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2024/04/14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1

有人说过,红楼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体现了一种落败的趋势;不管是家族的,爱情的,仕途的,都是走向了没落,适当反抗也捍卫自己利益必须的。以悲剧做结尾的中国古典并不多见。

我不明白习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又重新走进了《红楼梦》的世界。曾经,我一直认为那富丽堂皇的大观园是温柔的女儿乡,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而现在重读红楼梦的我知道自己错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红灯绿酒生活下,竟掩盖了世界如此肮脏的一面。小说的内容很多,但令我最动容的贾宝玉和林黛玉那爱情悲剧。

或许吧,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与亲人团聚时的喜悦中,只有黛玉在哪独自一人伤心。没人会懂她,自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她必须小心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或做错了什么,就会惹来人的嘲笑。寄人篱下久了,使她变成了在一些人看来小肚鸡肠的样子。

当贾府一片喜气洋洋时,所有人都在为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做准备的时候。潇湘竹院却是另一番景象,面色苍白的黛玉等着贾宝玉的到来,没想到等待的却是心上人要成亲的消息。哭,恨已经无济于事了,黛玉带着无奈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无非只是写了一个三角恋爱的纠葛,但《红楼梦》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人们不知反抗的观念。·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尤二姐的吞金自杀……都证明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2

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3

第一次读《红楼梦》时,我还是个小孩子。故事里的林黛玉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是因为喜欢她,相反的,我从内心十分讨厌这位整天哭哭啼啼,做事刻薄,说话尖锐的“小心眼”。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贾宝玉对她痴恋一生。

等我长大点了,我又重新拿起《红楼梦》。这时,我才慢慢明白黛玉的诗,黛玉的梦,黛玉的泪。重新读描写她与宝玉的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时,心里生出好些感触:初见时黛玉在心里说的一名“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脱口而出的“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一问一答注定了这痴情的千古绝唱。

再读,再品。黛玉多愁的泪也有了源头。从小寄人篱下的她,小心翼翼,害怕别人对她的嘲笑。她没有勇气如史湘云,醉卧芍药丛中的青石凳上,却总是“严严实实裹着一床红绫子被”;她没有心气如薛宝钗,写出“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云”。她只愿“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黛玉的离去,让我一直难以释怀。黛玉深爱着宝玉,他们有着“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结连理枝”的愿望,希望白头偕老。却又无奈上天让黛玉在心上人与另一个女人的良辰吉时,一面是洞房花烛,一面是生死离别。黛玉是苦的,有那么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在爱的人的注视下离去。她却只能焚稿断情魂归离恨天。黛玉输了,败了,而胜者是那与她心上人结下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可是,黛玉又在哪里输了呢,她的才情谁能比拟?她的一颦一笑何人能及?只能怪她生存的社会太黑,黑得如墨。黛玉的泪也只能反射它的黑。

黛玉也是幸运的。世界与封建的黑暗没有玷污这位“珠仙子”,她一直高傲纯净,她可以继续做自己,继续纯洁清高,就如她的诗“质来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浊陷渠沟”!

合上书,闭上眼,一个消瘦苍白的女子慢慢在黑暗中消逝,痴痴地唱着“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这本书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篇4

一纸红楼,千芳竟妍。满纸荒唐言,却临摹出神态各异、顾盼生姿的金陵女子。曹公的笔下,有以泪报恩的林妹妹,有恪守封建妇德的薛宝钗,有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充满着脂粉气味的贾宝玉,有精明能干的风辣子,还有知恩图报做事圆滑的刘姥姥。

《红楼梦》始于言情,它道出了大观园里公子小姐间的凄美爱情故事,也见证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一个时代走到尽头,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百感化作一叹——美哉。

大观园里,如人间仙境,金碧辉煌“大户人家住着大房子,用着大箱子。”这是刘姥姥来这儿时的感慨。可在这美的背后有多少勾心斗角?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两银子一颗蛋,佳肴数不胜数,可在当时,百姓闹饥荒,能够填饱肚子已是不错了。由此可见,贾府的美,是建立在民众的痛苦上的。

“心胸狭窄,尖酸刻薄,多愁善感”是许多读者对林黛玉的看法,认为她太过小家子气,可我却喜欢她那份在封建社会独有的气质。在我看来,她是这本书中一缕清新脱俗的风。颇有个性的黛玉,时而悦人,时而伤人,时而甜美,时而冷漠,善解人意中也夹杂着蛮不讲理,集聪明活泼孤芳自赏于一身。她似一位仙子来到人间,超凡脱俗。她才华横溢,并不是一个美艳的花瓶,作的诗词虽过于悲情,但也灵气逼人。写菊是“孤标傲世谁偕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咏柳是“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任尔留”;“偷来梨蕊三分白,借的梅花一缕魂”这是她笔下的白玉兰。她有这咏絮之才,她对待感情、对待诗词有自己独特的一份见解,不是那么世故,也没有对他人漠不关心。只可惜她在那个秋风瑟瑟、锣鼓喧天的日子里独自走向天边路。在我看来,这个看似是悲剧的结尾却是好的,黛玉是干净的仙子,腐朽的贾府并非她的容身之处,倒不如去那天境,继续自己的生活。

一曲红楼,万曲叹息。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华,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在这繁华之下男尊女卑的重重悲剧。这样的红楼,是对这个毫无人情冷暖社会的无情鞭打,可是无情却也动人,红楼已深深扎根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