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舌尖上的美食日记(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1
盐水鸭是我们南京的著名风味小吃。
盐水鸭不仅看起来皮香肉嫩,吃起来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我吃盐水鸭时,总是先捡它腿上的肉吃,然后再吃其它部位。盐水鸭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鲜味美,具有香、嫩的特点。每年中秋前后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是因为鸭在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故美名曰:桂花鸭。《白门食谱》记载:“金陵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清而旨,久食不厌。”是下酒佳品。
平时看起来做法简单的盐水鸭做起来可不容易。1.光鸭内外用盐擦匀;腌制2-3小时.2.腌制完毕把腌鸭放入卤水里卤2-3小时 取出.3.挂鸭胚挂至干燥(冬天可自然挂干.夏天可放入冰箱冻)4.用锅装上冷水烧开后.把鸭胚放入开水锅内然后再拎起再放入开水锅内连继三次(目的使鸭肚里的温度提高).然后盖上锅盖烧开后小火闷30分钟即可.这就是桂花鸭的'做法.
以前,我吃盐水鸭总爱把他的皮扔掉。但有一次,我因为想尝尝皮到底什么味,于是就连皮一块吃了下去。谁知,鸭皮不但不肥,也不腻。于是我渐渐的爱吃鸭皮了。
南京人爱吃鸭,盐水鸭也更是南京人爱吃的鸭之其一。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2
我喜欢吃蛋,今天家里要做酱喂蛋,我便急忙去帮忙。
第一步,煮蛋。用一口大锅放水和蛋,用熊熊燃烧的烈火将蛋煮熟。其中要放入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言――盐。第二步,剥蛋。将煮熟的蛋,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会儿。我十分不解:放在冷水中有什么用?只是为了让蛋冷却一下吗?如果这样,只需要将蛋放在冷风不就会变冷了吗?妈妈告诉我:“如果把蛋放在冷水里,它就不会粘壳了。”
冷却了一会儿后,终于可以开始拨了。我卷起袖子,捞起两个蛋相互一撞,其中一个仍旧完好,另一个蛋身上有了一处凹陷。我就把这个蛋“打成遍体鳞伤”,轻轻一剥,就把壳剥下了,一层白的透亮的蛋白,闪了我一眼。我不由自主地挖下一小块,“真好吃。”
我又捞出一个鸡蛋,与刚才完好的`鸡蛋相互撞击,破裂者,继续挨剥。这真像“打擂台”,如果这样下去,就可以决出“蛋王”啦,不过,最后“蛋王”也难逃“魔爪”的,被我轻轻一敲就“死”了,我得意洋洋地边剥边想着。
我把剥好的蛋,交给爷爷。爷爷将蛋放入大锅,放入水,又放入酱油,这样,水的颜色慢慢变深了。爷爷盖上锅盖,点火再煮。当锅盖打开时,我看到蛋已经和水变成了同一种颜色——一种诱人的酱油色,浓郁的酱香也扑鼻而来。捞起一个,一口咬下去,全是酱香,再看蛋白蛋黄,也微微变色,十分诱人。
这就是家乡美食——酱煨蛋。妈妈说,酱煨蛋不仅好吃,还不容易变质,放个十天半月也没关系,而且会越放越香,越放越好吃。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3
美食的范围是无边无际的,在有些人眼里,说不定只有熊掌鱼翅、鲍鱼海参才算是美食,可我却觉得,生煎包也是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美食。
星期日,我刚刚上完乒乓球培训课,肚子正饿得慌。于是拉着爸爸来到一家上海生煎店。店里人很多,有的在挤来挤去,有的在排队;有的在焦急地等待;还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
我等了半天,店员终于端上了一盘生煎。这生煎色泽金黄,每一个都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沙包似的。生煎的'最上端还有又黑又亮的芝麻和绿油油的葱花,衬得生煎愈加诱人了。
先用鼻子闻了闻,上好猪肉的浓香和芝麻葱花的清香浑搭在一起,把我熏得如痴如醉,真恨不得把它们一口吞下。
我用筷子夹起一个生煎包,那油仿佛马上就要滴下来一样。我轻咬了一口,那皮也是那么有味道!接着,我将生煎包里面鲜美无比的汤汁都吮吸干净,又在里面灌上了米醋,送到嘴中,一嚼,面皮油而不腻,肉馅质嫩爽口,吃完之后还唇齿留香。就连平时口味比较挑剔的爸爸,也不得不连连称赞这生煎皮酥肉嫩,真是百吃不厌啊!十只生煎一眨眼便被我们瓜分完毕,但仍觉得意犹未尽。爸爸高喊:再来十个!店员便笑盈盈地把刚刚做好的生煎端上桌来。我和爸爸吃了一个又一个,一盘生煎又被我们消灭了。我舔了舔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下次再来!爸爸也点头同意。
这就是舌尖上美味生煎包,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心动了呢,心动不如行动,快去尝尝这美味的生煎包吧!
