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冈阡表》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泷冈阡表》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泷冈阡表》读后感 篇1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六十四岁时为父母的墓碑撰写的表文。泷冈,欧阳修父母的安葬之地,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市的凤凰山上;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篇表文是欧阳修在父亲安葬泷冈六十年之后(公元1070年)撰写立碑于墓前,铺陈了父母生前的美好德行。全文一千余字,在古代散文中不算短,加之此文不同于作者其他的游记、政论文和序文等散文,读来少些趣味,但文章以真挚的感情和不事藻饰的语言叙述的“孝道”很是打动人心。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养不必丰要于孝。欧阳修四岁丧父,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父亲如何孝顺和心地仁厚均来自母亲的转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是其父逢年过节祭祀时常常“涕泣”的一句话,意思是:身后祭品丰盛,不如生前微薄奉养。“养不必丰,要于孝”是欧阳修母亲的话,是说奉养长辈不一定要丰厚,重要的是要孝顺。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困,买不起纸笔,母亲以苇杆画地,教其写字(“欧母画荻”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伟大母亲的典范),并以其父孝顺和仁厚对欧阳修施以影响。一千年以后的今天,我国部分地区厚葬现象并不鲜见,许多人按照当地习俗大办丧事,仿佛不大操大办就对不起父辈,不大操大办就不能得到父辈的保佑,其实在耗费不菲钱财厚葬老人、此后“祭而丰”的过程中,多有想挽回先前不孝的因素,或是一种悔恨、愧疚情感的释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老人在世时多倾注一些情感和精力,而淡化送别老人和祭祀的过程呢?
及时尽孝。欧阳修的父亲在祭祀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意思是说:以前常常钱不够,而今有了剩馀,可是来不及奉养父母了。由此我也想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典故:春秋末期,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宋朝与春秋末期间隔一千五百年,但这两句话都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我是在农村长大成人,小时候曾看见别人家办丧事披麻戴孝、扛灵幡、吹哀乐,逝者的儿女哭的呼天抢地,有邻居说哭者那么伤心是因为对老人有愧欠,现在想想还不是对不起逝去的老人、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尽孝?父母的养育之恩深如海高如山,后人竭尽毕生心意也难以报答万一,唐朝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就是这个意思。
积善成德。这是欧阳修在文章结尾处的一句感慨,原文是:“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意思是:做善事没有不受报答的,只是时间有晚有早,这是常理。欧阳修将孝敬父母视为善事,并得出祖先积累善行而成仁德,即使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享有,其德行也会表现于后世,庇荫于他们的子孙的结论,而此前记叙的自己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人,最终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因为成为社稷栋梁之材,天子推广恩泽,褒奖其三世先人(先曾祖父和先曾祖母,先祖父和先祖母,先父和先母)等等,均成为“为善无不报”这一结论的依据了。其实,“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的因果报应观念有一定的思想局限,但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说积善成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吗?
中国是文化大国,自古就讲忠孝仁义,“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儒家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孔子重视“孝悌”,认为一个人在家孝亲才能够在外忠君,社会才得以和睦稳定;林则徐也曾写道:“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当下社会,很多人虔诚地求佛、拜观音,其实父母就是活在你身边佛祖、观音,我们应该好好地奉养和孝顺他们才是,不能因为时代变迁而与孝道疏远了、陌生了。父母尚在是后辈的福分,我妹夫每年春节总是愿意去我母亲家过年,因为他没了父母过年没地方去;我一个好朋友前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每到过年过节就感到孤单和失落,多次对我感叹有父母孝敬多好啊!所以对老人尚在的人来说,随着老人一天天变老,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一天天减少,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同在一个蓝天下的时光,不要轻易给自己留下遗憾。
《泷冈阡表》读后感 篇2
记忆中父亲留下的印记有多少,是父亲抱你逗你时温暖的体温,还是教你执笔写字时有力的双手,或是只有茫茫空白。
六一居士,你在听到父亲谆谆教导时一定如我泪盈满眶,只想在父亲的怀里永远做个孩子,真切的感受那份被包裹住,炙热的父爱。
那时他的声音一定是沉重中还暗含深爱,他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你成人成才,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就将永远远远的`离开你,他想告诉你更多,却颇笨拙的不知如何表达,只能一遍遍的重复看着你清澈的双眼,幼时的你可曾感到阵阵暖意。
这些你都是在母亲那里听到,不过我相信你一定能通过这些话,看到有一位慈爱的父亲抱着儿子。低头抚摸他的脸颊,挑弄他细嫩的小手,开怀大笑。怀中的孩子也被感染到,只嘻嘻笑个不停。那挥出的双手,像是要抱住大人却只拂过了衣襟。
无奈悲痛,彼苍者天。为何不再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贪恋多着父子之情,我还未看到他成家立业,我还未亲手抱他的孩子。让我再多贪恋些吧。居士,你可曾听到这些?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你感觉到,你听到,你做到了。做到你父亲教会给你的,做到一个有仁心的人,做到一位被后世之人称赞颂扬的伟人!
那份爱,从未远离过你;那份情从未有过削减。
父亲的爱,从来都隐藏在严厉的面庞下,从来都被我们轻易忽视。可是那份爱,重如巍峨高山,把我们儿女送到山顶,我们压弯了您的脊背,您却一声不吭。我们勾勒您脸上的深壑,您却依旧笑容满面。
那份爱,被隐藏。
那份父爱。父亲,此时此刻,我好想对你说句:我好爱您!
