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新编》读后感
倚栏轩整理的《故事新编》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1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小说集,其中大部分是根据老故事改编而成。
鲁迅先生的作品寓意深刻,杀伤力强,历来都是讽刺文学史上的经典,就像锋利而且带钩刺的弓驽,直刺敌人的心脏。一直以来,鲁迅先生都以大文豪的高大形象耸立在每一个年青学子的偶像位置,但是自从读了这《故事新编》之后,我忽然有了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根据我国古代一些著名故事改写而成的。有些文章,例如《铸剑》,便是改自《干将莫邪》,只是将故事背景、少数情节略作改动。评心而论,改写是成功的。改写后的故事更加完美生动,也更吸引人了。但是,《奔月》却是令人(或许只是我)大倒胃口。《奔月》会使读者联想到故事的本体——“嫦娥奔月”。在《奔月》中,鲁迅变得有些“恶搞”,把射日大英雄塑造成整天怕老婆、只会打乌鸦的“窝囊废”,把大美女嫦娥写成唠叨罗嗦、不善解人意、不理解丈夫,而且泼劲十足的妇人——这完全颠覆了后羿嫦娥英雄美女的良好形象,就连情节也由“嫦娥偷仙丹是为了永葆青春而守护在爱人身边”杜撰成“嫦娥嫌后羿无能而迫不及待想要离开”——读到这里,我真有一些鄙弃这位享誉几十年的大文学家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只因它情节优美,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大胆而美好的愿望。可鲁迅先生的《奔月》却完全背离了这个美好传说的创作初衷。
这就是我对《故事新编》的肤浅认识。或许有人会对我大加鞭挞,指责我对大人物的不敬,但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我还是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了,敬请前辈学人也以同样的心态来讨伐我。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2
世界上的故事有很多,它可能是天真快乐,也可能是悲伤、痛苦。
鲁迅先生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一生写了很多作品。《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起死》这篇文章就像一枚印章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庄子正悠然自得地走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具白骨。心生怜悯,心一软,找来了司命,复活了那堆白骨,那白骨一根接一根连起来,拼成了一个人,长出了肉,渐渐有了润色。转眼间神奇的变成了一个裸身的汉子,那汉子有点儿不知所措,看到此时狼狈的自己,又看到边上的庄子,把矛头指向了庄子身上,误会了庄子。而庄子呢,运筹帷幄,好像早有准备,吹起警笛唤来了巡警,上了马扬长而去......
文中的汉子赤身露体向衣冠整齐的庄子要衣服遮盖时,遭到庄子拒绝,并对他大讲“相对主义”哲学:“衣服是可有可无的……”汉子扭住他不放,他摸出警笛吹响唤来巡士驱赶汉子。
他以自己的前后自相矛盾的言行,揭出了他的“唯无是非观”的相对主义哲学的内在矛盾和欺骗性。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人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了,不要仅仅相信眼睛看到的,还要用心去体会,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事情。人不能心胸狭小,要心胸开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包容别人。即使别人做错了,我们也要耐心地去告诉他,这便是为人之道。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3
若不是老师推荐我们去看《故事新编》,我还真不知道以笔为刀枪与旧社会抗争的鲁迅一向行文严肃,竟然会有如此有趣的作品。
《奔月》的男主人公后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英雄,他射日的史绩至今被人传诵,他和嫦娥的爱情故事也是人间最美丽的传说,我们总相信英雄会被人永远记住,后羿和嫦娥虽然是悲剧二人应该相互思念,至死不渝。然而在鲁迅先生的《奔月》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英雄,不一样的嫦娥奔月。我们看到,当九个太阳被射落后,英雄并没有想象中的风光,他得到的是没有人崇拜,没有人关心。他的天生神力,它的精妙的箭法都没了用武之地。此时的他早已不是什么人人敬仰的天神,它只是一个拥有大庄园,拥有表面上的风光,而实际上为油盐酱醋而烦恼的普通人。如果他的从前还有留给他什么,那就是回忆,还有人们对于射日英雄的潜意识中的崇拜。但那崇拜是对天神的,不是对他的,人们早已忘记了天神的真正身份。我们的英雄不见了,因为我们不再需要这位英雄,那些他曾应以为傲的一切都没有了用处,有些甚至成了他现在生活的阻碍。他的箭是他寻求食物的工具而非英雄的象征,可是后来就连寻求食物的工具也变得勉强。他的弓太强,箭头太大,所以将麻雀射碎了;他的.箭法太准,百发百中,以至于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都被他打完了。我们的英雄迷茫了。