点评:
对生煎包的描写细致生动。先是对外形的描写:色泽金黄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沙包似的。生煎的最上端还有又黑又亮的芝麻和绿油油的葱花,衬得生煎愈加诱人了。再对生煎包作局部描写,从皮写到汤汁再到肉馅,这样,写味道就水到渠成了。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4
“是什么呀?是什么呀?”“啥?是曲奇,今天又可以饱一饱我的肚子了!”正是傍晚时分,大街上的那些店,几乎都关门了,十分冷清,而小青龙作文部却异常热闹,这是为什么呢?哈哈,告诉你吧,今天小青龙的五B班又迎来了一节十分受欢迎的美食课了。
开始发东西了,这一次我们有了比五A班更好的一项特权——可以自己挑选食品,这一项特权使所有的同学都兴奋不已。老师将那十几种不一样的曲奇放在了桌上,让有些同学反而更想吃了。
挑选完食物,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了一种兴奋的笑容。当老师一声令下,教室里的香味立刻弥漫开了,许多同学闻着那香味,那种迫不及待想吃的想法愈发浓郁。我也有一包,是柠檬香草味的。我先闻了一下,那香味犹如一杯奶茶,流进了我的五脏六腑,好像吃的不是凡间零食,而是那天庭上的美味佳肴。我赶紧尝了一下,嗯——这清香源于高山茶种,这醇香源于优质可可,这酥软源于高品质的小麦粉。而他们相遇后,所碰撞出的火花,简真是天作之合!
现在我为大家献上其他吃货们的近距离特写,请大家一起跟着镜头欣赏:有的舍不得吃,只是掰开一小块,斯斯文文地细嚼慢咽;有的四处乱窜着,为啥?因为他们没尝出滋味就一口吞下肚,正向大家讨着要呢;还有的连指尖的残渣碎末都不放过,一根根地舔干净……
这个曲奇真的很好吃,你们也去买一点儿吧!不过要吃少一点儿,因为这曲奇有1/4都是脂肪哦。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5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开始种植芋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开始吃毛芋艿,更不知道是哪位祖先,为我们人类增添了一份美食,我只知道自己无理由地喜欢吃毛芋艿。
今天,奶奶又为我做了美味的毛芋艿。今天的'我可不同往年,只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等待这美食。我要走进厨房,看看奶奶是怎么烧毛芋艿的。可我看了半天,也只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锅子,其他什么都没看到,只好问奶奶。奶奶边比划边说:“芋艿要放在麻袋上晒上好几天,要拔毛,烧的时候要放水,放点腌菜汁,要烧长远点。”奶奶说了好一会儿,我才听懂个大概,但关键的地方还是不明白。我将奶奶的话进行了整理,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一一问奶奶:
“奶奶,是先拔毛还是先晒呢?”
“奶奶,为什么要放在麻袋上晒呢?”
“奶奶,烧毛芋艿时,水大概要放多少呢?”
“奶奶,腌菜汁大概要放多少呢?”
“奶奶,到底要烧多长时间啊?大火烧还是焖?”
几个回合下来,我终于明白了毛芋艿是怎样制作的。
芋艿的香开始直往我的鼻子里扑,迫不及待的我早已站不住了,不停地问奶奶“好了吗?好了吗?”奶奶的耳朵都被我吵得都要生茧了。终于,新鲜美味的毛芋艿出锅了。我随手拿了一个:“好烫!“奶奶拿了两张餐巾纸,让我包住它,慢慢剥来吃。这软软的口感,还带着微微的幽香,真美味。
舌尖上的美食日记 篇6
湖头是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不仅有“小泉州”之称,而且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港口。在这样物宝天华之地,美食自然也是堪称一绝,由我来带大家领略一番“舌尖上的湖头”吧!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湖头小吃?湖头的小吃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芋包等在清朝康乾年间被称为“宫廷小吃”。其中,湖头米粉、鸡卷、咸笋包被评为中华名小吃,这名头可是响当当的。
第一道风味:湖头米粉。湖头米粉以福寿村的井水制作最为正宗,制作出来的米粉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要是配上一碗小肠豆腐汤,那可真是“绝配”。
第二道风味:咸笋包。咸笋包有300多年历史,是李光地从宫廷带回来的,他曾为了回馈家乡带回一名宫廷御厨,将咸笋包制作方法传授给乡民们。咸笋包以紫菊泥、糯米为外皮,以生笋、猪肉为内馅。虽然其外表毫不起眼,吃起来却是甜嫩可口,回味无穷。
第三道风味:鸡卷。别看名字不太雅,这个鸡卷可是湖头小镇上响当当的民间美味。上至大酒楼,下至小食摊,都有出售,可谓是雅俗共尝。在餐桌上,上一盘黄橙橙的鸡卷,气味香喷喷,咀嚼脆酥酥,令人胃口顿开。若是再加上一些酱料,味道会更加浓郁,风味尤显独特。
“湖头小吃摊,三步有一摊,大街小巷都摆满;上起影剧院,下到四角井,到处都有小吃摊,花样多,又便宜,包你吃饱吃巧又满意。”湖头是吃货的“天堂”,舌尖上的“宝地”,欢迎各位吃货们前来饕餮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