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红楼梦》优秀读后感(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题记
一首葬花吟,是诗,也为歌,顿将我的思绪牵绊入那红楼的梦萦中。
只记得刚读罢红楼,心里不免添了几多浓愁,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还是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或许都不是,我曾为黛玉和宝玉对自由爱情的向往而感叹,却悲愤那终究是落了空。
在红楼中,我颇为钟爱的是黛玉,黛玉性格里独有一种叛逆和孤僻,尽管她对于世俗不屑一顾,但她却尤其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像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这样的女子,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是如此地可遇不可求。可是就是这样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女子,还是收获不了纯洁的爱情,终究是落了个苦的结局。而归根结底,是源于她凄凉的身世、她骨子里透出的多愁善感与懦弱,以至于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因此彻底扼杀了她与宝玉之间的情谊。
我觉得黛玉在贾府中的地位并不高,所以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却找不出她可依靠的亲人;她生性寥落忧伤,更找不到倾述的知己,满腹愁肠道不尽,哪怕是宝玉,也总是让她患得患失。黛玉是凄惨的,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钟情的是那薛家的宝钗,让她与宝玉的姻缘成了空。
但是后来细想,死对于黛玉又无非是最好的解脱,至少让她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了,否则若真让她活了下去,以她的脆弱,是受不了如此大的打击的,再说宝玉无非是个纨绔子弟,身在富贵中,从小被一群女人包围着,生性也早已偏向了柔弱的性格,现如今贾府塌了,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自然也给不了黛玉幸福。
我一直不喜欢薛宝钗,认为她是带着虚荣的面具过了一辈子。就如她和黛玉间的“假”情谊,愣是别人拿她当了谈心的知己,却还是上演了一出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之戏。其实看完整本书,才觉得宝钗这号人物的结局也是落魄的,她是当上了宝二奶奶,可是她失去了丈夫的关爱,她只能孤独生,孤独死,锁在这寂寞的红楼中,老死去,她的最终或许比黛玉更凄惨。
至少黛玉爱过了,追求了一份真挚的感情,是带着回忆死去的。而她,什么都没有,即使有了宝二奶奶的头衔,但是贾府是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所以都无用了。
贾府有复兴的可能吗,还是真正的彻底败落,高鹗没有续写到,但够了,我知道我会一直读下去,每一新诵或许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红楼梦》是读不尽的,已经传了二百多年,今后却还要传下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抹忧愁冷处浓!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2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枉凝眉》
经常从妈妈的嘴里听到这首好听的歌,后来才知道这是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经典歌曲。被歌曲打动的同时,总想看看《红楼梦》究竟是什么故事,前一阵子,哥哥给我拿来了这部名著,我才有幸拜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贾政之子与生俱来通灵玉而性格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使得贾宝玉娶带有黄金琐的薛宝钗,让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
这部名著让我看的是眼花缭乱,摸不清头绪,光人物都让我难以记住,我决定要继续研究它,多读几遍,用心去领会古人的文采。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3
红楼梦不过是时代的一场梦,轻易兴衰的一场梦,只不过是造化弄人罢了。曹家也一样,作者曹雪芹身处一个功臣之家,富贵的人生却在一夜之间败落。曹雪芹过着凄惨的生活。贾家何尝不是如此呢?经久未衰的一个大府在一夜之间败落。哀呀!
全文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作为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其实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正是因为生于如此家庭,才会以悲剧结尾。本是爱,却因凡尘干预,以悲剧收场,贾宝玉也剃发成僧了却尘缘。
贾府之奇,竟有宁、荣二府。人物大小不计400余人。其中甚有奇人。十二金钗甚奇也,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皆是奇女子。王熙凤以“辣”著称,人称“凤辣子”,行为风风火火,言语直接。还有贾家四小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是也,也应了“原应叹息”之意。林黛玉,内慧外秀,不慕荣华富贵,“此女人间有几个?”
