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年味日记

2024/02/23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年味日记(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年味日记 篇1

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由来已久。早些年,就有人感叹“一台春晚代替了除夕”,也有人说“过年就是集体作秀”,这些表达虽然有些偏激,多少也道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现状:我们的年味儿确实变淡了。

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年,是小时候打的陀螺,是捂住耳朵的冲天炮,是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是攥在手中的喜庆红利……”诸如此类的文字让我们怦然心动。尽管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种年味儿,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曾经的“年”承载着我们太多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的`种种传统习俗,不仅在文化层面上愉悦着我们,而且在物质层面上直接滋润着我们。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过年”习俗的心理抚慰功能削弱了,我们对于“过年”的精神需要出现了断层。新衣服早已经可以月月买,每周本来就可以下几次馆子改善伙食,以前所谓“年货”早就吃腻了……剔除了这些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年”还有什么值得期待?于是,很多人和“年”之间产生了“相见不如怀念”的无奈和酸楚。

年味儿为何会变淡?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过年”一直存在着误解。用冯骥才的话来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是被我们自己的无知所消解的。它缘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及其价值的无知,对人的精神生活需求的无知。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对“年”的感情,而是“年”的新方式与新载体。传统的年文化,也需要适度的创新。

虽然这也许是一个民族共同的大事情,但作为个体,我们还是可以让自己的年过得有滋有味。一些过年的传统形式可能会淡化,但假如取其“亲情”“团聚”等精神文化内核,在春节里为亲情加加温,为家庭生活调调色,或者哪怕仅仅是梳理梳理自己的内心,这年味儿,不也同样芬芳吗?

年味日记 篇2

过年,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在寻常人看来,永远是那般热闹与美好,令人无比享受。倘若在时代的变迁中,你再去一点一点地去对比,就会发现:机械的轰鸣声带去了许多传统。

年夜饭,在中国人眼中有着神圣的地位。民间的诸多俗语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春节的餐桌上,我看到了一些旧身影,却也觅不到某些传统小吃的影子了。过去的年代,普遍的物质缺乏,在春节,人们可以稍稍犒劳一下饥肠,但餐桌的主角仍是朴素的小食,而并非鱼肉。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了,不少老一辈人都在感叹:现在啊,天天是过年!顿顿有鱼肉,到过年依旧如此,出现了一些消费现象。我家过年,残羹冷饭自然要扔,但一想到许多食物是爷爷奶奶下地劳作的结果,不禁十分心痛。

春节,桌上佳肴必不可少,孔子也曾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如今的健康饮食团圆饭的桌上,不再只有大鱼大肉,还有一片翠绿。人们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小小的一桌年夜饭,汇聚了世界的美食,满足了众多老饕的胃口。

礼俗,最令人熟悉不过的是红包。一个小小的红纸包,凝聚了满满的亲情。人们在意的是那份沉甸甸的情意,而不是轻而空虚的小纸币。微信红包的出现,代替了一部分的红包。过年,亲友群中不断出现红包,不过几秒,便被哄抢一空。那是,我望着手机屏幕中一个个虚拟的红包,看着丰厚的战果,却感受不到以前的快乐与温暖。

拜年,最有人情味的习俗之一。年后,父母总要提着精美的礼品,真诚地拜访亲朋好友。礼物不需多么昂贵,只要有那份心意,便是满足的。现在,有了视频聊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向亲戚朋友们问好,非常便利。拜年开始有些随意,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诚意了。有则公益广告说:亲情要多走动,情才能更浓,兄弟要多走动,义才能更深。

唉,现在过年还没有原来热闹哩,爷爷喝了一小口酒,道:过去舞狮舞龙,加上鞭炮噼里啪啦的响,那才叫热闹!又听父亲说,小时候乡间流行三盘鼓,类似于快板,只不过用的是鼓。叔叔接过话:现在人们开始讲究环保,渐渐开始少放烟花了,不过也挺热闹。仔细一想,的确如此,有许多传统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随着过去而蒙尘。

