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亲情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雨中亲情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雨中亲情日记 篇1
“嗒,嗒,嗒。”最终还是下雨了,为何听到雨声的我心中不由地升起凄凉,那种久违的感觉,在那天产生了……
话说母爱柔于溪水,那么父爱就重于泰山。父亲没有过多的言语,所以他对我的爱,慢慢融化在了他那简单的行动中。
雨,从几滴几滴地落下到倾盆大雨,在饭店里安然吃饭的一家三口并没有发现。因为那是父亲出院的第一天。聊得正在兴头上,突然发现外面正下着滂沱大雨,急了。匆匆地吃了几口,就要赶回家去。
母亲翻透了自己的包,也没能找出雨伞。我急了,大喊一声:“不要啊!”
只见父亲掀起他的外套,裹住我的头。我想阻止还未康复的父亲可他先开口了:“跑快点,车就停在前面。”我没作声,心情异常低落,不知怎么的,却又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
坐在车里,望着外面的雨,仍旧下着,父亲抖了抖外套,眼神中露出别有的慈祥。
到家了,我走上楼,奔入自己的房间,埋头做起作业。夜晚,我迟迟无法入睡,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的暖意消失了。
我开始后悔,后悔当初那声致命的尖叫。不就是几滴雨吗?我可是健健康康的呀,淋几分钟又怎么了?
我闭上眼,却又浮现出父亲掀起衣服的那一刻,我的内心酸酸的'很难受。
过了许久,我听见伴着沙沙的雨声,隔壁房间传出几声沙哑的咳嗽声。我无法控制当时的情景。
泪珠,如同窗外的大雨,如同断了线的珍珠,“嗒,嗒,嗒。”的流了下来。
雨中亲情日记 篇2
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在所有汉字面前都显得伟大,有一个人,他对我们的爱,就像那永无止尽的泉水般,有一个人,他为我们做任何事都不求回报……
还记得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还有妈妈手中抱着的弟弟去店里看店。转眼间便晚上八点了,就在这时,豆粒般的雨珠一滴、两滴、三滴……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原先调皮的小雨,已变成霸道路的暴雨了,时不时还刮起一阵狂风。
妈妈见了,焦急地说:“天哪,雨下得这么大,我们又没有伞,弟弟感冒未好不能淋雨,该怎么回家呢?”
我见妈妈焦急的样子,便学着爸爸平时的语气对妈妈说:“妈妈,你别怕,爸爸一定会来接我们的'!”妈妈一开始还是半信半疑,但看着我拍着胸膛保证,最后还是相信了我,
过了一会儿,只见茫茫的雨帘之中隐隐约约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朝我们走来,“是爸爸!”我欣喜若狂,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过了一会儿,那朵幸福的云就消失了……原来爸爸只带了一把伞,这么小的一把伞,如何容得下我们一家四口呢?这时大家都陷入沉思,爸爸却用自己那洪亮的声音,打破了这般寂静。爸爸深吸一口气:“把雨伞留给妈妈和弟弟吧,我和瑶瑶一起跑回家。”当时,我真是一万个不愿意。可是爸爸之后的举动使我感动地说不出话来!爸爸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披在我身上,而他自己单单二件背心来阻挡暴雨,爸爸把我抱在怀里,使我不淋不到雨。
就这样,爸爸把我安全到了家,而他自己被淋成了落汤鸡。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于是我一把抱住了爸爸,便再也不想放开了。
此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句话。
猜你喜欢1:雨中五年级日记
今天,天灰蒙蒙的,乌云犹如一群黑色骏马奔腾而来。蜻蜓低低的飞着,蚂蚁兄弟们拿着食物急急匆匆地搬家,一刻也不停歇,风刮的很大,街道上的行人个个行色匆匆。
没一会,开始下雨,蒙蒙细雨从天空上慢慢落下来,打在已经有些湿润的土地上街上的人们大多都打着伞,从高处看,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小蘑菇。有些人没带伞正在疯狂的往家跑。当然,这只是《雨》这首交响乐曲的小前奏。
雨越下越大,一刹那间便成了倾盆大雨,街上没有一个人,只是有几辆车还在路上缓缓行驶的轿车。过了一会儿,街道变成了一条浅浅的小河。汽车溅起的积水在天空跳一段舞,接着又落回小河里了。在这首交响乐乐曲中当然少不了风的助威,旁边的树已经被吓得东倒西歪… …
渐渐的,雨变小了,刚才那条颇有气势的水流也消失不见,只剩下几片深浅不一的小水洼,天空竟架起了彩虹桥。小草上沾满晶莹剔透的珍珠。小花比之前更鲜艳了,小燕子又飞出来了,好像在说:“雨后天气可真清新啊!”街上又布满了行人,街道又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祥和。
雨就是这样来得也急,去得也快,可就算它行色匆匆,我也依然喜爱。
猜你喜欢2:感受亲情日记