贾家败落之因甚是多。一、府内人口众多、主仆上下,事务繁忙,竟无一人出手管理、谋划。二、贾家三代人人丁虽旺。自是个个游手好闲的,谁人治家兴家呀!三、贾府讲究排场,不能节俭,面子还在,但是钱财早已亏空。四、日常生活之中,嫡庶之间、奴仆之间,矛盾比较复杂……贾府之败落,因由太多。
封建贵族没落的生活不过如梦一场,梦醒一切散尽罢了。太多错综复杂的人事纠葛、矛盾冲突。红楼梦岂不是梦红楼而已。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4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时,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如蝶舞般曼妙轻盈,似夏花般明媚灿烂。那惊鸿一瞥的一池春水在心间荡漾,慢慢散开,轻轻弥漫……初见,只是不经意相遇,便宛若前世相识。——题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只是我们心中一个美好的期许。宝玉,黛玉,他们何又不想回到初见?
或许带着一份感念过往,心许一份对美好的憧憬,这样的日子会过得不至于悲悲戚戚,哀哀怨怨。悲切、哀怨能瞬间把西风吹成东风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人生的道上有时除了美好,还有份无奈。人生如此,爱情如此,相遇如此,相离亦是如此。
都说喝下奈何桥上孟婆的那碗汤,前尘往事会忘得一干二净。可是,有几个人愿意喝下那碗汤,愿意去忘却那份久违的过去呢?宁可几生几世的纠葛,也不愿生生世世的忘却。谁都不知道当初的相遇会换来此生的痛,如果真的都知道这样的结果的话,会有几个愿意开始呢?
人生若只如初见。微笑,始终没能凝固在缘尽那一刻。黛玉凝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寻觅着,往昔的眷恋。他又怎会知道,她心里的痛?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有时也换不来今生的一次擦肩。我们谁都知道天意如此,并不是一切随着我们的意愿能改变的。不变的是模式,变动的是情感。如若一切都能回到起点,我想我们谁也不愿意去触及太多的悲哀,都愿意把所有的快乐留住。但是,人生没有假设,爱情没有如果,岁月没有一成不变,时间不会永远驻留在某个点……
叶子的离开,到底是树的不挽留,还是风的亲切召唤,我们谁也说不清。这,或许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结果,是一种落叶归根的自然现象,谁也无法去阻拦,谁也阻拦不了。《红楼梦》中的爱情,即便也是这样,或许在没有相遇的时候,已经想象好了万种不期而遇邂逅的美好期盼;在相遇的最初,肯定想象着以后的万般美好,谁也没有想过会怎样结束这段爱情。所以,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一切是美好的,但又或许一切是不完整的。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唯美,但这样的人生的太过完美,有时也会觉得失去了该有的一种曲折美的乐趣。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又怎样呢?没有经历沧海的时候,我们会知道难为水吗?没有经历除却巫山的难时,会知道不是云吗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谁都喜欢的一份完整,谁都向往的'一份安宁。这样的爱情,谁又不会去向往呢?
