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青山不老》读后感

2024/04/20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32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晋西北是一个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见这里的风有多大,多么危险,可在这里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他组织的七个人一起植树,在这期间五人已相继离世,一天他植树回来,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在炕上过世了。现在只剩下81岁老人一个人了。在他种树的十五年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多亩林网。这些数字令我震撼,这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青山是他最好的归宿。他还那么无私,他还用林业收入给村里每一户居民买一台电视机。他已经把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马永顺,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他是一个植树英雄。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

这篇课文讲了在大西北,一位山野老农用植树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了自己20年的光阴来植树造林。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位山野老农的生命价值就通过植树造林来体现,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不分年轻与否的。或许,这位山野老农这十五年来都是幸福、快乐的;或许,他站在高处,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森林,望着这一大片由自己和另外几位老人一棵一棵亲手栽种出来的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种出来的这一大片树林,会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都值得了;或许,有些人,不理解老农的所作所为,就在他们问老农时,老农会欣慰的大声笑着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没错,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原本只是一位山野老农,但是,他和几位老人凭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中了3700亩林网,在他人看来,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位山野老农却做到了,老农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在于他一生的意义,如果没有价值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像老农这样的植树造林精神,才算的上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青山是不老的。老农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

今天我们班学习了《青山不老》这一课。在课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而老师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并用最恰当的话修改错误,有些同学甚至因为老师叫其他同学回答问题,而不叫他回答问题而生气呢!在这堂课上,就连不爱回答问题的我也勇敢的举起了手,只是老师没有看见。

课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回顾了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和打比方。我还更深一步的`学会了写作方法——对比,在课文中就有不少相互对比的句子,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这两句话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大坏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朴实。

学完课文后,我知道了老人的大爱和坚持不懈;学习到了老人的无私奉献;更体会到了老人行得奇迹背后的辛酸。年纪81岁的老人,持守着这一片土地,这样的青山怎么会老!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4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老人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是啊,青山不不会老的,老人的宏伟设想,是多么的伟大,他为了要栽树,他的女儿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去,是因为他把树木当作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离开树木。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神话和奇迹,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他想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才放弃栽树。他对树有着多么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树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奋斗而换来的,他什么也不后悔,因为他有树木来陪伴他,他不会觉得孤单。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都种百分之三十。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也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5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晋西北是一个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见这里的风有多大,多么危险,可在这里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他组织的七个人一起植树,在这期间五人已相继离世,一天他植树回来,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在炕上过世了。现在只剩下81岁老人一个人了。在他种树的.十五年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多亩林网。这些数字令我震撼,这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青山是他最好的归宿。他还那么无私,他还用林业收入给村里每一户居民买一台电视机。他已经把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马永顺,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他是一个植树英雄。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6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创造了一片绿洲。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植树英雄:马永顺,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将生命献给青山。

这些人使我感动。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

小院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谁能想到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是没有价值的,他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7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

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8

今天,我读了作者梁衡写的一文——《青山不老》,并深有感触。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20xx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9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

在中国的晋西北地区,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哪里的环境条件非常恶劣,是大风、沙尘暴等的盘踞之地。在这么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一个八旬的老汉竟创造了绿洲。15年,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老人年年老瘦小,失去同伴,孤苦伶仃,只有屋后的青山和他做伴,青山上他亲手种下的一颗颗绿树与他为友,她在山中的生活过的单调而乏味。早起、吃饭、种树、吃饭,晚上吸一袋烟,睡觉。这就是老汉的一天,他完全可以下山在女儿家里享清福。但是他并没有这样想,他要一直种树,直到他爬不起来为止。

他是一个无私的老人,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一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是一个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老人,他要一直种树,直到他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位可敬的老人已经与他屋后的青山融为了一体,青山就是他的生命。他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就像那屋后的青山,永垂不朽。

