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音乐散文

2023/08/2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音乐散文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音乐散文(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倾听音乐 明悟魅力

文/625513046季初

音乐,每当谈及,总会有一种淡然的感觉。每一次走近,都会有一种不同的情怀。当你走进音乐的世界,你会发现,听着、哼着小调,是一件放松心神的极致享受。往往一种好的音乐,总是让人拍案叫绝,令人泪流满面,让听者为之思绪纷飞,赞叹不已。

在这喧嚣的都市,当你被生活的压力折磨的疲惫不堪的时候,放上几支轻音乐,追寻着艺术。你的内心像如沐春风一样,会变的明丽开朗起来。只要你悉心静听,愉悦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它蕴含的宁静致远、冲淡平和的意味营造出一种现实生活中净土,足以使终日竞争奔忙、身心疲惫焦虑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休息。为什么音乐拥有着的洗涤人心灵的魅力作用呢?

听音乐可以感受到一个人内心最深处的东西,凝听到语言无法描述到的意境,促进灵魂的交流与对话。高山和流水的故事更是对这句话最完美的诠释。《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古琴,种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汪洋若江河。后来他们成为了好朋友,高山流水,千里难寻知音由此而来。他们是在用音乐交流着思想,感受到彼此灵魂的呼吸。用音乐表达着人内心最深处的情怀。

听音乐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认知能力。海上钢琴师的横跨七大洋最伟大的音乐家。他认为琴键就是音乐,琴键就是生命。他说:音乐无极限,只要你去品味它,你就能触摸到它。对他来说:钢琴就是他的一张嘴,讲述着他的内心,透过一个个音符,可以看见他跳动的心。就像看见他喜欢的女孩,带着淡淡的喜悦。

听音乐可以启迪一个人的智慧跟灵性,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记得有个故事,有一个年轻的钢琴家。在参加世界著名的钢琴比赛的时候,台下坐着数亿的观众。他静静的坐在琴凳上面,双手轻抚着琴键,闭上了眼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钢琴,如痴如醉。这种情绪影响了观众,观众也都闭上了眼睛,静静的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数分钟过去了,当音乐家睁开眼睛并向台下鞠躬致意的时候,观众们才如梦方醒。结果观众们全部站起来了,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为什么音乐能够感染到每一个人,即使是最晦涩,枯燥的古典音乐也能让每一个观众都受益匪浅呢?我想是他们听懂了音乐,听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声音。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这种音乐魅力需要我们去明悟,咀嚼。

音乐的魅力在于,可以启迪一个人的智慧和灵性,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审美认知能力,促进灵魂的交流与对话。能够抵制着贫乏和无知,演绎着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

我想我们应该手捧一杯清茶,在音乐中接受心灵的洗礼。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倾听出了音乐之外的其他元素,如:情绪、心境、思想、感受音乐制作人的一种特别的讲述。让我们聆听一首好的音乐,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体验音乐的意蕴,走进音乐的世界。

倾听音乐,明悟魅力是对修养自我,对人生百态的诠释与明悟!

音乐,让灵魂安静

文/雨中的海棠

今天外出很早,阳光虽好,可寒风刺骨。青岛的天气就这样,不刮风的日子,即使温度低也不会太冷。可只要刮风,似乎风就凝聚成一把刀割得你的脸生疼,然后又 变成细小的无孔不入的刺,穿过厚厚的衣服钻进骨头里,让你无处躲藏。而这样的时候,我用我的音乐驱走寒冷,当Monika Martin的歌声响起,美好的歌声就像和煦的阳光,遮挡起寒风,安抚因不适而产生的不安和烦躁。

或许很多人不会相信音乐的力量,那就尝试让音乐安抚你的灵魂。

当然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达到这种状态,这需要对音乐的悟性。这音乐不能是流行歌曲,而是可以让身心放松安静的轻音乐,是可以让你融入自然的声音。柔柔的,美好 的,清新的,抚慰你疲惫焦虑,找不到方向的内心。我们再也找不到一种方式可以妥帖地一一走遍你身体每一处细胞,音符会顺着血液流遍你身体,这就是音乐的力 量。包括你看不见的思想,让心在音乐声中安静。

我们试着一个人的时候,或者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打开音乐,从班得瑞开始,让音乐营造一个温馨、温 暖、柔美的夜晚,让孩子在一个没有吵闹没有噪音的环境中成长。让那些闹剧,娱乐,远离夜晚,远离家庭,哪怕一周只有一晚。让家安静,让心安静,让音乐响 起,让我们拿起书,在柔和的灯光下听音乐看书。这世界有太多的欲望,我们只去拿自己能拿得动的属于自己的那份,这样不会太累,不必用尽心机。拿出一点时间 精力,去留给灵魂用音乐滋养它。让灵魂的树,枝繁叶茂,根基深厚,春华秋实,而音乐就像阳光雨露日日滋润,让它以自然的姿态生长壮大。否则只能是风吹来, 狂乱无状,雨浇来,根基裸露,而雨雪终将让它冻死在荒原。