感念生命里的所有精彩,感念爱情里的所有美好。让记忆停留在那份美好的时间里,少份纠葛,多份豁达。如果,什么都人生如若初见,或许生活也缺了份韵味。人生的道上,不许我们有太多的假设,记住所有的温馨,隐藏所有的阴霾,这或许就是一种快乐。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5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广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几代人的命运沉浮。
妈妈说《红楼梦》本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人看到的是爱情,医生看到了各种药方,美食家看到了山珍海味,政客看到了家族兴衰,诗人看到的是诗词歌赋……
而我却是糊里糊涂,这书太复杂了,说实话我基本没搞懂。我搞不大清楚,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相互喜欢又为啥要相互折磨呢?薛宝钗她到底是真善人还是假装的呢?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到那么多的苦难呢?王熙凤的手段干吗要那样的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为了逗他人开心假装的呢?……太多了,我搞不清了,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6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隐士为线索开始即结束了整个的故事。
我总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败落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感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没落,这在喜聚不喜散,爱好大团圆结尾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我不得不感激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杯具,可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杯具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相比之下,应当说,宝钗是一个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禁锢的女孩,文中也没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欢宝玉,只是明示了贾府最高权威元春站在了宝钗的一边。没人会在意宝钗的意见,她和宝玉一样。只是封建贵族制的牺牲品。
宝玉犯错挨了打,宝钗义正言辞,劝道“你是要改过了罢。”于是她被学者定位封建统治的卫道士。等我们看到了红楼的结局:黛玉的惨剧,宝玉的杯具,宝钗的闹剧。
品读之后,就会发现能够受伤也是一种福气,即使是像黛玉那样失恋了,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场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抱着自我的抱负与才华和对宝玉的爱和恨走呢?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种人生归宿能够选择,那么,死于悲痛,比活在心如枯槁不发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种“碧云天,黄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无由的,好的感情总是最接近人类美的本质。女子对此的追求要更偏执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宝黛二人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感情是一种如此稀缺的资源,除了珍惜,我们别无它法。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7
青春:自我个性的彰显
大观园是特别为了接驾元春贵妃回贾府省亲而盖。元春走后,为了不荒废大观园的美丽风景,就给这些弟弟妹妹住进去了。在这里,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这里更是贾府少男少女摆脱教条,摆脱繁文缛节的伦理文化的秘密基地。
这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一种来自对生命的探索,对个性彰显的渴望,对情义,对文学的追求,趁着大家长贾政在外出差,创办了海棠社。大家志同道合,凭着对诗歌的浓厚兴趣,约好定期组织聚会,用自制的游戏规则,进行诗歌的创作比拼。
社团是贾家三姑娘探春提出,她的邀请函中表达用诗来作为聚会的主题,让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爱好、兴趣,摆脱现实中对名利的追求和夺取,从而找到更高的生命理想。
在儒家伦理思想的长期压抑下,每个年轻人都渴望得到个性上的彰显。渴望突破牢笼,渴望权威,渴望叛逆。海棠社规定,每个参与的人都必须给自己取号。这是他们摆脱伦理,渴望显露自我的方式。因为青春就是自我的彰显。
深入骨髓的世家文化熏陶
海棠社充分展现了大家的内心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一种高雅的生命情趣。探春创办诗社前,写的邀请函,先是让读者窥探了这群孩子隐藏的文化底蕴。
第一次正式的诗歌比拼,大家用菊花做宾,用人做主。分用12种人与菊花不同的对话来拟诗。这一场比拼,每个人可谓是信手拈来就是一首诗,每首诗包含的典故足以证明,贾府的少爷小姐们平时在饱读诗书上没少下功夫,每个人作的诗充分展现了她们的品味与生命哲学。从这一首首诗歌中,窥探出他们的文化的深厚。不禁思考:他们小小年纪,怎么会具有如此超越一般小孩的品味和文化底蕴?
