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江南初二日记

2024/03/24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江南初二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江南初二日记 篇1

春天又到了,受到风寒而正在咳嗽的爷爷说想带我到湖边走走,我心中一阵疑惑,便答应了。

站在湖边,春风迎面扑来,夹杂着淡淡的泥土香,伴着湖风令人感到清爽,爷爷问我:“孩子,你看到了什么?”我不假思索的答道:“我看到了天空中蓝蓝的白云,湖水澄清,远方的湖畔是家乡人民的养殖场,湖心的几条游船载着游客欣赏春色美景。”“你答的很好,但我问的不是这个意思”爷爷面无表情的说。

爷爷曾经是村里学校的教师,在他面前,一向自诩语文成绩颇优的我也一时语顿。若有所思的爷爷静静的面对着湖,湖风吹起了他花白的双鬓,此时我更觉得他是一位睿智的老人,心中饱含历史的沧桑,他咳嗽了几声又问:“孩子,你知道这里以前是什么样吗?”我疑惑不解的摇摇头。他说:“在我年少的时候,这如今景色秀丽的湖,曾是两岸人民的灾难,一到梅雨季节,湖水猛涨,洪水冲垮了百姓的房屋,卷走了地里的庄稼,幸存下来的人无所依靠,颗粒无收。湖边人傍湖而生计不能靠湖,只好剥树根磨粉以裹腹,可是,那东西是难以下咽的,人们吃了都患上了病,屋漏偏逢连阴雨,瘟疫袭来,尸横遍野死亡枕藉。”我望着爷爷深皱的眉头,不解的问:“难道国家正符就不管吗?”爷爷气愤地说:“那时国家内忧外患,上层官僚欺上瞒下,谎报灾情,贪赃枉法,哪里还管得着老百姓的死活。”

“可是,孩子,你知道吗?从新中国成立的那天起一切都变了,共产党派来了专家工程队,疏导了湖淤,彻底治理好了洪水泛滥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春风又吹到了湖边小村,大家鼓起热情,在党的政策引导下,办起养殖厂种起果树,还兴办起了农家乐,百姓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你看一看这湖边谁家不是住进了楼房呢?”爷爷舒开眉头,精神振奋的望着湖水。

我久久的思考爷爷说过的那些话,驻足望着岸似透绿的湖泊,伴着春风奏鸣曲,我的思绪飘飞,看今日神州大地蝶舞飞扬,华夏江山凯歌频传,祖国的山川如此美好,共产党正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光明,走向富裕和幸福,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明天一切会更好!

江南初二日记 篇2

一提到江南,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古镇、小巷。而江南的雨,却又是不能不说的,曾记得一幅画是这样的:左边画了一座黑瓦白墙的房子,中间横跨青石板的桥,树木很绿,绿的很朦胧。色调极为柔和,迷蒙的像被轻纱笼着的梦。我的脑海中闪出一个词:烟雨江南。

我喜欢江南的雨。

我不知道江南的雨季有多长,大概是春季。但并不使人厌烦,停停下下,交织缠绵、千丝万缕,是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有人说,江南的雨,是多情,是思念,是旧梦如织的,我觉得,它是温情的、丰满的。

记得小时候曾去过秦淮看夫子庙。恰逢细雨绵绵,同行的大人抱怨天气,我却不胜欢喜。比起晴天,我是更喜欢雨的,不为别的,就是喜欢被雨洗得溢翠流碧的枝叶,绿成了饱和状态,似是墙也被映绿了。夫子庙我是不记得了,无意见到的乌衣巷却记忆犹新。

或许是刘禹锡的那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被称作“六朝烟雨巷”的金陵古城,游人很稠密,我在人群中四处游逛,没有打伞,缝隙间抬眸,石板上镌刻着几个大字——乌衣巷。记忆中好像是一个半圆形的门,门前一块石碑,应是这个巷子的介绍吧。因为正在下雨,看不清巷中的景色,不过,也正是江南雨独有的绝妙之处,朦胧之感,似能见,又不能见。这巷中,会不会走出一江南女子,十指曼若,秀骨清像描摹?根据日程安排,没有进巷,只是向前走,突然和一股花香撞个满怀。

