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毛有感
倚栏轩整理的读三毛有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读三毛有感 篇1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与是否痛快的活过。——题记
对于三毛,总有些似曾相识的滋味。也不知是怎的,越走进她,越觉得她神秘,深不可测。但后来仔细想想,我认为八个字就足以概括她短暂却鲜活的一生——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她是明媚的天之骄子。
六岁的三毛被送进学校读书,她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女生,并没有什么特殊。然而每每写起文章,洋洋洒洒,措辞优美,总是被当做范文朗读。这是一个小女孩心中的小小的骄傲。幼年的她,更表现出在绘画上惊人的天赋。她笔下的花鸟柔软而灵动,笔笔都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就连教她的蒋幼轩老师也自叹不如,非常欣赏她的画。
如果说,幼年的三毛是天资聪颖的,那长大后的她就是豪放不羁的。她喜欢穿红色的高跟鞋,喜欢做万众瞩目的公主。在送别顾福生的晚会上,她不停的与人跳舞,浑身上下散发着水晶一般的光芒,无数人被她吸引。就算是在遥远的马德里小镇上,她也总是最受追捧的神秘优雅的东方女子。
她的情感生活也是相当的然人羡慕,她有众多的仰慕者,她却嫁给了一个西班牙人。童年的预言一朝成真。他是真正理解他的人,他包容她的一切不合逻辑的行为,他陪她在撒哈拉沙漠行走,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属于他们的小日子。简单而温馨。
她也是忧伤的红尘写者。
就像太阳照射下的地球,总有一面是阴暗的。上帝总是公平的,不会只是赋予人们美好,也会适时地让人们经历一些糟糕的事情。
三毛从小就被认定为是一个怪孩子,她表现的不合群,不爱说话,她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奇怪的人或东西。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她生命中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哑巴,一个拥有悲伤往事被人嫌弃的哑巴。她在学校经常和哑巴玩耍,然而哑巴走的时候送她的牛肉干却被老师打翻在地,她对哑巴充满了愧疚,认为是自己背叛了朋友。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三毛总是带着一丝灵异的味道。她最喜欢在坟头玩耍,认为碑文是一种奇异的文字。她说,在那里有好多好多的和蔼可亲的人,他们或有一段忧伤的故事,或有深沉的面孔。灵魂之于她,总有说不出的温暖。她孜孜不倦的算卦和与亡灵对话。
荷西是带给她快乐的,却也是她最终走向自杀的根本缘由。荷西在一次出海中不幸离世,她像是与荷西有感应似的,在她拥抱荷西已经浮肿的不像样子的尸身时,尸身突然流出了大量的鲜血。她悲痛的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爱人,离开了那个伤心地。后来,她无数次的在梦中流泪,惊醒。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对荷西的思念,放开自己向他而去,留下了阡陌一梦。
我一直在思索,对于三毛的熟悉感从何而来。最后我终于明白,阳光穿过身体总会有一个影子,那影子便是我们始终不敢面对的另一个人忧伤的自己。总有些事是敢想却不敢做的,三毛像极了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做了我们想做却没有做的事。
有时候,我是极其羡慕她的。又有时候,觉得自己和她是同一类人,有着自己的不为人知的忧伤,只想一个人躲在暗处舔舐伤口。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三毛就是一个疯狂的热爱生命的人,她有着感染别人的明媚,也有着不为人理解的忧伤。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只在自己搭建起来的世界里活着,又在自己的世界里结束生命,奔向另一个世界。
读三毛有感 篇2
我本是一个慵懒又随性的人,看完一本书的耐性都没有,可是偏偏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三遍,三毛随意大方又浪漫细腻这种矛盾的性格和简单明了的叙事方式,让我深深的爱上了撒哈拉这片土地和这个勇敢随心的女人。
广阔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承载了三毛浪漫又幽诡的乡愁。《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自己在撒哈拉沙漠和丈夫生活的有趣的故事。她描写的撒哈拉沙漠,鸽灰色的天空,蜿蜒起伏的沙丘,奇异怪形的山峦,朦胧神秘的落日。让人对撒哈拉这片土地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三毛用东方女性少有的`诙谐和潇洒,用中国人特有的广博和狭义的精神传播着现代文明,她也以现代文明的角度观看沙漠旧俗和古老文明,并以一篇篇耐人寻味的小则故事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沙漠的趣人趣事,深刻地描述了沙漠中的人情风俗。
