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1
放假了,不必每天忙忙碌碌的,在休养生息同时也不忘冲冲电。于是,在睡前我都拜读一下《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确实那大气的装帧、熟悉的名师,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细细读来,感慨颇多。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一书,在编排体例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故事、访谈、原声、解读、自白和旁白的形式来追寻名师成长的路径。解读这些故事,我们欣赏到:老顽童于永正,初涉教坛时曾是学生们心目中“打人”的“坏”老师。直到有一天,一个孩子朝着他大喊“老师打人”,他才开始反省:板着面孔说教学生,只能使自己和学生拉开距离。于是,他蹲下身来看学生,真正与学生融为一体。在《狐假虎威》中,于老师成了那只“东张西望、半信半疑”的老虎,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极富变化的表情,似乎将孩子带到了神奇的语文艺术殿堂;《荷花》一课,这位60多岁的老头儿又翩翩起舞……品读于老师,才真正感悟于老师多么像一本历久弥新的教科书,每一页上写满了智慧的故事。
面对很多故事的孙双金,印象深刻的是18岁的他第一次失败的试教经历:花了整整半个月时间准备的课,在全校五十多位教师面前,刚讲几句,就不断被听课的教师们打断:“停下来!这里不应该那样提问,应该这样问……”“你这么讲,学生越听越糊涂!”“你这一口方言,要好好改改!”面对熟悉的场景,我仿佛感同身受。
该书中,我还认识了又苦又乐的农村小学教师丁有宽。半个世纪以来,丁老师一直在广东省潮州县浮洋镇六联小学工作,目睹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后,一种质朴、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农村孩子也能健康成长。他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亲自帮教过的近300名昔日的捣蛋鬼,后来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细数这些平凡的岁月,多少沉思在其中!
一串串励志故事,一段段成长之痛,名师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演绎着教育,诠释着成功。因为经历,所以丰富,因为体验,所以充实。有一种教育就叫故事!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2
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3
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4
换了几所学校,几乎每所学校都在要求假期老师要读书,但是我总是主动的买书,被动的读书,以至于许多书在书架上睡了多年,而我却只是一个“被动的”拥有她的主人,到了东校,我发现自己开始有了变化,愿意去听老师们的课,因为那是一种享受,开始主动的又去买书,因为我感到没有书的日子少了许多的幻想和力量,这次我是主动的去阅读,主动的与人分享书递给我的那份感觉。
中国有许多的名师,有大批的教育家,在这里我静静的翻阅18位名师他们的精神记录,寻找启迪我教育智慧的火花。吕型伟老师说:“一个人一辈子能够干好一件事就很不错了,不可能样样都好。”我想我就要好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钱梦龙老师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只有起点。”我想每一刻我们都应该把它看做一个起点。孙维刚老师说:“我教数学,更要当班主任”我想让更多的东校人说这句话。读到孙双金老师影响他做人最大的话时,也和我一样是那句“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们的思想就是天空中的繁星,有距离,同样支撑点缀着天空,让她美丽!……
在东校的论坛跟帖中我看到了杨晓露老师读过这本书;在奚九芳老师的办公桌上又与这本书不期而遇。原来18位名师他们的思想也像书一般,无处不在,流动着,感染着,传递着,奋斗的生活真的很快,在东校真好!说大了,为人民成才!说小了,为东校尽责!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5
本书副题是“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中写的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的崇高的精神世界。有教育界老前辈、教育世纪见证人吕型伟精辟的教育思想,有教育理论家、实践家顾泠沅对教育的领悟,有钱梦龙对语文教育的解读,有马芯兰对数学教育的改革经验,有孙维刚的教育智慧,还有许多基础教育领域一线名师的事迹。如张思明、于永正、吴正宪、刘可钦、窦桂梅、孙双金等。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中记住了特级教师吴正宪送给教师的一句话:“做一名好教师,就从上好每一节课开始吧!”的确,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完全看我们教师的主导。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呢?孙双金曾说过:“如果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的话,那我们应该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的天堂。学生在课堂上是自由的、充实的、快乐的、美好的、幸福的。”“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而要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需要我们教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每一节课,我们要问问自己,课前我们备好教材了吗?备好学生了吗?课堂上,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了吗?课后,我反思过我的教学了吗?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才会上得更好……当然,好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我们要努力追求,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如果哪一天我们也能像吴正宪老师那样学生强烈要求不下课,我们做教师的付出再多也感觉是值得的。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这是吕型伟老师的三句话。我想这本书记录的每一位教师的事迹和精神世界,哪一位都缺不了这三句话。他们把教育作为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把教育看作是一门科学,不断实验,用心钻研;他们都把教育当作一门艺术,因材施教,因时创新,精益求精。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书。用心做教育就需要我们留心观察、细心品味、专心实践、、恒心坚持;用平常心去面对誉毁成败,用童心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工作。”这是张思明说的话。我想这些话我也曾多次听过,可是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做到了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经常鼓励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会做得更好”,现在我也要把这句话送给我自己。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习名师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能简单地临摹,重要的是要领悟这些名师的精神,认识教育的真谛,我想经过自己的钻研和努力,一定也能创造出新思想和新经验。
《故事里有你的梦想》读后感 篇6
年后,去书店为孩子购买新学期的教辅书,顺便也为自己找寻一些精神食量。
在教育方面的书架上,我看到了一本《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书名挺吸引我的,随手翻阅一下,书中所介绍的这十八位名师都是我国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教师,记录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那时我正需要这样的精神支柱来支撑自己对教育工作的那份热情,于是,我把它带回了家。
我把这本书放在床头柜上,每晚入睡前,我总会花上半个小时,让这十八位名师,逐个儿“约见”我。半个月的时间,我从每一位名师的访谈介绍中了解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获得了他们丰富的教育经验,这些经验让我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教育问题。他们的教育思想,让我对自己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对于减负、对于教育质量工作也有了新的思考。
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有这样的观点: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关键看“成才率”。这个“成才”不是狭义上的看这个孩子目前考了多少分,这个学校的升学率,而是看这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如何。何等好的立意,但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目光只在分数这个点上,校与校之间的竞争与比较,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较都化为了硬邦邦的分数与指标。这种升学分数的压力,从学校传递给了教师,又从教师传递给了学生和家长。为了考高几分,学生的辅导材料一届比一届用得多,睡眠时间一届比一届少,对于仅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如果从人的本质意义上讲,这样的教育很摧残。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有自己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曾经上过不少公开课,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总会一遍一遍地修改,但是有的公开课很成功,有的公开课却上得很沉闷。。有时有了很好的教学设计,一心想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但却不受学生的欢迎。于永正老师如是说:没有艺术的教学是残缺的教学。而这个教学艺术,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的艺术。而要使教学成为艺术,还得研究学生。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戏剧表演艺术,是自我表现的艺术,而教学艺术则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是啊,好多情况下,听课者的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是啊,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装知识的机器,所以他们需要理解尊重和肯定鼓励。我们也只有把他们研究透了,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让教学成为艺术。
这是一本值得经常翻看的书,这些名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能经常地鼓励我,给予我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