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倚栏轩整理的苏东坡传读书心得(精选2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化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汲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吹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牵挂。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接,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婵娟,以此寄托哀思。林语堂就这样与苏东坡相遇了。
一曰苏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语堂言:“苏轼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子用一生把世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把潇洒活成诗意。这是他在经历无数风雨后的坦然。一点浩然气,快哉千里风。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造就了苏轼。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
苏子没有消沉。于赤壁之下吟诵赤壁赋,巨星之陨落只为再次燃烧自我。满世污
浊只为托出这一朵青莲花。粗布一生又如何?只要心中有诗,哪里都是远方。
苏子一人悲伤,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痛,鲜有人能理解这样的悲伤。纵有佛印与东坡共醉,也只是稍纵即逝罢了。
二曰苏子: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不惑之年,身陷乌台诗案,政敌虎视眈眈。无力回天,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长江风光处,寸步难移,成败任西东。此恨无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何人能懂你“千里共婵娟”的豪情与胸怀?何人能体会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凄凉,世人所见没有你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寂寞,只有“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的超脱豁达。
林语堂与苏轼二人成对,是两位文豪的碰撞,林语堂以笔尖会东坡,而东坡早已在千年之前预留了人生空白,《东坡传》和盘托出,造就了两位文学巨匠的一生。
三曰苏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风流已逝,大江东去,举酒还酹江月。料峭春风,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人生。
将达观与悲悯放入酒壶,酿出甘露饮入豪肠,留下的意蕴便足以影响后世千年。苏子将春色裁为三截,二分尘土飞人世,一分流水予世人。做人当如苏子,三分悲悯观天下,七分达观笑人生。举手间戏笑荆公惹人妒,谈笑间成就千古遗万代。
我与林、苏同台,以语堂为纽带看东坡,以东坡为契机换语堂。透过字里,穿过行间。我可以看到苏东坡从历史的风尘仆仆中走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吟诗颂歌有客弄萧音如怨,饮酒凭窗苏子遗世羽化仙。
辉煌也罢,落寞也罢,宠辱不惊,自适其中。苏轼总能感受生活的美与快乐,
他对生活了解得太过透彻,透彻到看破尘世真相后依旧乐观,以纯真智慧面对浊世这便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这般豁达的胸襟你我可曾洞明,这般强大的武器你我可曾拥有。让我们翻开书本,走进东坡,走进语堂。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强大的武器。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3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盏。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一生,浮浮沉沉,生如浮萍,只能随风不定,可是他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达观心态依旧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命运的福祚,不辜负任何一次的朝晖。如他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欢“,清者自清,哪怕举世皆浊,他依旧自在如风,因为风清月朗,他已然了解生命真谛;欢愉可享,不畏世道艰险,他仍旧能够恣意欢歌,因为历尽千帆,他早就明白及时行乐的道理。
苏轼作为天生奇才,感受细腻,思想盈透,诗文俱佳,赤子秉性,绝不为自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不精于自谋,却愿意为百姓分忧解乏;他虽不存一文,但却觉得自己富比王侯;他性格倔强却富有捷才,多才多艺、好奇深思。他处世接物不落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
论文采学识,东坡远超同道,因此他反而比某些沽名钓誉之辈更温和友善。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者。
然而,或许是才学过富,苏轼有时未免太心直口快,这也许就已经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笔。时人都称苏学士满腹学识,唯有其侍妾朝云一语道破,“学士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这话听来即是好笑可爱却又让人心酸感伤。性格耿直如他,自然不屑表里不一,可是在言论远不算自由的北宋,祸从口出实在平常。更何况他一直站在世人关注的顶峰之上,高处不胜寒,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嫉妒的阴爪只等着他一个不防备,便要将他拽入万劫不复之境。
“成也其诗,败也其诗”,说的便是东坡了。
“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向来易被妒,锋芒毕露泄天机。曾经同道狼子心,子瞻祸从口中出。但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也像是被瓢泼春雨侵袭之下的嫩笋,反而疯狂滋长。在那远离京都的密州,他只是抬头遐思,而后沉吟之间,便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即使千年之后,我们不见斯人,却仍然可以在这皎皎月光下想见其时其景。后来晚年的他身处岭南蛮荒之地,却依旧可以写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人之大观让现时多少妄自菲薄之人自愧不如。
虽然饱经忧患拂逆,却让他的人性更趋温和敦厚,而非尖酸刻薄。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喜欢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人生之苦而不尖刻的缘故。
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造就了东坡身份的多元性,难怪林语堂先生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实践的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他还是诗人,是生性诙谐却又会在月下漫步遐思万千的性情中人。
然而才学也好,乐观也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淳朴自然。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意来自于王安石,结果人人皆知,这位旷世奇才要从光辉万丈的神坛上被驱至偏远乡壤,他被流放道了惠州。东坡完全可以从朝廷大员变为普通农夫,说一点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可他又是那样地泰然自若,“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发带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子瞻当真赤子也。
“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读到这一段我几乎可以想象出苏夫人摇着头微微发笑的模样,她那才冠古今的丈夫现在就像是个小丈夫在向她撒娇。“他会努力地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地种地。”他就是以为名副其实的农夫。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闲云野鹤的生活中,苏东坡还结识了很多道士和尚,这让他产生了归隐之思。但一切在皇帝驾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他就这样一直在路上,归京又被贬,大起再大落,其中坎坷,不由分说。颠沛流离,亲友渐散,可东坡还是东坡,依旧是那个从四川眉山走出来丰神俊逸的少年,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澎湃。在临死之前,他自题画像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他的苦难作为一种历练,他永远是笑着的苏子瞻。