当代作家阎连科的这部长篇散文,让我久久地沉浸在作者的叙述中,心潮起伏。在感慨之余,我当即发短信,把它推荐给远方的几位挚友。
这种情形,在我近几年的阅读中颇为少见。这其中的感动和震撼,来自于作者对生活中大量感人情节的描述。
叔求人送礼之后,“我”在山上爆石料,为了多挣几个钱,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甚至40多天不下山;为了给二姐治病,一家人排队给她输血,而大哥却哀求医生不要抽其他人的血,自己一个人输了又输;父亲带领全家整日辛苦,终于把那块向阳的自留地整好了,眼看就要收获,却不得不上缴;
哥不认错,大伯用鞋底猛抽他,几个兄弟姐妹跪成一排,苦苦求情,被激怒了的大伯于是一个个抽了过去,“我”再也忍不住了,哭喊着也跪在地上;为了盖新房,为了儿女的婚姻,大伯领着一家男女老幼,在冰冷的河水中,搬运着那一块块成百上千斤的石块,任手脚红肿冻裂,日复一日;
参加同事弟弟的婚礼,四叔连夜洗了一件衬衫,却因没有晾干只能尴尬地在屋子内外徘徊;打工两年后,“我”要返回老家,报名参加高考,在异乡的站台上,叔侄俩为了一叠皱巴巴的零钞用尽了心思,你推我让。
幅幅感人的画面,无疑是生活的真实再现。这是三十多年前,北方农村的生活,是那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所有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人所熟知的。这些平凡而淳朴、卑微而高贵的人,在苦难中不屈地挣扎着,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最善良的人性。
描述这些场景时,作者并没有把“我”和父辈们矫情地“美化”,或主观地淡化或掩盖他们的缺点或不足。在追忆昔日的生活时,他还原了一个又一个血肉丰满可感可触的普通的“真人”。
泥厂工作的四叔,探亲回家时,不忘一身城市人的打扮。其实,他的工作是那样辛苦,常常被人看不起。“一头沉”的他,在表面甚为风光的背后,隐藏着自己痛苦、懦弱和敏感,在城乡生活的夹缝中苦苦挣扎;
是“我”——作者,无情地进行了解剖。“我”一直想逃离土地,企图摆脱家庭生活的重压,在父亲最后想看一场电影时,却没有满足他的愿望,甚至有意无意地理解医生的前半句话,觉得父亲成了自己生活的累赘。
照理说,作者完全可以把当时的社会生活描述得更为凄惨,把父辈们的痛苦渲染得惊天动地,像不少追忆昔日生活的作品一样,发出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的愤怒和控诉。然而,当我品味全书时,感受到的却是在那段艰辛的日子里,亲人浓得化不开的深情,获得的却是一份来自骨肉亲情的深深感动。
感人的力量,来自于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来自于他对当时农村生活的细心感受和认识,来自于他对亲情的深入思考和认识。我想,其根源则是昔日弥漫于生活中传统道德的力量,和作者骨子里的敏感和善良。正是这些本真的东西,让我的心随着书页的翻动,逐渐温润柔软起来。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时,我想,这本名叫《我与父辈》的书的出现,值得我们珍视。当然,它所描述的生活场景,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这会让那些从小在都市里长大的人,甚至让如今那些三十岁以下的青年感到陌生。但我相信,它一定能唤醒更多的普通人的那段逐渐泛黄的记忆,让他们重新咀嚼那段苦难的日子,重温那已经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稀薄的亲情。
咀嚼与重温之后,当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活,感受身边的亲情;当苦难已经不再那么严峻;当物质生活在一天天丰富,我们的父亲母亲们,却在一天天老去。对于他们,我们究竟了解、理解、关心了多少呢?对于身边的其他亲友,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在这个纷扰的世界短促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又该怎样生活?
至此,我突然想到了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想到了让人景仰的德兰修女,想到了书中父亲的那一声声喘息,大伯那一只抚摩着“我”头顶的手和他的糖果,四叔的那一件送给“我”的衬衫。作者说:“在我的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虽然读他的作品不多,但我想,这话应该是不会错的。
如果能从其中选个片段,编入语文课本,也不错呀!如果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他们看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那在黄土地上辛劳了一辈子的父亲,如果他看了这本书,又会……唉,坐在书桌前的我,又在胡思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