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感人肺腑的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善意的谎言
我刚上小学那年,四叔应征入伍,在千里之外的海南岛当兵。逢年过节,四叔都经常给家里写信。爷爷奶奶不识字,读信、回信的任务就由读过初中的父亲担任。
每当收到四叔来信当天,我们兄妹仨都会早早吃完晚饭,等待从城里打工回来的父亲给我们读信。母亲坐在床头纳鞋底儿,我们乖巧地钻进了被窝,父亲郑重其事地打开信封,一句一顿地念。我很好奇:北方的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四叔那里为啥温暖如春?他们那里平时不喝汽水、小香槟,经常喝的竟然是树上长得椰子汁?为啥那里还会刮吓人的台风……每一封信,我几乎都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听。还别说,后来我到四五年级学习应用文写信还真难不住我,也许与那时听信有关吧。
四叔写信大都是先问问爷爷奶奶的身体,再说说他在部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时也会寄回来几张他穿军装的照片,四叔也很关心我们的学习。那天听到最后,父亲只念了四叔问哥哥姐姐的话语。我当即就不乐意了,从被窝里站起来,哭着说:"他为啥不问我呢?要知道我也是学生啊……"
怕我冻感冒,母亲连声呵斥我,父亲给母亲使了个眼色,说:"你四叔问你了,在信的背面呢!辉的学习也不错吧,希望她期末能考双百分……"听到这里,我才破涕为笑,心满意足地睡觉了。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些话是父亲加上的。父亲善意的谎言骗了我,但也鼓励了我。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个村庄的颜色
文/岳黎明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生终究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如果让我来选择这个旅行的地点,我会首选座落在沂蒙山区的小村庄——常山庄。
常山庄,是一个静好的村庄,它拥有青的山,绿的树,还有清粼粼的水。它四季分明,与世无争。这里更有一个让人接受灵魂洗礼的去处——沂蒙红嫂纪念馆。这里的每一块山石,每一寸土地,每一座石桥,每一条小巷,每一座老屋都有着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是的,红色,就是这个村庄的颜色。
踏上这片土地,它的静好与古朴映入眼帘的刹那,会让人心中生出莫名的感动,更有无边的亲近感油然而生。它所蕴含的历史有多深厚自是不须言说,一个深呼吸,就能触及心灵。因为这里的空气中有一种让人心神舒缓的有益微粒在飘荡。
在这里,不论你的地位有多显赫,你的家财有多丰厚,你的学识有多渊博,你唯余敬仰与怀念。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值得人们去记取,这里有太多的感动值得人们去珍藏,这里有太多平凡的人值得人们去仰视……
我猜想,它是有着神奇的力量,一旦涉足,心会蓦然地沉静下来。脑海里盘旋的是一种想要聆听的愿望,聆听它那段红色的历史。你还会被一种想要追寻的思绪萦绕,在追寻中千百遍地读,读它闪着华辉的鲜红的色彩。
不要惊讶,幽深的石板巷静默着,古朴的石板桥静默着,沧桑的老石屋也在静默着,因为浮躁的心灵需要这种静默,因为这静默中饱含了厚重的情怀——无私奉献、人间大爱。
不要喧哗,一场心灵的洗礼将从这里出发。
请跟我来,一起聆听,一起读。
乳汁甘甜爱无言
明德英,是一个朴实而平凡的名字,但这个名字被全中国的人们知晓。这个名字的主人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山村贫苦哑女。她两岁那年因病致哑,她没有接受任何文化教育,也没有所谓的德、育、智的教育,她像许许多多旧时女人一样,与识文断字无缘;她二十一岁那年嫁给同样贫苦的丈夫,在这小山村里,过着依旧贫苦的生活,不言怨尤。
她三十岁那年,救了一名身负重伤的八路军。那是一次日本鬼子发起的反"扫荡",目不识丁的明德英面对被鬼子追赶的八路军伤员时却临危不惧,将他掩藏在低矮的窝棚里,又机智地将鬼子指向了相反的方向,最终化险为夷。这名八路军伤势太重、营养不良,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又毫不犹豫地献出了乳汁。后来,被救的八路军在明德英和丈夫的精心照料下,伤愈归队。而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也渐渐被传为佳话。再后来,明德英把自己的儿子女儿都送到了部队。也许当下的年轻人无法想象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更不能理解她怀着怎样坚定的信念,但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却连目不识丁的山村哑女都能做到。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红嫂".