林语堂先生做结时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于是千秋万代,苏东坡这个名字,注定要被永远铭记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4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盏。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东坡的一生,浮浮沉沉,生如浮萍,只能随风不定,可是他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达观心态依旧把每一天都当作是命运的福祚,不辜负任何一次的朝晖。如他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欢“,清者自清,哪怕举世皆浊,他依旧自在如风,因为风清月朗,他已然了解生命真谛;欢愉可享,不畏世道艰险,他仍旧能够恣意欢歌,因为历尽千帆,他早就明白及时行乐的道理。
苏轼作为天生奇才,感受细腻,思想盈透,诗文俱佳,赤子秉性,绝不为自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不精于自谋,却愿意为百姓分忧解乏;他虽不存一文,但却觉得自己富比王侯;他性格倔强却富有捷才,多才多艺、好奇深思。他处世接物不落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
论文采学识,东坡远超同道,因此他反而比某些沽名钓誉之辈更温和友善。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者。
然而,或许是才学过富,苏轼有时未免太心直口快,这也许就已经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笔。时人都称苏学士满腹学识,唯有其侍妾朝云一语道破,“学士满肚子的不合时宜“。这话听来即是好笑可爱却又让人心酸感伤。性格耿直如他,自然不屑表里不一,可是在言论远不算自由的北宋,祸从口出实在平常。更何况他一直站在世人关注的顶峰之上,高处不胜寒,暗地里不知有多少双嫉妒的阴爪只等着他一个不防备,便要将他拽入万劫不复之境。
“成也其诗,败也其诗”,说的便是东坡了。
“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向来易被妒,锋芒毕露泄天机。曾经同道狼子心,子瞻祸从口中出。但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也像是被瓢泼春雨侵袭之下的嫩笋,反而疯狂滋长。在那远离京都的密州,他只是抬头遐思,而后沉吟之间,便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即使千年之后,我们不见斯人,却仍然可以在这皎皎月光下想见其时其景。后来晚年的他身处岭南蛮荒之地,却依旧可以写诗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其人之大观让现时多少妄自菲薄之人自愧不如。
虽然饱经忧患拂逆,却让他的人性更趋温和敦厚,而非尖酸刻薄。今天的我们之所以喜欢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人生之苦而不尖刻的缘故。
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造就了东坡身份的多元性,难怪林语堂先生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他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实践的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他还是诗人,是生性诙谐却又会在月下漫步遐思万千的性情中人。
然而才学也好,乐观也罢,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淳朴自然。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意来自于王安石,结果人人皆知,这位旷世奇才要从光辉万丈的神坛上被驱至偏远乡壤,他被流放道了惠州。东坡完全可以从朝廷大员变为普通农夫,说一点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可他又是那样地泰然自若,“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发带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泽。”子瞻当真赤子也。
“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读到这一段我几乎可以想象出苏夫人摇着头微微发笑的模样,她那才冠古今的丈夫现在就像是个小丈夫在向她撒娇。“他会努力地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地种地。”他就是以为名副其实的`农夫。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在流放的闲云野鹤的生活中,苏东坡还结识了很多道士和尚,这让他产生了归隐之思。但一切在皇帝驾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他就这样一直在路上,归京又被贬,大起再大落,其中坎坷,不由分说。颠沛流离,亲友渐散,可东坡还是东坡,依旧是那个从四川眉山走出来丰神俊逸的少年,永远年轻,永远热情澎湃。在临死之前,他自题画像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把他的苦难作为一种历练,他永远是笑着的苏子瞻。
林语堂先生做结时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于是千秋万代,苏东坡这个名字,注定要被永远铭记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5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北宋词人苏东坡——旷达超脱。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高傲的苏东坡,因为世上仅此一个苏东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闪耀在中国的星空。
青春盛开,美好凝眸;青春为畔,永恒的河。东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纳他的年少轻狂,指导他该如何为人处世,伴他走过青春年少。在她十周年忌日时,苏东坡为你她作诗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子儋的十八岁到二十九岁,二人在侧,佳人共度青春。苏轼对于这个追随自己十一年的人,怀有不舍的`深情与刻骨的感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少年,壮志凌云,抱负不凡。所谓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都在这个少年身上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灵魂上的双胞胎,是莫逆之交。与“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与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羡慕。他们政见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稳,子儋教子由学识。记得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子由天天给兄长送饭。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怀想的还是子由。本说兄弟只是血缘上的亲近相似,但他们由貌至气质无一不随时产生共鸣。只是可惜的是,东坡死前都未能在见子由一面。但所幸这首词流芳百世——《水调歌头61明月几时有》。
苏轼对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对于兄弟的亲情,对于国家的热爱与渴望报效,还是对于黎民百姓的造福——赈济难中的百姓,帮助百姓饮水解渴,建设公立医馆,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贬谪他乡,穷乡僻壤,不比京都的繁华,一切都如烟云般消逝了。但东坡居士的日子从来没有寂寞过。清水煮猪肉,研制墨水,酿造酒饮,吃羊脊,种田,料理园子,这是他随处可栖的江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趣的皮囊与高尚的灵魂相结合,是我们所景仰的苏东坡。
大江东去矣,东坡已逝矣。东坡曾追求长生不死药,但未得愿,他的肉体已归西。但我仍将他之魂铭记于心。没有了皮囊的束缚,东坡来往世间岂不易哉?