我相信,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0

文章开头便让人感到了浓浓的绿意:“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然而,文章所说的这个地方,竟是中国的晋西北,竟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恶兽盘踞之地!读到这里,我不禁心中好生疑问:“这样的地方,怎会有文章开头的那一片绿色?”没有错,这绿洲的出现,是因为那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65岁的他居然组织了7位老汉共同治理山沟。老伴过世,他顾不得悲伤,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绿化环境到死”的信念;他的女儿要接他去城里享清福,这不是81岁高龄的老人应得的回报吗?人老了,过平静的生活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但是,他,不肯。他坚定不移的相信种树便是命运的选择,他执着地坚持着在旁人看来有些可笑、不现实的宿命,把屋后的青山认定为他最后的归宿!老人已跨过了八十岁的门槛,却还有宏伟设想:继续栽树......他这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原本,他(她)(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他(她)要通过追求,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的`生命是有价值的,他放弃了人生中一个常人最舍不得放弃的部分:逸。他从没有萎靡不振过,他把毕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命运的选择”,为国家作出了贡献。放眼老人的一生:他的人生是充实的,还有快乐——因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快乐。老人对青山深深地爱着:他创造了它,它也帮助了他——它给了他信仰:坚持自己的抉择。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

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抉择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作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1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霜冻。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在生活中像这样为了保护环境,放弃享清福的人还有很多,我要像他们学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因为老人创造出了这块绿洲,给了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永远是这样永远是充满生机勃勃,永远都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说它是不会老的。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那么,我们的生活不知该有多美好。早上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睁开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满生机的绿,那将是多么美好!

想到这里,不仅文中的老人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我的表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环境意识力很强,她从来不伤害树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这时,看见了一棵小树被人家连根拔起,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妹妹对我说:“姐姐,你看,它在流泪。“哪有啊,别多管闲事,快走吧!”我说。“不行,姐姐,我们应该保护树木,做一个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话吓了一跳,想: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能这样想,我怎么就……!想到这里,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树扶起来,我跑回家取水。经过我们的一番抢救,小树终于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兴极了!

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2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用清新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创造了一片绿洲。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植树英雄:马永顺,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将生命献给青山。

这些人使我感动。老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这片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人与青山亲密无间,老人是青山的一部分,青山也是老人的一部分。青山不会老;老人也不会老——因为他有着对生命的热情追求和执着坚定的精神,还有,他实现了他的价值。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3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忘不了那位山野老农的背影,也永远忘不了那节感人至深的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

“同学们,当你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里,响起了语文方老师甜美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课,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团”.“青山不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当方老师叫我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后,每个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为那位山野老农的精神所感动。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都踊跃对课题的理解发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胆地发了言,觉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实是讲老伯的这种坚持不懈为大山做出贡献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样永远不会老去的。接着,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步对课文中一些体现出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老师问道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字面上看来很难理解,但结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种东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将心血倾注在了茫茫树海中,而“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指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这样就知道了作者写这句话想告诉人们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伟大。

整一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气氛使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因为老人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生命的时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参天大树上,他也许某一天走进大山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与大山的命脉紧紧系在了一起,他这种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已经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诉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信念去拼搏!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4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黄金是宝,学问胜珍珠”。是呀!这三句名说得多好啊,书的确可以像药那样,治愈人们的心灵;读书读得多了,任何的问题都能够轻易的解决;黄金珍珠虽然很珍贵,但是书却比黄金珍珠还要珍贵,因为书能够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金钱。因此,我爱读书,最近,我又读了一篇课文——《青山不老》,读了这篇课文,让我受益匪浅,思绪万千。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山野老人,面对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一直坚持在山中造林,一造就是15年。这15年来,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和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这了不起的奇迹,表达了老人坚持不懈造林的决心不变、勇敢、无谓、不怕困难的精神永远存在。

文章中的老人,他已经81岁了,他的女儿一而再再而三的从城里跑到山中劝他回到女儿的身边,让老人去城里享清福,可老人不走,因为他觉得在山中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子后边的青山,就是自己生命的归宿。

文章还有许多好词好句。如:“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坑上,就像坐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的一幅造林的景象,窗外全是绿树,都是老人的功劳,置身在这绿树成荫的地方,作者似乎成了一艘小船,而这片绿色,也成了“海洋”,作者似乎正在这汪洋大海中划着小船前进着。读完这句话,我似乎觉得自己也置身在一片绿洲之中,望着一望无际的绿树,心都平静了下来。还有“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的与山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短短的两句话却表现出了老人勇敢、无谓之精神,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生命价值。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定要像老人那样,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持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人生的无限的生命价值。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5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15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6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霜冻.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因为老人创造出了这块绿洲,给了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永远是这样永远是充满生机勃勃,永远都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说它是不会老的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那么,我们的生活不知该有多美好.早上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睁开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满生机的绿,那将是多么美好!