那年那月,沂蒙山区像明德英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曾有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当年沂蒙人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奉献:"家家有烈士,村村有红嫂。"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不自觉得想象那时的场景,想着想着,就感动的无以复加,是我无所企及的壮烈。
明德英救伤员的故事曾多次被我在想象中模拟,在梦里演绎。最终,不管是梦里还是梦外,我始终是个只能抬头仰望的渺小观众,肃然而立,以一种崇敬的眼神仰视这位不能言说的山村哑妇,以及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涌现出的像她一样平凡的山村女人。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勿庸质疑,红嫂的质朴和善良与生俱来,这质朴善良里所蕴含的,是无私的奉献,这是根植于沂蒙山区的一种精神。
我想说,在当下,这种以沂蒙冠名的精神仍旧应该被传承。
老屋有爱育传奇
参观沂蒙红嫂纪念馆,有一场精彩的讲述绝对不能错过。听了这场讲述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认定被讲述的主人公是一个传奇。她,就是沂蒙母亲王换于。
抗日战争年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山村农妇以一颗无私的心,在自家的老屋里创办了沂蒙山区第一个战时托儿所,以满满的大爱抚育八路军的后代。
她怀着不让烈士的后代断根的执念,让八路军的孩子喝奶、吃细粮,让自己的孩子吃粗粮,最终致使自己的孙子因营养不良而夭折。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虽悲痛欲绝,但看着八路军的后代毫发无损,又感到欣慰。
面对凶神恶煞的"还乡团",她机智地保护着登载了山东省行政机关和群众团体所有领导成员名单的《山东省联合大会会刊》,并一直保存至和平年代,无偿地献给当地政府,填补了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士代表联合大会资料的空白。
她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救多名负伤的八路军,巧妙地将伤员掩藏,悉心地为他们疗伤,不嫌脏,不怕累,不服当时物资匮乏,想尽千方百计寻医问药,救活了许多伤病员。她不仅赢得了"沂蒙母亲"的光荣称号,更有多年后,仍有耄耋老人立于她的铜像前,深情地凝视她慈祥的容颜,满眼泪光地喊着:"叫一声娘啊,泪花流……"
她的经历是一部传奇,值得后人们细细聆听;她满怀的无私和高尚的品德大爱令人钦佩,令人敬仰,值得后人们静静阅读。
我肃然,王换于铜像如巨人般高大,我渺小的如同蚂蚁。有风吹来,我仿佛听到了这位传奇人物爽朗的笑声,呵,多么温暖;有雪飘落,我仿佛触摸到她坚定的信念,那么坚实,那么盈润。
耳边回响着她的故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仰望,仰望……我的眼睛里泛起泪花。我在听,我在读,每一字,每一句,人间大爱在传承!
白发新娘
她十七岁时成的亲。那个一生中最大的良辰吉日,是一只大公鸡代替丈夫王玉德与她拜了堂。大公鸡在嫂子的怀抱里红了脸,她在洞房里熬干了红烛的泪。空荡荡的洞房盛不下她对他的牵挂。她不知道那个为国家尽忠的他在哪个战场上奋力厮杀,她更不知道自己从此后将成为一名永远的新娘。尽管那晚,她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可梦中的场景却从不曾实现。
因为一次回娘家,她有一个终生的遗憾。那天是她回娘家的第三天,婆家捎信说他回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她用一双裹了的小脚在崎岖的山道上跌跌撞撞,她使出全身力气,不停地跑。摔破了腿不觉疼,磕破了手连血都顾不得擦。当她一路奔跑着回婆家时,却只看到婆婆独自坐在她和他的新房里,泪流满面。
那时,她不知道她错过了唯一一次与他相见的机会,却留存了一个刻骨铭心的痛。
他给她留下一句话:"胜利了,俺和你再拜堂,战死了,那是光荣的事,你不用难过,速速改嫁!"
她把那句话投进火里烧掉,就好像能够烧掉不吉利的征兆。
以后的整整十二年,她独守新房,对着通往村外的路望眼欲穿。每当想起那次错过,她的心就像刀割似的生疼,疼痛在每一根血管里流窜,蔓延。
十二年,他毫无音信。十二年,她把切肤的疼痛深深藏起,独自忍耐。她每天给自己一个期待,每天给自己一个盼望的理由。她从不敢去想那句烧掉的话。
十二年后的一天,她终于等来了他的消息,却是一纸鲜红的烈士证书。她才知道,在那次错过的第二十一天,他就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牺牲了。他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在他去往另一个世界的那十年,人们仍旧喊她"新娘".
那时,盼望的理由已不复存在,可她没有照他说的话去做,而是做了一个令人动容的选择:她要为他给你公婆尽孝。
后来,她领养了一双儿女,人们再也不忍心称她为"新娘".
