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坚守本心日记

2024/04/01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坚守本心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坚守本心日记 篇1

黑暗里的一豆灯光,洒下满地的希望。

——题记

有人曾用这四个字来概括当下的社会:世风日下。确实,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的心被伤得太深,道德与人性正遭受着强烈的冲击。人们越来越有一种道德危机感,认为目前社会道德底线正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随时会有被打破的危险。

人性的冷漠让我们愈发渴望向善的力量。近来,张丽莉等一系列“最美人物”的涌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并未沉沦,仍然有人在道德的高地上执著坚守。

杭州的客车司机吴斌在被飞来的铁块击中腹部,肝脏全部碎裂之时,却仍然没有放弃一名司机应有的职业操守,忍着剧痛缓慢减速,拉下手闸,关闭车灯,并强撑着站起身告诫乘客不要慌。在那1分16秒内,生命静止凝结并永远定格。也正是在那死亡一刻,人性展现了其最磅礴的气势,伟大深深震撼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然而,这种伟大却来自一个平凡的客车司机,正是坚守——对职业道德的坚守,让他的名字传遍九州。十九年来,吴斌的行程达180多万公里,累计绕地球30圈,却未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和旅客投诉事件,这就是坚守的力量。

那天,我们冷漠的心又重新被温暖填充,英雄的逝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伤痛,更有正义的力量和道德的共鸣。( )那天,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

最美者,最美人性的拥有者,最美人性的体现者。他们平凡,但他们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壮举:“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战士”高铁成、“最美女孩”梁春霞……是他们用平凡和义举践行真善美,是他们用勇敢和良知守住了道德的高地,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人性的温暖,让我们看到了推动社会风气改善的“正”能量。

“我是一个坚守良知的人,我将无愧于父母和老师的审视;我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将乐于助人,做一个温暖他人的自己。”这是“最美教师”张丽莉的班级公约,这不应仅仅是一则班级公约,更应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遵守的道德准则。因为仅靠个体的行为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社会的道德现状,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需要把爱心化为每个公民自身的道德实践。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感动,还应该懂得付出,需要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在别人遭遇苦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哪怕是举手之劳,也是爱的播撒。

坚守,一种朴素而执著的信念,让道德的坚守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相信:最美的下一站,就是我们!

坚守本心日记 篇2

“我愿意站在高处,因为那里能听到上帝的声音”,这是欧洲思想启蒙运动时期,列夫·托尔斯泰所说的一句话。每个人最开始都想要站在那个最高处,那个思想的最高处,那个灵魂的最高处,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本心不断朝向最高处去努力,去努力倾听那“上帝的声音”呢?

成为一名演员应该是许多人的梦想。原因有很多,也许是喜欢闪光灯下的自己;也许是因为喜爱受人追捧生活,也可能是沉迷影片中一个又一个的世界,一个又一个的人生。当你成为知名演员时,让你站在人生的高处时,你是否会想起自己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这条路,慢慢的品味生活,倾听自己最初的心声。现在有许多人,为了出名,不惜下血本炒作。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完美形象。在公众、观众面前,营造出一个完美女神男神的形象。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择手段。欺骗着自己,也是欺骗着其他人。成功的那天,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然后一带而过。享受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然后彻底忘记初心。忘记当初自己想要倾听上帝的声音的梦想。

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只想站在高处,却忘记倾听上帝的声音,站在高处固然是一种境界,倾听上帝声音则是一种高度。在这个社会中,达不到这种高度就不如,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我国古代陶渊明刚入仕途时也曾站在高处,有着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可在朝堂中因为自己初心而不得志。无奈选择归隐田园、放飞自我,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站在高处的陶渊明,没有像列夫·托尔斯泰,倾听听到上帝的声音。但是换了一种人生角度,他依然听到属于他自己的上帝的声音。所以就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陶渊明在当时社会所受到的挫折让他选择贴在地面步行,这恰恰让他找到了那来自上帝声音来自内心的呐喊。写下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倾听到属于自己的上帝的声音。

站在高处固然好,贴着地面步行,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是倾听上帝的声音的方法,上帝的声音不仅出现在高处,还出现在内心深处。