想到这里,不仅文中的老人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我的表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环境意识力很强,她从来不伤害树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这时,看见了一棵小树被人家连根拔起,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妹妹对我说:“姐姐,你看,它在流泪.“哪有啊,别多管闲事,快走吧!”我说.“不行,姐姐,我们应该保护树木,做一个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话吓了一跳,想: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能这样想,我怎么就…….!想到这里,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树扶起来,我跑回家取水.经过我们的一番抢救,小树终于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兴极了!

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7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青山不老》中老人为家乡的青山付出了许多,老人唯一的女儿几次让老人去城里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最终把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因为老人退休了都没有答应女儿去城里享清福,老人一定想,趁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结果,文中的那位瘦小老头,在65岁那年,竟和七位老汉治理这条地处祖国晋西北的大山沟,15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最后就成为一名植树英雄。

在生活中像这样为了保护环境,放弃享清福的人还有很多,我要像他们学习,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我明白了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8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晋西北是一个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见这里的风有多大,多么危险,可在这里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他组织的七个人一起植树,在这期间五人已相继离世,一天他植树回来,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在炕上过世了。现在只剩下81岁老人一个人了。在他种树的十五年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多亩林网。这些数字令我震撼,这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青山是他最好的归宿。他还那么无私,他还用林业收入给村里每一户居民买一台电视机。他已经把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马永顺,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他是一个植树英雄。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19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青山不老》,让我感动不已。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住在一个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面对这艰难的环境去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五年里老人共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奇迹。

一位老人居然能把一片沙漠化的土地化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他?是因为他一心向着祖国,觉得自己能为祖国做贡献来体现他的价值,这精神我们多么因该学习,我想只有老人能在十五年中支持下来,因为其他人都怕苦怕累。但老人在十五年里没有一次叫苦叫累,就连他唯一的女儿接他去城里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倒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土”的普西,创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挠,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努力植树,保护树木,总有一天沙漠也会变绿洲。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0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我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中国的晋西北是一个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可见这里的风有多大,多么危险,可在这里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他组织的七个人一起植树,在这期间五人已相继离世,一天他植树回来,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在炕上过世了。现在只剩下81岁老人一个人了。在他种树的十五年间,他创造了一个奇迹:十五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多亩林网。这些数字令我震撼,这是任何一个普通的老人都无法做到的。他的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享清福,可是老人一次次地拒绝了,他觉得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青山是他最好的归宿。他还那么无私,他还用林业收入给村里每一户居民买一台电视机。他已经把生命转化成另一种东西,他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马永顺,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有人劝他:“你种那么多树要享清福了。”但马永顺坚决不要。他坚持义务植树40年,栽了五万多棵树。他是一个植树英雄。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植树,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1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青山不老》中老人为家乡的青山付出了许多,老人唯一的女儿几次让老人去城里享清福,但老人都不答应,最终把荒山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如果我们破坏环境就对不起老人了,因为老人退休了都没有答应女儿去城里享清福,老人一定想,趁自己还活着这段时间,得多种树,造福人类,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结果,文中的那位瘦小老头,在65岁那年,竟和七位老汉治理这条地处祖国晋西北的大山沟,15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2

最近,我学习了一篇文章叫《青山不老》,让我感动不已。

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住在一个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面对这艰难的环境去植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十五年里老人共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创造了奇迹。

一位老人居然能把一片沙漠化的土地化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鼓励着他?是因为他一心向着祖国,觉得自己能为祖国做贡献来体现他的价值,这精神我们多么因该学习,我想只有老人能在十五年中支持下来,因为其他人都怕苦怕累。但老人在十五年里没有一次叫苦叫累,就连他唯一的'女儿接他去城里也不去。你想想一位老人能在被人称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倒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漫天土的普西,创造了一位老人十五年含辛茹苦,十五年不屈不挠,平凡的老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顽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如果有一天,你幻想你睡醒了,看到窗外一大片森林,你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可以的,只要我们努力植树,保护树木,总有一天沙漠也会变绿洲。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3

