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1
再次捧读完玫瑰的《玫瑰与教育》后,我再一次掩卷沉思。在读窦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时,我感觉就如同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玫瑰与教育》这本书真的让我感触颇深。在细细品味《玫瑰与教育》时,我总会在不经意间被玫瑰的文字所吸引,被玫瑰坚持真教育的信念所折服。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抒写的是“玫瑰”对教育的一片真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家庭、爱情的体悟,因为真,所以爱。当然,这本书不局限于谈教育,还谈友情、谈人生、谈读书,可谓一本杂书。书中对我最有益的莫过于她有关教学的感受,她的一些思维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对自己工作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无风格何以立身”一文中,玫瑰说到,“有特色的老师往往容易被学生记住。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要排除外部环境的不良干扰,教师自身的素质更为重要,教师要能够找到独特的自己。教学有特色的教师不一定就能成为有风格的教师。一个有特点的教师,能赋课堂以智慧,融教学以自己的独特思考,这样才能拥有风格。”对于这点,我深有同感。我认为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有风格,最基本的是要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内心涌动着的智慧和激情。在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好好地读书,结合实践,深入思考,把“自己的心”放进教学中,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一个没有风格的教师就像吴非老师所形容的那样——如泥胎木偶。如果说自己以前还是一个“机器人”,现在,我在努力创造自己的风格。
玫瑰老师是一个爱心的老师,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我认为,玫瑰老师不仅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更重要地是她掌握爱的艺术。
“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好话听不进去,好心不接受,真是没良心……”我们常常以“我是恨铁不成钢”来宽容自己在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甚至粗暴,认为只要出发点对,就是爱学生,是为学生好,方法上就可以不去计较。其实我们应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我的话是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我的“爱”是否能被学生欣然接受,自己对学生的爱是否缺乏了“爱”的艺术性。在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学生调皮、不听话时,我会显得有点急躁,开始对他严加管教,冷眼直对,指名批评,甚至实在忍不住就会大发雷霆。很快,学生确实“老实”了,刚开始我还会暗暗自喜,后来才知道那其实这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学生只是迫于我的权威,嘴巴不敢说,内心却不服气。再从其他渠道获知学生心里的真实感觉后,我反思了很久。后来,通过实践证明,我切身体会到,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掌握“艺术”才能达到好的成效。正如玫瑰老师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从爱出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心底里关心爱护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付出百倍的耐心、细心和同情心。对学生的爱也要顺应童心,别具匠心,震撼人心,讲求爱的艺术。这样,许多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读罢《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玫瑰是一个酷爱阅读的人。书中,玫瑰老师写到,“写作,记录着我教育生命一次次开花的轨迹。”当我读到这样的文字时,我也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虽然我平时有积极记录和反思的意识,可能坚持不了记录自己的教学点滴和反思。我是一名音乐老师,不属于文科老师,如果平时多反思,多记录,我想一定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职业素养。我曾下定决心要坚持反思和记录。“当我开始真正要写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笨拙,有时心里的感受很强烈,可倾吐出来的文字去很“蹩脚”。”这是玫瑰老师写的话,可是这句话怎么和我心里的感受这样贴切呢?简直是写到我的心坎上去了!在阅读后全书后,我知道了写作的功夫是需要积累的,就像玫瑰老师学习鲁讯称自己的文字是“硬写”出来的,写作需要漫长的、艰苦的修炼。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强迫自己“硬写”啊!我也可以从“硬写”开始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今后,我要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着实让我浸润在玫瑰的芬芳气息中,沐浴在教育的阳光下,让我看到了一朵真正的成熟魅力四射的玫瑰,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付出的太多太多。她的毅力,她的好学精神,她的孜孜以求,她的激情梦想,无不散发着玫瑰独特的芳香。浸润在玫瑰的芬芳中,我自知自己还不是玫瑰,只是一棵无名小草而已,但当小草有着玫瑰之梦时,草儿也会溢出一丝芬芳,也一定会绽放出属于春天的花朵!我在为我的春天而努力,我在为我的芬芳而奋斗!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2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第二辑是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深深记得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
看后我才倏然发现,忙碌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面色憔悴,我因此曾多有抱怨。可我似乎忘记了教育不是一件用蛮力就能做好的事情,教育是要用心的。而我的心灵已经忘记了她当初选择从事教师这一行业的初衷。只记得每天处理不完的小纠纷,算不完的伙食费,永远收不齐的作业本……我不记得读书了,不记得修缮我的灵魂。
我的着眼点不是他们的心灵,我的工作不是灵魂的工程师,而真真正正把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勤杂工。更多的时候,不是学生做的`不太好,而是我并没有站在孩子的眼光上去处理问题。我太高了,可他们还那么小。他们踮起脚尖够着我,我却还嫌弃他们。教育是要用心的,很多时候我总是做的太多,想的太少。
在读到《小红花的背后》时,似乎就是在读我们班自己的故事。这种共鸣,应该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冥冥中跟不相识的人心意相通,她的所言所感,恰恰是我内心有而表达不出的。
文中的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也可以说是所有奖励的统称。其实,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鼓励孩子,我们也常常运用到“小红花”。老师给表现优秀的孩子奖励,孩子的上课积极性会骤然提升。作为老师当然也会很高兴,毕竟这是一个督促孩子的好办法。尤其对低年级而言,效果更是尤为显着,是像法宝一样的存在。可那奖励的背后是利是弊?奖励的原则又是什么呢?
