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篇1
有幸拜读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作者以轻松自在朴素的文字描写了冰天雪地、戈壁滩沙漠、移动的羊群牧民和随地扎下的毡房子……,这些在我有生以来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些山峰、那些河流、那些森林、那些牛羊骆驼、那些人、那些事,在作者的笔下灵活生动,仿佛置身其中。
文中作者一家在语音不精通,环境不了解的情况下,居然敢给人赊账。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所以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你信任我,我也要对得起这种信任,大概也就这种意思了。
想到了前年3月份,在跟人做生意,对这家公司资质了解的很清楚,对这个人也算是相处甚久。基于对朋友信任,没有任何押金的情况出售了一台机台,当时说好是一个月后债款付清。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你的信任在别人眼里是一分也不值。在一个月后迟迟不到款。于是断断续续的催款,催款是很头疼的事情。开始这个人于各种困难跟你说暂时资金不到位,说得真是声情并茂,痛哭流泪的样子,心一软算了,再给他一点时间吧。时间久了,这家老板继续于各种理由搪塞。于是一台一两万的机台款就一拖再拖。
都说欠钱的是大爷,这话一点儿也不差。毕竟都是辛苦钱,供应商的款是现结的,而卖出去的机台却分毫无收,那叫一个心急,急的时候真的是骂这人不守信的王八蛋。于是我带着两岁多的儿子,拿着催款单,手机开着录音,到他公司要钱。继续说没钱,再问具体什么时候付,承诺说年底前付5000千。我也不再信他的话,强烈要求他在催款单上签名,催款单上有备注,如有如期付款,以千分之五的日息付违约金。
在这种情况下,在年底前收了5千元过年,可是等到年后来,竟然的人去楼空,什么也没有了。于是只有走法律途径,各种证据,在历经八个月后终于结案。虽然胜诉,但对于一个失信的人来说,胜诉也一个说法而已,货款照样没有。
所以当看到流动的.牧民中,很多人都是记不住,仅仅是一个签名就是缚束,在羊群南下,膘肥体壮时,路过喀吾图一带时,还债的人千打听万打听,打上门来结清倒债。亲眼看着记账的本子上用笔划去自己的名字,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这让我特别的感动。虽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你给我的信任,我定不辜负,这是一种最起码的为人尊严。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篇2
我选的书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作者李娟作为一个汉族人,长年累月地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地,面对恶劣的生活条件和孤独的生命,时常沉迷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以一种淡然的姿态去接纳生活,用自己对世界、对生命的爱去拥抱生活。这本书没什么逻辑,就是平淡的叙事,读书时经常会被作者孩童般的笔触逗笑,读起来很容易让人放松。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在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人烟稀少、物质匮乏的边疆地区,有一群人在欣欣向荣的活着。
阿勒泰是什么地方?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西南部接乌伦古特沙漠,东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塔城地区相邻。生活在阿勒泰的居民都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而作者是少数在这谋生的汉族人,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同伴,但作者的眼睛看到的是淳朴、瑰丽、是渗透生活的细小感动。
这本书写的是作者一家在新疆阿勒泰跟随牧民四处迁徙的生活状态、所见所闻以及阿勒泰地区的环境气候和自然风貌,记录了李娟一家在阿勒泰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书中除了一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之外,更能发现作者与生活的坦然相处。作者开着一家裁缝店也是一家杂货店,每天打交道的是形形色色游牧人和村民,作者对这些人的描述总是奇妙而诙谐,无论是可爱的孩子,还是来来往往的陌生人都显得特别朴实、纯净。