我相信他在时空以外凝望着我们,在骨肉之中指导我们。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6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坡传》,不愧是语言大师,活现了一个更加真实、鲜活的苏东坡。大师为大师写传,这点很吸引人。
在林语堂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他比中国其他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很多方面像李白、老庄,乐观、豁达,会享受人生,不故作深沉。苏轼的文才更博,词、文、诗、画、书法都是第一流,就连烹饪也很有一套。苏轼在文字上最杰出的成就是把豪放风格揉入原本一味婉约哀伤的词里,使得词的地位能跟诗相比肩,在诗被唐人写尽后,开辟了文学的一片新天地。而苏轼自己的词刚柔兼济,气象万千,境界高远,单拿词的成就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文字,无论是史论,还是奏折,都写得纵横恣肆、雄壮宏远;小散文则如孤云出岫、清静淡泊。
他认为苏东坡是中国历当之无愧的、极令大众倾心仰慕的伟大文人,这不仅是基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魔力,更基于他总是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满腔正气,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以及由此形成的明亮的人格魅力。
在苏轼的身上,体现出了读书人的'天性。学而优则仕,又因为书生本性遭受排斥和贬谪。值得庆幸的是,对读书人最宽容的年代让苏东坡赶上了。北宋一百多年,没有因为文字的缘故杀过一个读书人。几千年的中国,还没有哪个政府心胸有这么博大。虽然苏东坡命运坎坷,几次被贬至荒域,他自己也曾发牢骚:“人生糊涂识字始”。但总的说来,北宋的读书人还是幸运的,也是敢说话的,人文之盛,春秋战国以来就是这个年代。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7
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
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情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
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在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
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
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8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教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我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可是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先与之为友的同事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9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的高峰!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0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照古时人
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他在月下举杯邀饮,衣角被清风带起,空气中久久回响那空灵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苏东坡。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简简单单的几处景物便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诗词始终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与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却是他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他在面对邪恶,面对错误,勇于提出,敢于批评。在他看来,荣华富贵,安宠荣辱不过是一己私欲,过眼云烟。他虽身在官场,心却在田野。他的双眼,关注的是百姓的愉悦与疾苦;他的目标,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带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这样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苏东坡也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是好一个“无一个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会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现在,谁能说自己相信“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最多也不过是认为天下并非全都是恶人罢了。不过这也有无可奈何之处,现如今,我们无法辨认他人脸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们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边的亲近之人。说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样的心态说出这样的话,那份淳朴、挚诚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为人父母,苏轼却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他儿子“愚且鲁”,这是为何?细细一想,却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灾多难,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担子也就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向来就多了一份责任,那兼济天下,关护黎民的责任。是了,或许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艰辛,这也是一个父亲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却并不精于自谋,应该说他是放任不羁、风光霁月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苏轼的《留侯论》中的话,不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吗?这样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倾倒而又望尘莫及。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苏轼的绝命诗,写尽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般大起大落,虽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却更趋温厚,而无尖酸刻薄。我想,我无法走近这位伟人,却也愿在这千年之后探寻他的足迹。
春去秋来,朝午暮夜时,弹指间,流年暗换,物转星移,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沧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谈笑风生间,淡看宦海沉浮。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1
近日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心中颇有感触。苏东坡虽文章名满天下,仕途却历经艰险,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皆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立于尖峰位置;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
苏轼,一个天生的乐天派主义者,在林语堂的笔下是那么的明显。对苏轼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化,我不感去亵渎他那近乎完美的人格,更不可能拥有如他般史诗般的人生,我只能静静的去体味这本书的深意。
苏子,他的达观是我最欣赏的,从他仕途坎坷,命运多劫中依然能在美食中找到乐趣。再想想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不懂得用乐观去化解,请记住乐观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苏轼却用一生诠释了这一点。朝云的有趣问答,苏轼的反映,满肚子的不和适宜。富有哲理而风趣。书中的字字句句无不体现这点。
林语堂笔下的苏轼是更是一个大文豪。他没有李白的'魄力,更没有杜甫深沉,他有的是贴近百姓生活的人。他的词他的诗是给每个人最好的祝福。苏东坡的《苏》中说:“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读他他的经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而正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真纯”的一部分,表现在其文章与事迹中,才得以传得千古美名。当代的我们也许没有杰出的事迹,但我们能做的是回归自然悟生活的美好。苏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如今的我们。
苏轼更是一位富有感情的人。他与三位妻子的美谈佳话固然其中富有许多时代的局限,但都是真情实感的体现。他的江城子,他的水龙吟。无不令人动心,而书中都详细表现出来。乌台诗后的东坡跌入了人生的谷地但他没有就此一决不醒。《苏》中写道:“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我想,这便是苏东坡的超脱。
我并非一味的夸大苏轼的魅力,固然他的缺点也显露在其中。我们所能作的仅仅是品位这样一味传奇人物,而这本书也传达了这样的意旨。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虽然我仅仅是一名高中生,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你!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2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北宋词人苏东坡——旷达超脱。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高傲的苏东坡,因为世上仅此一个苏东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闪耀在中国的星空。
青春盛开,美好凝眸;青春为畔,永恒的河。东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纳他的年少轻狂,指导他该如何为人处世,伴他走过青春年少。在她十周年忌日时,苏东坡为你她作诗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从子儋的十八岁到二十九岁,二人在侧,佳人共度青春。苏轼对于这个追随自己十一年的人,怀有不舍的深情与刻骨的感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一代少年,壮志凌云,抱负不凡。所谓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都在这个少年身上体现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灵魂上的双胞胎,是莫逆之交。与“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与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羡慕。他们政见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稳,子儋教子由学识。记得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子由天天给兄长送饭。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怀想的还是子由。本说兄弟只是血缘上的亲近相似,但他们由貌至气质无一不随时产生共鸣。只是可惜的是,东坡死前都未能在见子由一面。但所幸这首词流芳百世——《水调歌头61明月几时有》。
苏轼对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对于兄弟的亲情,对于国家的热爱与渴望报效,还是对于黎民百姓的造福——赈济难中的.百姓,帮助百姓饮水解渴,建设公立医馆,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贬谪他乡,穷乡僻壤,不比京都的繁华,一切都如烟云般消逝了。但东坡居士的日子从来没有寂寞过。清水煮猪肉,研制墨水,酿造酒饮,吃羊脊,种田,料理园子,这是他随处可栖的江湖。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趣的皮囊与高尚的灵魂相结合,是我们所景仰的苏东坡。
大江东去矣,东坡已逝矣。东坡曾追求长生不死药,但未得愿,他的肉体已归西。但我仍将他之魂铭记于心。没有了皮囊的束缚,东坡来往世间岂不易哉?