倘若要问春节创造过什么奇迹,那便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春运。游子思乡从古至今,亦是如此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古时交通不便,远方的游子极难归家,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思念,而又不由自主地流露于诗文之中了。现如今科技发达了,为了团聚,各地游子总在这段时间,踏上漫长而又充满希望的归乡之路。春节,对于团圆这一概念的要求格外高。这也就是各地游子不辞辛苦,也要赶回家的缘故吧。

时代在变化,年味也随之而改变。一些重要的东西,被人们抛之脑后;也许,我们应当停下来,重拾初心,好好将传统发扬下去!

年味日记 篇3

春节已迈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家都开始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番热闹欢腾的场景,大多数人都与家人团聚了,张罗着去购物迎新春。在这个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我带着满满的兴奋感,期待感,开始寻找大家都所盼望得到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全家一起购物时,一边悠闲自在的逛街,一边挑着商品,再聊聊天,谈谈话,多么悠闲,自在!买完大包小包的商品,把家里堆得满满的,就等着过年时派上用场啦!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和父母一起贴春联的时光里,把贴在春联上的胶水小心翼翼的撕下,然后稳稳的贴在门上,精细地抹平皱角,看着这个自己动手完成的,代表着自己家庭新一年新的风貌,心里满满的都是自豪感,幸福感。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吃团圆饭的时光里。当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那美味的团圆饭,拉拉家常,我想,不管那饭是多么的普通,还是山珍海味,里面都充斥着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温馨的味道,令人百吃不厌吧!这就是年味,真正的'年味。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大家都所期待的春晚里,全家围聚在电视旁,看着春晚里精彩绝伦的节目,看着那幽默风趣的小品,看着那壮丽奇妙的队形,一边点评,一边欢笑着,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那种团圆在一起的感觉,相信谁都会感到幸福,感到年的味道就在眼前吧!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你拜年时长辈慈祥的微笑里。乘着车,去亲戚家每家每户地拜年,真诚的送去你的祝福。小小的屋子里变得热热闹闹,大家都在享受那一刻的温馨时光。这时,所有人一定都微笑着吧!下一刻,最令我们这些小孩子们欣喜若狂的环节就要到啦!长辈们会把一个大红色的红包庄重地送到孩子们的手里,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满足,慈爱的微笑,那是发自内心的微笑,最美的微笑。而孩子们呢,欢天喜地的拆开红包看,一看到脸上露出的惊喜微笑,就知道一定有满满的收获。大家就这样开心的过年,让年味传到每个人的心里。

年味在哪里?我告诉你,年味在烟花飞天的那一瞬间。人们高高兴兴地搬出过过年前早已准备好的烟火,找了个地方,点燃烟火,然后捂紧耳朵,开始欣赏自己的烟花。当烟花飞上漆黑的夜空,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然后如一朵鲜艳的花儿似的盛开时,往往会让孩子开心得又蹦又跳好一会儿。烟花在发出一声巨响后在天空留下一道亮丽的痕迹,炮竹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不绝于耳,听着这些声音,家里不管有多少人,都会觉得像大街上那样热闹非凡。

年味在哪里?年味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它,感受它,带着一颗炽热的心去享受它。新的一年已经来到,我相信,在新的一年中,我会以新的面貌去面对这一年中的任何挑战,不辜负长辈对我的期望更上一层楼。

年味日记 篇4

新年,20xx年来喽!大街上热热闹闹,屋子里喜庆洋洋。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让我不禁看了也笑了起来。话说起来,今年可是个重头年——上海世博会,这就让我们的大街上更添上了一丝色彩:各种各样的海宝,琳琅满目的旗子,目不暇接的徽章。各个都十分珍贵,十分精美。可是,在我的心中,有一种更珍贵,更精美的东西在荡漾着……

新年,肯定要去逛街!我拉着妈妈的手,“风速火急”地“冲”到街上,现在又能证明在上一段说的话千真万确。果然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数不胜数,各种各样,不计其数啊!在那么多家店中,突然,有一家百货店在“闪光”,一下子把我吸引了过去。我一看,店里的商品并不繁多,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都去哪儿呢?

