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得失之间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得失之间日记 篇1
因为比较,发现差距,因为差距,进而努力,努力不达,徒增烦恼,于是,人总觉得世事不够公平、公道,因而就有了愤世嫉俗。当通过正常渠道终不能实现,或可滋生破规越矩,甚至以身试法。现实也的确如此,付出和得到难以对等,正如:只有相对的合理,没有绝对的公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一样的视角看世界,焉能同日而语?更何况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并不以付出寡重论英雄,“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不过是朝着理想的分配制度努力,谁人又能够准确计算轻重和技术含量?
对于大多数人,以诚实的劳动谋生存。能够解决温饱,或略有结余,就是平凡的日子、安宁的人生。如果人与人之间地位悬殊太大,收入产出过于悬殊,社会就会徒增许多不安定。
很少有人想过平庸平凡的我们,一生的付出是不是有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财富的增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作为国民精英,为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超乎常人的贡献,他们谁会有闲情以五斗米计算得失?
个体不过是浩瀚宇宙中一棵普通秧苗,生如草芥,死同蝼蚁,即使恐龙灭绝、火山喷发、地壳重组、生灵涂炭,谁奈其何?纵是慧根灵眼有智慧懂风情,知冷暖善取舍,又情何以堪!在清风暮色里数岁月经年,发疏骨软,牙豁眼朦,方知年轻时的豪言壮语早已遗失在来时的路上,少年的憨痴假梦不过是雨后彩虹!
无言亦无泪,无论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多远,也没有了只争朝夕的念头,蹒跚的步履,绝望的心情,一切,没有,就没有了吧……
得与失,或者也就无所谓了吧。
得失之间日记 篇2
得与失
得与失的关系,就像处事完全不同的兄弟俩,他们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顺序不同。
——题记
人们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欢“得”,而却忌讳“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得与失是相等的,只是开始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而失者却得到了更丰富的馈赠。
从文章《得失之间》中我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了黑人菲力斯在28岁那年取得了全欧马拉松冠军后的一个小故事:在他获得荣誉后应邀到全国最大的监狱去作演讲,他向上千名罪犯讲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全场掌声连绵,有人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全场都关注着他,希望能够马上听到这个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小偷,居然是15年前偷走他自行车的小偷!因为疏忽小偷成功了,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教训确实的家境贫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学,三年下来历尽艰辛,吃了不少苦头,这也为他将来的比赛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取得了全校长跑冠军、市比赛亚军……但他总觉得对不起小偷。他刚说完,台下的罪犯希库莱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菲力斯摘下自己的奖章别到他的胸前。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亲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两只蛋,父亲告诫儿子,贪占便宜可能占不到便宜:又一次,父亲仍然下两碗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先选无蛋的的,果然是完全无蛋,而父亲那碗上卧一蛋,下藏一蛋,父亲教训儿子道,想占便宜要吃亏;第三次,仍如前一样,儿子让父亲先选,父亲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儿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想占便宜,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得与失都一样,得者最终失,失者最终得,这是古今的史实道理,正如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战略要地,诸葛舍灭孟获之良机而得万众敬服之心。
猜你喜欢1:得失之间日记
得者与失者是谁得到了东西,大家有可能会说:“是得者。”然而恰恰相反。
黑人菲力斯成为全欧马拉松长跑冠军,一次他应邀到全国最大的一处监狱作演讲。在他演讲结束时,一个犯人站起来问:“你一生中最感谢的人是谁?”菲力斯说:“是一位小偷,偷了自行车。”台下,那位小偷哭了出来。
在我们这一代,也许童年都是金色的,也许我们在回忆童年时都会不由衷的感叹:“童年真美好。”而那些山区的小朋友,从小就承担起家里的重担,他们没有金色的童年,却有了生活的能力。相对来说,是我们失了,还是他们得了?
所以我们在得失之间要有一颗平常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要生活在失去的深渊里,要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当然这只是一句安慰,失了就是失了,得了就是得了,但是失了要找到自己还能得到什么,得了,要找到自己为此失了什么。
太多的得失,其实不必太多在意,珍惜今天,展望明天,忘掉前天,正如当年明月所说:“很多历史人物,前几页还挺历害,后几页就怂了,没多大意思。”很多得失在人生道路上,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也不能改变什么命运,年老之后,回望人生,其实年轻时计较计较的得失大多没有意义,所以,还是要顺其自然,该得的,就得争,失了的就算了,不要去伤心,得到的要珍惜,另外,人其有一点“阿Q精神”也是可以的,珍惜眼前所有的!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于懂得珍惜,活在当下。
得失,是祸也是福,得到的不一定是福,失去的不一定是祸。
猜你喜欢2:得失之间日记
得与失的关系,就像处事完全不同的兄弟俩,他们要完成的任务相同,但顺序不同。
——题记
人们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往往截然不同,大家都喜欢“得”,而却忌讳“失”,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得与失是相等的,只是开始不一样,然后慢慢地,得者失去了更宝贵的东西,而失者却得到了更丰富的馈赠。
从文章《得失之间》中我知道了这个道理。这篇文章讲了黑人菲力斯在28岁那年取得了全欧马拉松冠军后的'一个小故事:在他获得荣誉后应邀到全国最大的监狱去作演讲,他向上千名罪犯讲叙了自己的真实经历,全场掌声连绵,有人问他最感谢的人是谁,全场都关注着他,希望能够马上听到这个的人物身份,然而,他的回答竟让众人都吃了一惊:小偷,居然是15年前偷走他自行车的小偷!因为疏忽小偷成功了,从此更一发不可收拾,而这个教训确实的家境贫困的菲力斯每天跑10公里的路去上学,三年下来历尽艰辛,吃了不少苦头,这也为他将来的比赛奠定了基础:他先后取得了全校长跑冠军、市比赛亚军……但他总觉得对不起小偷。他刚说完,台下的罪犯希库莱就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菲力斯摘下自己的奖章别到他的胸前。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关于父亲教育儿子的故事,父亲下荷包蛋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拿了有蛋的那碗,吃完了父亲才端起碗吃,面下藏有两只蛋,父亲告诫儿子,贪占便宜可能占不到便宜:又一次,父亲仍然下两碗面,一碗上有蛋,一碗上无蛋,儿子先选无蛋的的,果然是完全无蛋,而父亲那碗上卧一蛋,下藏一蛋,父亲教训儿子道,想占便宜要吃亏;第三次,仍如前一样,儿子让父亲先选,父亲自拿了那碗有蛋的,儿子面下也藏有一蛋,父亲意味深长地说,不想占便宜,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
得与失都一样,得者最终失,失者最终得,这是古今的史实道理,正如刘备失徐州而得荆州战略要地,诸葛舍灭孟获之良机而得万众敬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