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易逝,梦想难守
这么面对着电脑,惶然不知缺失了什么,明明知道有个地方漏了,陷了个洞。很久,都是这样的言语对着自己说,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就好似自言自语,假装的安慰,以为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看重,不过是毫无意义的自慰,说的更直白点,是自我的安抚,却是苍白无力的。
生活过到如下境地,是一种绝对的失败,可是何为成功,又是那般难以明断的一个命题,或者很多时候看来,别人的生活就是一种成功了。于是,在相互的比较中,自我的现状永远都是处于一种弱势的。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了的,而是我们始终没有达到内心中心心念念的那种生活。
也许这么比较是对的,那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许这种比较也是不对的,那个时候或许就不是这种心境了。但是,只有有一天你都没有站在那个位置上,那么就对这一切的讨论都毫无意义,因为唯有站在那个位置上了,对这一切设想的各可能性的定论才有机会得出。
只是,如此没有成就,又憋屈,获得不了自我认可,发挥不了聪明才智的工作和生活险些就要让我抓狂了。
是什么让我现在还只是处在动摇期,但远未开始行动的,是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对自我前路的不明晰。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切,维持现状是唯一能做的。因为不知道再变要如何开始。
可是不可能一直如此的,回到那句从小作文里用烂了的词句,岁月如梭,人生短暂,这是浪费生命,显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用来浪费。
不停的思考,来来回回周而复始的思考,终是得不出结论。想来已是陷入了一滩泥淖,越扒越扒不出,最后弄得一身泥。呼吸急促,望着明晃晃的阳光,日子还得照样过下去,于是,依然如故。如故的生活激不起一丝涟漪。为什么行动力远远滞后于脑子中的想法呢,究竟是那想法压根就是个幻影还是长期形成的懒惰习惯已太难以适应这样大规模快速的行动了?如果是前者,那么无药可救;但是如果是后者,想来还是有法子的,大不了努力的将快速、果敢的行动力再找回来呗。
说起习惯,真是种可怕的东西。那一段,我天天列计划,天天按计划工作生活学习,天天总结记录,多么充实和愉悦;可如今,难得的列一天计划,三天也未完成,留给自己的事诸多的借口。学会了找借口就学会了推诿,学会了推诿就学会了散漫,学会了散漫就成了堕落,一日一日的叠加,就成了不知不觉的习惯,然后,无可自拔,难以挽回。找回它,或许就是重拾昔日盈实生活的第一步,也是重塑自己想要生活的基础。
于是明白,计划真的是个好东西。别再把它当作是一种装饰,真的,它一点儿也不矫情,正相反,比起那些虚无的东西要来的实在的多。
若干年前,大学前的生活,现在回想,才发现其实那才是一种快乐,虽然那时候未必这么想。忽然间,从大学开始,就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没有追求,想法怦然之间扩散,到最后演变成没有主心骨,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抓什么该争取什么,对,是什么都想要,而正因为什么都想要,所以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一个人不能太贪心,一旦太过于贪心,终酿成一无所有。或者是太过于贪心了,或者是求得多了反而无所求了,至少到现在,什么都没有获得,而连想要什么,也不知所以。一直内心中都深刻感受到,除非重回高中前的那段岁月,抓住感觉,那才是最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自己。每天为了梦想而奋斗,那么的孜孜不倦,很简单,就是一个数字,高考分数,如今看来,越是简单直白的目标越是容易引导,一旦多了杂了,就分散了注意力,辗转追寻,寻到最后啥也没有。如果今天,我也设定一个数字型的目标,那么是不是一切就会回归到相对简单的一条道路上呢?然后实现目标的过程会变的相对的快乐和充实,最后也能达成。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无论结果怎么样,有一点事实很明显,那就是做了才能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而不做就绝对没有可能。
文字是苍白的,体现最大的作用也不过是自我内心的释放,就当是对人倾诉,不过对于一个不善于与人诉说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可是,有的时候就会流于写文字而已,虽然内心中有所放松,可是未必就真的会敦促实现,因此,也就流于了说的作用,而缺少了鞭笞的效力。虽然,可能这有点儿过于强求,可是,想要的却真的是更多的效用。
脑子不思考真的会变得愚钝,这一点经过了这么几年的时光,深有感触。就像是利刃,必须越磨才会越刃,否则只会不断的变钝,直至什么都砍不断,不再称之为刃。脑子也是如此,越用越光,否则也会变钝,最后一无所感,对什么都迟疑半拍,也就失去了脑子的功效。
所以,为了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为了不辜负与生俱来的脑细胞,好好的利用这个脑子吧,多转转,才会越转越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