这时,来了一个小孩子,那他那双手冻得通红,看上去十分粗糙,“叔叔,我要买鞭炮。”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零零碎碎的几块钱,买了一根鞭炮。没想到那位叔叔还在鞭炮的袋子里塞了一双崭新的手套。什么,他没付钱,干吗送给他一副崭新的手套?那个小孩子大概没发现,欢天喜地的跑向远方:“妈妈,我买到鞭炮了!”这难道只是一个巧合?

“叔叔,我要一袋鞭炮,多一点哦!”当我把一袋鞭炮得手时,我和妈妈突然想起来,今天打火机没带,怎么放鞭炮啊?我和妈妈急死了,离家也十分的远,该怎么办。怎么办?这时,在我的心中,响起了一阵温馨的声音:“你们是没打火机吗?这儿有,就送给你们吧!”

那位叔叔,把打火机递给了我,我毫不犹豫的接下了。可是,他怎么会知道我们需要打火机呢?他怎么会在这个时候送给我们呢?他怎么在刚刚也送给那个小孩一副手套呢?这一定不是巧合。我抬头一看。粉色的“温暖小店”四个字贴在招牌上,让我的心中立刻荡起了一阵暖流。随着那些五彩缤纷的烟花绽放着,小店那温暖的心也更这绽放着。富裕人家里吃年夜饭,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压岁钱,写春联,挂“福”字……可是大街上的人们,生活不富裕的人们,心里的暖流,并不逊于别人……

也许,一个打火机并不能解决什么燃眉之急,一双手套也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可是,有一种品质,却比这两件东西珍贵一百倍。那是什么呢?那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伸出一双热情的手?那是一种让人们心中回荡着的暖流?那是在过年时候的一种特殊的礼物?那还是别的小店不拥有的品质?那是中国人民的一种骄傲?那是什么呢……

年味日记 篇5

小时候,年还没到,进入腊月二十,年味就开始弥漫,蒸馒头的味道,炒花生的味道,煮红烧肉的味道......整个村庄散发着年味,在那个物质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有关年的消息全凭我们的直接感知嗅觉、触觉,反馈的也是未经处理的最原始的信息年味首先就是这些足以让我们垂诞的味道,这些味道告诉我们年快到了,年幼的我们虽然并不能知道年到来的确切时间。

小伙伴拿出平时的积蓄,买来鞭炮,用点燃的香火引燃,胆小的小女孩捂着耳朵远远的窥视......火药味夹带着厨房里飘出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在我们眼里这是最正宗的年味。

老家有个风俗正月初一,除了下厨房,大人们什么农活也不干,就算再勤劳的人也会拢着袖子呆在屋里。

过了初一,大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亲戚们开始走动,左邻右舍开始串门,八仙桌上摆上红烧肉、红烧鱼、豆腐、花生米,甚至连萝卜干也算上,凑足八样,俗称八大碗,再拿上家酿的米酒,大人们愈喝愈尽性,酒过三巡,餐桌上表演开始了,这时大人小孩都会揍过去,把个桌子围得水泄不通,虽然说的都是些陈皮烂谷子的事儿,没有过多的情节,谈不上惊心动魄,感人肺腑,可以说连故事都称不上,可说的人还是有声有色,听的人津津有味。

二大伯每次必讲鬼打墙那天晚上,我和大哥抬着一筐谷子送到一河之隔的舅舅家,到舅舅家有一段没人住的荒野,我们走着走着突然就看不见路了,怎么走也走不上前,我们就干脆不走了,等到天亮,我们才发现我们在原处不知转了多少圈......

