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吕氏春秋》读后感

2024/04/22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吕氏春秋》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1

战国时代,兵荒马乱,诸侯混战,万物苍凉;奇商吕氏,协王登基,高居丞相,调令诸军;辅秦渐强,大权独揽,放逐异地,被迫自杀:临终遗作,吕氏春秋,二十万字,一十二卷,上囊天理,下括人生。

这就是说出千古一句”奇货可居“的战国奇人——吕不韦,令我们尊敬的,不仅仅是他一生的丰功伟业,更是他的绝笔作——《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战国末年类似百科全书的一部震世之作,号称古今万物万事、明物揭理的书,故号”吕氏春秋“。书中分篇160,数目繁多,仅此取其一篇表达感悟: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普天下,人、动物、植物,所有生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受着天地所给予的,但是,天地所能给予的,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资源是有限度的,能源是有多少的,可用的物资是限量的。一万个人,共同向一个靶子射击,靶子肯定不会不被射中,这个例子就很好这证明了,寰宇之间,生命繁多茂盛,如果一起损害一个物体,那个物体肯定会受到伤害,如果这些生命一味向天地索取,那天地的有限资源,就不会不被耗尽了。

所以我们要想治理好天下,就要保全每个生命,不要因为他们是渺小的,而无顾忌的伤害他们,也不要因为他们是桀骜不驯的'而放弃治理他,当他们的生命、天赋、性格、人品得到了爱护或者规范,那么天底下就不会有违背道义和理性的事情发生了,没有了这些不良的事情,那么我们生存的世界就会纯洁,我们的身体就会向好的地方发展。

如果让人人都熟知并且熟练的运用这个道理,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运用这个道理治理天下的圣人,不经过任何商量、动辄、思考,做出来的事都是恰当的,因为他们的仁义、灵性,已经可比天地,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会包容,顺随着道义,就不用愁人性的偏离了,这样的圣人,无论处于何种情况,或危险,或安全,都会做到于事不惊,从容解决,这才是德行完全啊!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2

这篇鸿篇巨著收录了各家思想精髓,并且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论述。可以说,这是一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它还对农业、养生、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民本思想的《吕氏春秋》中较为突出的思想,吕不韦不仅涉及孔孟之道,还重点体现“民以食为天”的农业立国的根本思想,正是这种取长补短的思考方式,将思想全面而深入的结合在一起。这个治国之策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吕不韦的治国方式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 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 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 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也正是他认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思想。对老子思想继承的同时,又对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对于诸家思想,吕不韦也不是全盘都接受的,对于法家思想,吕不韦是认同其法治的观点,对法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墨家思想,除了那些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很多理论都是批判的,如对于《墨子》中的鬼神之说的唯心论予以驳斥。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取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辩证的看待诸子百家的思想。这也是体现《吕氏春秋》的作者兼容并蓄的能力,所以这部著作的超凡的口碑是实至名归的。我们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应该像作者一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有选择的借鉴前人的经验,成就自己。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3

这篇鸿篇巨著收录了各家思想精髓,并且对经济、文化、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论述。可以说,这是一部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它还对农业、养生、音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民本思想的《吕氏春秋》中较为突出的思想,吕不韦不仅涉及孔孟之道,还重点体现“民以食为天”的农业立国的根本思想,正是这种取长补短的思考方式,将思想全面而深入的结合在一起。这个治国之策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吕不韦的治国方式上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夫君也者?处虚素服而无智 故能使众智也。智反无能 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 故能使众为也。无智无能无为,此君之所执也”也正是他认为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思想。对老子思想继承的同时,又对思想进行了创新发展。对于诸家思想,吕不韦也不是全盘都接受的,对于法家思想,吕不韦是认同其法治的观点,对法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对于墨家思想,除了那些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对很多理论都是批判的,如对于《墨子》中的鬼神之说的唯心论予以驳斥。