然而这花香,并非是想象中的女子,是位卖花的老奶奶,幽馥的花香沁入心田,“好香!”我不禁赞叹。她手挎一个小篮子,篮子里有几个花环,零散的几朵白花,似是栀子,沾满了雨丝,到白得更加纯净了。我这才打量其她的容貌:黑发已成银丝,褶皱的脸上惟有一双眼睛仍神采奕奕,走路不急不缓。“要花吗,小姑娘?”她满是期待地望着我。我心里自然是想要的,“要”字便脱口而出。母亲付完钱为我戴上。那位老奶奶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层掀开,都是些零钱,用手沾了沾唾沫数出几张郑重地交给母亲,才把给她的钱放在最底下,有一层层包好,揣回兜的最深处。

我细细品味着花香,似是一阵比一阵浓。突然听见她问我:“雨天都不打伞吗?会感冒的。”我看着她,也是没有东西遮的,那时童言无忌:“你不也没穿雨衣吗?”她笑笑,雨丝缀满了她的白发,没有回我,向远方走去。我却没有觉得是自己说错了,依旧跳着向前走。

肚子饿了,看到一家鸭血粉丝店,便走不动了,吵着要吃。雨下大了。门口是一棵栀子,密得细碎的绿叶,数朵半开的百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湿了。我竟觉得,那么多被叶衬的花,也比不上我头上那几朵,应该是童心在作怪吧。我们走不了,一直坐到雨停。多年来,我还是忘不了只见到一块牌匾的乌衣巷和只一面之缘的卖花人,写了一首诗:

细雨微风乌衣巷,

人烟漫漫满花香。

江南妇人卖栀子,

多年仍记旧秦淮。

我想念那场江南的雨。

猜你喜欢1:江南高一日记

江南,是一片古韵风存的诗篇。描绘着景,也记载着人。

一路漫溯,乘船而下,风景各异,却也敌不过那婉约的古城。

那是一座城,亭台轩榭布局的如此精美;

那是一座城,假山池沼搭配的如此巧妙;

那是一座城,花草树木映衬的如此美妙;

那是一座城,近景远景层次的如此分明;

那是一座城,却满韵浓情。

走上青石板的小路,有种古风依存的感觉,连步伐都变得那么稳健,雕栏的质感也是不言而喻,低头瞧见那绿潭,回清倒影,格外碧绿,就像那纯粹的碧玉般。正值盛夏,池子中央也有荷花栽植,勉勉强强看见一抹淡粉,宛如那妙龄少女,穿着一身绿舞衣,微微还用衣袖遮住她那红润害羞的脸庞,可谓“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放”。

经过一条十分幽静的林荫小径来到湖边,碧波荡漾的湖水似乎正在饱含热情的迎接我。那摇摇欲坠的柳树,在清扬的微风中,婀娜多姿,随心摆舞。似乎这里的每一棵柳树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像再为这朴素的江南尽情演绎着自己完美的人生,为这个江南尽微薄之力,增添几分姿色。走着走着,忽觉有些许疲倦,便走进一个亭台,听着高山流水似的溪水声,没有黄河的那种雄壮之气,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

我想,早在来这里之前,就对江南有所遐想。从《苏州园林》里感受的到江南和它一样的隽永,一样的美,似乎还要美一点点,不仅仅是因为江南景,还因为江南人,他们的质朴是无法相媲美的。

倚着那此起彼伏的雕栏走上了小拱桥,站在桥上,四围的美景净收眼底。凉风轻抚着脸庞,被吹得红润润的,若我生在江南,说不定还是个美人胚子呢!远远地,一幅绝世美景映入眼帘。