五姨夫的一段智取威虎山将宴会推向了高潮,十足家乡味的腔调,还算清亮的嗓子,再加上父亲的二胡伴奏,唱得字正腔圆,象模象样,惹得路人也止步观赏。

年就在这样的宴席热闹的气氛中迎来了正月十五,年味也变得似乎更醇厚。

正月十五是小伙伴们整个年最开心的时候,吃过晚饭,小伙伴们拿着大人准备的火把(废弃的扫把插在竹竿上)来到荒郊野外,小伙伴挥舞着火把,在野外狂奔着,呐喊着,天空被火把映得通红,旷野被小伙伴们喊醒,跑累了,喊累了,火把也差不多燃尽,最后小伙伴们将燃尽的火把插进韭菜田,这就是老家正月十五放扫火的习俗,寓意烧掉一切秽气,来年风调雨顺,生活红红火火。

正月十五是整个年的重头戏,也是压台戏。过了正月十五,年就快落幕,年味也就愈来愈淡,年渐渐的离去。

年味日记 篇6

如果父爱如山,那么母爱就如水。是啊!母爱重于泰山,广过蓝天。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且还有丰富的味道。

咖啡的苦

“老妈,我作业写完了。玩会电脑。”说着我便打开电脑。“停!”“就半个小时吗?”我使出了撒手锏撒娇。“不行,作业写完了吗?”“当然你觉得我会不写完作业回来玩吗。”我不耐烦的说到。“作业写完了不会看会书吗?你看看你啊买的时候这本要买那本要买,到最后看了吗?赶快去看!”“奥......”我只能看那些看了一百遍的书了!

咸菜的咸

“老妈,我饿了。”“等你作业做完了在开饭。”“不吗!”

“不行。”老妈坚定的说。“呜呜我要告你*待儿童。”突然,妈妈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说:“你今天不做完作业就不开饭。”我别过头去继续做作业,但两行咸咸的东西流了下来......

柠檬的酸

终于写完作业了,我伸了一个懒腰。想休息一下。老妈突然说:“写完作业读英语去”“老妈你好美啊!漂亮妈咪让我休息一下!”“不行,废话大一堆。”“老妈你好......”还没说完老妈已经把一堆英语资料放在我面前。哎有得呀咿咿呀呀的读英语了。

辣椒的辣

由于我的字写得龙飞凤舞,所以老妈又让我练字,练到手疼。“小睿过来练字。”“oh!no!老妈让我歇会。”“就一会......”话还没说完老妈便走过来啪!啪!两个火烧饼便和我的脸来了个亲密接触。到现在我的脸上还火辣辣的疼。

糖果的甜

终于在老妈的威逼利诱下我拿到了书法等级考试三级和五级证书,老妈看到喜笑颜开对我说玩电脑去。这是我好像吃了糖果一样心里特别甜。

母爱是伟大,母爱是无私的......

年味日记 篇7

进了腊月门,便掰着手指头盼寒假,望春节。却似乎越盼望,越颇不可耐了。

家家户户趁着大好天气洗衣晾被,随处可见的欢天喜地新气象,还有那大街小巷背着行囊踏上回家旅程的人们等都撩逗着我迫切的心情。我不由得催促爸妈快些办好事情,带上大包小包即刻踏上回家的路程,在坐上车的那一刻,心也似这沉重的包裹,有了一种稳稳的安心。

在我认为,最重要的祭神活动——谢年,便是春节到来的征兆,所以我也特别喜欢帮着奶奶忙前忙后。谢年前,要将家里的对联、门联都换了新的,所谓辞旧迎新。所谓谢年,就是谢神灵的护佑,盼年景的丰茂,一般是八仙桌要抬放大门口,桌端要摆上香炉蜡台,还要陈放祭品。这是格外讲究的,比如谢年的大公鸡背上还要涂鸡血,猪头猪尾都要全,这就是大吉大利、有头有尾的寓意。这雷打不动的传统习俗,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幸福安康,万事大吉。

