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经典日记 > 正文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2024/01/12经典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1

忽然觉得,人生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将过往集结成一段文字篇章,永远挂在墙上,不再刻意去卷阅。让风驰电掣般的闪光点留作记忆,不再奢望重来。

在岁月的蹉跎中,修好自己内在的品质,争取在光阴的尘埃中也能绽放出一朵娇艳的花朵!

规划中,君子以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心念决定言行,未来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现在的起心动念。人若能活出自我,自然不会与他人攀比,不会在意他人的评价,自然变得乐观坦荡,生命也就变得单纯而喜悦了。

做人要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才是境界。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如果做人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珑、滚来滚去的“O”,未免过于圆滑;如果做人只方不圆,是一个四处棱角、静止不动的“口”,那就会寸步难行。只有方圆并用,外圆而内方,外应而内定,人生才会如鱼得水。

一个人的目标是从梦想开始的,一个人的幸福是从心态上把握的,而一个人的成功则是在行动中实现的。

每个人都是在人海茫茫中,学会了思考人生;回忆仿佛就是记者,总能够挖出不为人知的寂寞。所有的故事,都有个结局。但幸运的是,我们的生活中,每个结局会变成一个新的开始;

生活是你所有选择的总和,我们应赋予生活意义而非等待它给我们带来意义。

人的每一个夜晚都是一次死亡,每一个黎明都是一次重生,每天都欢喜地面对人事物,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

窗外的天空有点鱼肚般发白,在深深的写意里,挥洒情意。

心里总是想着从0开始,反复的数啊数,在0的概念中过度着,也再想,我是尘土里的一粒种子,君子以自强不息,借助大地的湿润和环境蕴育发芽,然后用力钻出土壤,在空气的抚慰中给我一片光明。

后续里,也许山雨欲来风满楼,也许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便是一番风暴来临,我想,只要我是一粒种子,即便再多的灰尘覆盖着我,我想我也会开出美丽的风景之花。

起点啊!我准备好了信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生物的基因有变异,但凡在生活中装有思想的人,我想境况总会能改观的。

我热爱工作,就像渔民热爱江河湖海。我热爱生活,就像蜜蜂热爱芬芳的花朵。但愿我的热爱能换来信念的永恒或是幸福满天!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2

尖嫰的小草是丛绿的起点,潺潺的小溪是奔涌的起点,喷薄的朝阳是明媚的起点。

题记

时间迈着急促的脚步,推动着我告别一个个起点。那一次,爸爸带我滑雪的经历是抹不去的记忆。

晨曦拉开了一天的序幕。下雪了我惊叹到。转念一想,我和同学约好去赛车的计划泡汤了。我无所事事的坐在窗前,雪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就像赶集似的汇集,舞动、飘落,不知不觉,外面已是银装素裹!

儿子,我带你滑雪去。爸爸拍了我一下说。我一下子弹了起来,说:爸爸,你太酷了!妈妈把已准备好的背包送过来,我穿衣、戴帽跟着爸爸冲进了茫茫的雪世界,驱车来到了何家沟滑雪场。

好大的滑雪场,下面的平坡一望无际,连绵不断的山峰是背景,自上而下有许多蜿蜒的滑道。来滑雪的人真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精神抖擞。平坡上许多少年在家长陪同下正在练习滑行。别愣着了,快换鞋。爸爸教我穿上了雪橇,双手撑杖。脚下长长的雪橇令我不知所措。

爸爸说:什么事情都有个起点,你记住要领,要在平坡上练习。然后教我方法并做示范。我迈出第一步,又一步,慢慢的、稳稳的滑了起来。耳畔响着爸爸的鼓励。很好,步子再大点,速度再快点。很快的,我在平坡的起点上自由自在地滑着,心中荡漾着喜悦之情。

走,上高坡。爸爸说。这时,高坡上下来一位少年,仿佛失控的小马倒在我身边。可他却是一副欢快的神情像是在享受痛苦。

我暗想,高坡是我的又一个新起点,我要勇敢尝试,坚定地跟着爸爸登上了高坡。站在十米多高的山坡上向下看,镜子一样的雪道我又胆怯了。爸爸又在叮嘱我掌握好要领,我的心一横,双手用力一撑,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下去。风呼呼的,身体轻如燕,俯冲的我把控自己的节奏,毫不畏惧,成功地抵达终点。

我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上,体会到人生的美丽,美在挑战自我,美在勇敢尝试,美在希望的萌发。犹如丛绿的小草,奔涌的小溪,喷薄的朝阳,我将在这又一个起点上,涵养自己,优化自己,奔向更加灿烂的起点。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3