我相信他在时空以外凝望着我们,在骨肉之中指导我们。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3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在合适不过了。
一位既平凡有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等诸如此类称号不胜枚举。就是这么一个旷世英才,在失败和不幸中越挫越勇,越挫越可爱,全身散发着耀眼光芒,让人不敢亵渎他的高洁圣雅,走向了历史中邪恶和悲惨的聚集地,被邪灵束缚的灵魂、肉体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一步步紧逼自己到逃无可逃的境地,无情的剖析这媚俗的约束。随着清风、大地、河流汇聚于他的哲思里,滚烫的血液里,嵌进他的骨子里。
黄州成为了他一生之中不可磨灭的回忆。从直系朝廷命官到一个芝麻的小官只源于一场陷害,实则是被流放的罪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向着黄州走去,毅然已于人世之间,无可非议,他让那些丑态尽出的政治家和小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甚至嫉妒不已。他以深层次的哲思表现自我人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他的态度上是史无前例的通透豁达,力求在对待残酷人生现实与挫折时达到上善若水的至高无上境界。而不是因为人生不如意而轻易否定人生,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而游戏人生。
乌台诗案是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匪夷所思的案件,端坐于台上的统治者和其走狗经冠冕堂皇的冠以文学之名,糟蹋了如诗如画般高贵清冷的人儿,并且无赖之无止境,导致那样风华绝代的人儿从此远离高堂身边,从此便是奸佞小人当道的时代。充当被告的他端坐于法庭之上,法官和审判员却竞相审视和批评那文采飞扬的人。他们不但不知悔改,更加变本加厉,曾藏于面具下的恶魔之心终于被撕下,可惜那美好纯真无邪的诗人早已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身心俱疲。于是造就里一代伟人,终于他破茧而出。想必那时他必是骄傲的向那些挤眉弄眼的小人高调宣布:感谢你们的挑衅,让我更有涵养、有气质、有故事;感谢你们的蔑视和冷眼,让我更有勇气站起来,让你们看到我的光芒,为自己曾向我犯下的错饱受煎熬;感谢你们的污蔑,让曾经不自信的我挺起了脊梁。
最有趣的莫过于他竟然是个吃货,在这个物欲横流吃货当道的时代,谁不对他崇敬有加?自然又冒出一堆仰慕他之人,想必这也是当时的东坡先生所始料未及的吧!什么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肉等,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行动派,自己经常做出美味的食物,是个了不起的美食大咖。就是这些构不成社会影响力也构不成自我号召力的'行为,影响力一代又一代文人、政客甚至是寻常百姓家。
他是天生的救世主。在杭州率领众人疏通西湖,建立三塔,筑建苏堤。流落儋州时办学堂,成为儋州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如此,还向当地居民请教栽种,酿酒,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位巨子,成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内心强大到无可撼动,一步步东山再起,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无所不知的才华向世人证明痛苦所成就的伟大有多麽不可思议。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否被埋没,无论是否有千里马,也要如他般坚强不屈,不可埋汰命运的不公,因为成功是留给永远坚持真理的英雄。
在时空交错的季节里,温文如玉般的男子如一粒微小的星辰般存在着,为世界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刹那。那惊鸿一瞥早已使人迸发全部的热情与爱意,将所有的苦难转化为光明、微笑,使人爆发出令人咋舌的力量。现实中的我们应该勇敢而又执着,坚定而又强大,面对一切苦难笑而不语,可以用微笑击退一切敌人。用自己对生活的爱意,巧妙地除去一切困厄与黑暗。既然我不能选择最好的,就让最好得的来选择我,不断强大自己。
生活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最大的惊喜,命运给他的厄运逼他走向悬崖,他风轻云淡,从名动京师到乌台诗案再到被贬黄州,一路坚强不催,采菊于东南,悠然于南山。他骨子里流动的血液,思想里流动的哲思不容许他对自己的背叛。命运的齿轮转动,他的尊严不容许他的轻浮狂躁。他只有克制自己,放空自己,达到超然于物外境界。他的淡泊宁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异世雪莲般傲然立于世间,谁又能说这么一个温和宽厚之人,是流放的罪犯呢?在那抹残酷的刑罚下,保持清明的思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诽谤充耳不闻,一心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才华和精神,世人几人能做到呢?