这样的后羿,让我想起了某些国家体育运动员。许多国家体育运动员都是红极一时的冠军,曾经他们不仅给自己带来的荣耀,也为国家增添了光芒,他们是普通民众口中的英雄。特别是体操运动员,他们在五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去进行体操训练,由于忙于训练,许多运动员都没有像普通孩子一样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所以他们的文化程度很低。十多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他们体育事业最辉煌的时候,但是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二十多岁已经算是老运动员而要选择退役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运动员退役的保障还不是很完整,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就等于失业了。有些运动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普通的公司不可能录用他们,所以出现了前几年的“曾经的世界冠军,如今沦落为行窃小偷”的新闻事件。故事中的后羿,和这些运动员的经历,没啥不同。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时刻跟进时代的脚步,我们在一生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学习新技能,这样不仅是为自己谋得生存的技能,更可以充实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灵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要老是沉沦于记忆,沉沦于过去的辉煌。即使你再拥有以前的金牌,即使你再拥有无敌的射箭技术,没有了比赛的场地,没有了漫天遍野的禽兽,你的金牌,你的箭术也就失去了光环或用武之地。
嫦娥偷吃了梳妆盒的仙丹奔了月,这形成了对后羿的背叛。上古神话里端庄美丽的倾城美人嫦娥,不复见她的孤傲清冷,而她自然也没有奔月后的幽怨与无奈,我们眼里看到的,在这故事中,嫦娥成了现实的市井小民,她不满足的现实生活,只是一个喜欢抱怨、很世俗、一点也不温柔体贴、贪图享受的普通女人。故事中,我们很明显地领会到,没有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最终还是抵不过面包。这则故事,不知道是鲁迅先生的个人想法,还是只是把这种社会现象以借喻的手法列举,让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是爱情重要,还是面包重要,我想若这两者都能兼顾,那么幸福美满不在话下。
看完了这篇文章,其实我还不是很懂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编写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没素材可以写而发挥所谓的想象力吗?查了一些背景资料,才知道,先生还是以前那位先生,喜欢讲这话说那理。后羿被遗忘以后,或者说落寞之后,乃至遭到嫦娥的遗弃之后,他的复杂的精神状态。而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又与厦门时期的鲁迅的心境产生了某种应和。实际上作品中后羿与逢蒙的对话,还有嫦娥、使女的议论很多都直接呈现了鲁迅当时所受到的攻击。因而鲁迅正是以这种“油滑”表达了对于现实与落寞的嘲弄。
小小的一篇故事,在人生观能给到我些许的启发,使我进一步了解了鲁迅先生。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4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句话吧,而且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陈寿说的。是啊!读书是多么重要!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本书,书名叫《故事新编》。我一看这本书就入迷了,爱不释手,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书中有许多故事,其中有一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它叫《理水》。这篇文章与众不同,写得栩栩如生,好像这个人就在你身边。这个故事很感人,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吧!