总的来说,《吕氏春秋》取长补短,取精华,去糟粕,辩证的看待诸子百家的思想。这也是体现《吕氏春秋》的作者兼容并蓄的`能力,所以这部著作的超凡的口碑是实至名归的。我们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都应该像作者一样,经过自己的思考,有选择的借鉴前人的经验,成就自己。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4

这一学期读了不少书,感觉每一本书都蕴藏无穷的奥妙。然而我最想谈的是我花了近一个月读完的《吕氏春秋》在我看来,它实在不失为一本好书。我更加认为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它更是一本谏书。上谏君王,下谏臣子百姓,甚至于我认为这本书的作用于今世之人亦有可谏之处。

书里面讲了很多道理,大致可分为:珍惜生命,君子品行,为王之道以及如何作战,这四个方面。当然这只是我自身总结概括的,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不过这四个方面却又可以伸出许多细节旁枝来。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对于其是如何看法,举例为证一一叙述。我读时觉得它是一部真正能使人心情平静的书。

我想就珍惜生命和为王之道来说吧!珍惜生命,与现在所认为的不同。那时是说如何保养身体。保养身体不在于用美味佳肴,锦罗绸缎来使味蕾丰富;使外表华丽;使内心满足。而是要顺应自己的.身体,给它所需要的。并非顺应自己的欲望来使身体劳累。这和现在的人不同,现在的人所谓享福,无非是什么也不干,吃好喝好。非把自己得出富贵病不可。可是古人呢?书中说。君子并非佳肴,绸缎,而是知道这些不利于保养身体。自然也就称不上爱惜生命了。因此许多人宁愿食五谷。穿麻衣。

因而朴实无华的生活,才算是对生命的珍视。

为王之道又在于要顺应百姓,顺应四季,礼贤下士等。“顺应四季”在我看来多具老子思想。吕不韦也看得很透彻嘛!很多帝王就是不顺应四时变化,仗权势而改天换地。“夏天要让它下雪,冬天要而它艳阳高照”等类似做法,才会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事发生。其余两项自不必多说。

在读《吕氏春秋》时,我发现初中学过的几篇文言文中,在《吕氏春秋》中也有涉及,不过也会有些东西是不受用的。并非全是精华,总之是一本不错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5

《吕氏春秋》是一部经典,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特别牛的一部经典。据说当年“合十万余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这是何等的自信,是何等的气派,当然,没有人出来真的去增损一字,非不能也,而不敢也,根本的原因是这部书的真正老大也就是幕后推手太牛了,他就是吕不韦。

这部书,“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汇集诸子所论又超越其上。通俗讲,《吕氏春秋》就像是一锅烩菜,但烩的很有味道,很值得品尝。

读《吕氏春秋》,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应被忽视的,那就是谈“养生”。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因为春多与生有关。“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这段话简直就是对我们说的。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用来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而不是要用我们的生命去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人不应为物所累,更不应被物奴役。但是遗憾的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人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系颠倒了,很多人因为物欲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真的是不知何为轻何为重。一个充满物欲的社会,必然滋生堕落和腐败,必然产生会乱和丑恶。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6

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而自汉武帝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一个有着合理内核,同时也有不少腐朽因素的一家学说定于一尊,自此而后,中国的思想被强制归于儒学,儒家学说中优秀因素得以发扬光大,但儒学中的腐朽方面也大行其道。

《吕氏春秋》出现于先秦诸子晚期,针对当时的诸子百家予兼收并蓄,保留了各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可以说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比如关于君臣关系、亲子关系方面,儒家主张忠与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服从,少有下对上的矫正和叛离,其实,想一想,这合理吗?现实吗?科学吗?儒家根本不讲科学不科学,完全是旧对新、老对少、君对臣、亲对子的一边倒,体现其腐朽、顽固的`一面。咱们再看看《吕氏春秋》是怎么说的吧。“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有始览/第一》)在总体上坚持臣对君的服从,子对父的服从的情况下,又提出了要有个是非曲直,要有原则。什么原则呢?“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刳兽食胎,则麒麟不来;干泽涸渔,则龟龙不往。”也就是说,你即使是君主也好,父母也好,都不能走极端,你把鸟巢毁坏,把鸟蛋都拿走,那凤凰不会再来,你把动物全部杀死而且把幼崽也一同杀死,那么麒麟就不可能来了,你竭泽而渔,水干了,湖枯了,那么神龟神龙就再也不存在了。你走极端,把老百姓的血汗都榨干了,那么老百姓就再也不是支持你、拥戴你了,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要坚持,“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子不能从。”