也许没有身边知己,没有爱情,甚至没有亲人,更甚者没有一丝值得骄傲的资本,还会在天黑时独自徘徊。请不必悲伤,何不让书籍充当伴侣,与大自然惺惺相惜。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成为思想有厚度内心有深度的人,成为外表玩世不恭骨子里豪迈潇洒的人,成为看淡名利仍热爱生活的人,成为不拘小节仍举止文雅的人。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情人缠绵,行人匆匆,美好的一切,记得勿忘心安。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4
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
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
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声称是。
“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
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昂的怒吼,高傲地飞翔。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5
林语堂先生的小品看过一些,传记倒是第一次拜读,看了之后,才后知后觉的发现林语堂写传记也是精彩非常,拿起便不忍释卷。难怪这本书能被成为四大传记之一。
苏东坡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文豪,但人们喜爱他,尊敬他,并不仅仅是他的才华。这一点,在这本《苏东坡传》中,可谓解析的淋漓尽致了。光是看书后那密密麻麻,令人咂舌的参考资料的附录,便可知林语堂花了多少心思在研究苏轼,解读东坡。
这本书记载了苏东坡坎坷的一生,从名声大噪到几经流放,直至。资料详细,语言生动这些优点自不必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林语堂对苏轼这个人物倾注的心血,在书中的每句话里几乎都能感受到,林语堂就像一个忠实的“粉丝”,跨越千年时光,去寻找偶像灵魂中闪光的动人之处。其实历史哪里有可能百分百还原,林语堂对苏东坡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也被有些人评价不够客观。而我却认为,正因如此,林语堂所塑造的苏东坡,才显得格外有血有肉,才格外让人喜爱与叹服。他的才华,他的磊落,他的仁心,他的志趣,他通达的智慧,传奇的人生,并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损半分,反而引得后世知音的`共鸣。
林语堂先生当然也是知音之一,他忍不住拿起笔,把他的感悟写下。书中说:“杰作之能使历代人人爱读,而不为短暂的文学风尚所淹没,甚至历久而弥新,必然具有一种我们称之为发乎肺腑的‘真纯’。”而正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真纯”的一部分,表现在其文章与中,才得以传得千古美名。我想,打动了林语堂先生的,也正是那份“真纯”。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6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被人铭记,又有多少早已被人遗忘。而苏东坡,却是着漫漫历史中,恒久闪耀的星。从接触诗词以来,苏东坡便是我最熟识的文人,但对于他的了解,一直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只字片语。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跟着书中的一言一语,我对他多舛的一生感同身受。
苏东坡,是一个大体上同于李白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却有着相似的潇洒,相似的风流,相似的文坛地位,甚至是相似的人生经历。倘若提到盛唐的唐诗,脑海里出现的总是李白的身影;但若是说起宋词,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苏子瞻。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形容他的:“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各自的温柔敦实。”也正因为这些,苏东坡在政治上被啃食腐鼠的乌鸦视作眼中钉。
苏东坡的超凡,在于他的天真淳朴,顺乎天性。在他二十一岁高中,扬名立万,正准备为国家富饶献上自己一份心力时,却碰巧赶上了王安石变法,从此他的仕途之路注定坎坷。
苏东坡的生命仿佛一团炽热的火,热情地燃烧,为君主,更为百姓。
但在苏氏兄弟守丧回来,在神宗熙宁二年到达京师起,中国则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试验里,苏东坡这位清高的文人也被卷入政坛的漩涡中。
王安石变法中,最让朝臣惊愕的事王安石给御史台大换血的举动,这个排异存己的做法,让大臣不敢上书表达意见,也激起了苏东坡的不满,他上万言书给皇帝,当时所有的.高官大臣都已去职,他也知道这篇万言书上给了皇帝,即便不遭大祸,也会遭到罢黜,但他仍然上书了,这是他作为臣子,作为百姓父母官的职责所在呀。他警告皇帝说,君之为君,非由神权而得,乃得自人民之拥护,为人君者若不容许自由表示意见,焉能得到人的支持?这封万言书如同石沉大海,后来苏东坡因为青苗法又上书。而是情况恶化的事,东坡出的一道乡试题激怒了王安石,他立即遭到罢黜,调往杭州。
最著名的其实还是乌台诗案。东坡作诗,一向随心,他治理杭州期间,见到百姓穷困潦倒,负担不起债务的远走他乡或关进大牢,在写景时,自然免不了抒发对百姓的心疼。而且这些诗词,是通变派捏造罪名用的证据,通变派也是蛮拼的,要逐字逐句地解读出那些“毁谤”皇帝的罪证。因为这些莫须有的证据,东坡入狱,与他通信的朋友,也被放逐到更远的地方。读到这时,我在想,苏东坡的朋友们,是否会后悔和东坡往来呢?答案大概是不会!毕竟,在暗涌流动的政权之争中,谁能拒绝得了身边一颗希望般闪耀光芒的星呢?
