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习惯小学日记

2024/01/19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习惯小学日记(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习惯小学日记 篇1

我改掉了一个坏习惯有道是“人无完人,金无是赤。”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有一个坏习惯——粗心大意。

自进入小学读书,这个坏习惯就一直“伴随”着我。写作业时,字不是多一点,就是少一点,不是多一横,就是少一横。遇到多笔画的字,就乱写了,要是遇到不会写的字,更是可笑了,我就会用同音字代替。记得有一次,妈妈叫我写“小鬼当家”,可我把它写成“小龟当家”。妈妈说我真的无药可救。开始我还不知道,然后,我仔细一看,“龟”比“鬼”头的确大的多。自己也觉得可笑,难怪妈妈叫我“白字先生”。

妈妈看着我的“白字”温和地对我说:“佳怡,假如以后你是老师,该怎样去教你的学生。假如以后你是医生,病人头昏眼花,你把她开错药方,那是要出人命的。假如以后你是工程师,看错图纸,就会造错房子。一联串的假如……”让我听了真够不好意思。

现在的我不管做作业,考试,脑海中时刻会浮现出妈妈的一些话语,不能做“白字先生”,我要认认真真,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和父母。

相信我,我会改掉这个坏习惯。

习惯小学日记 篇2

在去年的寒假里,姐姐不知道怎么了出口就骂人。她不知道是跟谁学会了骂人,只要谁一做什么事,她就看不惯,就会一直骂、骂、骂,骂个不停,没完没了的,与她接触的人都会感到厌烦,暗地里都在说她像泼妇。

姐姐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呀!以前姐姐是个文静的女孩,对人也很有礼貌,现在怎么就变成了一个出言不逊呢?我决心要弄清这个原因,并要想办法帮助姐姐改掉这个坏习惯。开始我用了许多办法,但还是不管用,她依然我行我素,我看是没有什么希望了,正当我大失所望时,脑子闪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打赌,对!打赌,跟姐姐打赌。经我一番思考后,我暗喜这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好办法。

我对姐姐说:“骂人是非常不好的毛病,我们俩来打赌,如果谁骂人被对方听到就要罚款10元,好不好?”姐姐很乐意的回答:“好呀。”姐姐答应后,我的'心里是美滋滋地,心想这真是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样我既能赚到钱又能帮助姐姐改掉坏习惯,我越想越高兴。在这一个月里,我像个狗仔队似地每天都跟随姐姐,不管她去哪我也会在哪出现,而且把姐姐在何时何地骂人都记在本子上……

时间过得非常快,一眨眼,我和姐姐打赌的时间就要揭晓了,我统计了一下,我自己总共骂人五次,姐姐呢,呵呵,一共是十五次,十五减去五等于十,十乘以十等于一百,所以姐姐要给我一百元,姐姐要耍赖,我把本子递到她眼前,“喏,你自己看看吧,上面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姐姐很不情愿地拿出一张“红牛”,我喜滋滋收下了,姐姐火冒三丈地说:“真倒霉,输惨了,今后我再也不骂人了。”说着,就用自己的手打着自己的嘴巴,边说边打:“都怪你这张臭嘴!”我站在一旁偷偷地看着姐姐,开心地笑了。

习惯小学日记 篇3

我家新装了个门铃。星期六,我正在家中做作业,忽然,“嘭,嘭,嘭”的.敲门声传来,我以为家中来了客人呢。谁知开门一看却是爸爸。

我不禁问道:“爸爸,家里装了门铃你为什么不用?”

爸爸敲了敲脑门说:“哎,我习惯了!”

我刚回到座位上,又一阵“嘭,嘭,嘭”的敲门声。去开门一看,是妈妈,我生气了,给妈妈来个当头一棒:“妈妈,你怎么和爸爸一样不按门铃呀?”

妈妈笑着说:“哎呀,我敲门习惯了,忘了家中安了门铃了!”

我忽然想起一个好办法,拿出一张纸,工工整整地写上“请按门铃”,然后极其认真地贴在门边上。一回头才发现出来时随手把门带上了。我急了,连忙“嘭,嘭,嘭”地敲门,大声嚷道:“妈妈,快开门!”

妈妈打开了门,望了望门上的纸,微笑着问道:“你为什么不按门铃呀?”我看着这四个字,无可奈何地摇了摇了头。

习惯小学日记 篇4

新年到!新年到!家家户户真热闹!有的人正在喝枣汤;有的人正在吃长寿面;有的`人正在穿新衣服,有的人正在贴春联;有的人正在拜天公;有的孩子枕头底下压着红包……

我今天要介绍的是“倒贴福。”

奇怪了,为什么人们要把‘福’字倒着贴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去问了我的外公、外婆。

原来,人们把‘福’倒着贴是因为想让福快点到来。下面,我就来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古时候,有个人把‘福’字给贴反了。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皇帝非常生气!便把他宣进宫来,问:“你怎么把福倒了?”那个人以为皇上说的‘倒’是到来的‘到’就说:“福到了?它在哪儿?”大家马上改口了:“噢!福到了!福到了!”宫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从此,人们就喜欢把福字倒着贴,这意味着“福到了!”

啊!中华的风俗真是神奇啊!

习惯小学日记 篇5

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人说话。来自老家的人,用家乡话——湖北红安话;爸爸妈妈以及不是老家的人,用普通话。

当我还被抱在手里的时候,不会说普通话的爷爷奶奶,天天跟我讲家乡话,而爸爸妈妈一直和我讲普通话。时间久了,我自然而然就可以对不同的人,讲不同的`话。可以说,这个习惯是大家一起带给我的。

有时,爷爷用红安话问我:“明着岸头吃面可得不(明天中午吃面条可以吗)?”“可得(可以)!”我刚说完,还没回过神来,只听老妈喊道:“徐舒然,赶紧给我写作业去!”“遵命!”我不假思索地普通话回答,便一溜烟儿跑去写作业了。

其实,会说两种语言,也有很大的好处哩!一次,我和爷爷一起去超市买毛巾。爷爷看中了一条毛巾,问:“捏条手服几多钱?”服务员听了,皱着眉,瞪着眼,张着嘴,一脸困惑。我赶紧在一旁翻译,“请问这条毛巾多少元?”服务员恍然大悟,“原价16块,今天打折,12元。”爷爷终于买到了自己称心的毛巾。

这可真是个好习惯。作为一个红安人,虽然不在红安生活,但却精通家乡话,我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