书中作者所描写的每一件事都能找到画面感:有明亮如白昼或黑暗如铁的`夜晚,金光灿烂的麦茬地,沙尘飞扬的土路,出现在冬天的环形彩虹,长翅膀的鱼,风里来雨里去的边疆牧人……本应贫瘠、荒凉的生活,在作者独树一帜的笔触下,却焕发出别样的温暖与喜悦。透过作者朴实的文字,可以看到一个纯净、真实的阿勒泰,也被生活在阿勒泰的人们在艰苦环境下依然努力生活的热情所感染,作者发自内心的乐观也让我懂得要学会欣赏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乐趣。哈萨克族人的友善与质朴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可爱迷人的江阿古丽、漂亮温和的麦西拉、天真活泼的努尔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那么平静,玩的时候,高高兴兴的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弹起优美的冬不拉琴音,跳起热烈的哈族舞蹈;干活的时候,换上旧衣服就会夯起土坯或是骑上大马牧羊。哈萨克族人的生活很简单,简单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幸福与满足,没有那么多的烦恼,没有那么多生活中的琐事,他们从不用担心会下岗、失业,当一年工作完成的时候,族里的人们可以聚起来办一场盛大的拖依,让欢快的舞蹈与琴音消除一年中的疲劳。李娟一家人积极的生活态度也让我十分感动,四个女人,还包括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在新疆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为生活努力拼搏确实很不容易,但是四个人却从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虽然裁缝铺、杂货店赚的钱并不多,但是一家人生活的却很快乐。书中写道当她们一家人随牧民转场来到沙依横布拉克,刚到的时候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天还下着连绵不绝的雨,帐篷刚搭起来就被掀翻,夜晚雨水会灌进被子;到了冬天门锁都会冻住,一家人围在火炉旁成了最美好的时光,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她们一家人还是坚持下来了。透过他们的生活,我更加懂得无论一生有多贫穷,都要活的开心、快乐、满足,要懂得欣赏生活的美好,所以当你感到焦虑或疲惫的时候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一下,放松自己,生活便又会晴空万里。
《阿勒泰的角落》用最朴实的语言描述了新疆生活,表达了她对这片土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向往,给人以优美、清新、回归自然的感觉,简简单单的小故事蕴含了人生感悟的大智慧,也让我对新疆纯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朴实的风土人情更加向往。通过这次读书活动,我希望以后能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能像作者和她笔下的人们一样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并希望自己能保持这一份热爱,奔赴未来的山海。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篇3
遇见《阿勒泰的角落》,并非偶然。C君常荐书给我,如《额尔古纳河右岸》、《遥远的救世主》……那天,他发消息给我:快看李娟的作品,你肯定喜欢。李娟?这个普通的名字没有吸引我,便不理会。又一天,C君又发消息给我:你可以先看一下李娟的博客,她被称为“新疆的三毛”……和三毛有关的一切,我都愿意去了解,于是走进李娟的博客,于是走进“当当”,选择了《阿勒泰的角落》。
等书的那段日子,竟像等待久别的恋人,煎熬着,甜蜜着。终于见面,迫不及待一口气读完。李娟的文字,应该是教不出来的吧?她的文字,如漫天风沙里缓缓流经阿勒泰戈壁沙漠的清流,流过我的心。被洗涤之后的我,那样安静,那样喜悦。李娟所写,都是她自己的生活,亦是我们很多人曾经拥有或者渴望拥有的生活,不同的是,我们曾拥有李娟一样的生活时,并没有像她一样,将一段艰苦游离的生活形态,浅笑成一份悠闲风趣的生活手记。这份“手记”引领着我,在脑海里一次次地去洗衣,去点豆,去怀念亲人……
实在是喜欢极了李娟丝毫不加渲染的文字,单纯而绝妙,忍不住推荐给你:“洗衣服实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首先,能有机会出去玩玩,不然的话就得待在店里拎着又沉又烫的烙铁没完没了地熨一堆裤子,熨完后还得花更长的时间去一条一条钉上扣子,缲好裤脚边。其次,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还可以趴在河边的石头上舒舒服服地呼呼大睡。不过有一次我正睡着呢,有一条珠光宝气的毛毛虫爬到了我的脸上,从那以后就再也不敢睡了。总之,到河边洗衣服的话,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爱怎么想就怎么想。至于洗衣服就是次要的事了,爱洗不洗,往水里一扔,压块石头不让水冲走。等玩够了回来,从水里一捞,它自己就干净了嘛。”(《河边洗衣服的时光》)。读完这里,搞得我见谁都问:“去不去阿勒泰的河里洗衣服?有珠光宝气的毛毛虫呢。”对方总是惊讶地说“疯了吧?”