我想这大概是源自贵族文化的传承吧。贵族的传承不是物质的传承,而是文化的传承。富不只是财富,更是精神上的富裕。贾府的孩子们从小在这个家族中耳濡目染,传承了贵族的精神与文化。文化已经渗透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在他们身上,有着深入骨髓的高雅。
就如,家常螃蟹宴后,大家酒足饭饱,即兴就这螃蟹作诗;又如,宝玉与戏子蒋玉函在酒楼行酒令,每一个酒令都是诗,夹起一块食物就要念出食物有关的诗句。再如,牙牌酒令,一副在我看来满是小点点的牌,他们却能以此联想,吟诵出名人诗句,由衷让人佩服。
文化是渗透在人身上的,自然而然散发的气韵,这是如此着迷的东西。高雅的文化追求让贾府的这些人与普通的家庭的小孩区别开来,它让人摆脱庸俗,让人对生活更加热情,让人有更高的生命觉悟。
成为有生命情趣的人
上周公司年会上,一位女领导向我们分享,她想成为贵族女人。有人便告诉她,她成就不了。因为贵族是几代人的文化传承。然后她总结了一句:既然不能成为贵族后代,那就努力成为贵族的母亲吧。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贵族家庭,但大部分都是普通家庭。我们都是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然而,我们的内心也有着对美好的向往,所以我们不断地读书,摆脱俗气,努力让生命得到更高的层次。
记得素黑说“我们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地优化上一代,让一代比一代好,这就是文明的意义”。愿所有没能拥有像贾府这样贵族出生的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生命的情趣,并不断地坚持我们所追求的。让我们心怀好梦,让这美好永远地流传下去。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8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它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大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来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住在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孩,她们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贾宝玉是这起人中的唯一一个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整个贾府,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连成一片。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是外形美,而且内心是更美的。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9
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
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人生如戏。曾几何时,那些古时的文学大师们,把满腔热血,把人生感触以各种形式呈现在我们跟前,名著让人慢慢感悟,经典让人回望过。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0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本章回主要写了可怜的林黛玉病情愈加严重,吐出了许多鲜血,身旁只有紫鹊照顾,无人问津。此刻正在宝玉成亲之时,原来贾母想要宝钗,宝玉二人在一起,并不想让宝玉娶黛玉,又处处想着法子,便请王熙凤插手,凤姐倒用了移花接木,把黛玉换宝钗,自然宝玉不知了。
玉、钗之间的婚姻并不是两厢情愿的,而是家长强迫,没有所谓的“自由婚姻”。这是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悲剧折射,哪怕是上层阶级家庭都如此,下层阶级自然可想而知了。
爱不爱谁,宝玉心中早已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但娶谁为妻,宝玉却一点权力都没有,一切决定在父母之手,取决于父母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悲剧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局。
当体弱多病的.黛玉得知玉、钗婚姻,加上多愁善感的本性,患上了一场夺命的“大病”,为了爱情熬下了最后一滴泪水,含恨而死,死前居然一怒之下将同宝玉昔日赋的诗稿手绢全焚了,还没说完那句“宝玉,宝玉,你好。.。.。.”的话句,就香消玉殒了。正所谓:几载幽情成逝水,一腔痴梦赴黄粱。
正是封建统治制度下对妇女身心的约束,冷酷与残暴,曹雪芹才把以黛玉为主众多悲惨结局女性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美酒,令人悲怜,发人醒悟。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1
在老家的日子没有网络,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只好翻出一本《红楼梦》来打发时日。
正好今年七月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也去过了大观园。现在看《红楼梦》更有了一份亲切感。
几日囫囵吐枣的把《红楼梦》看完。其中对于文章中的那个情色描写我很感兴趣。偷偷的看了好几遍。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心目的纯洁完美的王子--贾宝玉。这个一直被人们为和林黛玉的忠贞爱情所称赞的好男人,突然也被我挑出了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对性的随意。
贾宝玉的第一次性行为,并不是和自己深爱的林黛玉一起完成的。而是和自己的贴身丫鬟袭人完成的。那次在梦中听了警幻仙子的启蒙后,在梦中和警幻仙子来个初试。第二天醒来后,竟然和袭人真真实实的来了一次。这就贾宝玉对性的态度,嘴里口口声声说爱着林黛玉,甚至最后的结局都是宝玉出家。但是他和袭人的性行为,我觉得给他个人的人格抹黑了。他在我的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可能就连写本书的作者曹雪芹老人也是在骨子里都这样想的:我追求爱情,但是对性行为我可以随心所欲。
还有一点证据:那就是宝玉和宝钗结婚后,宝钗竟然怀孕了!我异常震惊,当得知林黛玉死了,宝玉竟然还有心情令宝钗怀孕!难道男人真的可以和不爱的女人,为了满足生理需要,发生性行为!还有宝玉调戏自己母亲身边的金钏儿,最后导致其跳井自杀。还有他与身边的丫鬟晴雯调情,让晴雯撕扇子。
看,这就是人们所歌颂的美好爱情。这就是所谓的好男人!哈哈哈哈,天大的笑话,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一个封建社会的流氓男子,竟然被曹雪芹歌颂,让大家来同情,还说什么爱情的忠贞者!骗谁呢?把大家都当成傻子吗?这个流氓成性的恶心男有曹雪芹先生写的那么伟大吗?