三毛曾解释说自己坚持去沙漠是因为感到了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而在撒哈拉停留那么久却是因为荷西,不论是因为什么,在撒哈拉的经历都是三毛最珍贵最珍惜的,也让后来的追随者们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在一个常人唯恐避之的地方,她却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她勇敢的抛弃了城市舒适的生活和知心温暖的朋友,到一个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物资奇缺的大沙漠,还有那置于大坟场的破屋子,虽然条件艰苦,生活艰难,但是她一袭长裙,飘逸长发,照样把沙漠生活过得有声有色。
在书里,三毛描述了刚到沙漠家里的狭窄简陋,讲述了和荷西一起做家具装修房子的辛苦和不易。在沙漠里,荷西长期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这些艰难的日子里,三毛一次次的穿越沙漠,到处旅游。与奇怪又可爱的撒哈拉威邻居相处,交了一群喜爱自己的朋友。三毛,在哪里都不会特别孤单,因为她总是懂得如何生活。
三毛自嘲的说开了只有一个客人的沙漠中的饭店,在不了解自己国家的丈夫面前,一次一次用中国特色食品骗了傻傻的丈夫,并乐在其中。还自娱自乐的开了一家医馆,在撒哈拉威邻居面前做起了悬壶济世的医生,用指甲油给邻居补牙齿,给营养不良的年轻女孩吃维他命片,还差点帮难产的孕妇接生,在家里开了个女子学堂,教当地女孩生理和地理等知识。她尽一切可能走进沙漠内部探寻这片神秘土地的真实面目,看到了沙漠里人们奇异的洗澡方式、帮撒哈拉威妇女拍照被误会、随身带着医药箱为贫穷困苦的撒哈拉威人义诊、并将日用品送给当地人………
生活在当代的我们少了冲动的激情,少了面对梦想的勇气,停滞了追求梦想的脚步。只有为生活打拼千篇一律的生活理念,心中的“撒哈拉”也只是存在于理念之中。
为了梦想,至少应该有一次随心说走就走的旅行。
读三毛有感 篇3
光溜溜的脑门,上面长了三根头发,骨瘦如柴的身体,只穿着一件破烂不堪的薄衬衫,一对光光的脚丫,连一双鞋也没有,常常食不裹腹,自小就流浪街头。这就是《三毛流浪记》里的主人公――“三毛”。
书中的三毛是个没有母亲疼爱、关照的孩子,他流浪在街头时,一些人常常要无缘无故地打他几下,还嫌他很臭很脏,拿拐杖来驱赶他。但三毛有时也会被一些善良的人收养,可每次都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就又会流浪街头。三毛还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吃别人的剩菜剩饭,穿别人的破衣服。
你们看,这书中的三毛是多么可怜的呀!可想想我们现在,经常把吃了不到一半的食物倒掉、扔掉;家里面,零食大批大批地买回来,不好吃的还随手一扔,不吃了。我们现在穿的`也很好,什么毛衣、外套、棉衣裤等等,都是穿得很暖和、舒服的,可我们的爸爸妈妈看这些衣服都穿不下了,就扔掉了。我们的鞋子也有许多都是名牌的,要几百多,但稍微旧了些就扔了,一点也不珍惜。现在,就连我们上下学也都是专车接送。跟三毛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呀!
想想我自己吃饭时常常挑三拣四,专吃大鱼大肉,不吃蔬菜粗粮。读了《三毛流浪记》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不该这样身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眼前所有的事物,不能浪费。
读三毛有感 篇4
一个平淡的生命或者说一个平庸的女子放逐到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她本性的东西,或者说一个人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才能真真切切地为自己活一回。她选择了撒哈拉。在哪里,只要和沙漠有关的东西,人性中的自我,沙漠中的自我,自然之中那些神秘莫测的自我都可以随便爱,随便恨。那是一个你不随时感动沙漠,沙漠随时就会感动你的世界。你活在沙漠的品质里,你只能少一些不由自主,多一些可以悲悯的实实在在。你甘愿把自己的安身立命许给天涯,别人在适者生存的链条中拿走的是利益和平庸,她拿走的是心甘情愿。在她看来只有心甘情愿才是自己说了算的东西,是自己真正为自己负了一场责,做了一场主。她认为面对一段旅途,情愿和值得都是一种前行的力量。
读过她的书的人总是会说,永远的三毛被她自己的个性和独特伤的很重,甚至在平常人看来她的确是自己把自己毁了。但我们又会这样说,她才是我们的心疼和凄楚,她执意让自己遭遇绝境的苦和奔波的累是可以被我们原谅的,她无所顾忌地出来一下就是对我们当初的来处最好的探望和敬畏。
这时候如果我们还会这样说,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子,那我们就错了。她喜欢用类似沙漠这样的绝境拼命张扬个性,把沙漠的荒凉、恒古、绝迹的美当作是大自然与上苍给她最好的馈赠,她都一一做到了。
世界留给她很多不选择流浪的机会,可她偏偏选择了撒哈拉,活活把自己赶进了沙漠,用无尽的奔波作为感受生之悲欢。
她拼命地轻轻来,又拼命地潇潇洒洒着走,她拼命地快乐,又拼命地悲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没有能力成为三毛,假如我们总是喜欢活给别人看,追求让别人看着是幸福的错觉,我们就不敢让自己有任何的闪失,但我们会把最值得的思念和敬畏作为对曾经感动我们的三毛最好的补偿。不管我有多么普通,尽管我懂得的尽是些不由自主的东西,但我在乎三毛所给我的那份沙粒般的感动。三毛是我精神的钻戒,带上她走天涯,那是我心里闪烁着的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我除了一边好好读她的书,一边爱上她,也只能做一个好好心疼她的读者。身所不至,心向往之。如果说撒哈拉是三毛前世的乡愁,我就是她沙漠里睡着的泪,是她放荡不羁和拼命经历的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