那是一对老人,尽管岁月的无情侵蚀是他们的面颊皱纹重现,就像那千年的老树皮一样的粗糙,可是依旧无妨挡住他们挂在脸上的平易近人的笑容,那么的淳朴。此时早已黄昏,月色忽隐忽现,白昼与黑夜也还来不及交替,只剩下那令人倦意的落日余晖。黄昏下,那对老人互相搀扶,尽管手指无力,但从婆婆那紧紧拽住公公的衣服就清晰可见他们的绵绵深情。他们坐在石凳上,突然,凭空吹来一阵不及时的风,扰乱了他们的情调,也吹乱了那婆婆额前的刘海。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匆乱,让人来不及遮挡,不过,这也来的自然。蓦地,老公公微微转过身子,亲切的为她挡住那肆虐的风,轻轻拾起手,为她仔细撩着那被风舞乱的刘海,等一切弄好之后,又恢复了平静。

不知是风吹痛了我的眼睛,还是被那自然、朴质的一幕感动了,倏地,泪水决堤。哭了,哭的是那江南的美景,哭的是那江南水乡人民质朴、恩爱的一幕画面。果然,江南不仅景美,就连人也美,真是不枉此行。

那一抹浓情,犹记于心。

猜你喜欢2:江南高二日记

江南,常有人如此形容,曰:“秀色江南。”然而这“秀色”该是种怎样的色彩啊?莫非是那一座座苍老了容颜却依旧屹立的水乡石桥的朴素的.灰绿?还是那菁菁流淌了千年,荡开微波,轻风逐流的江南水乡血脉的澄澈透明?或是那盛开在烟雨朦朦中颇具风情的油纸伞的古色古香的美?……江南,在所有时代的卷轴里都是那么的诗情画意,那么丰饶美丽。

江南是水的江南。江南的水,没有北国山川大都那气吞万里的磅礴之势,也不比那些已被视作生命之源的西北辽原之魂,它只是送出涓涓细流,涤荡这座座城市间的浮躁,平抚这片在当代经济高速列车风驰而过之后,烙下的块儿块儿焦灼。

当然,水乡古韵并不仅仅来自于那悠悠的运河水,也来自那横卧于水网之上的千百座古桥。江南又是一处古桥文化的传承地。每一座古桥都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都有几个不平凡的故事;每一块石板都有几痕无法抹去的印记,都是一串串辛酸与泪水、欢笑与喜悦的见证。走过石桥,便是走过了从亘远传来的江南的岁月。

江南有江南的四季。或许人们不吝以“四季如画”来与江南相媲,然而,在我对江南略略品来,便知江南的美感却决然不是那寥寥数笔所能够描绘的。因为再好的画师也诠释不了江南美的全部,再唯美的意境也依然不过是粉饰过后短暂的美。而江南的美该是不加修饰的,是最能体现大自然的本色创造的。就像,春天,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江南更加凸显出来。漫步江南的田间,几声蛙鸣,几回雁吟,抽新的芽泛起的星星点点的绿,就能让你那孤独了一冬的感官享受一次听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江南是温和的,因此相比之下,夏与冬则更私两位远道而来的访客。当热情火辣的夏与素裹银装的冬盛情来访江南的时候,水乡之子们无不会划着乌篷笑靥相迎。因为江南之人,本身便有着如水一般包容万物的胸怀。

然而,最喜江南的秋了。最喜看到那些忙碌一季终换来满心沉甸甸的丰收的喜悦,惬意地信步江南岸的人了。他们满面笑容就像道边灿烂的野菊花,小小的,却又深深地装点着江南的美秋。如此走在江南的秋风里,感受秋意最浓的时候当数傍晚时分落雨了。当满世界下起秋雨,淅淅沥沥,抑或洋洋洒洒,像少女的红皮鞋在雨中忘情地奔跑,啪嗒,啪嗒,啪嗒……直到雨声渐齐,有时巨大的水幕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倒入江南这座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浑然天成的水库。屋外的人打着伞,待到缓过了神来,便也不再急赶,反倒是有想要好好品一品这有着醇厚秋味儿的江南的秋的意趣了。而屋内的人看得迷糊,乍一开窗,便似母亲掀去了风夜里温暖的被子,不禁冷颤起来,而存储一夏的热气倦意也俱已“随风潜入夜”了。江南的秋,江南的雨和人,组合得确似更胜似一幅灵动的中国水墨画。

其实,江南正是如此秀色可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