再来看看我们女主人公林黛玉,她一心为了爱情,守身如玉,就连宝玉送她鹡鸰珠,她都嫌弃是臭男人用过的,不要。她性情高雅,爱护世间万物,连那些花儿都放心不下,给它们做一个花冢。黛玉几乎从不和男人打交道。纵观整个《红楼梦》,和黛玉打过交道的男人,几乎没有。更别说有性关系的了。我猜想林黛玉是要把自己的处女之身交给自己深爱的贾宝玉的。
以上可以看出,男女对性关系的态度:男人对待性,不管有无爱情,性行为都可以进行。可以嘴里说着,你是我的心里最爱,但还可以与别人进行肌肤之亲。而女人则不行,对于不爱的男子,断然不会和他有半点的肉体瓜葛,能为心爱的男人守身如玉。可怜天下的女人,知道男人是这个德行后,会有何感想呢?反正我现在是恶心贾宝玉这号男人了,给我的情感蒙上了一层阴影!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2
《红楼梦》这本书是我从十一岁开始读的,它是所有我读过的书中我的最认真的。每每看起这本书,我就完全沉浸在书的情节中了。
起初看这本书,只觉的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结果十分悲惨。
贾宝玉本是天上的神瑛侍者,因一株名为“择珠草”的草而枯萎,便以甘露灌溉,得以长生,这“择珠草”为报恩情,特降凡历劫,以还灌溉之恩。殊不知“择株草”就是现世的林黛玉。正因为这一次报恩才引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一段痴情。
书中重点写了贾宝玉、黛玉、宝钗等人,而其中我最不喜欢的是宝钗。尽管他善解人意,心灵手巧还事事做得周全,我却依然对她产生了不好的感觉,或许是因为它阻碍了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而且众人设计宝玉用偷梁换柱之法,把黛玉换成了宝钗时,宝钗明知道原委,却依然遵从贾母等人的吩咐,害的宝玉黛玉最终阴阳两隔,而更为令人心痛的是黛玉是在宝玉宝钗成婚之时香消玉损的,而事后好些天宝玉才知道这件事。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3
细品红楼,别有一番滋味。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她,多愁善感,却对宝哥哥情有独钟;她,体弱多病,却在骨子里有着一份傲气;她,虽从小寄人篱下,却有着冒犯不得的自尊。
“黛玉”,人如其名,她总是淡施朱粉,一身青绿衣衫,更是显得她瘦骨如柴,一脸忧伤表露无遗。太多的时候,她是孤寂的。晚春时节,桃花凋零,这可人儿又触景伤情,为之抽泣起来,许是认定自己不久后亦会如此罢?她孤身一人,扛着花锄踏出闺房,悠悠地走到林中,将收集的残花瓣儿从囊中轻轻倒入挖好的坑中,把着锄头一点点将它们掩埋,泪珠顺着消瘦苍白的面庞滚落,滴入土中,连同忧伤一并带了出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初识红楼,我并不喜欢黛玉。她的.争风吃醋令我厌恶。我曾将她比作玫瑰,身上带刺,总把好人伤,使得气氛尴尬至极,她却没事似的。后来我明白了,她从小父母双亡,被迫寄人篱下,势必要受人脸色,可她的自尊心令她坚强、孤傲,一味地在别人话里挑刺,也并非她所爱,只是她早已习惯于保护自己。
我欣赏黛玉对宝玉的万般痴情。前世,她是仙人悉心呵护的一株绛珠仙草;今生,为报恩来寻宝玉,一心为他牵肠挂肚,得来的却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每每读至些处,我便替她婉惜:黛玉的结局太过凄惨了。她一直恶疾缠身,饱受病痛的折磨。弥留之际,众人为她沐浴,还未完毕,只听得她断断续续的一句话:“宝……宝玉……你……你好……”便一丝不挂地躺在了桶里,停止了微弱的呼吸,当老祖宗闻讯赶到时,已剩下一具冰凉的尸体,惨白的脸上,眉头依旧紧缩着,即使魂魄归西,她的傲骨仍存,正应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黛玉在病榻前,含怨烧去了所有的诗稿和那块令她珍惜的手帕。空气中,那焚化成灰的诗稿已不成形,但淡然飘忽着黛玉曾用过的墨汁香味。
我钦佩黛玉的诗情才气。潇湘馆的陈设令我顿生敬意,当初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挨个儿地参观各个屋子,步入潇湘馆时,满屋书香气息,无锦罗帷幔之类装饰,只有文房四宝齐摆案台,不觉赞叹:“这许是哪位公子哥的书房吧?”只见老祖宗闻言笑答:“哪里的事!这是我那外孙女的闺房。只不过她好吟诗作赋,不兴女红罢了。”黛玉即兴作诗的能力可谓了得。贾元春从宫中回来探亲,临走时给众人出了题,黛玉提笔写下几篇妙文,得到好评,又为宝玉连作几篇,更是令我大开眼界。
其实黛玉何尝不是自由的象征,她不愿受那封建思想的压迫,语带讥消,表达着内心的不满。她虽多愁善感,却是体现出她内心的纯洁,她轻声哼唱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娇小柔弱的身影在风中微微颤抖着,一袭青衫盈盈前进的。
