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阴晴圆缺日记
倚栏轩整理的月有阴晴圆缺日记(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大家一起看看吧。
月有阴晴圆缺日记 篇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千古名句不仅文学造诣颇高,而且暗藏玄机,句中指出了“月相”的存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工具,古人是怎么观测得这么准确的呢?我也想学习一下古人用肉眼观察的方法,但是现在环境越来越差,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经常见不到月亮,要实现这一观察目的可比原来难多了。
既然要学习古人观月,那肯定要用古人定下的日历了。初一那天,天气晴朗,没有云朵遮掩的夜幕上空荡荡的,没有星星,也看不见月亮。直到初三开始,月亮才渐渐地探出头来,起初只能见着一点儿月牙,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牙儿一天比一天粗壮起来。到了初七、初八的时候,月牙儿就差不多长成了半个月亮,并且这两天观测到月亮的时间比之前更早,几乎太阳刚下山,半个月亮就爬上来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月亮一天比一天膨胀起来,越来越接近圆形。临近月圆的`时间,气候变得不好了,天气阴沉沉的,云层太厚无法观测“月相”了。只能按照时间推算,连估带猜,画个大概了。
几天后,天气逐渐放晴,但是月亮的样子和之前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我更加仔细地对照之前画下的月相草图,终于,月亮的细微变化被我找出来了,它与月圆前的缺损是相反的,它由圆形慢慢变成类椭圆形,再渐渐收紧一边的圆弧直至成为半圆,身材越来越细,升起越来越晚。
我的月亮变化图已经快完成了,我合上了观测本。但初一晚上空无一物的夜空一直让我很迷惑,我返回房间求助百度百科和自然科学类书籍。“哈哈!”我笑了,我的观察没有错,记录的草图和书上的图片八九不离十。初一的月亮为“朔”,它几乎与太阳同时出没,由于太阳光线太强,所以肉眼看不见。初八的月亮为“上弦月”,露出来的月亮正好有一半。十五、十六就是“满月”,这时候的月亮最圆。在此之后月亮又会一天天变小,二十三这天又会变回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看来我也能像古人一样用肉眼观察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词间不失情感,也不脱离现实,古人的智慧当真无穷无尽!
月有阴晴圆缺日记 篇2
团圆时,月是圆的、是明亮的;分离时,月是缺的、是阴暗的;
儿时,我们一家子就是一轮明月,有时是圆的,有时是缺的。
从我有记忆开始,在我的印象中,我们一家子就像一堆废桌椅——缺胳膊断腿,总是少了一个人,这种现象明白我读书的时候才彻底消失。
记得五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出外谋生,把我留在老家,让奶奶照顾。而姐姐“命好”跟随他们出去在城市读书,这使我既羡慕又嫉妒。
白天的时候还好,能够跟伙伴们在地里玩耍。可是,到了晚上就不得不在窗前看月亮、数星星了。因为奶奶告诉我:“晚上有鬼,不能出去玩”,看着窗外黑灯瞎火的,远处也不时的传来蝉叫声,不知不觉的浑身发抖。
当我望着那如小船般的月亮时,我问奶奶:“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的呢?”奶奶说:“等月亮变圆、变明亮的时候,你爸爸妈妈就会回来了。”奶奶的话,我深信不疑,便嘀咕着:“为什么你此刻不是圆的、不是明亮的`,你什么时候才要变,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爸爸妈妈……”
此时,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从我的眼中落下,月光射进我的眼中,闪闪发光……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熬啊熬,盼啊盼,月亮最终被我“盼”圆了,爸爸妈妈总算回来了。
爸爸妈妈和姐姐回来了,只见爸爸手中还提着我最爱吃的月饼。我立马奔过去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里,眼泪夺眶而出沾湿了他们的衣服。紧之后,爸爸妈妈一大串关心的话语过去了,我们一家人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月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
此时,我嘴里嚼着月饼却不如心里那份甜蜜来得甜!