因为苏东坡的才气和名气,在东坡被捕期间,他的政敌想方设法地想害死他,李定等人多次上奏,请求神宗处死东坡,好在仁宗的皇后死前为东坡求情,且遇到国丧,国家大赦,苏东坡也只是被贬谪降官。苏东坡在旧年除夕被释出狱,当天又写了两首诗,而那两首诗若是被御史细查起来,恐怕他又犯了对帝王大不敬之罪了。写完后,他也自嘲地笑了。但这性格上自然流露出的真纯,又岂是他自身能控制的?也因为这份真和纯,他才能在文坛上占领一席之地,被我们一直铭记。
政坛风云起,王安石罢相,复相,又罢相,新党跟着起伏,苏轼也跟着起伏,转眼他四十三岁了,大半锦瑟年华已过。看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苏东坡,此时真正成为了一代宗师,他的诗词更加成熟,不再同青年时的冲动热血,从他的诗词中总能感受到旷达与超脱。
他说“人生如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既然人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梦,那么还需担忧什么?他已经看开了,追寻着心灵的方向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风雨任平生”的坦然,宛如谪仙,自由潇洒,人生如梦,那么一蓑风雨任平生即可。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在思想超然于物外之时,他的作品也是最精致、最动人的。苏东坡的传奇是不可复制的,他真正遵从自己的心,参透人生如梦的真谛,这种飘举如仙的气质,古今得几人。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7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8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化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银辉浸汲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吹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牵挂。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接,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婵娟,以此寄托哀思。林语堂就这样与苏东坡相遇了。
一曰苏子: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林语堂言:“苏轼是一位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子用一生把世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把潇洒活成诗意。这是他在经历无数风雨后的`坦然。一点浩然气,快哉千里风。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造就了苏轼。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
苏子没有消沉。于赤壁之下吟诵赤壁赋,巨星之陨落只为再次燃烧自我。满世污
浊只为托出这一朵青莲花。粗布一生又如何?只要心中有诗,哪里都是远方。
苏子一人悲伤,是触及灵魂深处的痛,鲜有人能理解这样的悲伤。纵有佛印与东坡共醉,也只是稍纵即逝罢了。
二曰苏子: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不惑之年,身陷乌台诗案,政敌虎视眈眈。无力回天,谪居黄城中,把酒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长江风光处,寸步难移,成败任西东。此恨无解,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何人能懂你“千里共婵娟”的豪情与胸怀?何人能体会你“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的凄凉,世人所见没有你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寂寞,只有“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的超脱豁达。
林语堂与苏轼二人成对,是两位文豪的碰撞,林语堂以笔尖会东坡,而东坡早已在千年之前预留了人生空白,《东坡传》和盘托出,造就了两位文学巨匠的一生。
三曰苏子: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风流已逝,大江东去,举酒还酹江月。料峭春风,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人生。
将达观与悲悯放入酒壶,酿出甘露饮入豪肠,留下的意蕴便足以影响后世千年。苏子将春色裁为三截,二分尘土飞人世,一分流水予世人。做人当如苏子,三分悲悯观天下,七分达观笑人生。举手间戏笑荆公惹人妒,谈笑间成就千古遗万代。
我与林、苏同台,以语堂为纽带看东坡,以东坡为契机换语堂。透过字里,穿过行间。我可以看到苏东坡从历史的风尘仆仆中走来,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吟诗颂歌有客弄萧音如怨,饮酒凭窗苏子遗世羽化仙。
辉煌也罢,落寞也罢,宠辱不惊,自适其中。苏轼总能感受生活的美与快乐,
他对生活了解得太过透彻,透彻到看破尘世真相后依旧乐观,以纯真智慧面对浊世这便是他最强大的武器。
这般豁达的胸襟你我可曾洞明,这般强大的武器你我可曾拥有。让我们翻开书本,走进东坡,走进语堂。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强大的武器。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19
读完《苏东坡传》,在看到结尾处的“万古不朽”时,心中觉得怅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现在才真正认识他,并努力透过书去解他,但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年少都怀着雄心壮志,可世事无情,梦想总被“雨打风吹去”。苏轼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但“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不如“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几近颠沛流离,最让我为之钦佩的是苏轼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儿都是家乡,一副乡土派头,融于山水之间。
一杯茶,一幅远山的画,一个美好的梦想,就不难感受到苏轼为之推崇,并躬行实践的清欢。一本书讲述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其实又活,并随着每一个读者的阅读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台剧,我们也随着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当豪情经过磨练,渐渐转为平实,一颗心安静下来,开始着细小处为民造福,苏轼处处为民请命,囤积粮食,以抵灾荒。久旱降雨,他比谁都高兴,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责任。
我想,如今的社会有多少人抱怨这抱怨那,不如抬起头多看看身边的美好事物。人总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练,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态度。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0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苏东坡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我在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看到这些描述,大家或许和我一样,想要再一次去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爱的大诗人。
本书共二十八章,从苏东坡的童年写到终了。读林先生的作品让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阅读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读这本书,并不顺利,文中摘录了一些诗词,遇到诗词,不得不停下来想去弄明白诗词的含义,所以目前还没有读完一整本。
苏东坡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说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最喜欢他与王弗的感情,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王弗身故后在苏东坡的.诗词中,能感受到苏东坡对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苏东坡与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让我特别羡慕和喜欢,两人不只是兄弟,还是良师益友,如果有两个宝宝,培养出他们那样的感情,也无憾了。