我们的时间都是一样多,不管你活五十年,八十年,灵魂的时间其实是一样的。给灵魂注入音乐,滋养生息。慢慢地音乐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而有一天你会明白,你的生命的价值,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你的无人可比的富有和满足。最终,你的灵魂安静超然。

我的音乐梦

文/陶晶莹

去年9月,我退休了,为了丰富老年生活,我加入了老年大学的队伍,开始了我的音乐生涯。

年轻的时候,我对音乐就特别热爱,一直很想弹钢琴学唱歌,但由于工作家庭的缘故,一直也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在退休了,时间多了,我就想弥补一下年轻的遗憾,圆了我的音乐梦。

刚开始弹钢琴学唱歌时,我的基础差,再加上年纪大,学东西比较慢,所以每当我弹不好或唱不好时,心里很难过,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对自己没信心。老师看出我的心思,便安慰我说:"学东西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你要学会享受音乐带给你的快乐,而不是为了想学好它而学它,这样我们就会忽视了音乐带给我们的意义。"听了老师的话,我豁然开朗。

之后,我发现我的钢琴弹得越来越好了,已经能够弹出几首简单的歌曲,这样的进步让我感到满满的成就感。在音乐的熏陶下,我发现自己的脾气也有了变化,之前我脾气暴躁,做事急躁,控制不住情绪,也为此伤了不少人的心。现在,我的性格变得平和了许多,做事也认真了,交到了许多良师益友。

如今,我弹钢琴和唱歌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和班里的几个好朋友组建了合唱队,有哪个社区需要表演,我们就积极参加,得到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弹钢琴、学唱歌让我的视野得到开阔,生活变得有乐趣,同时也圆了我年轻的音乐梦。

鼓浪屿:音乐与诗的原乡

文/罗凌

《红楼梦》里有一个细节,贾母领着众人游大观园,路过惜春居住的藕香榭时说:"听戏必要借着水音方才好听。"读到这一段时有些不解,藏族人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无歌不成席",我们的巴塘弦子是在大山脚下跳,所以无法体会借着水音听曲究竟是何种雅意。

直到来到厦门,登上鼓浪屿,才由衷地佩服贾母这位"贵族范"老文青,她说得没错,借着鼓浪屿之波听钢琴,实在是一件美事。

从十九世纪第一架钢琴上岛,音乐就成了鼓浪屿人源远流长的宗教。

这座中外闻名的"音乐之岛",平均每十户人家就有一架钢琴。岛上有很多音乐培训学校,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弹钢琴卖碟子的,这些音乐人不以贱售为耻,唯以心田流淌着音乐为荣光,音乐在这里显得那么至高无上,也极为草根,卖黑糖姜母茶的大叔腰间别个小蜜蜂招徕顾客,嘈杂地放着张暴默的《鼓浪屿之波》。从这里走出去的音乐名人不胜枚举,殷承宗、周淑安、许斐平、陈佐湟、林俊卿、许兴艾……这些在业界如雷贯耳的名字,足以证明鼓浪屿与音乐的缘分。

这种缘分是中西二元文化交融的见证,有着极为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沦为"万国租界".西方传教士紧随帝国列强的脚步,纷纷上岛传教,进行宗教殖民。他们把钢琴搬上了岛,臆想能通过音乐把鼓浪屿人引向上帝的天堂,却没有想到,一代代鼓浪屿人通过钢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

如果想更深地感受鼓浪屿的音乐之缘,菽庄花园不能不去。甲午中日战争后,台湾割让给日本,林维源、林叔臧父子不甘倭寇奴役,迁到鼓浪屿居住,留下了今天的菽庄花园。如今,园子的主人早已作古,钢琴博物馆建在了这里,里面陈列了一百多架钢琴,这些钢琴有着几百年风雨沧桑,来自世界各地,据说是一位胡姓先生的私人收藏,他倾注毕生精力珍藏了这些宝贝,然后让鼓浪屿成为它们的永久归宿。