早晨起床,打开窗户,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洲,青风扑到脸上,吸一口就让人感到莫大的满足。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

虽然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是想象中的场景,但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告诉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设想一定会变成现实的。

大家可能会觉得老人夸大其辞,可是他用这样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不是假的:种在不毛之地的3700亩林网,7条防风带和8条已经绿化的沟。

20xx年,足以让一个孩子长大成人,与他一起植树的七位老人均已相继过世,他活了下来,他信仰着一座座青山,一条条绿河,一个碧绿的世界。20xx年他与青山为依,以铁锹为伴,闲暇时只能望着大山发呆。这是怎样的孤独,在静得只能听见鸟鸣的那一刻,活下去也许要比死亡更要有勇气。

他不可能长生不老,终有一天他会去找他已故的伙伴。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是他的树和他的心。他用一生心血耕耘出的一片片绿色,永远不会离我们而去的。

我站在那青山上,尽情地呼吸着,眼前的绿树好似都变成了这位老人,骄傲地伫立在大西北的土地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4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老人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是啊,青山不不会老的,老人的宏伟设想,是多么的伟大,他为了要栽树,他的女儿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去,是因为他把树木当作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离开树木。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神话和奇迹,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他想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才放弃栽树。他对树有着多么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树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奋斗而换来的,他什么也不后悔,因为他有树木来陪伴他,他不会觉得孤单。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都种百分之三十。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也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5

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忘不了那位山野老农的背影,也永远忘不了那节感人至深的语文公开课──《青山不老》。

“同学们,当你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有什么疑问吗?”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里,响起了语文方老师甜美的声音。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老师的讲课,当听到这个问题时,大家心中都升起了一股股“疑团”。“青山不老”这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迷惑不解。但当方老师叫我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后,每个人心中都恍然大悟,也不禁为那位山野老农的精神所感动。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的感人事迹。同学们都踊跃对课题的理解发表了的看法。我也大胆地发了言,觉得青山不老含着的意思其实是讲老伯的这种坚持不懈为大山做出贡献的精神是像青山那样永远不会老去的。接着,在老师循循善诱的指导下,我们又逐步对课文中一些体现出这一中心思想的段落和句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当老师问道理解“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这句话的含义时,同学们字面上看来很难理解,但结合文章的中心,“另一种东西”是老人用它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将心血倾注在了茫茫树海中,而“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是指他的精神会永垂不朽。这样就知道了作者写这句话想告诉人们的意境,看到了老人的伟大。

整一节课,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和活跃的气氛使四十分钟的时间转眼过去了。因为老人含辛茹苦地将自己生命的时光花在了那青山的一棵棵参天大树上,他也许某一天走进大山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我知道,他的灵魂已经与大山的命脉紧紧系在了一起,他这种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顽强不屈的奉献精神已经在我的心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影子,告诉我要在成长的道路上坚持信念去拼搏!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6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15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7

这篇课文讲了在大西北,一位山野老农用植树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用了自己20xx年的光阴来植树造林。

“青山是不会老的”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也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这位山野老农的生命价值就通过植树造林来体现,尽管已经年过花甲,但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是不分年轻与否的。或许,这位山野老农这十五年来都是幸福、快乐的;或许,他站在高处,眺望着那一望无际的'森林,望着这一大片由自己和另外几位老人一棵一棵亲手栽种出来的树,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种出来的这一大片树林,会觉得自己活了一辈子,都值得了;或许,有些人,不理解老农的所作所为,就在他们问老农时,老农会欣慰的大声笑着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没错,青山是不会老的,他原本只是一位山野老农,但是,他和几位老人凭自己的双手,靠着自己的一己之力,中了3700亩林网,在他人看来,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但这位山野老农却做到了,老农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我认为,一个人生命价值的体现,在于他一生的意义,如果没有价值的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像老农这样的植树造林精神,才算的上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青山是不老的。老农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8

今天,我看了青山不老,里面详细得介绍了一个老人造林得故事。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20xx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是啊,青山不不会老的,老人的宏伟设想,是多么的伟大,他为了要栽树,他的女儿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去,是因为他把树木当作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离开树木。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神话和奇迹,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他想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才放弃栽树。他对树有着多么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树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奋斗而换来的,他什么也不后悔,因为他有树木来陪伴他,他不会觉得孤单。