《理水》这篇文章的语言很生动,贴近生活很值得我们学习。如“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个,就奔你的丧!做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王八!这没良心的杀千刀!”这篇文章用了许多比喻句和拟人句,使得文章更生动形象,让人读了以后,眼前脑中就出现了当时的情景。如“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式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铸的一样。”同时,把官员和乞丐作对比,突出官员的丑陋。拟人句如“终于太平了,连百兽都会跳舞,凤凰也飞来凑热闹了。”写出了人们高兴的心情。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5
鲁迅先生的杂文里,我对八篇《故事新编》情有独钟。觉得它们很耐读,在欣赏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先生文笔的幽默与犀利,读到后来,甚至想象着是一位阅历丰富的伯伯在夏日傍晚的大树底下给我讲述着不仅仅是“故事”的故事。
在这以前,我不否认我是绝对内容主义的倡导者。因为认为作品的内容是唯一的,它所传递的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的深刻的见地是其作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闪光点。同时,文学的另一组成部分——文学形式无非就是小说、散文、戏剧等几种,除去古老的诗、词、歌、赋,近现代的文学几乎可以清一色的归纳进前者所举的题材中去。而与此同时,至今被我们争相传阅的文学佳作都存在着互不雷同的思想主旨,这才是我们“为伊消得独憔悴”的.部分。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中,渐渐地就将它与作品内容彻底隔离,甚至时常将其在思考中忘却。
是先生的《故事新编》将我从意识误区中拉出,慢慢地又找回了辩证的思考。是的,正是这八篇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的以拾取古代传说为基础,新构人物经历以表达情感的杂文化引发我对文本形式作用的重新认识与肯定。这种非常有趣的,全新的以杂文为基础的写作手法,对于作品的意义,明显已不再局限于类似散文体裁使文章诗化,倒叙使作品充满神秘感等类似的作用。应该说它是以一种全新的表达,展现着全新的思考。它产生的作用就像是通过对未来天气的假设性预报来表达当下环保的重要性一样,放大了说,是一种新的视角。
这种文本形式的存在,使《故事新编》独具欣赏的价值。它将古人写活了,以至于作品的主人公能在古今两个时空中自由穿梭。如《奔月》中“乌鸦炸酱面”等流行词汇的插入,借羿之口说“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反击现实中以诽谤先生为能事的高长虹的诬蔑,都是很好的例证。八篇中的《补天》、《奔月》等前期创作可能仅仅是这种创新写法的练笔,但到《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时,已是先生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自由自在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这种堪称“古今杂糅”的手法将中国传统中的圣人、英雄彻底“人化”,通俗地说,就是将伟人生活化。它已抛弃了对英雄作无尽讴歌的传统,转而揭露起高贵的人物被世俗牵绊的事实。在和传统逆向的思考中,描绘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戏说衣冠楚楚者,一语道破作者所要表达的荒诞。比方说《奔月》中曾经的射日英雄对妻子百般听从,不顾劳累,只为满足时常无理取闹的嫦娥对于肉食的渴望。从一个英雄式后羿,到俱内的丈夫,最后在被视如己出的徒弟背叛,往日疼爱有加的妻子的离弃后,又重新消逝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半传说半想象的刻意安排,在荒诞中对现实中的种种进行了有力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像是诉说着昔日的“战士”失去对手后的无可着落与逐渐没落的趋势。相信,“骨子里仍藏着先生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是对于先生历时13年的最后的创作的最恰当的评价。虽然先生自己在《序言》中说到对《补天》后半段油滑的写作表示否定,但不得不指出作为试验性的创作,这种误区是很容易踏入的,因为对于“丑角”的插科打诨,“度”的把握实在重要的很,毕竟多一份则腻,少一份则无味。可惜在先生意识到时,上天却决绝地带走了一代文学巨豪,将这份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作为为了忘却先生的纪念。