在岛上找个地方坐下来,喝一杯闽地特有的黑糖姜母茶,品尝清鲜爽口的海蛎煎,依栏远眺,赏山海之致,摆点闲龙门阵,时光便不知不觉从惬意中溜走了。小学课文《海滨小城》里的沙滩、小径、榕树、凤凰树,那么美,写的就是鼓浪屿吧。晚上,住在鼓浪屿的农家小院里,借着粼粼波光看海,海浪拍打着窗棱,枕着涛声聆听隐约的钢琴声,简淡而从容。只有在这时,你才能真正领会到"穿林度水听音"的诗情画意,由衷地佩服那个"老猢狲"贾母太会享受生活。

鼓浪屿不仅是音乐的世界,也是一首极富画面感的诗。音乐与诗交织在一起,驻扎在灵魂的原乡,拉长了时光。

凭海临风,岛上风光旖旎,冬天的海水是灰绿色的,一浪接一浪,淡淡地翻腾着。因为同行的朋友腿有伤,我们没有攀登最高峰日光岩。沿海的山峰与高原的山脉不同,前者从平地耸立而起,鸟瞰之下金刚怒目。后者因海拔高度,山形连绵不绝,反而静水深流。从岛上远眺,海雾中的日光岩凌空而立,笔直峭拔。龙头、虎头两山隔海相望,把守着厦门港。远处,郑成功的巨大石像巍然屹立,凝视着海那边的台湾。

为了生态环保,岛上禁止开机动车,各种电动车、自行车悠然穿梭在人流中。沐浴着咸咸徐徐的海风,信步走在那些叫鹿礁路、福州路、樟州路的巷子里。这些巷子一曲一折,高坡低回,好像已经到了尽头,却又别有洞天,像一首七律的起承转合。如果说丽江的巷子是水中的婉曲,那鼓浪屿的巷子就是时间齿轮上的建筑博物馆,十几种殖民印记,在历史的光影交错中沉淀、定格。斑驳的阳光下,绿色藤蔓植物的缝隙里点缀着红、橙、黄、蓝、紫各色花朵,它们随意又有序地从充满异域风情的墙头和窗子里倾泻而出,铺排出一片浪漫生机。那些喷泉、罗马柱、雕塑、壁炉、尖塔,雍容华贵地装饰着我们的眼眸,稍有恍忽,就有到了欧洲的幻觉。

最奇妙的是,在这些巷子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剪影构图,随便闪一张都很有感觉,所以随处可见拍婚纱照的新人。巷子两侧摊点小店林立,那些非主流店名很有意思,"张三疯奶茶店"、"听涛的下午"、"苏小糖",十分别致。

诗意鼓浪屿。这个意象并不虚无,诗人舒婷就住在岛上,她每天都可以踏上清晨的渡轮,随浪花翻飞,与鼓浪屿渐离渐远,看厦门港在海的光影中越来越清晰。所以有人说,舒婷是圆满完成诗意栖居的作家之一。一个诗人能得到这样的评价,不啻是一种幸福,比所有的荣誉都具有含金量。"把回想留给未来吧/就像/把梦留给夜/把泪留给海/把风留给晨曦的帆",这些记录于东海之滨的诗句,镌刻在鼓浪屿的腹心,年代虽已久远,却没有随东海的浪花消逝,这些诗句,是我们青葱岁月永远的文化符号。

除了民族英雄郑成功,毓园里还长眠着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母"、终生未嫁的妇产科学家林巧稚,杰出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也出生在鼓浪屿。日本人的监狱、暗杀革命者的原址,无一不在向我们昭示这座美丽岛屿的血泪史。这些人和事撑起了鼓浪屿诗与音乐的基本原色,拓展了宽广而厚重的文化之魂。一个地方只有美景是不够的,好比穿衣服,再好的衣服终究是皮囊,要穿出气质风韵来,还是得靠灵性、故事和文化,人如此,城如此,岛亦然。

在这样的旅途中,你可以踏着海浪的音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走出荒原,走出悠长,在一张纸上专注地描绘一朵花的声音,找到心灵的原乡。

离开鼓浪屿,舒婷的《赠别》又浮现于我的脑海:

一千次

我读到分别的语言

一百次

我看到分别的画面

然而今天

是我们——

我和你

要跨过这古老的门槛

不要祝福不要再见

那些都像是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隐藏总不算欺骗

把回想留给未来吧

就像——

把梦留给夜

把泪留给海

把风留给晨曦的帆

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匆忙而短暂,对于音乐与诗的追寻,却是永恒的。笔下的记录,只能是走马观花,但留在内心的记忆,却承接着灵魂原乡最深处的那束光。

