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2024/04/2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1

这本书其实我还是刚刚开始看的,不过我决定先写一些东西,然后不再记录这本书的读后感了,因为这本书的题目有点不大适合这个愉快的节日。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走,欧洲就会减少一点;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你发朋友和你自己。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约翰·唐思的这个美国玄学派诗人,所说的这个诗句是这么的有哲理。

这是书开始的一篇引言,说得很好。不要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其实丧钟就是为你自己而鸣的!在这样的时候,是不适合谈论这样悲观的东西的.,所以我就记下这一篇哲理就算了。西班牙的内战,什么炸桥的事情我不喜欢,我也没有多少的兴趣。海明威的这部书我会看完的,具体写些什么东西自己去看原著。

我希望自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也不想自己有着过多的压力,可惜都是事与愿违的,我的生活压力重重,在这除夕之夜,那些歌舞升平我看着都具有很多的讽刺。温州这个地方,现在不是什么天堂,其实就算是天堂也不见得有人喜欢去。而外界的纷纷扰扰,我也是不大喜欢去知道。

过年了,还是说一点开心的事情了。2018年,没有跑路的人都算是比较成功的了,而2019年的农历春节,多少都是一个新的的开始,什么事情都可以从头来过。那么就忘记昨日的种种不如意,开始新的一年的计划,展望一下自己心中的美好未来。

我希望自己的2019年,可以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2

当我读完《丧钟为谁而鸣》时,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慨。

这部小说描写了西班牙战时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游击队奋不顾身、英勇斗争的事迹。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美国志愿军,在西班牙内战中作战。他被派往赛戈维亚附近的山里,与当地的游击队配合,炸毁一座重要的桥,市政府军可以从容前进。他在游击队的山洞里过了三天三夜,等着他的是死亡,因为他料想自己不会生还。在此之间,他与游击队队员建立起了友谊,共同克服了许多苦难。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不幸受了伤。

读完《丧钟为谁而鸣》,我若有所思,这部小说中的场景并不大,然而却表现出史诗般的气质,小说人物的生与死、爱与恨、?林的宁静与阵地战火,逃亡与留守,现实与回忆,有机的穿插对应,形成了一幅宏大壮观的人生图景,不仅从视觉上色彩斑斓,从感受上同样震撼心灵。

海明威在作品中引用约翰。多恩的一段话,使主题升华,战争虽然结束了,但著作永存,评论家多罗西。帕克再度到这部小说后,欣喜若狂:“这部小说使用智慧写成的,读之使人心灵净化,头脑清醒。这本书使用悟性写成的,读之唤起人的同情怜悯,撕心裂肺。”海明威不仅娴熟地运用了写作技巧,还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3

当我读完《丧钟为谁而鸣》时,我心里有太多的感慨。

这部小说描写了西班牙战时活跃在敌后的一支游击队奋不顾身、英勇斗争的事迹。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美国志愿军,在西班牙内战中作战。他被派往赛戈维亚附近的山里,与当地的游击队配合,炸毁一座重要的桥,市政府军可以从容前进。他在游击队的山洞里过了三天三夜,等着他的是死亡,因为他料想自己不会生还。在此之间,他与游击队队员建立起了友谊,共同克服了许多苦难。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但不幸受了伤。

读完《丧钟为谁而鸣》,我若有所思,这部小说中的场景并不大,然而却表现出史诗般的气质,小说人物的生与死、爱与恨、?林的宁静与阵地战火,逃亡与留守,现实与回忆,有机的穿插对应,形成了一幅宏大壮观的人生图景,不仅从视觉上色彩斑斓,从感受上同样震撼心灵。

海明威在作品中引用约翰。多恩的一段话,使主题升华,战争虽然结束了,但著作永存,评论家多罗西。帕克再度到这部小说后,欣喜若狂:“这部小说使用智慧写成的,读之使人心灵净化,头脑清醒。这本书使用悟性写成的,读之唤起人的同情怜悯,撕心裂肺。”海明威不仅娴熟地运用了写作技巧,还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内涵。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4