站在高处不是成功,在那里倾听到上帝的声音,才是胜利。不忘初心,坚守本心,无论站在高处,还是在地面步行都会听到来自内心的呐喊,来自上帝的声音。

猜你喜欢1:坚守高二日记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经历了一千多种失败。但他仍乐观地说:“我已经知道一千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最后他成功了。

公元前几世纪的希波战争,不少希腊城邦都屈服了,但是雅典和斯巴达却没有。他们坚守自己的领土和信念,英勇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保护了人民和城邦。

刘备在隆中,不顾自己的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又在困境中坚守自己最初的信念,要复兴汉室,于是才有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

生活中到处是坎坷、艰苦。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中也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不能被一些挫折打垮了。现在报道新闻中总会出现“高中生顶不住压力跳楼自杀”“学生因未完成暑假作业自杀”等字眼。现在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的不胜枚举。他们放弃了,还没有发现生活中的美就选择了自毁前途,让人不得不替这些祖国的花朵感到惋惜。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考得不是特别理想,虽然父母也没有说我什么,但我还是有点失望,便决定去奶奶家休息。

奶奶家不住在城市,是一个郊外的山谷里。那里山清水秀,唯一不足的就是昆虫太多。有一天起风了,我赶紧去收衣服,抱着衣服穿过走廊,发现墙角有一面蜘蛛网,回来时蹲下身子,发现那并不是一张完好的网,一只蜘蛛正费力地修补着。一阵大风刮来,网破得更大了,但那只蜘蛛仍不懈地修复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不过是一次考试没考好,就那么悲观、失望。再看看人家蜘蛛,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又有什么资格放弃?

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坚守希望,哪里有现在为我们照明的灯泡;如果没有古代雅典人民的坚守信念,哪里有希腊人民的胜利;如果没有刘备的坚守理想,哪里有三国鼎立的功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轻易诉说放弃,坚守也是一种美。

猜你喜欢2:高考日记

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谱系中,英雄是醒目的标识;在一个国家的道德天空上,英雄是璀璨的星辰。

哲人有言,英雄的业绩、他们的言论,就是那个时代的精华。的确,英雄是一个民族的“凝结核”。如杨靖宇所言,“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英雄就是这革命的火种,没有英雄的引领,个体的力量就难以凝聚;缺少先锋的领路,前行的方向将难以看清。马克思因此感慨,“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过岁月、直抵人心。一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束纯净的阳光。生命终有逝去之日,蜡烛终有燃尽之时,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献身精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豁达胸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敢刚毅,却可以历经时间的冲刷而凝为不朽。“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廓清思想的迷雾,看清前行的方向;不忘为什么而出发,我们才能激发起向前的无穷力量。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或是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评价”的幌子,或是借着“学术研究”“历史考证”的名号,歪曲历史,裁剪事实,抹黑英雄。于是,黄继光堵枪眼“不合理”,邱少云火中捐躯“不真实”;刘胡兰“精神有问题”,雷锋日记“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壮士是“土匪”,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更是“把中国踹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种种诋毁之声,不绝于耳。

英雄的事迹,不是不能考证和讨论,但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价值观。通过混淆视听甚至无中生有来否定英雄,进而否定共同的历史记忆、否定民族的心理积淀、否定集体的价值追求,最终只会让我们的精神家园“血污游魂归不得”。君不见,在当年苏联,青年近卫军英雄奥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一些人说成是其母亲编造的离奇骗局;卫国战争女英雄卓娅的事迹被“考证”为假的,称她并没有烧掉德军的马厩和草料,反而烧掉了村民的木板房;就连列宁,也遭到无端的攻击和谩骂。由此带来的,是思想的混乱、精神的虚无、信仰的.坍塌。当文明的灯火被吹得七零八落,加剧的却是国家的动荡和分裂。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历史不容忘却,英雄不容抹黑。1930年,年仅25岁的共产党人裘古怀,在狱中英勇就义。临终前,他给狱中的同志留下了一封绝笔信,信中写道:“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胜利的时候,请不要忘记我们!”一位曾参加过北伐,还因作战勇敢,被誉为“虎胆英雄”的革命者,所担心的,绝不是自己的名字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他所害怕的,是自己用生命追求的信仰、同伴用鲜血守望的初心被后人忘记。在这个意义上,捍卫历史,正是为了开创未来;崇尚英雄,正是为了坚守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