百年前海宁王先生有读书三境,而今日吾辈读书亦有三部,一曰读书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书”,正如古人所语“行万里路”而“读万卷书;二曰包容人情世故、伪善交互的“无字之书”,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难”;三曰省悟人何以为人的“心灵之书”,追溯本原,属“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读好这三部书,人生圆满而无憾,东坡精晓诗书,其文独步天下,投身官场,形迹天涯,融儒道佛三家于一体,临终“勉强想便错了”,一语似是识尽了人生;李叔同少习考据,青年看破红尘,一袭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语录。吾辈固然不可为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阅历精神,可深为习究、模仿。

此三本书亦决然不同于王国维的读书三境。有字、无字、心灵,不仅循序渐进,而且环环相扣,甚至循环往复。不消说我们从《颜氏家训》《传习录》中知晓社交之礼仪、为人之谦敬,或许还领略人生之须臾与永恒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说从社会大浪里体悟的本原精神,更促进对有字之书的了解,如西人米兰·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确有字符,只不知其语法罢了。而清夜扪心,精神与理想,幻灭与虚荣里翻阅“心灵之书”的同时,理解更深。因此这三部书不仅是读书人的书,亦是芸芸众生寻求生命意义的奇书。

同时,这三者密不可分。不读有字之书,则不知礼仪,不识知论,不晓技术,是无异于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读无字之书,则会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东汉祢衡,北美罗德曼之流,头脑发热,不能善终;不读心灵之书,则流于世俗,浑噩不知,吾们当中多数沉溺虚拟世间者当为共鉴。

由是观之,读此三部实为大义。而社会上出了问题,也可以判断是哪一部出了问题。前日曼彻斯特的一声爆炸,我们不能不怀疑是其人性沦丧,未识心灵之书之缘故;未来我辈踏上社会,则不免多方掣肘,难言是已阅无字之书。书与书之间的衡量、比较、共进,不乏从现实利益出发,然而此中精义仍是要吾侪以人为本,以人类共同之精神为参照,同时以史为鉴,察人可以知己,观宇宙可知人心。

该作者之三书理论实为精妙,颇具博采众长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则独有精妙,无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书为始。“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均是梦”,便是此理。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4

窗外的风呼呼作响,冬天的影子仿佛若隐若现,时间总是这么无情,快的让人措手不及。总感觉自己刚刚还是刚上初一那个稚气未逝的孩子,转眼间便成了即将离开初中的毕业生。初三的一切都变了,我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带着岁月留给我的一切,奔跑着冲向我的未来。我拼命的猖狂的无畏的跑着,如同浮游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只渺小的航船,疯狂的寻找着胜利的彼岸。站在这个沉重的起点上,我肆意的抛开了压制着我的一切,抛开了现在的我不该有的一切。如释重负般的接受着未来路上的种种阻碍,种种困难,种种挑战,这些可怖的字眼可怖的事情一遍遍的或映现或出现在我的身边,但我非常清楚,我必须要从容的去面对,我不怕。

每一个起点都必将附带着一个终点,我知道我我必然不能总是徘徊在起点与终点之间,既然选择了开始,就必将要挺到最后。现在离中考还有仅仅二百四十三天了,这二百四十三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着这几个数字禁不住心里发毛。回头望去,不觉间我已离起点甚远,遥望未来,我该怎样继续冲下去?没错,闭上眼睛,正如前面所说,抛开所有的一切,奋力的拼搏奋力的冲刺啊!我说不准自己未来会怎样,也不敢说自己的拼搏是否会成功,但我唯一相信的便是——我的付出必将会有所收获!傍晚的天空黑的那么彻底,那么彻底,我和姐姐我在房间里,充满暖意的灯光洒在姐姐脸上,我一脸沮丧的盯着书桌,散漫的跟姐姐不停的讲着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和烦恼。柔和的光下,我无意中看到了姐姐的眸子略微闪动了一下,悠悠的给我讲述着她曾拼搏的不易。

“好好学啊,不就这么二百来天嘛,咬咬牙就走过来了,别拿自己的青春开玩笑,别让自己的未来留任何遗憾!”姐姐无神的说着这番话,我看着她的眸子,流露着些许的不易。站在窗前,望着窗外那幽黑的世界,我不停地鼓励着自己,既然选择了开始,就要好好走下去,微笑着去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不想哭着开始我的十六岁!站在崭新的起点,我要追逐哦我的目标!我要去努力塑造美好的未来!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5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6

诗人弗罗斯特在《雪夜林边驻马》中所言,“我已决心履行我的承诺,在我睡前还有很多路要赶。”漫漫人生路上,有人一味视得失为起点,安之若素;有人一味视得失为终点,患得患失;亦有人一味视得失为过程,终日挣扎而惶惶然。而私以为三者均有失偏颇,得失之于起点、终点与过程,不能一刀切地盖棺定论,我们应当安然接受得失之起点,用心体悟得失之过程,努力追寻得失之结果。

