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上课记读后感

2024/04/13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上课记读后感(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上课记读后感 篇1

20xx年的秋天,我有幸到河南师范大学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并且在这次培训中认识了特立独行的薛瑞萍。

说她特别,其一是因为几百人的课堂,她不用话筒,要求所有参培教师跟着她拍着手津津有味地念儿歌;其二是她写书比教书有名,她从来没为出书而写书,她所有的书,都是不间断的教学日记整理而来的,比如《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五二班的语文故事》、《教六年级的日子》等;其三是她在九十年代获得合肥市中小学课堂教学一等奖之后,就婉拒一切公开课,每逢评优,便主动退出,至今最高荣誉是合肥市优秀教师,职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其四是爱提意见,她说“只要书教得好、班管得好,只要赢得了学生和家长,就能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成就感,就可以不卑不亢,堂堂正正做人!”其五是她20多年一直坚守8小时之外属于家,属于孩子。我当时就感慨:一个教师能做到这份儿上是何等幸福!是何等有尊严!薛瑞萍的班级日志累积了一种人们无法视而不见的巍峨,使她挺起了腰杆。

如今翻开王小妮的《上课记》,再次让我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一位教师如果笔耕不辍,就会在平凡的课堂发现诗意的春天,就会让普通的`学生显示出灵性,就会把平淡的工作变成一首教育诗。回想我的教学之路,23年前在北外村小教书那两年,也曾写过几篇上课记,留下一些教学故事和课后反思,不过是些只言片语罢了。后来进了城,钻研教学倒是更深了,手却懒了,笔也钝了。那么多的光阴匆匆溜走,那么多的素材白白浪费,太可惜了!我懊悔万分,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我们无法取得薛瑞萍、王崧舟、李吉林、王小妮等优秀教师的成就,但是我们可以追随他们的身影,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农夫,专注于教学,专注于学生,讲讲我们的教学故事,写下我们的实践和思考,给思想一个智慧的高度,给心灵一个美丽的深度,让我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而非麻木的教书匠。

“只要开始,永远不晚!”耳畔又响起我们静雅读书社华姐的热情鼓励。是的,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从现在开始“我爱读,带学生读;我爱写,带学生写;我爱思考,带学生思考。”明天,我们一定会守望着自己的园子,欣然享受“鲜花灼灼开放,小树蓬勃生长”的甜蜜与幸福。

上课记读后感 篇2

看这本书时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何兆武的《上学记》,呵呵,不过这两本书完全是两回事。

《上课记》是诗人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任教时,记录下的课堂感悟的合集。

以老师的视角看当时讲台下的学生,该有什么新发现呢?

哦!原来,大学就是河流入海的地方,这里的回旋奔涌,一点都不输天空的风云激荡。万条河流,在入海之前,还都能辨认,一旦入海,就如铁块进了大熔炉,还怎么分辨?

王小妮真有心,通过写作课堂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折射出了几茬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张力在于,选择大学生为主人公,正是选择了理想与现实这一矛盾,选择了人性与环境这个命题。毕业三年的我,也好奇而仔细地阅读,寻找着共鸣,反思着成长。

一百位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记》,王小妮的《上课记》吸引力在哪里?她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曲折婉转的故事,更不是艰涩难懂的论文。《上课记》的吸引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思索与担忧。充满思想力的文章,不必是长文大赋。感性一点,灵动一点,真实一点,照样可以达到深一点的效果。

农民的话很朴实,诗人的话很感性,中医的话很真实(合格的中医),但照样充满智慧。

我想,王小妮所关注的这些学生,踏上社会若干年会怎样呢?我想,毕业三年的我和我的同学,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理想主义者们,遭遇现实之后,现在怎么样了呢?

上课记读后感 篇3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

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

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

上课记读后感 篇4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