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春节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我爱春节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我爱春节日记 篇1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其中,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可以吃团圆饭呀;放鞭炮呀;看春节联欢晚会呀;穿新衣服呀……多得像沙漠里的沙子,不计其数。
到了除夕夜的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张灯结彩,人们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别提多爽了!吃完饭,大家兴高采烈地等着新一年的到来。是的,很晚很晚的时候,家里通宵不眠,人人都成了“夜猫子”。“铛—铛—铛—”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人们欢呼雀跃道:“看哪!新的一年到来喽!”
正月初一,大家走亲访友,忙得不可开交,小孩给大人拜年,大人给小孩红包,小孩拿着红包去小店买鞭炮,准备晚上放,到了晚上,处处都能听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看到绚丽多彩的烟花和门上贴着的对联,你看到这儿肯定会想起一个中国传统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老是到村子里吃人。人们非常怕它,就在门外放一些爆竹和烟花并点燃,然后,又在门上贴对联,这不,“年”又来村子里捣乱了,可这次它看见的是让自己头晕眼花的对联,听见的是“砰”!“啪”!的爆竹声,“年”吓得屁滚尿流,惊慌失措地逃走了。
这就是春节,一个美好的节日,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最重要的,也是中华人民团聚的节日,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我爱春节日记 篇2
我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过春节。
在人们的企盼中,在清晨清脆的爆竹声中,春节再次悄然而至。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用传统习俗来庆祝这美好的节日。
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春节时期,我和家人们能团聚在一起,吃晚饭,放爆竹。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除夕之夜,家家户户的成员各个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我与家人们吃着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看着精彩的'春晚节目,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好一派温馨的景象!望着家人们熟悉的脸庞,我心想:我能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真幸福。不知远离哥哥,在他乡的姑父此时在干什么?说不定在相思呢。“嗖嗖嗖”一阵燃放烟花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是几位叔叔在放烟花。那烟花一次又一次地在空中炸开,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我忽的想起了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姑父一定能通过这漫天飞舞的礼花,和哥哥成为“比邻”的。
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春节能拿红包,学理财。大年初一那天,我到奶奶家拜年。一进家门,奶奶便给我一份含有七百元的红包。回家后,我拿出了红包里的一百元,来到了商店,买下了五下配套包书纸等用品。爸爸妈妈知道了,夸我会用压岁钱了。望着他们欣慰的神情,我开心地笑了。
春节,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深受我的喜爱。春节,让我体会到团聚的欢乐,让我感受到自己理财的乐趣,更让我品出了中国那丰厚的文化。因此,我爱我们的节日——春节!
猜你喜欢1:初三春节的日记
照往常的规矩,我家乡的春节大约在立春前一天就开始了。这天,家家户户很是忙碌,都要灌香肠,晒腊肉,然后贮存起来,等到春节过后再吃。
都说腊月是最繁忙之时,果不其然。一月之内要大扫除、置年货、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每一家都不例外,可不累坏了呢!
过年的需求准备完了,也就差不多到除夕了。
三十这晚,最是团圆。人们都会和至亲的人或好友一块儿吃美味的年夜饭,好不热闹。屋里热闹了,外边儿也不闲着。不一会儿,便是鞭炮声响彻云霄。这声音不仅响,而且连绵不断,似是在提醒着人们今晚要为长辈守岁。就这样,每年我都昏昏沉沉地熬了一夜。
守完岁,就想睡个好觉?可没那么容易!正月初一这天,要早早的起床,向长辈问好、祝福呢!
清早,必是先要将早餐送入肚中。早餐,两字听起来熟悉又简单。但在我的家乡,正月初一的早餐可是有讲究的:要吃鸡蛋,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如意;还要吃菜包,象征着这一年会招财进宝;当然,吃我家乡的特产——灯芯糕是最必须的,因为这象征着一年的职业学习节节高升。
吃完这复杂的早餐,就该去给长辈们拜年了。说实话,其实我最喜欢做这“奉承”事儿了。因为,只要对长辈说句春节祝词,便可得到压岁钱和长辈给予的幸福平安,岂不甚好?