而今,每当我念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儿时那段既心酸又甜蜜的往事,仿佛是昨日的事,还是那么清晰。最终,祝愿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月有阴晴圆缺日记 篇3
一、月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离别,也有相逢,月有圆,亦会有缺,从古至今,未有得两全其美者,可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那样的皎洁明亮,它不如太阳那般耀眼,也没有群星般璀璨,却给予人们恬静淡然的心境。当旅者独自一人走在无边无尽的大漠之中,也只有月亮是他唯一的陪伴,愿意伴着旅者前进,用自己的光辉,照亮旅者前行的方向,在旅者的眼中月亮不论圆与缺,都是美的,诗人爱月也惜月,他们心中有月,并将月作为共享忧伤,欢乐的最好伴侣,李太白说得好:“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对这个心中有月的诗人来说,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从未远离,明月也在为李太白默默地递着心意。李太白的一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故人深深的思念,李太白之心如明月,逐天涯,随海角,人生流照友人寄思情,月亦有团聚家人之效,中秋,秋至中旬,每逢中秋佳节,全家其乐融融,共婵娟,享月饼,亦是人生乐事啊!然而那高挂夜空的明月却又牵出了李后主的亡国之痛“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枕上焦虑无眠的人,不禁抱怨着夜晚太长,抱怨月色侵入帘栊,而真实的心事又无可言说,一如他在《相见欢》中无言的一刻:“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异地的明月,照耀着故国的江山,同沐一片月色,当年的那些亭台楼阁是否依旧鲜丽?时间流逝,定然是物是人非了,这个时候家国人生的圆满一去不复返了,正像眼前夜空所见只是一轮弯弯的残月,千古明月阴晴圆缺却依旧,而千朝万代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阴晴圆缺之中更替,“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事物未变,变的只是人罢了。一次次更替才使得历史前进,月缺,其实是一种美。
二、美缺
著名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就以残缺着称,在后代,新生的艺术家不断地想为断臂的维纳斯填上手臂。最典型的几种方案的是: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也许正是因为维纳斯手臂的残缺,无法修复,人们只有带着遗憾猜测,让芳臂残断给人们留下了想像空间,创造空间,为其平添了无穷的魅力。著名的雕刻家罗丹有一个作品《巴尔扎克》,罗丹开始雕塑的时候是有手的,而且美丽逼真,但与整体不协调,只好砍掉,这是为了维护作品的协和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倘若维纳斯完整地发现,她的手臂经得起挑剔吗?而巴尔扎克的成功是罗丹砍去手臂得到的,维纳斯的完美可能就是英文因为残缺而实现的,这就是残缺的美啊!往往去除,使之残缺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人缺
每当凝视着月光,月光氤氲地环绕着我,就像奶奶的怀抱一样舒适,安静。依稀记得儿时每到傍晚餐后,我和奶奶就会搬着一个小竹椅出到庭院中,奶奶坐在椅子中,我就躺在奶奶的怀中,一切是那样的真实却又想一场梦。梦被打碎,怀抱消散的时候是在我8岁,那是一个夜晚,爸爸妈妈接到一个电话之后便面带焦急的携着我赶回农村老家。我问爸妈:“这么了?这么急!”他们没有多说,只是告诉我:“家里有急事,要快的回去。”我也便乖乖地点点头。回到家叔叔妈妈们神情庄重地围在奶奶的身边,而对奶奶病情一无所知的我仍面带微笑来到奶奶的身边,亲昵地靠着奶奶叫着:“奶奶!奶奶!”二伯母斥责道:“还笑!!”奶奶却轻抚着我的头呢喃:“不哭好,不哭好,宝宝,要笑,要笑!”那时“愚蠢”的我竟未发现奶奶额上忍痛微笑而留下的汗水,直到奶奶的遗体进入殡仪馆,躺在那冰冷的火葬床上,我才问妈妈说:“奶奶,在那不会冷吗?她什么时候再回来?”妈妈无言以答。转眼,床渐渐地推入,我竟疯狂地摇着铁栏大喊:“不要!不要!”那时只知道不能让奶奶躺在如此狭冷的空间,却不知道这一次竟是永别,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在这样一次“离别”中,让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放手离去。她竟在我今后的人生永远的缺席了,但是每当看到那皎洁的月亮,我就相信奶奶就像月亮一样照亮我前行的方向,沐浴着我心灵,愿奶奶也能收到我透过月亮寄去的思念。