还有,“在阿克哈拉恋爱多好啊!尤其是秋天,一年的事情差不多已经忙完,漫长而悠闲的冬天无比诱惑地缓缓前来了……于是追求的追求,期待的期待……劳动的四肢如此年轻健康,这样的身子与身子靠在一起,靠在蓝天下,蓝天高处的风和云迅速奔走。身外大地辽阔寂静。大地上的树一棵远离一棵,遥遥相望。夕阳横扫过来,每一棵树都迎身而立,说出一切。说完后树上的乌鸦全部乍起,满天都是……在遥远的阿克哈拉,乌伦古河只经过半个小时就走了,人活过几十年就死了,一切似乎那么无望,再没有其他任何可能性了。世界寂静的喘息,深深封闭着眼睛和心灵……但是只要种子还在大地里就必定会发芽,只要人进入青春期就必定会孤独,必定会有欲望。什么原因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我妹妹就那样恋爱了。趁又年轻又空空如也的时候,找个人赶紧和他(她)在一起——哎,真是幸福!”(《妹妹的恋爱》)。我也一样感叹:哎,那时候,真是幸福啊!
还有,“我和我妈仍在那里寂静地干着,动作娴熟和谐,四下空旷。点豆子,这应该是夫妻俩做的事情才对呀,最能培养感情了……如果只有两个人,站在荒野里点豆子,那副情景远远望去,会不会使看的.人落下泪来呢?会不会使人流着泪反复猜测:他们俩到底种下了什么?使这片大地,长满了荒凉。”(《点豆子》)。我是农民的女儿,我深深地爱着那片养育我的土地。而今,那片土地充斥着黄沙和农药,荒凉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还有,“就这样,从一块布到一件衣服,耗的不是人的气力而是精力。就那样一针一线地耗,一分一秒地耗。从早晨到深夜,从月初到月底,从今年到明年……”(《我们的裁缝店》)。我的亲人,曾经也在缝纫机前一分一秒地耗,现在想起,那些无数个“一针一线”的夜里,她是孤单的,还是快乐的呢?
……
不一一列举,太多欢喜,太多感动,太多宁静。一颗复杂的尘心,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唯有“阿勒泰”这纯色的天地,才能浸润和滋养这样晶莹剔透的女子吧。
我喜欢三毛,李娟的文风也确实像极了三毛,她们都那么真实,那么善良,那么快乐。希望我们也有本能的笑泪爱痛,我们也能展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我们也能艰苦并欣欣向荣地生活着……
与《阿勒泰的角落》的相遇,确实是一次美好的遇见。读书于我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别人的眼睛来观望这个我们已经生活已久的世界吧。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篇4
看完《阿勒泰的角落》被李娟孩童般的笔触逗得咯咯直笑,看着我吃面的"当地人",簇拥着我做新衣服的姑娘,翻山越岭来倒卖东西的孩子,珠光宝气的毛毛虫,还有"我"的妈妈,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有着的鲜明的印记。
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
在一个冬天的雪夜,有个人想卖个我们黄羊,因为价格低的惊人,颇让我们有种"捡了个大便宜"的感觉,于是我妈怕他反悔,立刻进柜台取钱,并叮嘱道,"好孩子,你们以后要再有了黄羊嘛,还给我家拿来啊,无论有多少我都要啊!可不要去别人家啊,去了也是白去".
于是达成交易,哪成想这东西并不是黄羊而是雪兔,既然这亏已经吃了,我们一家都还是善待这个美丽的动物。"太漂亮了,不愧是十块钱买回来的!比那些三四块钱的兔子们大到哪儿去了,跟个羊羔似的。而且还是活的呢,别人买回来的一般都是冻得硬邦邦的".
一家人对它照料有佳,但是终于它还是不见了。再次发现雪兔的时候,它已经奄奄一息的躺在原来的笼子里,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它是如何回来的,原来我们以为它是穿过笼子逃出来的,后来才知道它在笼子的底部打了一个两米多长的洞,用一整个冬天的时间通过吃纸箱子抵御饥饿寻找自由的春天。
看到这里,我的震撼类似于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兔子在我们心中是怎样脆弱的动物,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断前进呢?差点丢掉性命的雪兔在这个春天抱着外婆的鞋子又开始蹦蹦跳跳起来,没有获得自由的安迪会如何呢?