品完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红楼一梦,我早已落泪轻泣。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4
不知道你在哪里,我曾随风去追逐,在里唱着黎明的歌,在拂晓缱绻月的,千山万,光雨露,不曾停下追逐的脚步。这一次,见到了你,心里总是有种难以名状的悸动,你的眼睛,你的脸庞,你的一颦一笑,无一不在我的心底回,让我早已宁静的心再一次动不已,再一次焕发美丽却空寂的希望。
人的绪怎么会这样可笑呢?本来很安静的.心灵为什么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躁动不已呢?而且还故意装作无所谓的样子从你的面前走过去,甩一甩发,任风轻扬!我这是怎么了?这是原来的我吗?这不符合我的格啊!尽管我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但是在我的心里,我们已经促膝长谈多次了!我无法忘记你的眼睛,如天的繁星,如熟的蜜桃,更如一泓*,流与心底。
同是潇湘儿女,你在你的潇岸浣纱轻唱,我在我的湘江畔濯缨低和,你有你的巴乌伴月,我有我的长萧更短笛。少年岁月,往事随潇湘之悄然流去。十年前,带着你的泪,你的叮咛,你满目的深厚意,我背厚重的行囊,踏北去的列车,含泪与你挥别!月光下,一轮美满,你的脸庞清丽如睡莲,映照月的皎洁,你的话语似熠熠月华,如沧之,浮与耳畔,流于心底,和着风,洗濯我焦灼蒙尘的心,你的柔宁静了,芬芳了晨,使我不忍离去。然而离去是必然的,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寂寞城市里,我祈祷,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会出现在我的旁!那时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轻声告诉你:我你!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5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曹雪芹呕心沥血之作。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顶峰。全书以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展现了广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宝玉、黛玉二人的爱情悲剧,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几代人的命运沉浮。
妈妈说《红楼梦》本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年轻人看到的是爱情,医生看到了各种药方,美食家看到了山珍海味,政客看到了家族兴衰,诗人看到的是诗词歌赋……
而我却是糊里糊涂,这书太复杂了,说实话我基本没搞懂。我搞不大清楚,贾宝玉、林黛玉二人相互喜欢又为啥要相互折磨呢?薛宝钗她到底是真善人还是假装的呢?那个可怜的香菱是谁让她受到那么多的苦难呢?王熙凤的手段干吗要那样的毒辣?刘姥姥是真的傻还是为了逗他人开心假装的呢?……太多了,我搞不清了,我还是多看几遍吧!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6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巅峰巨著,它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大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来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住在大观园里的一群女孩,她们不但容貌美,而且心灵也美。贾宝玉是这起人中的唯一一个男孩。他不同于古代的其他男性,都自以为高出女性一等,而是把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表妹林黛玉丶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这样的问题,悲剧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而整个贾府,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充满了污浊丑恶的贵族家庭,只有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干净的.,并且和整个社会的污浊连成一片。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是外形美,而且内心是更美的。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7