四、人生缺
每个人的人生必有缺憾,也应该说世界万物都有它的残缺,然而残缺留给我们的往往会更多。《颂钓者》中有一句说的好:“满船空载月明归。”如果说我划着一条船,穿看着是空空的,但又是满满的,这就叫“满船空载”。满船空载的是什么?你只能载动一样东西,那就是明月,钓鱼人没有载鱼回家,却把月光载入船舱,你看不见,但你知道他的`圆满,有时候,我们生命中的成长也是如此。许多的头衔,许多的成绩,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看得见的财富,我们累积了多少?过于饱满的生命,留白也是一份轻灵,那明月清辉的满船空载,也许更美。如果能懂得明月的这一切也就真像诗僧寒山所说的那样:“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明月照出了我们的离愁别恨,但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我们的离恨,给了我们一份安顿,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悲与欢一直充斥着我们的人生,但是留下的更多的是感动,不要叫悲欢蒙蔽了双眼,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残缺和留白。
趴在床上,辗身转体透过玻璃看着月亮高挂夜空,尽力地挥发着自己的光辉,一切是那样的清楚,少顷,我用双手将眼睛摘下,再看窗外之月,那月亮似乎毛茸茸的,多了几分朦胧之感,也许这亦是残缺之美吧!其实换一种态度面对阴晴圆缺,其实会更好。
月有阴晴圆缺日记 篇4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千古名句不仅仅文学造诣颇高,并且暗藏玄机,句中指出了“月相”的存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工具,古人是怎样观测得这么准确的呢?我也想学习一下古人用肉眼观察的方法,可是此刻环境越来越差,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我们经常见不到月亮,要实现这一观察目的可比原先难多了。
既然要学习古人观月,那肯定要用古人定下的日历了。初一那天,天气晴朗,没有云朵遮掩的夜幕上空荡荡的,没有星星,也看不见月亮。直到初三开始,月亮才渐渐地探出头来,起初只能见着一点儿月牙,随着时间的推移,月牙儿一天比一天粗壮起来。到了初七、初八的时候,月牙儿就差不多长成了半个月亮,并且这两天观测到月亮的时间比之前更早,几乎太阳刚下山,半个月亮就爬上来了。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月亮一天比一天膨胀起来,越来越接近圆形。临近月圆的时间,气候变得不好了,天气阴沉沉的,云层太厚无法观测“月相”了。只能按照时间推算,连估带猜,画个大概了。
几天后,天气逐渐放晴,可是月亮的样貌和之前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我更加仔细地对照之前画下的.月相草图,最终,月亮的细微变化被我找出来了,它与月圆前的缺损是相反的,它由圆形慢慢变成类椭圆形,再渐渐收紧一边的圆弧直至成为半圆,身材越来越细,升起越来越晚。
我的月亮变化图已经快完成了,我合上了观测本。但初一晚上空无一物的夜空一向让我很迷惑,我回到房间求助百度百科和自然科学类书籍。“哈哈!”我笑了,我的观察没有错,记录的草图和书上的图片八九不离十。初一的月亮为“朔”,它几乎与太阳同时出没,由于太阳光线太强,所以肉眼看不见。初八的月亮为“上弦月”,露出来的月亮正好有一半。十五、十六就是“满月”,这时候的月亮最圆。在此之后月亮又会一天天变小,二十三这天又会变回半个月亮,称为“下弦月”。看来我也能像古人一样用肉眼观察月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词间不失情感,也不脱离现实,古人的智慧当真无穷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