书中还有一些育儿方法,比如:东坡小时候努力苦读经典名著,抄写背诵;父母与孩子,晚辈高声朗读,老辈倚床而听,帮小朋友纠正错误等,很多美好的小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传记,有政治,有情感,有生活,有欢喜,有苦闷……阅读的同时心情也随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书,回味无穷。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1
《苏东坡传》从苏东坡的童年到暮年,从人生的顶峰到谷底,写了这位大人物辛酸的一生。
苏东坡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坎坷不幸。他曾多次被贬官,就连他的至交好友章惇日后都成了他的政敌,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升了官,那就尽自己所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杭州做高官时,他利用太后的赏识,用朝廷的拨款在杭州兴建水利工程,建了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贬了官,那就快快乐乐地过农家生活,在黄州时,他还当上了农夫,自己种菜、盖房,过着“淡而有味”的日子,即使被贬到了海南岛,他还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再糟糕的事,在他的眼中,都能变成好事。正是这样的性格,塑造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如果他遇到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那就不会有美丽的苏堤,不会有“黄楼”,更不会有那么多篇或优美或豪迈的.诗词流传千古。
生活肯定不是事事顺利的,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一味的为一个挫折难过,你将会遭遇更多的挫折,有句话说得好:“当你为错过太阳而伤心时,也会错过星星和月亮。”难过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乐观面对,积极想办法,困难才能被解决。要知道,许多事情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糟糕。遇到不幸的时候,就想想苏东坡吧,他尝尽人间辛酸,可是他仍然乐观的面对生活。与他相比,我们这点不幸又算什么呢?当你事业顺利时也不需要得意忘形,“乐极”同样会“生悲”。要好好利用来之不易的机会去做有意义的事。交好运时也同样用苏东坡来提醒自己,如果苏东坡成为高贵时贪图享受,不为民办事,他也不会有今天的盛名。
要知道,如果你笑看生活,同样的,生活也会向你微笑。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2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教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我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可是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先与之为友的同事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3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4
今天,当提到苏东坡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宋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然而他不仅诗作得好,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但相比之下,苏诗更为著名。
苏东坡生于宋仁宗景佑三年,卒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他在北宋最好的皇帝当政期间长大,在一个心地善良但野心勃勃的皇帝在为期间做官,在一个十八岁的呆子荣登王位之时遭受贬谪。所以读《苏东坡传》同时也是在了解关于北宋盛衰的一部史诗。提到苏东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和他有很大关系的人——王安石。众所周知,王安石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苏东坡政治上的对头。在当时的.腐朽政治之下,王安石为了实施自己那套社会改革新法而不择手段,将倡异议之人全予罢黜。然而广事宣传新政的结果却是:在五谷丰登的年月,农民的生活却苦不堪言,他们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不逃离乡里。然而苏东坡只能为他们呼天求救,但是却无法一施援手。由此可见,当时淳儒贤臣遭到迫害、小人当政的朝廷是多么可怕啊!
苏东坡之所以在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他诗文书画上的卓绝之美。苏东坡很巧妙地描写了他自己的为文之道,其行止如“行云流水”。也许,用“能使读者快乐”六字来评价苏东坡的作品最恰当不过了。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5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照古时人
望着夜幕中的那轮月,深邃的黑幕将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空明的月光如积水满溢整个庭院,影影绰绰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错杂的竹与柏的影。似乎才情总与美酒为伴,他在月下举杯邀饮,衣角被清风带起,空气中久久回响那空灵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苏东坡。
最先知晓苏东坡,是从他的诗、他的词开始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简简单单的几处景物便描绘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洋溢青春乐观的精神;“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诗词始终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人。苏轼的一生,交织着才情与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诗。一首带着画,隐着情,有时天真,有时老练的史诗。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的笔下,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生动的苏东坡。最吸引我的却是他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品性。他在面对邪恶,面对错误,勇于提出,敢于批评。在他看来,荣华富贵,安宠荣辱不过是一己私欲,过眼云烟。他虽身在官场,心却在田野。他的双眼,关注的是百姓的愉悦与疾苦;他的目标,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苏堤,原来是苏轼在杭州做太守时,发现西湖中有一种水草,破坏了湖的水质,影响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带领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无处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这样既为这些水草找到合适放置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方便人们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举措。
苏东坡也曾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真是好一个“无一个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也会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现在,谁能说自己相信“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最多也不过是认为天下并非全都是恶人罢了。不过这也有无可奈何之处,现如今,我们无法辨认他人脸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们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边的亲近之人。说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现在的我们或许无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样的心态说出这样的话,那份淳朴、挚诚是我们所不能想象的。