她的名字叫李凤兰,也是千万红嫂中的一员。
聆听一个热烈的年代染红土地的声音,阅读一个热烈的年代凝聚力量的色彩,一路走来一路思,汇聚了丝丝缕缕的感念。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无私奉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永远的新娘李凤兰,许婚动参的梁怀玉……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人啊,我唯有在仰望中痛并深深感动。
我想说,历史永远铭记,沂蒙精神才会永不失传,红色的村庄才会永远具有吸引力,而我们的灵魂,才有接受洗礼的依据。
母亲的"生日"
文/刘亚华
那天我回家,母亲站在路口等着我。她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不仅换了一套新衣裳,还戴上了金项链。邻居们见她笑得合不拢嘴,纷纷问母亲是不是她的生日,母亲笑着回答:"是啥生日呢,不过女儿回家了,就像自己过生日一样开心。"
往年母亲过生日,就是外地的亲戚也会到我家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给母亲祝寿,送礼物,这一天是母亲最开心的日子。我回家吃顿饭,怎么能跟她的生日比呢。
母亲跟我说,一直以来,她最盼望的就是过生日。小的时候缺衣少穿,外公却总会从牙缝里抠出一点钱,给母亲买一套新衣裳。后来母亲结婚了,即使再穷,父亲也会给母亲买一个礼物,做一顿好吃的给她。后来母亲老了,她的兄弟姐妹走得更近了,一到母亲生日,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有说有笑,母亲感受到亲人的关爱,非常幸福。而我也不例外,只要母亲过生日,准会给她准备一个大大的惊喜。
那天,我带回去的礼物其实并不多,母亲分发给邻居们,自己也没有剩下多少。我执意再去镇上买点儿,她却笑着拒绝,说:"我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给邻居分一点儿,让他们也跟着高兴高兴,你人回家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比吃什么都强。"我听了,有些汗颜。
母亲做了一桌子好菜,都是我爱吃的,我说这像接待贵宾一样,母亲听后叹气,说:"可不就是客嘛,你就过年的时候回来过一次,算算快四个月了。"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一酸,我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可不就是个客嘛。
那一天,母亲忙里忙外,精神特别好。晚上,我和母亲相依而睡,睡得十分香甜。第二天早上我要回去上班了,母亲送了又送。打开车窗,我回头看见她仍然呆呆地站在那里,脸上的落寞与我回家时的欣喜成为强烈的对比,我的心突然纠结起来。
我终于明白,我的离开对于母亲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离别,而我的每一次回家都是母亲的生日。
我爱你 你爱他 他爱我
文/刘彩婷
周六,我当家的日子,本打算一早去市场买菜,但那乌云密布的天空,令我犹豫了。我该怎么办?这天眼看就要下雨了。我踌躇片刻之后,还是决定出门去买菜。
才走出不到10分钟,天上就响起了震耳欲聋的雷鸣,刮起一阵比一阵大的旋风,好像在警告人们:快回去吧,不要出来,不然你就会成落汤鸡了。风从我的裤脚一个劲儿往上钻,身体觉得凉飕飕的,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可我最终还是咬一咬牙,狠一狠心,飞如流星地跑去市场。
一脚踏进市场大门,身后"哗哗哗——"雨声大作,我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庆幸自己福大命大,及时逃出生天,没被雨淋湿。买完菜时,外头还是倾盆大雨。这时,我看见一位正在避雨的老爷爷,想走又不敢走,应该是没伞才被留住的吧。我走了过去问:"老爷爷,你怎么啦,是不是没有雨伞?"老爷爷说:"我得回家,我老伴还在家等我呢,我不回家,她会着急的。"我毫不犹豫地说:"那我这把伞借给你,你快回家陪你老伴吧。"老爷爷说:"算了,你也要回家,我还是等雨停了再走吧。"我说:"不怕,我有两把伞,还是你先回家吧。"老爷爷说:"那好吧,大恩不言谢,再见,小妹妹。""再见。"我说。我很开心,我尝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可是,紧接着我就面临着一个难题,我只有一把伞,借给了老爷爷,那我怎么回家呢?唉,这就叫: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我尝到了助人为乐的喜悦,但却失去了回家的先机。唉!只能等雨停了。