《泷冈阡表》读后感 篇3
记忆中父亲留下的印记有多少,是父亲抱你逗你时温暖的体温,还是教你执笔写字时有力的双手,或是只有茫茫空白。
六一居士,你在听到父亲谆谆教导时一定如我泪盈满眶,只想在父亲的怀里永远做个孩子,真切的感受那份被包裹住,炙热的父爱。
那时他的声音一定是沉重中还暗含深爱,他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看你成人成才,他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就将永远远远的离开你,他想告诉你更多,却颇笨拙的不知如何表达,只能一遍遍的重复看着你清澈的双眼,幼时的你可曾感到阵阵暖意。
这些你都是在母亲那里听到,不过我相信你一定能透过这些话,看到有一位慈爱的父亲抱着儿子。低头抚摸他的脸颊,挑弄他细嫩的小手,开怀大笑。怀中的孩子也被感染到,只嘻嘻笑个不停。那挥出的双手,像是要抱住大人却只拂过了衣襟。
无奈悲痛,彼苍者天。为何不再多给我一些时间,让我贪恋多着父子之情,我还未看到他成家立业,我还未亲手抱他的孩子。让我再多贪恋些吧。居士,你可曾听到这些?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你感觉到,你听到,你做到了。做到你父亲教会给你的,做到一个有仁心的人,做到一位被后世之人称赞颂扬的伟人!那份爱,从未远离过你;那份情从未有过削减。父亲的爱,从来都隐藏在严厉的面庞下,从来都被我们轻易忽视。可是那份爱,重如巍峨高山,把我们儿女送到山顶,我们压弯了您的脊背,您却一声不吭。我们勾勒您脸上的深壑,您却依旧笑容满面。
那份爱,被隐藏。那份父爱。父亲,此时此刻,我好想对你说句:我好爱您!
《泷冈阡表》读后感 篇4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六十四岁时为父母的墓碑撰写的表文。泷冈,欧阳修父母的安葬之地,在今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市的凤凰山上;阡,是墓道;表,即墓碑。这篇表文是欧阳修在父亲安葬泷冈六十年之后(公元1070年)撰写立碑于墓前,铺陈了父母生前的美好德行。全文一千余字,在古代散文中不算短,加之此文不同于作者其他的游记、政论文和序文等散文,读来少些趣味,但文章以真挚的感情和不事藻饰的语言叙述的“孝道”很是打动人心。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养不必丰要于孝。
欧阳修四岁丧父,无法知悉亡父的生平行状,父亲如何孝顺和心地仁厚均来自母亲的转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是其父逢年过节祭祀时常常“涕泣”的一句话,意思是:身后祭品丰盛,不如生前微薄奉养。“养不必丰,要于孝”是欧阳修母亲的话,是说奉养长辈不一定要丰厚,重要的是要孝顺。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困,买不起纸笔,母亲以苇杆画地,教其写字(“欧母画荻”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一样成为伟大母亲的典范),并以其父孝顺和仁厚对欧阳修施以影响。一千年以后的今天,我国部分地区厚葬现象并不鲜见,许多人按照当地习俗大办丧事,仿佛不大操大办就对不起父辈,不大操大办就不能得到父辈的保佑,其实在耗费不菲钱财厚葬老人、此后“祭而丰”的过程中,多有想挽回先前不孝的因素,或是一种悔恨、愧疚情感的释放,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老人在世时多倾注一些情感和精力,而淡化送别老人和祭祀的.过程呢?
及时尽孝。
欧阳修的父亲在祭祀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意思是说:以前常常钱不够,而今有了剩馀,可是来不及奉养父母了。由此我也想起“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典故:春秋末期,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宋朝与春秋末期间隔一千五百年,但这两句话都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我是在农村长大成人,小时候曾看见别人家办丧事披麻戴孝、扛灵幡、吹哀乐,逝者的儿女哭的呼天抢地,有邻居说哭者那么伤心是因为对老人有愧欠,现在想想还不是对不起逝去的老人、后悔自己没有及时尽孝?父母的养育之恩深如海高如山,后人竭尽毕生心意也难以报答万一,唐朝诗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就是这个意思。
积善成德。
这是欧阳修在文章结尾处的一句感慨,原文是:“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意思是:做善事没有不受报答的,只是时间有晚有早,这是常理。欧阳修将孝敬父母视为善事,并得出祖先积累善行而成仁德,即使不能在活着的时候享有,其德行也会表现于后世,庇荫于他们的子孙的结论,而此前记叙的自己在母亲的抚养和教育下长大成人,最终中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因为成为社稷栋梁之材,天子推广恩泽,褒奖其三世先人(先曾祖父和先曾祖母,先祖父和先祖母,先父和先母)等等,均成为“为善无不报”这一结论的依据了。其实,“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的因果报应观念有一定的思想局限,但我们现在不是也常说积善成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吗?
中国是文化大国,自古就讲忠孝仁义,“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儒家思想重要的内容之一。孔子重视“孝悌”,认为一个人在家孝亲才能够在外忠君,社会才得以和睦稳定;林则徐也曾写道:“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当下社会,很多人虔诚地求佛、拜观音,其实父母就是活在你身边佛祖、观音,我们应该好好地奉养和孝顺他们才是,不能因为时代变迁而与孝道疏远了、陌生了。父母尚在是后辈的福分,我妹夫每年春节总是愿意去我母亲家过年,因为他没了父母过年没地方去;我一个好朋友前些年父母先后去世,每到过年过节就感到孤单和失落,多次对我感叹有父母孝敬多好啊!所以对老人尚在的人来说,随着老人一天天变老,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也一天天减少,我们应该珍惜与父母同在一个蓝天下的时光,不要轻易给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