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1
春节是一个喜庆的节日,每到这一时刻,人们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我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大年三十儿的晚上要一宿都不能睡,除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后的时间只能在火炉旁聊天,打牌罢了,等到早上时每个人都成了哈欠连天的国家级保护动物“熊猫”。
过年的前昔,要干的事情多得惊人:大扫除和挑水还有腌泡菜等等;每一次干活总会把我累得虚脱,以至于我那几天,不仅肚子饿和我“闹革命”,还因为饿着没有力气“光荣”的评上了懒汉的罪名。每天的大扫除是必修课,一大早便会从被窝拉到扫把前,往往一天打扫一个屋子,那样的打扫对于灰尘和头发丝确实有效,连空气中的灰尘都像长了脚了一用,不敢侵犯进屋子。
在春节的各个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爱。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放鞭炮,男孩子们欢喜得蹦来跳去。我也乐在其中,点燃了一支冲天炮,哪料一时没松手,我的销售开花了,烫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装纸成了座山。我便随爸妈到亲戚家去走人户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来。
初一过后的几天,并没有什么新鲜事:每天都吃上一顿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过而已。元宵的时候家家都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园园。晚上还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么破规矩,倒头便睡。我家的春节——累上加劳也!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2
对别人而言,家乡,就是他们的老家。对我而言,部队,就是我的故乡,我的第二个家。因为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兵娃娃,爸爸在哪儿,家,就在哪儿!
大年三十儿,我和妈妈早早地坐着高铁,来到了部队大院。一进大门,哇!好一副喜气的景象,只见部队里每个排、连、营的大门上都挂上了象征着喜庆的大红灯笼,贴上了对联和窗花。这是一个充满着浓浓节日气息的部队!
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了,小孩子和士兵,干部,家属们围在一起吃饭,组成了一个大团圆,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看着满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不禁脱口而出:“人多吃饭就是香!”说完,大家都笑了,我也不明所以然的笑了起来。吃完饭,大人们都在谈笑风生,小孩子们可是坐不住了,我拉着几个小朋友的手,夺门而出去放鞭炮。我们放了一个叫“金鸡下蛋”的炮,点着印子之后,炮会自己先吹起一个大气球,然后“砰”的一声爆炸,可好玩了。就是这个声音有点大,吓得一个胆小的妹妹哇哇大哭,其他人都笑了,我也笑了,小妹妹也擦干眼泪,笑了。这是一个热闹而有趣的部队!
春晚开始了,炊事班的叔叔们围在餐厅的后面包饺子,我们坐在前面看春晚。看了一会我就去陪爸爸站哨了。这是每年三十儿晚上我必做的一件事。一个小时,说它短,也很长。因为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们不能玩手机,不能看春晚,不能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就是一名卫士,守卫着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和平。这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正是军人默默的辛苦付出,才换来了大家的团圆。这是一个令人敬畏的部队!
初一到初七,大家都在访亲拜友,海吃海喝的时候,部队已经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常规训练。他们辛苦的训练,增强自己的体质,练好保家卫国的本领,创造和平,守卫和平,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这是一个让人自豪的部队!
我,是一个兵娃娃,我的童年注定跟别人不一样,我家乡的春节也注定与众不同!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3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完了年夜饭,都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时,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孩子们放爆竹,欢快的欢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光,屋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潮。
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晚上一家子都聚在餐桌上吃汤圆,甜甜的,非常好吃。吃过饭后,大家都到广场上去玩,鞭炮声震耳欲聋。大家都买了孔明灯,大家把一块蜡绑在孔明灯底部,然后用火点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灯的四个角,过了一会儿,灯里充满热气,渐渐地鼓起来,我们就慢慢地松开手,孔明灯缓缓地飞上天,于是,在灯上写上了自己的来年愿望。随着一支窜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过节气氛也越来越浓郁了,一枚又一枚礼花破空而入,在轰然巨响中爆炸开来。半空中“疑是银河落九天”,地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间仙境一样!
春节结束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个寒假过去了,大家又开始过忙碌的生活了。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4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完了年夜饭,都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时,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孩子们放爆竹,欢快的欢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光,屋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潮。
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晚上一家子都聚在餐桌上吃汤圆,甜甜的,非常好吃。吃过饭后,大家都到广场上去玩,鞭炮声震耳欲聋。大家都买了孔明灯,大家把一块蜡绑在孔明灯底部,然后用火点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灯的四个角,过了一会儿,灯里充满热气,渐渐地鼓起来,我们就慢慢地松开手,孔明灯缓缓地飞上天,于是,在灯上写上了自己的来年愿望。随着一支窜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过节气氛也越来越浓郁了,一枚又一枚礼花破空而入,在轰然巨响中爆炸开来。半空中“疑是银河落九天”,地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间仙境一样!
春节结束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个寒假过去了,大家又开始过忙碌的生活了。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5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客家人又叫“大年晡夜”。正月初一,即农历一年中的首日,俗称为大年初一,与初二、初三称为春节。客家人的过年涵盖了春节,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就进入年界,直到正月十五出元宵。
从一进入年界至除夕,客家人家家收起农具,忙忙碌碌四处赴圩办年货,户户动手打黄元米馃、煎油馃子、做糖米泡,打颜片、麻糕等各色糕点,迎接新年。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扫尘”,以示除旧迎新,使家庭面貌一新。
“除夕”又称“大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大门上都贴上春联,门楣和窗户上还贴上红纸条。这天家家宰鸡杀鸭。除夕的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接着,大人们拿出新衣裳,让全家穿上节日的盛装。家中所有大小房间都点上明灯。大人包红包给小孩压岁,嘱咐孩子听话,好好学习,人长一岁,要更懂事,一家人围炉而坐“守岁”,回顾旧岁,展望来年,通宵达旦。
除夕那天晚上,我们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完了年夜饭,都围在电视机前,一边品尝瓜果,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盼望着新年的钟声快快敲响。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时,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孩子们放爆竹,欢快的欢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光,屋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潮。
元宵是春节的最后一天。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晚上一家子都聚在餐桌上吃汤圆,甜甜的,非常好吃。吃过饭后,大家都到广场上去玩,鞭炮声震耳欲聋。大家都买了孔明灯,大家把一块蜡绑在孔明灯底部,然后用火点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灯的四个角,过了一会儿,灯里充满热气,渐渐地鼓起来,我们就慢慢地松开手,孔明灯缓缓地飞上天,于是,在灯上写上了自己的来年愿望。随着一支窜天猴破空而入,天空中的过节气氛也越来越浓郁了,一枚又一枚礼花破空而入,在轰然巨响中爆炸开来。半空中“疑是银河落九天”,地上“火树银花不夜天”,真是比人间仙境一样!
春节结束了,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一个寒假过去了,大家又开始过忙碌的生活了。
六年级我家的春节日记 篇6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