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2024/04/21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论语微子篇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读了《论语微子》,觉得这句话不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对品德高尚的人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即使没读过书,别人也会认为他读过书。

在我们生活中,也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的话,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这也是为什么《论语》要这么说的原因吧。

我们每天走进校园时,都要向在大门口值勤的老师问声好,以表达谢意;老师也微笑着点着头表示赞许。不管在校园内外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心理便会有丝丝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阳光照过一样。

我认为同学之间也要讲礼貌,有一次,一个同学撞倒了我,却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大家都认为他没教养。还有一次,在餐厅排队吃饭时,一个同学突然插了队,别的同学让他按秩序排队,他竟然还动手打人;这时,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为一个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处处有文明,处处讲礼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人吧。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2

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论语微子》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死读书,不思考,又能学到多少东西?会思考,却不懂学习。又有什么本事?我总是爱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它告诉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学习,边学习边思考,学才能有效率。

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论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诚“的`,做一个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可是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诚,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不能……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决心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诚,孝,仁,道,孔子总是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弟子,传给整个华夏民族。论语给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地句号。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3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 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他们是这个样子吧。”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清白高洁,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

从古今记载看,一般说来,逸民隐士大都志向高洁,信念坚定,不肯和现实妥协。此章中讲到的伯夷、叔齐,在前面的章节中多次提到,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所以,孔子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柳下惠前面章节中也多次提到,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柳下惠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兔。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自身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积极用世,坚持原则,通权变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总起来说,不管是逸民隐士,还是圣贤君子,虽然他们穷达行藏各有不同,但都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志向,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4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古今被遗落的贤人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 惠、少连。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分的,是伯夷、叔齐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自己的志向,辱没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们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他们是这个样子吧。”又说:“虞仲、夷逸避世隐居,放肆直言,修身清白高洁,弃官合乎权变。我则跟这些人都不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非这样不可的。”

从古今记载看,一般说来,逸民隐士大都志向高洁,信念坚定,不肯和现实妥协。此章中讲到的伯夷、叔齐,在前面的章节中多次提到,由于不满于周武王用武力推翻殷朝的做法,“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所以,孔子说他们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典型的逸民风范。但也有次一等的情况,比如说柳下惠和少连,柳下惠前面章节中也多次提到,少连的情况今天已不可考证,柳下惠三次做法官,又三次被罢兔。当有人劝他离开鲁国时,他却不以为然,还是要坚持下去。在孔子看来,他和少连已不像伯夷、叔齐那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而是“降志辱身”了,不过,他们的言语合乎法度,行为合乎道义,虽然忍辱负重,但其内心志节还是没有改变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像虞仲、夷逸那样,完全避世隐居,放言高论,孔子认为他们自身清高,舍弃做官也符合通权达变的思想。至于孔子自己,则是与上面这些逸民都有所不同,主张积极用世,坚持原则,通权变达,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可无不可”,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总起来说,不管是逸民隐士,还是圣贤君子,虽然他们穷达行藏各有不同,但都有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和志向,这一点却是相同的。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读书会便是一种将“学”与“思”结合得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周二的晚上,儒行社诸位志同道合的社友齐聚到活动室,在中文系刘炜老师的领读下,共享论语之精粹,援疑致理,在欢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夜晚。

刘炜老师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先总的提出了古代臣子处理君臣关系的三种态度:不可不止;不可则去;不可则易位。并一一解释,然后针对微子篇中的各个部分一一对应,在领读的过程中,刘老师既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当下相联系,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式的学习和思考,使我们对于讲君臣关系的微子篇有了更深刻和细致的体会。而后社友们自由提问,有同学针对古代的相关政治发问,有同学学以致用,拓展到了当下时事,刘老师一一详尽解答,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思考与交流,虽然短暂,却是受益无穷!

当然,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论语中的个中精华,须得靠自己用心去读,去领会,旁人也只能起指导的作用,就像刘炜老师在讲解的最后,非得留一个问题悬在我们的心里,这就像一幅好的画留有大片空白让你的思维自由驰骋一样,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像吃快餐那样,只是简单的把别人的思考结果粘贴复制到自己脑中,所以各位社友万不可辜负刘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哦!

这次习读微子篇,让我对古代的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古代要想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忠臣既容易又复杂,容易是因为只需要坚守内心的理想和为官之道,难是因为施行起来很难实现,尤其是面对昏君的时候,不同的坚守便会有不同的结果,也许是郁郁不得志,也许是赔上身家性命,也许是世外隐居……而反观我们当下,做官却似乎没有那么多纠结,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个人而言,我更赞同孔子他老人家,欣赏不可则去的态度,灵活变通,不强求,但却不是从此放弃,不再努力,只是换个方向和角度。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需要这样的智慧,如果真能做到不可则止,或许人生就少些纠结,多些释然,少些冲突,多些快乐!

充实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我相信以后这样有意义的夜晚不会少,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的机会还很多。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在云大传承下去。

论语微子篇读后感 篇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读书会便是一种将“学”与“思”结合得很好的学习方式。所以周二的晚上,儒行社诸位志同道合的社友齐聚到活动室,在中文系刘炜老师的领读下,共享论语之精粹,援疑致理,在欢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夜晚。

刘炜老师以先总后分的方式,先总的提出了古代臣子处理君臣关系的三种态度:不可不止;不可则去;不可则易位。并一一解释,然后针对微子篇中的各个部分一一对应,在领读的过程中,刘老师既结合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由于当下相联系,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式的学习和思考,使我们对于讲君臣关系的微子篇有了更深刻和细致的体会。而后社友们自由提问,有同学针对古代的相关政治发问,有同学学以致用,拓展到了当下时事,刘老师一一详尽解答,同学们和老师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思考与交流,虽然短暂,却是受益无穷!

当然,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时候,论语中的个中精华,须得靠自己用心去读,去领会,旁人也只能起指导的作用,就像刘炜老师在讲解的最后,非得留一个问题悬在我们的心里,这就像一幅好的画留有大片空白让你的思维自由驰骋一样,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而不是像吃快餐那样,只是简单的把别人的思考结果粘贴复制到自己脑中,所以各位社友万不可辜负刘老师的一番良苦用心哦!

这次习读微子篇,让我对古代的臣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古代要想做一名尽职尽责的忠臣既容易又复杂,容易是因为只需要坚守内心的理想和为官之道,难是因为施行起来很难实现,尤其是面对昏君的时候,不同的坚守便会有不同的结果,也许是郁郁不得志,也许是赔上身家性命,也许是世外隐居……而反观我们当下,做官却似乎没有那么多纠结,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个人而言,我更赞同孔子他老人家,欣赏不可则去的态度,灵活变通,不强求,但却不是从此放弃,不再努力,只是换个方向和角度。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需要这样的智慧,如果真能做到不可则止,或许人生就少些纠结,多些释然,少些冲突,多些快乐!

充实的时光总是如白驹过隙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但我相信以后这样有意义的夜晚不会少,大家相聚一堂,共同学习的机会还很多。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在云大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