为人父母,苏轼却曾为他刚出生的儿子写下这样的诗句:“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不免让我有些许诧异,没有望子成龙的期盼,没有要其出人头地的要求,却只希望他儿子“愚且鲁”,这是为何?细细一想,却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灾多难,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担子也就越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人向来就多了一份责任,那兼济天下,关护黎民的责任。是了,或许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艰辛,这也是一个父亲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却并不精于自谋,应该说他是放任不羁、风光霁月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苏轼的《留侯论》中的话,不也是他自身的写照吗?这样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倾倒而又望尘莫及。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苏轼的绝命诗,写尽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般大起大落,虽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却更趋温厚,而无尖酸刻薄。我想,我无法走近这位伟人,却也愿在这千年之后探寻他的足迹。
春去秋来,朝午暮夜时,弹指间,流年暗换,物转星移,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沧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谈笑风生间,淡看宦海沉浮。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6
今年国庆七天长假,奉教师之命借来厚厚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是是想草草读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我被苏东坡命运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对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产生了无限的敬意。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无可比拟的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才。他的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的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的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的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乐观豁达的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可是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先与之为友的同事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的`几度外放他乡的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的词句和凄美的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的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的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可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欢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东坡的浩然之气,也将如他的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 篇27
《巨人传》中曾写道:“人与人之间最使人心痛的,莫过于自己以诚恳的态度希望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友好,结果却得到了恶意和伤害。”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在合适不过了。
一位既平凡有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书法家,诗人等诸如此类称号不胜枚举。就是这么一个旷世英才,在失败和不幸中越挫越勇,越挫越可爱,全身散发着耀眼光芒,让人不敢亵渎他的高洁圣雅,走向了历史中邪恶和悲惨的聚集地,被邪灵束缚的灵魂、肉体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一步步紧逼自己到逃无可逃的境地,无情的剖析这媚俗的约束。随着清风、大地、河流汇聚于他的哲思里,滚烫的血液里,嵌进他的骨子里。
黄州成为了他一生之中不可磨灭的回忆。从直系朝廷命官到一个芝麻的小官只源于一场陷害,实则是被流放的罪犯。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脏水向着黄州走去,毅然已于人世之间,无可非议,他让那些丑态尽出的政治家和小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甚至嫉妒不已。他以深层次的哲思表现自我人生,令人刮目相看的他的态度上是史无前例的通透豁达,力求在对待残酷人生现实与挫折时达到上善若水的至高无上境界。而不是因为人生不如意而轻易否定人生,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而游戏人生。
乌台诗案是史上最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匪夷所思的案件,端坐于台上的统治者和其走狗经冠冕堂皇的冠以文学之名,糟蹋了如诗如画般高贵清冷的人儿,并且无赖之无止境,导致那样风华绝代的人儿从此远离高堂身边,从此便是奸佞小人当道的时代。充当被告的他端坐于法庭之上,法官和审判员却竞相审视和批评那文采飞扬的人。他们不但不知悔改,更加变本加厉,曾藏于面具下的恶魔之心终于被撕下,可惜那美好纯真无邪的诗人早已被折磨的遍体鳞伤、身心俱疲。于是造就里一代伟人,终于他破茧而出。想必那时他必是骄傲的向那些挤眉弄眼的小人高调宣布:感谢你们的挑衅,让我更有涵养、有气质、有故事;感谢你们的蔑视和冷眼,让我更有勇气站起来,让你们看到我的光芒,为自己曾向我犯下的错饱受煎熬;感谢你们的`污蔑,让曾经不自信的我挺起了脊梁。
最有趣的莫过于他竟然是个吃货,在这个物欲横流吃货当道的时代,谁不对他崇敬有加?自然又冒出一堆仰慕他之人,想必这也是当时的东坡先生所始料未及的吧!什么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东坡肉等,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行动派,自己经常做出美味的食物,是个了不起的美食大咖。就是这些构不成社会影响力也构不成自我号召力的行为,影响力一代又一代文人、政客甚至是寻常百姓家。
他是天生的救世主。在杭州率领众人疏通西湖,建立三塔,筑建苏堤。流落儋州时办学堂,成为儋州文化的传播者。不仅如此,还向当地居民请教栽种,酿酒,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位巨子,成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内心强大到无可撼动,一步步东山再起,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无所不知的才华向世人证明痛苦所成就的伟大有多麽不可思议。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否被埋没,无论是否有千里马,也要如他般坚强不屈,不可埋汰命运的不公,因为成功是留给永远坚持真理的英雄。
在时空交错的季节里,温文如玉般的男子如一粒微小的星辰般存在着,为世界万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刹那。那惊鸿一瞥早已使人迸发全部的热情与爱意,将所有的苦难转化为光明、微笑,使人爆发出令人咋舌的力量。现实中的我们应该勇敢而又执着,坚定而又强大,面对一切苦难笑而不语,可以用微笑击退一切敌人。用自己对生活的爱意,巧妙地除去一切困厄与黑暗。既然我不能选择最好的,就让最好得的来选择我,不断强大自己。
生活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最大的惊喜,命运给他的厄运逼他走向悬崖,他风轻云淡,从名动京师到乌台诗案再到被贬黄州,一路坚强不催,采菊于东南,悠然于南山。他骨子里流动的血液,思想里流动的哲思不容许他对自己的背叛。命运的齿轮转动,他的尊严不容许他的轻浮狂躁。他只有克制自己,放空自己,达到超然于物外境界。他的淡泊宁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异世雪莲般傲然立于世间,谁又能说这么一个温和宽厚之人,是流放的罪犯呢?在那抹残酷的刑罚下,保持清明的思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于诽谤充耳不闻,一心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才华和精神,世人几人能做到呢?
也许没有身边知己,没有爱情,甚至没有亲人,更甚者没有一丝值得骄傲的资本,还会在天黑时独自徘徊。请不必悲伤,何不让书籍充当伴侣,与大自然惺惺相惜。努力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成为思想有厚度内心有深度的人,成为外表玩世不恭骨子里豪迈潇洒的人,成为看淡名利仍热爱生活的人,成为不拘小节仍举止文雅的人。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情人缠绵,行人匆匆,美好的一切,记得勿忘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