一篇随笔,当中我给自己写了这么一段话:“关于事业,你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这是你自大学以来的理想,记住,它不是一个梦想。语文教师,在你的观念里它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她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学修养,三笔字都写得漂亮。她会读书,性格也好,温婉且儒雅,读书、做人、做事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榜样。谨记你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努力,不要让别人告诉你,你做得怎么样,你自己要学会判断。”如今,我又想起了那个深夜,那个不温不火的梦想。

在书中管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伙子向苏格拉底取经如何获得成功的秘诀,苏格拉底把小伙子约至河边,趁小伙子不备把他按入水中,百思不得其解的小伙子,怒气冲冲。苏格拉底的一番话令小伙子恍然大悟,“你对成功的渴望,像刚从水里抬头,想要呼吸那样强烈,成功就在身边了。”看到这里,我亦大彻大悟。

从前我们都“想过”,“梦过”,可是我们的梦想与渴望为什么在行走的途中丢了一路呢?原来,我没真正的渴过。不曾尝过那源头来的活水的真滋味。

有“沙漠之舟”美名的骆驼,即使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难道是骆驼这种生物不需要喝水吗?其实不是的,骆驼在到达有水源的地方就会饮用大量的水,其中一部分会贮存在胃里。当它干渴之际,胃里有许多瓶子形状的小泡泡,这些“瓶子”里的水使骆驼即使在干燥无比的沙漠行走几天都不喝水,也不会威胁生命,这就是骆驼之所以能在沙漠行走很多天却不沾一滴水的秘密。

像头骆驼一样活着,对于成功的渴望就像骆驼对那块绿洲的渴望。让自己学会“口渴”,,只有渴到至极才会有动力去寻找水源;继而扩大自己的“胃口”。这样就算饮用饱足还有空间贮存水源。教师行走的力量需要学会渴望,学会充实。

一个好友这样评价我:“你兴趣面很广,好像什么都会一些,但就是什么都没做得特别好。”这样看似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方方面面的写照,或说是一个缩影。

“一棵树的能量是有限的。冬天里,果农要为它剪枝,放弃次要的部分,成就重要的部分。一个人的能量也是有限的,也要懂得选择和取舍。”教师是孩子们精神的园丁,在上课时,新教师往往难以取舍文本的“知识点”,什么都想让学生学会。其实学生能吸收的无非就那么几个点。学习,教书,生活也是这样,我渴望很多,其实就意味着选择多,“选择越多,被选择所消耗的时间、精力、智慧也就越多。”

我想,无论是教学生,还是教自己:我们都要学会选择。教师行走的路上,学会选择,水源有多处,走自己坚信的那条道路,畅饮甘泉的一刻终会来临。

有了教育渴望教师开始迈出了第一个步子,有了行走的动力。然而,教师的成长往往还离不开行动,行动的力量往往难以估量,它总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来回报你。管老师的行动总的可以看成是三个方面:写作,读书,积累。

关于写作,管老师喜欢称它为“记录”,他每天花48分钟记录教学小失败,教育问题,教育喜悦,教育小智慧,每日素材……就在这样的记反反复复的记录中使得烦恼化为幸福,让失败促进成功,在解决不断的教育问题中增长了教育智慧,原来教育智慧隐藏于教育问题之中。“记录,一味普通的药,谁都能用,你哟能用。会用,不断地用,就能用出奇效。”记录的力量,真是令人惊羡。

画家拉斐尔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只需几分钟的时间,但站在画板前却需要几个小时。灵感往往在他行动的那一刻开始在脑袋里冒芽了。画家画画是这样,建刚老师写文章也是这样,天天都记录,静下心来记录,要相信“定能生慧,静纳百川”的力量,就有了一份“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教育痴狂,没有牵肠挂肚的投入,就不可能有别人看起来“妙手偶得之”的刹那智慧。

写作:最好的`阅读方式,写而后读的方法给了我新的读书形式,而这种阅读谁也无法代替,“功利性”最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对于我的成长,或者是阅读教学都是一个新路子,行走也在于不断尝试,不断坚持。

每个人的一生中,有7个重要的七年。披头士乐队在成名前办过1200场音乐会,比尔盖茨在发家前已经做了7年的程序员,一位杰出的口译家兼5岁孩子的妈妈在10年间每天坚持做一长一短的口译练习文章……别人坚持在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我在自己行走的道路上坚持了多久?

曾经看到这样一份调查报告:一个人如果要掌握一项技能,成为专家,需要不间断地联系10000个小时。如果每天联系5个小时,每年300天的话,那么需要7年的时间,一个人才能掌握这项技能。

可是为什么许多人为什么做了一项工作10年却还是那个岗位上的平凡人呢?那是因为,那类人没有投入精力和热情来练习一项技能,没有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每天在重复做的事情。

生命中的下一个7年,下一个10000个小时,你打算怎么度过?

我打算继续行走在教育这条路上,幸福地走着,怀揣着我的教育渴望,每天都要行动,坚持做平凡的事,让坚持成为一种惯性,引领着我走漫漫教育之路。

读《教师成长的秘密》有感 篇8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 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