河边的杨柳树
在遇到林林之前,我幻想自己能爱上一位淘金人。因为一个能够从泥土里发现金子的人,会有一颗多么细致敏感的心啊!淘金的工作因为过于寂寞和艰苦而深含"久远"的内容……
当我日日夜夜在缝纫机前一针一线地做着一件衣服,反复拆改,他也在河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浪水声中,从一堆又一堆泥沙里,以每次仅能以肉眼勉强察觉到的分量,一点点收集着世间最贵重的东西……
你看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就是这样的简单。为此,我常在烈日如瀑的日子里,倔强穿着裙子和凉鞋。而我最终也没有遇到淘金人,但却遇到了林林,我们的缘分起于"大盘鸡",虽然最终没能在一起,()但是却给我通过引擎声识别柴油车和汽油车的技能,你瞧爱情总能叫人收获到什么。
阿勒泰是什么地方?位于新疆北部,西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相连,东北与蒙古国接壤,西南部接乌伦古特沙漠,东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交界,西南与塔城地区相邻。大家都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而"我"是少数在这儿谋生的汉族人,这里没有公路、没有电、没有像样的房子、没有同伴,但是"我"的眼睛看到的是瑰丽、是纯朴、是渗透生活的细小感动。
通过作者的文字,去认识阿勒泰角落的村庄和人儿,收获的是甘甜和触动,同样也看到作者清澈的灵魂。
读《阿勒泰的角落》有感 篇5
《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我看到一半的时候,萌生了写《格竹》的冲动。我把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格竹》拿给小鱼看,他看完之后说:“绝!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啊!”小鱼的评价里有10岁的孩子对妈妈的爱与鼓励,但我想说的是《阿勒泰的角落》这本书的魅力,以及它对我的影响。
它是那样纯净与美好,而且是那样宽广的纯净,那样高远的美好。
我第一次感受到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如此纯净而丰富,如此细腻而美好,它就像是枯燥、苦闷的生活缝隙里生出的美丽的花,它又像是苟且的眼前孪生出来的远方的诗,我无比欣喜于见着生活与诗完美的融合为一体了。那一片没有喧嚣,不受污染的广袤无垠的空旷的绿草地,仿佛就是我们纯净的心灵绿洲。
特意去搜了新疆地图中阿勒泰这个地方,它实在是离我太远太远,太偏太偏。它偏远到光看地图我都能想象到它的贫瘠与寂寥,如果不是这本书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知道这个地方。
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贫瘠与寂寥的荒野上的作者李娟却让我看到了生命最本真、最美好的姿态。书中的文字,是作者李娟在河边洗衣服时,在炉灶边做饭时,在店里缝衣服、熨裤子时,在讨价还价做生意时,在买东西的路上,在不停地搬家的路上,在去玩的路上……自然流淌出来的。每次沉浸到这些文字里,我都被生活中的美好与宁静深深地感染着,这也是我现在每天想要写一段的灵感来源。
摘录三段我最喜欢的文字:
“还有那些没什么花开的植物们,深藏自己美丽的名字,却以平凡的模样在大地上生长。其实它们中的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们能向四周抽出枝条,我却不能;它们能结出种子,我却不能;它们的根深入大地,它们的叶子是绿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种无可挑剔的轮廓,它们不停地向上生长……所有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让长着双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首先,绿色就是大地上最广阔、最感人的'自由啊!当我们看到绿色,总是会想:一切都不会结束吧?然后就心甘情愿地死去了。这一切多么巨大,死去了都无法离开它……真的,一株亭亭地生长在水边的植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将到达的地方吧?”
“石头们则和我一般冥顽。虽然它们有很多美丽的花纹和看似有意的图案。可它是冰冷的、坚硬的,并且一成不变。哪怕变也只是变成小石头,然后又变成小沙粒,最后消失。所有这一切似乎只因为它没有想法,它只是躺在水中或深埋地底,它在浩大的命运中什么都不惊讶,什么都接受。而我呢,我什么都惊讶,什么都不接受,结果,我也就跟石头差不多。看来,很多事情都不是我所知的那样。我所知的那些也就只能让我在人的世界里平安生活而已。”
“我坐在炉门前的小板凳上,不时地喂柴,用炉钩小心拨弄炉膛里的燃柴,使火苗更充分地抿舔着锅底。脸被烤得绯红滚烫。抬头往炉膛之外的地方看去,已经适应了火苗之热烈的视线陡然间跌进黑暗之中。房间黑暗深远,而灶膛里热烈辉煌,极度明亮。另有一处明亮是灶台上的马灯,它的火焰拉得又长又稳,宁静平远。马灯、灶膛之火、房间里的黑暗,这三者在我的视野里互不侵犯,互为反差,牵扯出一幕奇异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