安然接受得失之起点,是“枯荣有数,得失难量”的人生智慧。在我们踏上征途之前,此前的所有得失便向后退成风景,化为我们旅途的起点。试想,如果老舍先生能有一颗更强大的心脏,相信公道总会降临,也许就可以熬过最黑暗的日子;倘若傅雷先生多活二十年,或许世间又会流传数百本伟大的翻译作品。一方面,我们感慨他们的情怀和刚烈;另一方面亦感喟伤痛,如果他们安于接受得失之起点,放下得失的桎梏,或许会是另一番风光。视得失为起点,是为过往之告别。

用心体悟得失之过程,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人生态度。用心体悟途中得失过程,诚如诗人泰戈尔所言:“假如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不必沉湎于过去之失,亦不必忧患将来未得,将来的得失无非每个此刻得失对于时间之累加。试想,倘若惶惶终日,因得失而畏惧不前,又何以用脚步丈量世界?视得失为过程,是为蜕变之积淀。

努力追寻得失之结果,是“终此一生,志在鸿鹄”的人生目标。得失之于结果,是目标与远景。“试看未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李大钊的鸿鹄志,是他对得失结果的追求,并以之为目标拼尽了终生。倘若丧失了对得失结果的追寻,仿佛如此便消弭了一切来自外界的未知险阻,终日挣扎而惶惶然不知所如往。试想,当一群正值奋斗年华的青年失却对得失结果的追求,对着目标望而却步,觥筹交错间叹一声“与自己和解”便茧居于自我世界,那么建设的大旗又将由谁扛起?视得失为结果,是为奋进之蒿矢。

然而纠纠其民,往往沉溺于得失因果的缧绁中而不自知。或鸢飞戾天,深陷功利得失计较之囹圄而不能自拔;或无病呻吟,在奋进的年岁空喊“得失看淡”自我麻痹;或患得患失,忧未得、忧既失,却迟迟未曾付诸行动。站在时代的浪口,我们更应岿然,以理性清醒的头脑看待人生道路上的得与失。

红尘滚滚,万象朦胧。得失之于人生旅途,既是起点,是终点,亦是漫漫人生路的过程。安然接受得失之起点,用心体悟得失之过程,努力追寻得失之结果,人生之路必将出彩!

浙江卷高考满分日记 篇7

“越高贵的灵魂越懂得知足;在人的一生中,失去之物终会以得相报。”瓦尔登湖不过是梭罗于得失间茫然时的暂寄之所,而人生如海,潮起潮落间,以自身淡然与广阔携百川与云汽翻腾不歇的海洋,才终将于天际线上迎来最耀眼的破晓。

所谓得失,不过一时欲满,一时望空,是细小暗流,而非此生长归。将得失视为终点之人,一生似蒙眼之鹜,只顾向浮利挣扎而错过所至之处的每刻风景,如白头进士终成笑柄,亦如葛朗台可恶而可悲;而将得失视为起点之人,一生竟顿足不前,视未来为既定,白白浪费宝贵而不复的时光。

需知得失绝非静止之物,而是人生之海中终日恣意咆哮的海风,于浪花中有礁石也有波光。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大多失平庸而得卓然,从萨风的风中之姿到兰波的放荡不羁,最终只是凯鲁亚克在车斗里放声高歌的自由,“懦弱的暴君的评价”反而戏剧化地充当火中煤块熔铸独特的人生。

“人生总是匆匆忙忙,在迎面而来的一切中一往无前。”正如赛弗尔特所言,而主观臆造的得与失,不过是人以精神力量同质化的破立相接之处。

贬至江州的白居易夜闻琵琶女之曲,落魄至道州的君子阳城为百姓保骨肉而废矮奴之供,世间浅薄以为“失”正是让京城鲜衣怒马的少年“得”人生至道的波澜。同样,不仅苏轼得以观江南山水,李白得以云游四方,杭城一湖亦得以名彻天下,沉默的大地也绽放了浪漫主义之花。可见得失的矛盾本就相生相蚀,于其中浸涤而出的便是“存在本身的炽热”,也是成外物而铭本心的欢腾的生命力。

而人生之海本就起伏如常,来处成谜,归处亦难见,在利欲与享乐主义甚嚣尘上,精神荒芜的人们于钢铁丛林间如野兽般求生,深夜的每次哭泣都是生命干涸的声音。但现代性呼唤独立意识与认知力量的回归,祖国的蓄力腾飞与民族的真正崛起需要每一片海域的深广,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接纳每一次风景,视之为走向自己内在过程中的重要片段。以诗意对抗失去,以谦虚对抗得到,以海纳百川之势汇万世之流于幽深海底,在雨后初霁时抬起头来,一如米沃什“直起腰,看见无边的海与远归的白帆”,悟得存在的真谛。

潮起潮落,人各成海,人生终究是自我的艺术,生命之洋在起伏间未减分毫。希望终有一日,“得失难料”间红日缓缓升起,铅色云层下人类一同面向东方,人生得失又何妨?

坚毅超然的灵魂似信天翁飞向破晓,于风中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