今年寒假,我看了我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史上的一本名著。我又去网上查了资料,知道《红楼梦》的原名是《石头记》,这本书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淋漓尽致地反映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一部伟大的杰作。
这本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使我感动,王熙凤的种种作为让我恨不得跑进这个故事中把她害死,《红楼梦》在中国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神地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
《红楼梦》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复杂的社会问题,揭示了深刻的人性、世态炎凉、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哲理。
《红楼梦》优秀读后感 篇18
再次看《红楼梦》发现了很多之前没有的感觉被关注的不再只有林黛玉,贾宝玉还有林黛玉而是其他的角色虽然并不是主角但她们去也有着自己的性格那么的特别。晴雯和贾府中的所有丫鬟一样有着自己的悲苦的身世,但是她和谄媚主子的袭人,钻营攀附的小红迥然不同,她宁愿冒着杀身危险触怒主子,也不肯低声下气承认自己是可以任人糟践的奴才。她敢于顶撞摆主子嘴脸的贾宝玉,随时抨击那些表现奴性的丫鬟,一贯地尖锐地和媚主求荣的袭人对峙。晴雯机敏而又尖刻,高傲而又善妒、不媚上但是对下严酷。对袭人被王夫人暗许做宝玉的妾,虽然没有明述晴雯的嫉妒,但是从晴雯的话里话外却能够明显看出来她的羡慕和嫉妒。晴雯敢爱敢恨敢说敢骂,快言快语,有的话语不用作者介绍,读者就知道是出自晴雯之口,在她跌了扇子而顶撞宝玉的时候,袭人劝解,晴雯就连讽带刺回敬了袭人:“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儿才挨了窝心脚。”“哎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不一而足。到她被赶出大观园即将告别人世的时候,她怀着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极度悲忿地抗议人世的冷酷、黑暗和不平。晴雯这样的丫鬟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存在,她形神都像林黛玉,与贾宝玉建立了超越主奴关系的纯真感情。
鸳鸯一向沉静温柔,当她反抗贾赦时却爆发出雷鸣闪电般的力量,她拒绝做贾赦的小老婆,而且拒绝做任何人的小老婆,她蔑视那个社会作为一个丫鬟所能得到的最高地位,表现着誓不承认自己是奴才的平等要求。
晴雯和这些没有奴性的丫鬟,与贾宝玉、林黛玉一道,实际上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反抗力量,冲击着已经腐朽了的贾氏家族。
王熙凤正处在家族权力斗争的中心,她风流俊俏、口齿伶俐,凭着娘家显赫的地位和贾母特别的恩宠,不择手段地聚敛财富和扩张势力;她扬言自己从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为了一己之利残害人命亦毫无忌惮。她作威作福,积怨渐多。其实我真的很不喜欢王熙凤这个人: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处容身,饮恨含金自杀。但最后她短命而死还是让人有点难过。
最喜欢的还是史湘云。喜欢她的率真,她的洒脱,她的豁达。湘云身世凄惨,自幼父母双亡,依附叔婶过活,这样的身世却并未让她成为一个泪人儿,她没有黛玉那般似蹙非蹙罥烟眉。也许,在《红楼梦》中,湘云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可爱的。论身世,她与黛玉相当,但全无黛玉的多愁善感,脾气乖张;论为人处世,她与宝钗不相上下,却没有宝钗的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她天真可爱,豁达开朗,信奉“是真名士自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