这是对于儒家思想的一个很好的矫正。引申一下,对于政府的政策或法令,也是一样,臣民(国民)也应采取同样的态度,政府虽强,以白为黑,民可以不服;官员虽尊,以黑为白,民有权不服从。这就把群众抵抗暴政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当然,这也是始皇帝不喜欢吕不韦的原因啊。其实吕不韦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个大学问家,《吕氏春秋》也是一部了不起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7

这一学期读了不少书,感觉每一本书都蕴藏无穷的奥妙。然而我最想谈的是我花了近一个月读完的《吕氏春秋》在我看来,它实在不失为一本好书。我更加认为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它更是一本谏书。上谏君王,下谏臣子百姓,甚至于我认为这本书的作用于今世之人亦有可谏之处。

书里面讲了很多道理,大致可分为:珍惜生命,君子品行,为王之道以及如何作战,这四个方面。当然这只是我自身总结概括的,可能不是那么准确。不过这四个方面却又可以伸出许多细节旁枝来。每一个方面都包含了诸子百家,各个学派对于其是如何看法,举例为证一一叙述。我读时觉得它是一部真正能使人心情平静的书。

我想就珍惜生命和为王之道来说吧!珍惜生命,与现在所认为的不同。那时是说如何保养身体。保养身体不在于用美味佳肴,锦罗绸缎来使味蕾丰富;使外表华丽;使内心满足。而是要顺应自己的身体,给它所需要的。并非顺应自己的欲望来使身体劳累。这和现在的人不同,现在的人所谓享福,无非是什么也不干,吃好喝好。非把自己得出富贵病不可。可是古人呢?书中说。君子并非佳肴,绸缎,而是知道这些不利于保养身体。自然也就称不上爱惜生命了。因此许多人宁愿食五谷。穿麻衣。

因而朴实无华的生活,才算是对生命的珍视。

为王之道又在于要顺应百姓,顺应四季,礼贤下士等。“顺应四季”在我看来多具老子思想。吕不韦也看得很透彻嘛!很多帝王就是不顺应四时变化,仗权势而改天换地。“夏天要让它下雪,冬天要而它艳阳高照”等类似做法,才会导致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的事发生。其余两项自不必多说。

在读《吕氏春秋》时,我发现初中学过的几篇文言文中,在《吕氏春秋》中也有涉及,不过也会有些东西是不受用的。并非全是精华,总之是一本不错的书。

《吕氏春秋》读后感 篇8

《吕氏春秋》是一部经典,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特别牛的一部经典。据说当年“合十万余言,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名为《吕氏春秋》,暴之门,悬千金其上,有能增损一字者与千金。”这是何等的自信,是何等的气派,当然,没有人出来真的去增损一字,非不能也,而不敢也,根本的原因是这部书的真正老大也就是幕后推手太牛了,他就是。

这部书,“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汇集诸子所论又超越其上。通,《吕氏春秋》就像是一锅烩菜,但烩的很有味道,很值得品尝。

读《吕氏春秋》,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不应被忽视的,那就是谈“养生”。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孟春纪》《仲春纪》《季春纪》,因为春多与生有关。“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这段话简直就是对我们说的。世间万物,本来就是用来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而不是要用我们的生命去滋养万物,也就是说,物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人不应为物所累,更不应被物奴役。但是遗憾的`是,现代社会有太多的人把这个至关重要的关系颠倒了,很多人因为物欲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真的是不知何为轻何为重。一个充满物欲的社会,必然滋生堕落和腐败,必然产生会乱和丑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