是啊!老人说得对,青山是不会老的。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29

本文主要讲了:在中国晋西北,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这山沟里任意破坏,也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这么厉害的风暴,使那坐在作者对面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读完课文,我觉得老人很伟大,为了让这里不再有自然灾害,就组织了七位老汉治理这条沟,现在有五人离世了,他最可敬的.老伴也同样过世了,老人在这样失去老伴而又孤独的环境下,并没有放其他植树的选择,他的女儿特意来接他去享清福,可他也没有走,那清闲安适的生活他却不要,15年,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个奇迹太了不起了,而且还用林业资助每户村民都买了一台电视机,是啊,老人为了村民,什么都能奉献出去。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绿洲,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青山中得到了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远不老,青山也是不会老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老人这种伟大的精神。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0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霜冻。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因为老人创造出了这块绿洲,给了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永远是这样永远是充满生机勃勃,永远都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说它是不会老的。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那么,我们的生活不知该有多美好。早上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睁开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满生机的绿,那将是多么美好!

想到这里,不仅文中的老人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我的表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环境意识力很强,她从来不伤害树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这时,看见了一棵小树被人家连根拔起,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妹妹对我说:“姐姐,你看,它在流泪.“哪有啊,别多管闲事,快走吧!”我说.“不行,姐姐,我们应该保护树木,做一个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话吓了一跳,想: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能这样想,我怎么就……!想到这里,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树扶起来,我跑回家取水。经过我们的一番抢救,小树终于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兴极了!

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1

“书如药,善读书可治愚”。 “读书百遍,其义自明”。 “黄金为宝,知识胜于珍珠。” 是的! 这三句话多好啊。 书确实可以像药一样治愈人心; 读书多,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虽然金珠很珍贵,但书比金珠更珍贵,因为书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金钱。 因此,我喜欢读书。 最近又看了一篇课文——《青山不老》。 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青山不老》一文主要讲的是山中一位老人。 面对恶劣的环境和生活的艰辛,他坚持下山造林15年。 15年来,绿化沟渠8条,建成防风林带7条,建林网3700亩。 这是何等的.奇迹。 这一非凡的奇迹表达了老人坚持植树造林的决心,勇敢无畏、不畏困难的精神永远存在。

文章中的老人,他已经81岁高龄了,女儿多次从城里跑到山里劝他回到女儿身边,让老人去城里享福,但是老人 没有离开,是因为他觉得在山上植树是缘分的选择,屋后的青山才是人生的归宿。

文章中有很多好词好句。 例如:“窗外柳树参天。院子在沟壑里,满山都是树木。我们盘腿坐在坑上,就像坐在船上,被绿色的波浪包围着。当风来的时候 风吹过,树梢在波浪中翻滚,树叶闪闪发光。”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看到的植树造林的场景。 窗外的绿树,都是老人的功劳。 在这绿树成荫的地方,作者仿佛变成了一艘小船,而这片绿色,也变成了一片“海洋”,作者仿佛在这片汪洋大海中划着小船。 读完这句话,我仿佛觉得自己也置身于一片绿洲之中。 看着一望无际的绿树,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并且“他把自己的生命化作了别的东西,他真的与高山共存,与日月同辉”。 短短两句,表现了老人勇敢无义的精神。 老人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人生价值。

读了《青山不老》一文,我明白了,人要像老人一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决不能半途而废。

《青山不老》读后感 篇32

读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我为文中的老人而感动。

老人留下了青山,绿化了环境,最重要的是保护了环境,造福了人类。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20xx年竟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

是啊,青山不不会老的,老人的宏伟设想,是多么的伟大,他为了要栽树,他的`女儿三番五次想把他接到城里享清福。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去,是因为他把树木当作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他不愿意离开这里,不愿意离开树木。他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神话和奇迹,他虽然是一个老人,但是,他仍然很坚强,他想自己爬不起来的时候,才放弃栽树。他对树有着多么深厚得感情。青山上得树木都是他用辛勤得奋斗而换来的,他什么也不后悔,因为他有树木来陪伴他,他不会觉得孤单。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都种百分之三十。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我们也要保护地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才能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这样人类可以继续住在这个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