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高一年味日记

2024/03/20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高一年味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高一年味日记 篇1

微露点滴,沾襟落袖。

丽日绰约,蒹葭荣茂,燕雀啁啾。

闲看故乡溪畔,斜阳逐流。

听闻潆溪潺潺,炊烟悠悠。

——题记

一年暖比一年。原是寒冬腊月时节,却不再静悄悄的,而是大大方方地显露出些许春姿来。

“旧时听闻古老的传言,不知何为冬雪”,小城已是许久许久不曾下过雪,惟余记忆里很多很多年之前不经意的惊鸿一瞥。

故乡是偏安一隅的小镇,依山傍水,很有一番景致。儿时在故乡,日夜盼着的便是一年一度的春节。

彼时穿着喜庆的大红色夹袄,吸啦着鼻涕,用黑乎乎的小手揉揉眼,和邻家孩子们一同看长辈们放烟花,于我看来便是极好玩的事儿了。

在满是脚印的门前雪地里,我们惊奇地看着叔叔伯伯们“哧”地划亮一根火柴,点燃一箱烟花露出的火芯,然后捂着耳朵,像孩子们一样,跑到屋檐下,远远地看着,笑着。

一朵又一朵的烟花含着苞儿,从地里挤挤挨挨,迫不及待地钻出来,升腾着,升腾着,飞上天空,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叫嚣,化为闪耀的色彩,照亮夜幕笼罩下的天空。

那是它们最好最好的年华呀。而璀璨过后,它们又变为漫天尘埃,与雪花一起纷纷扬扬地落下,从云层中跌到尘土里。

这是盛放过的烟花。而有些烟花,闷声不响,还没有冲上云霄,没有“轰”的一声绽开,便熄灭了,落下了,将生来便残缺的身躯深深埋在红尘里。

这些都是夭折的烟花。它们还没有出生,便已经死去了,永远不能绽放,永远不能冲上云霄。它们从我们眼前一闪而过,又带着我们的希冀,一同消失在黑夜里,无踪又无影徒留最初的满心欢喜。

老人们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烟花,露出孩子般纯真的微笑。那时的我只是看了几眼,只以为他们同我一样欢喜。而多年后的现在,才渐渐回味出他们眼里的眷恋不舍。

人呐,一旦上了年纪,便是过一年少一年。这种惆怅,我自然是不懂的。我呀,不过是千千万万小镇姑娘中的一个罢了。

我为盛放的烟花而欣喜,也为夭折的烟花而感到一丝说不出的落寞。它们的存在,就像谜一样,谁也不知道它们若绽开了,会是如何的璀璨。

母亲哄我说,夭折的烟花落在尘土里,待我长大后,它便会从地底下钻出来,升腾着飞上天空,惊天动地地盛放。

幼时的我信以为真,于是又日夜盼着快快长大。只是长大后的我,真的能看到重生的烟花吗?

过完了年的人儿走的走,散的散,只是这故事,到底没有完。

多年后,我抱膝坐在高楼上,听着新年的钟声,电视里是董卿万年不变的笑容。突然感到一阵寒冷,止不住颤栗起来。起身关窗时,看向窗外,黑魆魆一片,没有半点色彩。

烟花呀,它不见了。它似是伴着儿时的雪,一同迷失在无尽的黑夜里。四季如春。

我不再是神采奕奕的儿童,终于还是禁不住疲惫,蜷着腿睡着了。梦里天地,仿佛传来渺茫的“轰”的一声巨响。

少时的烟花,终究离我越来越远。

烟花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只是往后的路,我都要学会自己一个人走。

像是那些遥远的年华,都付作了过往。到头来只剩一寸一寸的旧时光。

高一年味日记 篇2

年味是一种习俗,年味是一种气氛,年味是一种回家的感觉,年味是妈妈包的饺子,年味是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年味是一家人围着火炉一起看春晚……金鸡起舞辞旧岁,瑞犬踏雪迎新春,当我们还沉浸在20__年的第一场雪的兴奋喜悦中,春节已不知不觉来临。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大娘大婶、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忙着采购年货,一个个左提右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贴的贴春联、挂的挂灯笼,买的买花,各自以各种独特的方式来迎接20__年鼠年春节的到来。我自然也是欣喜若狂,无比期待。但,总感觉今年与往年相比少了点“年味”,以往这几天早已时不时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而如今显得有点“安静”,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后来,听爸爸说今年我们城区实行全面“禁燃”,我先是一愣,接着是惊讶、失望,“怎么能……唉!”再环顾一下,街上已到处张贴了“从2月1日起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罚款500元”的宣传标语。再后来,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住宅小区,“不准放鞭炮”已成为大家议论最多的话题。一位大妈显得有些无奈说“不准放炮也好,正好可省点钱哦”;一位老大爷则有点不满“过年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历来放炮热闹喜庆,如今不能放鞭炮,哪里有过年的味道啊”;而另外一位年轻叔叔却高兴地说“今年不准放鞭炮,好!既经济又环保,过年可睡个安稳觉啰,我支持”……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大年三十,一年一度的春晚如约而至,我们家人也不例外,爷爷、爸爸、妈妈和我吃完年夜饭也早早围着火炉看起了春晚。不同的是,当春晚主持人以倒计时迎来农历新年第一天的到来时,不是千家万户的鞭炮声,而是显得格外安静,甚至安静的让我无法相信,“真的过年了吗?”爸爸还开玩笑地说“今年啊,我耳朵没起茧子啰!”初一,天公作美,艳阳高照,春风和煦。一早我们约好全家“广场徒步”,迎接新年的第一天。从家里出发,我们经过平日最热闹的那条街——水电街,让我眼睛一亮。原来大年初一,整条街就像铺了一层红地毯,鞭炮声、锣鼓声、汽车的鸣笛声不绝于耳。一条不到两公里的大街,穿黄色“战袍”的环卫工人,五米一岗,十米一哨,或两三人一组,或五六人一队,扫着推着,大清早便成了一道最美最靓的风景。而今年的这一天,红地毯不见了,街道干净整洁了,环卫工人更是少了许多,他们说着笑着。听一位环卫大婶笑着说:“今年不放炮了,我们不仅轻松了,更好的是再也不用做着事却提心吊胆了”后来才得知里面的故事,就在去年的大年初一,跟她一起做事的同伴家里因炮竹意外发生了火灾,瞬间灰灰烟灭,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听完后,我诧异之余,更是油然而生几分敬意。