2008年春天,看了一篇海明威的短篇《三声枪响》,那枪声至今还回荡脑际。零零碎碎,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拿起中文的《丧钟为谁而鸣》随手翻阅,跟随西班牙战争,一天天行走在战场中;在武汉返京的火车上,在回京后情绪-阴-郁、沮丧的日子里,把《THEOLDMANANDTHESEA》(英文原版)读出声音……当《丧钟为谁而鸣》看到第三十二章,《THEOLDMANANDTHESEA》看到第53页。开始情迷海明威——伟大的小说、伟大的心、伟大的声音、伟大的眼界、伟大的行文、伟大的文字。难得堪称伟大的男人和伟大的男人的手笔!!!很幸运,在海明威的文字的伴随下,跋山涉水,一路穿行,疲倦之后还能感受到一个男人心底深处的`博大和温暖。很多东西在海明威那里是不存在的。此前,我一向在海明威的里面寻找那不存在的东西。他已经为每个人都减到了极致。“冰山理论”在海明威身上无处不在。这个男人,还有《老人与海》里的那个老人,代表着一种被长期忽略、被一次次忽略的精神。所谓的“硬汉精神”——海明威为美国精神的独特的贡献;所谓的“冰山理论”——海明威为英语文学(世界文学体系中的英语文学或美国文学)——隐约传达出一种伟大的品格。海明威小说里的人物被指责缺乏个性*,形象不够圆满——海明威绕过这一点,正是为了强调另一点

——作家书写的自由中,文字所能代表的良心和品格——人物就在那里,似乎不存在,但绝不是符号——海明威避开了所有现代主义的圈套——海明威是这种少见的能够自由、能够系统的文学!——当你被震撼时,已经触及到冰山强大的体格了。这足够你将震撼持续下去。而且就在你脑中,这冰山将一向跟随你移动,直到你与之融为一体。

补记:11月13日,读完《丧钟为谁而鸣》,尤其最后的章节,让人震撼!惊讶失神!整部小说扑面而来,整个人的精神被吸引进去。这种阅读体验,以前还从没有过。我想,如果当时在中途因为阅读困难和乏味而放下了这本书,那该是一件多么大的损失啊。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5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内战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今天已不大为人们所提及。然而它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线的序幕,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权之间的第一次较量。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进步力量在这场斗争中失败了。以文学形式来反映这一页历史的作品为数不多,而今天尚被人推崇、文学阅读的恐怕就只有这一部《丧钟为谁而鸣》了。

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说,但全书情节局限于三天之内(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写得紧凑非凡。

海明威发挥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以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及丰富多彩的对白,紧紧环绕着罗伯特·乔丹的行动,一气呵成地把这故事讲到底,同时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及回忆,使这个主人公的形象非常丰满……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6

无论谁的死亡都使我不再完整,因为我与他们难解难分。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题记

从《丧钟为谁而鸣》的书名开始,一直读完最后一页的那首诗。那首像是对所有的世界人民发出号召一般的诗,是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始终都在被一种精神震撼着。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大量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间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爱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应该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本土的一份泥土。无论是谁被海浪给冲走,都使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丧钟再度响起时,它不再只为一个人而鸣,它是为全人类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7

这本书的评论是不是很难写?那么多条评论里没看到几篇是跟内容有沾边的。对西班牙内战我了解并不多。短短三天里的故事,中译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也可以说是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一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三天里的心灵轨迹。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战斗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你反对一切杀人的行为,可你既杀过人,而且还要继续杀人。因为要打胜仗就必须多杀敌人。

双方都在屠杀,游击队员绞死长枪党,法西斯分子血洗拥护社会党的村庄。为了自由,尊严和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不致挨饿的权利,我们对他们也干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养,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们是蓄意地、深思熟虑地干着。”游击队员们射击,投掷手榴弹,炸火车。可是杀掉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那些铁杆儿长枪党们都躲在后方屠杀平民。而在战壕里向我们瞄准的是和我们一样的穷人。联合政府内部也是成分复杂,斗争重重,军队缺少武器装备,指挥不畅。有着种种官僚主义,工作无能。党内的清洗斗争连在国际纵队里也难逃一劫。内部还有第五纵队活动。奥威尔当年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身负重伤后回国,还有他的同志因为政见不同要追杀他。