看着奶奶带着我们谢年的认真劲,仿佛一年来时光的足迹都有了温情,对于新的一年也便更加期待了。

转眼便是除夕盛宴。对于年,季羡林先生有过这样的描述:“对儿时的我而言,过的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于我而言,年夜饭便是如此。奶奶总能将那白白糯糯的'糯米肠灌得恰到好处。看,揭开锅,刹那间,白腾腾的热气欢快地蹿了出来,氤氲在潮湿的灶边,一条条的长长久久被奶奶捞了出来,温暖都仿佛从奶奶的指间溢了出来。

除夕盛宴,奶奶炖鸡(用东阳话说是——钵头炖鸡)。看着奶奶把一只大公鸡切块,就着料酒、笋干、虫草花等放入钵头中,用慢火熬炖。这样才能熬得出滋味,炖得出年味。那时那刻,空气里,都是年的香味在游走。开锅时,奶奶一一叫我们尝尝,过年吃鸡,大吉大利。

除夕盛宴,当然不能少了那白胖胖,白花花的元宝——饺子。眼看着馅和皮儿在大家手中捏得有模有样,等到水在锅中咕噜咕噜地绽开了花,它们就挺着肚子一个个地下了锅。不一会儿,一盘盘的饺子便上了桌。“来来来,大家吃,大家吃,来年财源滚滚。”爸爸抢先说。还有那红烧鲫鱼,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盛宴的一盘炸芝麻团,一团和气;一盘香煎年糕,步步高升;一盘红果,红红火火;还有些绿色的,当然是四季常青!一盘盘冒着热气上桌,大家齐动筷,齐干杯,一片欢声笑语荡漾在奶奶的小屋子里,莫名的暖意便涌上了心头。

盛宴结束,摆上茶水、干果、水果等,我跟弟弟妹妹们就穿梭在长辈们跟前快活地说着:“恭喜发财,红包红包!”调皮的弟弟还赶紧把压岁钱压到自己枕头底下,压压岁。大人们在那里谈着今年的丰收,来年的期盼,相互间的祝福,一片片的欢笑,一声声的祝福,使年味越发的浓郁了。

年复一年,年味在我的记忆里又浓缩了一回。

年味日记 篇8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进攻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老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爷爷奶奶先发,舅舅舅妈第二,老爸老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老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老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老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年味日记 篇9

要说到年味,我认为最有年味的时候非除夕莫属。

小时候,我问爸爸,除夕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爸爸说:“除夕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公认的是这一种: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凶猛的怪兽叫做夕,他一到岁末就出来害人,使大家惶惶不可终日。后来人们发现:夕最害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人都在家门口贴上大红春联,燃放烟花爆竹,以此来驱赶怪兽夕,以求得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从此,这种习俗便流传下来,大家把它称为‘除夕’。”我恍然大悟。

除夕的重头戏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人们老早就会开始准备丰富的除夕菜肴。因为亲人们一年中可能只有这一次难得的相聚的机会,所以在餐桌上大家互相为家人夹菜,相互碰杯,恭祝亲人来年平平安安,做事顺顺利利,温馨无比!

团圆饭的菜肴非常有寓意,如:吃鸡寓意“吉利”,吃鱼就是“年年有余”,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期盼来年财源滚滚,……不过,听说过年不能吃酸菜,说是“辛酸”;白菜也不能碰,说是“白干”。但我觉得,不能光靠这些食物决定来年的好运或厄运,想要得到上天的眷顾,是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得来的。

吃过团圆饭,爸爸和舅舅们去打牌;妈妈和舅妈、姨奶奶聚在一起拉家常、聊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近来的生活状况;而我们这帮小屁孩,唉,早不晓得跑哪儿玩去了。他们带来的'“社会危害”是:满街的鞭炮屑;满街的鞭炮声;满街的硝烟味。但是,鞭炮屑带走的是旧年的晦气;鞭炮声奏响的是希望的锣鼓;而硝烟味代表的是满满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