得到小红花同学的得意洋洋,拿着小红花爱不释手,似乎得到了花便是这节课的终点,而接下来的学习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而更大的隐患是,得到小红花的总是那几个同学,更多的小透明可能从没得到过。他们的心里又会怎样想呢。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成人世界里的法则在孩子这是不能套用的。
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该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有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有想到一次不公平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读着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心头感觉沉甸甸的,老师是个神圣的职业,它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多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很多想来有效的法子,在实际运用中却又很多意想不到的纰漏。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动脑想出的办法不用心去检验是不行的。教育,是门走心的活。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3
窦老师不仅从事语文教学,她还对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等学科有所涉猎,也曾经教过这些学科,这倒是和从事幼教工作的教师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学应该是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整合。所以有了共同点,读起窦老师的文字就更有共鸣之处,虽然《玫瑰与教育》是05年出版的书,但是书中的很多理念都与现在的教育观不谋而合,我自己对窦老师的观点也是有很多的想法,下面是我列的一些窦老师书中的标题,每个标题中的内容都很值得与我们幼教同行共同分享。
一、做一个有尊严的教师
教师的专业只有先拥有自己的专业尊严才能够真正发展,而要拥有专业尊严首先就是要提高专业自信。这个讲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要提高自身,除了学习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有宽泛的人文视野。
直到现在,幼教工作者还会被许多人评价为“只是带带小孩,不要让他们出事”的人,有男老师从事这个工作,就会被社会解读为“男保姆”竞争上岗。这些现状,除了部分是源于社会对幼教工作的错误解读,还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幼教行业的专业化发展问题。
今年毕业的我,虽然经过了大学四年的理论学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以理论为先行指导,相比之下,师傅的经验传授,观摩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反而能让我更容易上手。当然,实践出真知,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极其重要,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管理班级的方法很即时见效,但是,真正了解幼儿还是在于要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不是观摩到的方法就适合自己的班级,每一个幼儿都是不一样的,要因材施教,就要研究幼儿心理发展学,有了理论的支撑才会在实践的路上少走冤枉路。
我想,不仅是幼教工作者,许多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许多因为家庭年纪的原因而放弃了学习或是减少学习的时间,单纯凭借着自己的老本想就一直这样走到退休的年纪,幼教是一个很容易在青年的时候激情四射,中年的时候繁华褪去的职业。
学习真的是一项需要坚持的事情,现在,教育部对教师专业化的重视使得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学习反思,希望我能够和同行们一直坚持下去,使得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新的突破。
二、顺风逆风,我心飞翔
窦老师在书中引用过美国文学家苏珊﹒桑塔格接受“耶路撒冷奖”时说的话:勉励自己,一定要认识到,人的“未完成性”恰恰是自己或其他人的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改变的缺点,不过是教师的缺点很容易被曝露在大家面前,个人缺点也是个人特点的一部分,能让缺点成为特点,那也是一个有特色的教师。
我之前一直被带教过的师傅说上课没有激情,“你没激情,小朋友怎么被你带动起来呀?”、“还是激情不够,能要每一句话都有轻重,让小朋友牢牢盯着你,那你就算成功了。”诸如此类的话语一直在困扰着我,怎么改怎么不对劲,偶尔有几次情绪调得非常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心理总是觉得这不是我理想的教学状态,难道我要一直这样吗?直到一次在带教活动后一位教师对我说:“你的语言平实,状态很自然,让人感觉很舒服,再注意教师语言的严谨和一些停顿的地方,这里你还要下很大的功夫。”
那天我很受感动,第一次自己的'教态被教师认可,让我有了继续坚持我的教学特色的信心。语言组织上的缺陷真的很大,需要今后几年认真地学习,能在师傅和其他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将我的缺点变成我的特点。
三、养护学校
这个名词是日本对于特殊儿童建立学校的名称。日本对于特殊教育投入了比普通教育多了许多倍的资金,那里的孩子通过养护学校的学习,学会了自理,有的甚至还掌握了专业技能,在社会上谋得了自力更生的职业。这点我国还是要向他们虚心学习的。