尽管这样,为了所拥护的一切,为了这种感情以及这种必要性*,你还是参加战斗,为你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到的新世界而战斗。然而,有谁能像青年牧师和军人始终保持着忠诚?是我们蜕变了,还是世界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根本没有完美的事业,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并不能心灰意冷,就此投降,还是要接着进攻,继续杀人。因为不这样干战争就要失败。那些行不通的混蛋命令明明会夺去你的命,你也只能去豁出命来坚决执行。是啊,谁也没权夺取别人的生命,可不这样我们自己就要遭到更大的不幸。谁也不想和爱人分别,白白送死,可不这样最终的危险就不会过去。这确实是陈词滥调,但这也是真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战争更坏的呢?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8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超多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光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感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就应将自我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应对战争,应对死亡的威胁,应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本土的一份泥土。无论是谁被海浪给冲走,都使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丧钟再度响起时,它不再只为一个人而鸣,它是为全人类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9

无论谁的死亡都使我不再完整,因为我与他们难解难分。不要问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题记

从《丧钟为谁而鸣》的书名开始,一直读完最后一页的那首诗。那首像是对所有的世界人民发出号召一般的诗,是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始终都在被一种精神震撼着。

三天在作家的笔下通常是短暂的,而海明威却用大量笔墨将这区区三天时间刻画的历历在目。当我的目光在白纸黑字间流淌时,我的'心就已经跟着主人公罗伯特一起度过了那惊心动魄的三天。我为罗伯特得到了爱情而高兴,为巴勃罗的畏缩不前而厌恶,为罗伯特失去战友而难过,为罗伯特的英勇牺牲而惋惜。在整个过程中,我所有的感受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

直到读到最后一页,我才真切感受到作者所宣扬的精神是多么博大,它所宣扬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只存在于虚幻的小说之中,更温暖充盈着整个世界。经过二战的炮火洗礼,无数国家走到了一起;经过印度尼西亚的巨大地震,无数孤儿又重获家庭;经过汶川8.0级大地震,从四面八方寄来的汇款和物品散发着人性的温暖;,经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赛场上更加体现出世界人民的友谊与热情……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它们充分地说明了这个世界被一种博爱的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所包围着,呵护着,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个世界是我们共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每人都应该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爱去温暖每一个角落。让周围的人都感受到温暖,将爱与温暖永远传播下去。

在二千年前的中国,伟大的孔子就已经对世界提出了设想,也就是所谓的“大同世界”。子曰:“力恶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所指的正是人道主义思想的理念。人人都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面对战争,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对全人类共同的灾难,同生死共进退,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越是在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越能体现出这种精神和人性的伟大。

没有人是自我一体的孤岛,人人都是世界本土的一份泥土。无论是谁被海浪给冲走,都使这个世界不再完整。当丧钟再度响起时,它不再只为一个人而鸣,它是为全人类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的评论是不是很难写?那么多条评论里没看到几篇是跟内容有沾边的。对西班牙内战我了解并不多。短短三天里的故事,中译本洋洋洒洒四十万字。也可以说是主人公罗伯特·乔丹——一个思想复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三天里的心灵轨迹。生与死的问题,爱情与战斗职责的矛盾,道德伦理与严酷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你反对一切杀人的行为,可你既杀过人,而且还要继续杀人。因为要打胜仗就必须多杀敌人。

双方都在屠杀,游击队员绞死长枪党,法西斯分子血洗拥护社会党的村庄。为了自由,尊严和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不致挨饿的权利,我们对他们也干下了令人发指的暴行,“但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教养,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们是蓄意地、深思熟虑地干着。”游击队员们射击,投掷手榴弹,炸火车。可是杀掉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那些铁杆儿长枪党们都躲在后方屠杀平民。而在战壕里向我们瞄准的是和我们一样的穷人。联合政府内部也是成分复杂,斗争重重,军队缺少武器装备,指挥不畅。有着种种官僚主义,工作无能。党内的清洗斗争连在国际纵队里也难逃一劫。内部还有第五纵队活动。奥威尔当年志愿参加西班牙内战,身负重伤后回国,还有他的同志因为政见不同要追杀他。

尽管这样,为了所拥护的一切,为了这种感情以及这种必要性*,你还是参加战斗,为你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到的新世界而战斗。然而,有谁能像青年牧师和军人始终保持着忠诚?是我们蜕变了,还是世界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根本没有完美的事业,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但我们并不能心灰意冷,就此投降,还是要接着进攻,继续杀人。因为不这样干战争就要失败。那些行不通的混蛋命令明明会夺去你的命,你也只能去豁出命来坚决执行。是啊,谁也没权夺取别人的生命,可不这样我们自己就要遭到更大的不幸。谁也不想和爱人分别,白白送死,可不这样最终的危险就不会过去。这确实是陈词滥调,但这也是真话。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战争更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