一个阿姨注意到了我,她走过来问我:"小妹妹,你怎么了?"我说:"阿姨你好,我没有雨伞,回不了家。"那位阿姨说:"那你用我的伞吧,别让***妈担心了。"我说:"阿姨,那你呢?"阿姨说:"我嘛,我家离这很近,你不用担心,你还是先回家吧,别让***妈担心了。"我有点犹豫地说:"那好吧,谢谢阿姨,阿姨再见。""再见了,小妹妹。"那位阿姨说。我走出一段路,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阿姨在雨中跑着回家,我的心撼动了。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我爱你,你爱他,他爱我。这就是无处不在的爱,因为,爱,弥漫了整个世界。
馄饨
文/朗州人
店小,客满。她端坐在角落里包大大小小的馄炖。
几摞馄炖皮,一碟馅,一把小勺,两手灵巧配合,转得飞快。包好的,落在盘里,像一个个精致的小铃铛。这是卖馄炖必会的手艺,倒不稀奇。
我看的,是她包馄炖时的微笑。
那是浅浅地从心里开出的一朵花呀。任手指间翻飞重复,繁忙紧张,嘴角眉眼处,始终舒展沉静,知足安详。有这样微笑的女人,生活的起起伏伏,都被一并消解。
人来问声好,人走道声别,她把笑包进馄饨,一盘盘递给她的男人。男人站在锅炉边煮馄炖,麻利轻快。腾腾的蒸汽,锅里的连着碗里的,整个店都变得暖暖的,润润的。一口咬下去,幸福便了溢出来。
小店起早收晚,像陀螺,把日子转出了韧劲和活气。
我去的次数多了,也有了些了解。小两口来自南方小镇,孩子由父母带着,在老家上学。暑假来,我见过,是个小男孩。
总能碰见老上海们和她聊天。问得最多的就是,想孩子吗。她笑而不语,一个个馄饨小铃铛,很认真很安静地落在她手边。
同为母亲,我似乎能懂,那馄饨里头其实一直藏着她的答案。
有爱之城
文/李琼
这几天,被阜城3路公交车上的一条标语深深感动了。经常坐公交车的人,最怕碰见的一件事情就是刚到站台,车开走了。错过这一班车,至少要等待十多分钟,在站台上翘首以盼、心急如焚的滋味,可不好受。于是,各种危险的举动在街头上演,有的不顾急行的车辆,快速横穿马路;有的看到车过来了,立刻撒腿快跑;还有的生怕赶不上公交车,即使在站台上也要闷头往前挤……
那天我在站台等车,看着公交车远远开过来,如其他乘客一样,紧张地迎着车奔去。待气喘吁吁赶到车前,抬头看见前挡风玻璃里面有一个标语牌:请您不用跑,我会在等您。
一瞬间,所有的紧张和尴尬都烟消云散。制作这个标语牌的人懂得我们的狼狈,也了解我们的心理,短短10个字,让我感到十分贴心。
及时赶上一班车,我收获一个好心情,一天的工作也顺顺利利,收获满满。对司机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可对我们乘客来说,这可是关乎一天的心情啊。
其实,细观生活中那些细小的举手之劳,作用可不小,不仅能够帮助别人,还能带给彼此愉快的心情。
礼让行人在阜城大力推行的时候,老公开车在人行道前都要停下,有时人流很多很久过不去,便会表现得有些急躁。我便劝他放宽心,他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这个规定太过死板。有一次,我们抱着孩子过马路,他东张西望很小心谨慎,却没想到,在人行道前,车辆纷纷停下来为我们让路。那一刻,只有感动。我对老公说:"看吧,有车让咱们的感觉好吧!"老公羞愧地点点头。
这些收获于别人的感动,让我更愿意去帮助别人。在公交车上,碰到推着婴儿车不方便上下车的妈妈,我会搭把手帮忙抬一下;在水滴筹上,遇到遭遇重病没钱治疗的人家,也会捐几十块钱并帮他们转发……因为我知道,所有的爱心,都会这样传递下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涟漪,紧紧将我们包围。
点外卖等的时间有点长,超过预计时间10分钟,我早已饥肠辘辘,但开门面对外卖员的那一刻,我还是笑脸相迎。对于他的道歉,我说:"没事没事,都理解,现在是高峰期,是我没有提前叫外卖。"我性格比较急躁,但是对于外卖员和快递员,我向来非常理解,在这热得能蒸熟鸡蛋的三伏天,如果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谁愿意在外顶着太阳骑着电动车送外卖和快递呢?他们不需要感谢,只需要我们能多一些理解,给一个笑脸,这样他们即使顶着太阳骑车,心情都非常好。
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不缺钢筋水泥,不缺车水马龙,只要爱心多一些,再多一些,浸润到我们生活的全部,扎根于每个人的心底,这些微小的、力所能及的暖心举动汇聚成一股暖流,就能给处于困难中的人们以巨大的帮助。
愿我们心底都有爱,盼这座城市爱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