时过境迁,日新月异。我终于有了答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过年?我想,天更蓝了,水更绿了,城市更美了,空气更清新了,美丽中国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才是我们现在真正需要的;文明、健康、安全、生态不正是应该成为我们过年的新时尚和味道吗?这样的“年味”才真正值得点赞!

猜你喜欢1:年味的日记

今年的新年来的格外地晚。

我们一家驱车从长沙往老家开去。一路上开往城外的车拍成了长队,像是约定好一样,大家都没有按喇叭催促。大概是因为所有人都怀着一样的心情,激动与幸福。我摇下车窗,伸头看着长长的车队。心里一股暖流,这大概就是年味吧。

汽车在几个小时后终于开进小镇的中心,望着两旁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深夜的大排档前也挂上了红色的大灯笼。两边涌动的人头,仿佛就在告诉我:新年要到了。

大年三十的早晨,难得地早起一次。二十九深夜就响起的鞭炮,其实这一晚睡的并不算好。但这一天,我比平时的任何一天都要精神。穿上红色的大衣,前往乡下的奶奶家。

许久没有拜访过爷爷奶奶,爷爷坐在庭院里,隔着老远就露出了笑容。我从车上下来,大声地对着年老的爷爷说:“爷爷新年快乐!”爷爷愣了一下笑着说:“嗯……嗯。新年快乐。”

乡下的人们总是很热情,伯伯拎着一长挂鞭炮,在院子里点燃。震天响的'鞭炮噼里叭啦,我捂着耳朵躲在门背后,心里却是兴奋得不得了。鞭炮烧完后,留下来火药的味道。或许,这也是专属于新年的味道。

关上大门,随着一盆盆大鱼大肉上桌,我们开始了年夜饭。爷爷奶奶笑盈盈地给所有小辈夹上最好的那块肉,嘴里还念着“学业有成!”“新年发大财!”大人们纷纷举起手中酒杯,玻璃杯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我想,这也是年味。

饭后,我们又围着一盆炭火,等待新年的到来。大家都开开心心地交流这一年的收获,展望新的一年。木头在火盆中呲呲作响。我盯着火盆,火焰热红了我的脸,对于这样的团圆,一年只有一次。大概,烧焦的木炭味也是新年专属。

随着春晚中一声“新年快乐!”夜空中出现了许许多多漂亮的烟花,目不暇接,就像不约而同地举办了一场烟火大会。“啪啪啪”的鞭炮响声震耳欲聋,口袋中的手机不断震动,是同学们对我新年的祝福。

爆竹声里,嗅着专属于新年的味道,感受到了无限温情。

猜你喜欢2:不一样的年味日记

我最喜欢过年了,可以回老家,可以收到压岁钱,还可以放花炮。今年的春节和以往的春节有一些不一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个小年,过得格外温暖,因为我参加了立口小学志愿行活动。小年那天,我们经历了高速公路的堵车,十个多小时难熬的坐车时间,三个小时的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我们献爱心的目的地,位于大山深处的立口小学。

我们为立口小学的同学们带去了很多礼物,有手表,有棉袄,有文具礼盒,还有节目。看到他们幸福的笑容,我深切感受到,小小的礼物就能给他们带去如此大的快乐和满足,给予是快乐的。

大年三十,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吃过团年饭,我们一家就前往坡子街的火宫殿逛庙会。

庙会上热闹非凡,有现场做肉丸蛋卷的,有唱戏的,还有现场打糍粑的。只见他们将蒸熟的糯米放入石槽中,四位叔叔拿着又粗又长的木棍有节奏的快速捣着糯米饭,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石槽里的糯米饭越来越粘稠,变成了一整块面团,然后他们快速用木棍将热腾腾的面团挑起来放到案板上,有人揪面团,有人搓面团,有人把面团放进模子里,一压一拍,一个圆圆的白白的糍粑就做出来了。外婆还帮我扯了一块面团,软软的,放进嘴里一尝,真香啊!据外婆说,以前过年的时候,家家都会打糍粑。

正月里,我感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初二,我们回到了爷爷家,妈妈带我到田埂里去拾了稻穗。稻田里全是被收割后的光秃秃稻梗,还有一些残留的稻穗,有的笔挺的站着,有的弯下了腰。我试着拔了一颗,把外壳剥掉,发现里面是空空的,妈妈说,弯下腰的稻穗里面才会有饱满的米粒。

这次我选了一株弯得很厉害的稻穗,小心地剥下外壳,惊奇地发现,里面有一颗白白的米粒,原来我们吃的米饭就是这么来的。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我们应该多多珍惜粮食,珍惜农民伯伯们的劳动成果。

这个春节,我体会了特殊的温暖,感受了不一样的年味,更深刻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今年的春节过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