其次,虽然知道先生极力否定中国传统文学,认为那是戕害心灵的玩意,但若是没有被先生视为污垢的传统文学,像《故事新编》这样优秀的作品应该也只是化于天地之无形了。所以当今国学的兴起,看来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存在即合理”,或糟粕,或精华,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只需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不至于像鲁迅先生担心的那样被“黑洞”所吞噬,但这种能力的形成,可谓有待磨练,而像先生那样将其活用,更是任重而道远。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6
鲁迅先生用白话文和现代的写作方式对神话故事进行了改编,打破以往对神和英雄形象的认知,更是对世人的告诫。
《补天》中女娲出场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唉唉,我从来没有这样无聊过!”很难想象,这是我们神话故事中伟大的女神的开场白。造人,也只是女娲解闷的方式而已,对于自己造出的人类,女娲似乎并无其他感情可言,只是游戏时是意外产物。
《奔月》越看越觉得悲哀,射日英雄竟然每天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食物而发愁,自己曾经的英雄事迹被人篡改被人遗忘,徒弟暗算想取他性命,食不饱腹,妻子最终忍受不了饥饿弃他而去,不说作为一个大英雄,就是普通人也难忍受这样的生活,后羿却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打猎。作为一个丈夫,能看出来他真的很爱嫦娥,生活的艰辛徒弟的背叛不足以击垮他,可能嫦娥的离去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致命一击。
大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传说大禹子承父业治理水道,与部下同吃同住,淤泥褪尽了腿毛,河水泡落了指甲,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河道疏通,使百姓免遭洪涝之灾。《理水》中的.百姓茶余饭后对大禹的谈论:夜里变成一头大熊,三两下就扒开了河道等,被神话,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努力被神话,这是怎样的可悲。最后英雄也被统治阶层同化,对舜帝没有了威胁,这就是禹的结局。
《铸剑》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莫过于故事最后三头共葬万民同乐的场景,两个方面,第一,王和刺客的头一起入葬,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然而万民同乐,这一天过得像一个盛大的节日一般,很讽刺。第二,刺客刺杀王,除了一部分为父报仇的成分,更多的是为民除害,暴虐的王死了,两个勇士牺牲了,然而万民同乐,没人记得英勇牺牲的人,为民而死,为民遗忘。《非攻》中墨子说停了攻宋后回鲁国的路上,戏谑式的悲剧,墨子作为宋国的恩人,却被宋人剥削,使我想起“人血馒头”,革命者被人民遗忘和吃掉,其中的悲剧意义使我心凉。
《起死》中的庄子显然是鲁迅先生批判的对象,不是批判历史中的人物庄子,而是批判庄子的学说,批判当下国情紧张还在秉持庄子学说的人。起死回生的汉子没有衣服穿,找庄子理论,庄子说衣服不重要云云,汉子让庄子脱下自己的衣服的时候,庄子却让他别扯破了云云,可见“庄子”的虚伪和利己。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7
鲁迅先生的杂文里,我对八篇《故事新编》情有独钟。觉得它们很耐读,在欣赏过程中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先生文笔的幽默与犀利,读到后来,甚至想象着是一位阅历丰富的伯伯在夏日傍晚的大树底下给我讲述着不仅仅是“故事”的故事。
在这以前,我不否认我是绝对内容主义的倡导者。因为认为作品的内容是唯一的,它所传递的作家以独特的视角挖掘出的深刻的见地是其作为文学作品最重要的闪光点。同时,文学的另一组成部分——文学形式无非就是小说、散文、戏剧等几种,除去古老的诗、词、歌、赋,近现代的文学几乎可以清一色的归纳进前者所举的题材中去。而与此同时,至今被我们争相传阅的文学佳作都存在着互不雷同的思想主旨,这才是我们“为伊消得独憔悴”的部分。所以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剖析中,渐渐地就将它与作品内容彻底隔离,甚至时常将其在思考中忘却。
是先生的《故事新编》将我从意识误区中拉出,慢慢地又找回了辩证的思考。是的,正是这八篇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的以拾取古代传说为基础,新构人物经历以表达情感的杂文化引发我对文本形式作用的重新认识与肯定。这种非常有趣的,全新的以杂文为基础的写作手法,对于作品的意义,明显已不再局限于类似散文体裁使文章诗化,倒叙使作品充满神秘感等类似的作用。应该说它是以一种全新的表达,展现着全新的思考。它产生的作用就像是通过对未来天气的假设性预报来表达当下环保的重要性一样,放大了说,是一种新的视角。