许多特殊孩子家长的观念就是不论自己孩子的状况怎么样,今后都要在这个社会上发展,和正常人一起生活学习,随班就读就是大部分这样的家长采取的策略,希望他们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在我们幼儿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由于专业的不对口,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全是两码子事,我们教师对这些孩子根本没有完全适合的教育方式,加上特殊孩子是需要有教师能一对一的指导帮助的,这更使得我们这些幼儿教师无暇关注到这些孩子,孩子得不到专门的养护,就会越来越糟,对这些特殊孩子来说,怎么算得上是公平的教育呢?
上海有这样的特殊教育学校,但是真的很少,能接受自己孩子是问题儿童并能自愿把自己的特殊孩子送到这样专门学校的的家长更加稀少。这同样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理解宽容,有时社会的舆论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着这些家长,使他们不敢直面自己的问题。我的一个大学好朋友就是学特殊教育的,原本想在上海工作的她,了解到上海对于特殊儿童的养护现状并不乐观,最终还是选择了去相对来说条件更加好的珠海发展自己的事业。
上海特殊教育的专业只有华师大才有,而就我同届的特教专业的人屈指可数,我们这些天堂的孩子不应该就这样“抛弃”在一边。对于学前教育的我来说,也应该多学习一些特教知识来应对班级中出现问题的儿童。能让这些孩子有真正地发展。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围绕今后要不断学习的方向来讲,我觉得对于一个新教师,还是要保持在学校的书卷气,少一些世俗的诱惑,坚持我的座右铭: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
《玫瑰与教育》读书心得 篇4
《玫瑰与教育》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在轻松的文笔中,渗透出窦老师的思想和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
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清淡与忧患”。其中写了作者的教学反思、由孩子身上引发的对家庭教育的思考以及其中与朋友的交流等。第二辑:“在听说读写的背后”。主要写了作者在语文教学的所做、所想;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写了作者到日本参观的所见、所感,特别对于中国和日本教育的对比与不同有了很深的体会,第四辑:“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写了作者的很多读后感。
我比较喜欢的是第一辑。作者从日常的教育细节和生活小事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与探究,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所在,让人反思与警醒。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红花的背后》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感触颇深,本文主要讲了课堂上物质奖励的利与弊,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入到心脏。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来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这些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肯定会感触颇深,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以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等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用快乐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对比这篇文章,是否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来一个深深的反思呢?
还有第三辑“日本的教育管窥”,她能从“发现”的角度审视日本的教育。她客观的描写和深刻的分析,也让我从心底里,感觉中国的教育期待教育的地区均衡发展,中国的教育的确缺少实践、缺少个性、缺少关照。
书中写道“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应成为我们为师者的座右铭。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她与书为友,“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她说:“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容颜一样,珍贵的文字饮食,修缮了灵魂,使心灵日益变得强壮,不再缺钙、不再孤独、软弱。”所以,她像一只书虫如饥似渴地徜徉在书海中,文学书、专业书她都看,音乐、舞蹈、唱歌、打扮,她都热衷,她活得丰富、活泼,阳光,女人味十足。这正是我所缺的。生活、教学,她懂得幸福就是不停地思考,且行且思,且行且歌。她一路走来,一路书写,一路成长。
《玫瑰与教育》这本书里精彩的文章太多太多,就如作者自己的网名为“玫瑰”一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本书让我深深懂得了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要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
最后我想引用窦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们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因而,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然而读书需要凝神静气、沉思默想、反观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