音乐味与数码声

文/黄大荣

音乐味的说法,是在CD唱片出现后流行的。CD是数字音乐的发轫之作。此前,则是模拟音乐的一统天下。模拟时代听音乐,载体是黑胶唱片LP,主要欣赏中频部分。蹊跷的是,第一,人声恰恰集中在中频;第二,当时的电子管器材,偶次谐波失真大,奇次谐波失真却很小。而人耳对偶次谐波很有好感,很受用这种厚实,宽松,甜美,润泽的听感,誉之为音乐味。CD到来时,正好胆机已成明日黄花,晶体管器材大行其道。与音乐味对应,出现了明显含有贬义的词语——"数码声"或"数码味".数码味务必除之而后快,这是无疑问的;但在新生的数码技术中,有人发现了惊喜,那就是"高保真"——hifi的实现的可能性:低噪声、低失真、大动态。遗憾的是,在音响界,人们怀旧的情绪远远高于接纳新事物的渴望。不过,技术的进步,不以怀旧者的意志为转移,数码技术勇猛精进,一往无前,绝不再回头。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变异却在这同时间发生了。一方面,热衷于古典音乐或纯音乐的人们,制作出了所谓发烧天碟和高素质的CD转盘和解码器——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比一辆豪车和一栋别墅还贵——供给那些既有钱又追赶新技术的发烧友,满足他们对hifi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市场化,即利益追求,使得新产品层出不穷,MP3随身听的普及,便是其中的代表性产品。这样的两个极端,正好揭示了后现代文化的本质和"弊端".须知,普及和低俗化往往是孪生的。幕后的推手,是商业利润,亦由此,可复制性成为后现代文化的特质。MP3绝对是降格以求,音乐贵族们是鄙弃它的,大众消费者却趋之若鹜。精英文化与普罗文化的对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尖锐而显着。

这种MP3+流行音乐的文化,很快进入手机。形成了都市生活的典型景观。也成了穷学生的最爱。而他们正是我们的未来。

音响精英们,无力阻止低俗化阶段的必然到来。MP3无异于对他们残忍的扼杀。原创CD的生产者感到无比痛苦,他几乎要失去市场和生存空间。而文化学者们指出,一个精英文化无处存身的社会,是非常可怕的。大而言之,它将使人类走向精神堕落——如果文化一味地讨好和迎合大众,媚众,媚俗,必导致大众与精英的疏离。商家研究大众与精英研究大众,完全是颠倒的。前者是迎合和迁就,投其所好,任其堕落;后者在"脱离大众,背弃大众"的责骂声中,往往有口莫辩。他要么选择投降,要么孤独地一边独自呆着。他不能发声,因为那他就将被大众的口沫淹没。故政治家的利用大众打击精英,与商业家的利用大众消费孤立和扼杀精英的纯粹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便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和文化背景。它是一种无奈、担心、忧虑和无力的抗争。抗争几乎看不到胜算。看起来是普罗大众挟持了政治家和商业家,其实是政治家商业家的利益投机,操纵着大众。当今世界,随处可见的事实,背后都藏着这个终极秘密。

我们只能着眼于更长期的历史过程。君不见,WAV无损音乐文件,已经装进了手机。这个进步,大概花了四、五年。我预计用不了10年,数字播放器将取代CD,CD与LP一样将成为古董。所以,与技术这把双刃剑不同,归根结底,是科学和建立在科学上的思想,在点点滴滴积累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为什么听音乐?

文/寂寞颜

你说世界末日来了。我说那我就最后再听一次雅尼的音乐

一一如果音乐可以解释生命,我选择雅尼。如果音乐可以解救生命。我选择雅尼。如果音乐可以解决生命,我仍旧选择雅尼

生命那时候就显示着两面了。A面是神曲。B面是夜莺

当那新娘般的电声自古老文明的希腊传来。我认为没有什么会再成为雅典女神

我决定我以后不再喜欢爱听歌。我该断绝那种加了后缀的天籁。

我想我该紧闭起嘴巴,让汉民族文化显示绅士风度

听雅尼的音乐,用不着类似于听摇滚重金属死亡金属那般暴躁用力。不会听的那么口干舌燥。所以我听雅尼的音乐时就从不沏一杯香茗啦煮半碗咖啡啦,啥的。

据说,《夜莺》是雅尼为中国人而作。也是他唯一加入了中国乐器的Newage作品。细细听那偶尔豆点般出现的笛声。幻觉是中国民乐端了一杯洋酒。乐陶陶的醉了。

或许是那贝斯把我的凄凉弄得厚重。而通融的夜莺的优美的嘴巴啄开了夜幕,让我去合一

听雅尼的作品,最正确的听法是闭了眼睛熄灭了灯光。雅尼说他的作品都是在地下室之类幽暗的背景下而作。他说这样金色的音符才敢跑出来趋入内心

在这失去咖啡的日子里,雅尼音乐给我水份让我关闭内心用全身的毛孔感受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