正月初一至初七,都是奔波之日。这七天,要去向每一家亲戚拜春节、话祝福。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这天。大家都将年前准备好的汤圆和腊月晒的香肠腊肉拿出来与亲戚朋友分享品尝。储藏过一月有余的香肠腊肉,此时已是色香味俱全了。就闻一下、尝一口,便是如何都无法停筷了。品尝完这至高的美味后,便该去逛庙会,猜灯谜。与朋友们开高兴心地过完这春节的最后一天。
正月十六早上,已是春节离去之时。大人该去就职工作,小孩也要背起书包上学去。虽然春节过完了,可我还在回味之中……
猜你喜欢2:春节六年级日记
“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家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过腊八自然要喝腊八粥,除了放油、盐、酱、醋以外,至少还要放八种东西:面条、米、蒜、馓子、花生、姜、菠菜、香菜。别以为粥就得是甜的,腊八粥可是咸的。
日子过得真快。到了腊月二十四,奶奶就开始买肉、准备年货了。大人们个个忙得团团转,自然就无暇顾及我们小孩子了。小孩子去买炮玩,炸一下,也算有年味了。
终于到除夕了!我这几天一直待在奶奶家里。我和爷爷、奶奶从大清早就开始贴对联。奶奶家是个大院子,上上下下好多房间。房间多,门就多;门多,要贴的对联就多;贴的对联多,要用的时间不是了吗?对联贴在左右两扇门上,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上下联要对仗工整,还要分出一副对联哪个是上联,哪个是下联,千万不能贴错,除此之外,上下联要对齐贴在门上,不能贴歪了,也不能贴得一个高一个低,横批贴在门头上,横批上面再贴一个“福”字,不过,“福”字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福倒了)。贴完了对联就得放炮,“噼里啪啦”地乱响一通,如果离得近一些,非得用手捂着耳朵不可。中午吃饭前还得放一次炮,放完了炮才能吃饭。吃过中午饭还得吃“团圆”。“团圆”就是一块大饼,大饼上面放几颗蜜枣。吃的时候把“团圆”分成一块一块的,每一块上必有一颗蜜枣。我虽然喜欢吃“团圆”,但不喜欢吃“团圆”里的葱,总是把葱挑出来扔了。下午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准备包大年初一的饺子了。
大年初一,要发压岁钱。把报纸垫在地上,跪在上面,给长辈磕个头,然后才能领压岁钱。大年初一,是要吃饺子的。我不太喜欢吃饺子里的肉馅儿,只喜欢吃饺子皮儿,因此还闹出了场戏呢!
镜头一:某年过过年,我坐在桌子前,姑姑坐在我旁边,桌子上有一碗饺子。我抓了一个饺子,把饺馅儿四周的饺皮儿吃了,留下饺馅放在桌子上,等爸爸回来帮我“解决”掉它们。姑姑看我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个“小太阳”,忍不住哈哈大笑……
镜头二:爸爸与我“合作”吃饺子。某年过过年,我和爸爸、二叔叔、姑姑一起吃饺子。爸爸与我“合作”,他把饺馅先吃了,剩下的饺皮都归我吃。叔叔见我这么吃,笑着对我说:“我们来比赛吃饺子好不好?我和你姑姑一组,你和你爸爸一组,看谁吃得快。”爸爸对我说:“好啊,我只吃饺馅,你来吃饺皮,分工吃,肯定比他们快。”“那可不一定,”姑姑说,“我们一口吃一个,比你们一个饺子分两下吃快。”结果是,我跑去看电视,他们几个大人还在那儿吃饺子。
过了大年初一,过年的另一个高潮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过元宵节吃元宵自然是不用说了,但我却喜欢元宵节有关面灯的事。
淮北有正月十五蒸面灯的习俗。在我看来,面灯可以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只不过上下两部分在一起罢了。上面部分很像碗的形状,下面部分则是圆柱体。别看它有点“其貌不扬”,但可好吃呢!点面灯也好玩。天一黑下来,就可以点面灯了。在面灯凹下去的地方插一根棉签,然后倒一些油,不要太满,但是要把棉签浇透,最后用打火机把棉签点燃,一个面灯就点好了!这时候关上电灯,捧着面灯就可以把屋子照亮。送面灯也不错,人死后三年,家里的人是不能蒸面灯的,但可以点面灯,面灯是由乡亲们送的。奶奶拉着我的手,给别人家送面灯。人缘好的人可以收几十到几百个面灯呢!
转眼间,年过完了,大家由各忙各的了。淮北人过过年,也有跟别的城市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