这种文本形式的存在,使《故事新编》独具欣赏的价值。它将古人写活了,以至于作品的主人公能在古今两个时空中自由穿梭。如《奔月》中“乌鸦炸酱面”等流行词汇的插入,借羿之口说“我去年就有四十五岁了”反击现实中以诽谤先生为能事的高长虹的诬蔑,都是很好的例证。八篇中的'《补天》、《奔月》等前期创作可能仅仅是这种创新写法的练笔,但到《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时,已是先生将其运用得炉火纯青,自由自在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这种堪称“古今杂糅”的手法将中国传统中的圣人、英雄彻底“人化”,通俗地说,就是将伟人生活化。它已抛弃了对英雄作无尽讴歌的传统,转而揭露起高贵的人物被世俗牵绊的事实。在和传统逆向的思考中,描绘颇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戏说衣冠楚楚者,一语道破作者所要表达的荒诞。比方说《奔月》中曾经的射日英雄对妻子百般听从,不顾劳累,只为满足时常无理取闹的嫦娥对于肉食的渴望。从一个英雄式后羿,到俱内的丈夫,最后在被视如己出的徒弟背叛,往日疼爱有加的妻子的离弃后,又重新消逝在琐屑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半传说半想象的刻意安排,在荒诞中对现实中的种种进行了有力的嘲讽和深刻的揭露,像是诉说着昔日的“战士”失去对手后的无可着落与逐渐没落的趋势。相信,“骨子里仍藏着先生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是对于先生历时13年的最后的创作的最恰当的评价。虽然先生自己在《序言》中说到对《补天》后半段油滑的写作表示否定,但不得不指出作为试验性的创作,这种误区是很容易踏入的,因为对于“丑角”的插科打诨,“度”的把握实在重要的很,毕竟多一份则腻,少一份则无味。可惜在先生意识到时,上天却决绝地带走了一代文学巨豪,将这份永远无法填补的遗憾作为为了忘却先生的纪念。
其次,虽然知道先生极力否定中国传统文学,认为那是戕害心灵的玩意,但若是没有被先生视为污垢的传统文学,像《故事新编》这样优秀的作品应该也只是化于天地之无形了。所以当今国学的兴起,看来也是历史的必然。毕竟“存在即合理”,或糟粕,或精华,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只需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不至于像鲁迅先生担心的那样被“黑洞”所吞噬,但这种能力的形成,可谓有待磨练,而像先生那样将其活用,更是任重而道远。
《故事新编》读后感 篇8
读完故事新编,我感觉鲁迅是一个颇有幽默感的人,他吧一些神话与现实结合起来,变得更接近民众。这本书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体现鲁迅幽默感的是奔月中,乌鸦的炸酱面,这一出现让我想起了喜洋洋与灰太狼中,当灰太狼抓不到杨时,灰太狼哄她的老婆,说抓了青蛙,做清蒸蛙肉吃,没抓到羊,于是平底锅就扔过来了,而奔月中乌鸦的炸酱面是后羿射不到猎物,只收获了一只乌鸦而得到的回应是自然是老婆嫦娥的不满。后羿是有柔情,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说是后羿看到侧卧在床上的嫦娥,看着自己媳妇如此漂亮的眼睛眉毛,后羿不忍心让媳妇受苦,心一横,明天远途跋涉找了无,读到这里,我感动于后羿的柔情,侠骨中充满柔情,真好,先不讨论结果怎样,单是这份爱,就很重。但现实有时很残酷的,最终嫦娥是离开了后羿,很令人惋惜的一个结局。曾经看过一个广告,广告的好像是韩国的矿泉水,男生追求理想的爱情,女生追求现实的爱情,最终来个男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没能在一起。我不清楚自己的爱情观怎样,追求理想的爱情还是现实的爱情。但我很清楚的是,爱情不是绝对的理想化,也不是绝对的现实化,真正的爱情需以理想的爱情心经营现实的爱情,以爱情头脑用爱情手脚营造美满家庭。
还有印象深刻的就是铸剑了,铸剑这一神话故事传说是第一次听说,读过之后我很是害怕,也说不说上是特别害怕,就是可以说印象很深吧。眉间尺是一个心太软的复仇者,为父报仇,却一次次地错时集汇,而一个突然冒出的人,暂时叫他怪人吧,怪人果断地替他作决定,故事的结局是三人都头落于沸水中,在沸水中的那段描写挺让人佩服鲁迅的想象力的。
鲁迅肯定了解并收集了很多关于古代的神话故事,不然他不会运用这下神话故事如此自如。鲁迅曾建议民众看中国以外的书籍,现代人大多都曲解了,而我恰恰认为这只是由于那时那地那情况所决定的,并不能普及到今天,普及到全民。古代的东西鲁迅学精了,我们中文系的也要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