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清明感怀文章

2023/08/23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6篇清明感怀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清明感怀文章(精选6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清明时节雨纷纷,落下回忆才懂爱

文/健康

清明时节,细雨菲菲,天空灰蒙蒙,人们的眼神里隐藏着忧伤。我们驱车,带上焚香、水果、鲜花、煮熟的肉,来到舅婆的坟前,虔诚的鞠躬,默默的祈祷,愿她在天之灵安好,不要记挂我们这些在世的人。许愿,也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愿望,希望舅婆保佑我们生活平安,身体健康,我想,这也是她所希望的吧。

她在世的时候,我最怕她的脸和背影。她的脸真的很难看,满脸都是皱纹,皮肤黑黑的,长满老人斑,不规则的脸型,像是黑泥捏成的,消瘦,没有肉,特别是那双忧郁而空洞的眼睛,深深凹陷,眼神里透着一股阴冷的气息,好像要看穿你内心深处暗藏已久的秘密。她很矮,也很轻,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几乎没有声音,有时,转过头去,忽然发现她就在身后,一声不响的,看着她那黑暗幽深的眼珠,心里不禁毛骨悚然。

她的咳嗽声,她吐痰的声音,是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地方。这种声音,我曾深深的讨厌。她的背不知什么原因,年轻时候就几乎90度的弯曲,像一座小小的山峰,紧紧的竖立在那里,永远也摘除不掉。

听母亲说,舅婆与舅公一直都没有孩子,奶奶去世得早,爷爷是知识分子,被下放到农村,只能把尚小的父亲托付给他们。于是父亲就成为他们的养子。舅婆从来都是个爱唠叨的人,父亲从小叛逆,听不得半句训言,经常与她拌嘴,只是不知舅婆为他抹了多少眼泪,操了多少的心。那时,正逢三年大灾荒,一家人怎么都吃不饱,可是如此瘦弱的舅婆总是把最好最有营养的饭菜留给瘦弱的父亲,也不知父亲是怎么想的,总也不领她的情,也许,她没有母亲那么亲,那么温柔,那美丽,养育之恩,在父亲心中,也许比不上血浓于水的亲情。

而我,每次回乡,都远远的躲着她,害怕她的眼神,害怕她的幽灵般的飘忽,更害怕她佝偻的背影。雨纷纷,雾蒙蒙,她的亲人都来拜祭她,她的墓地藏在幽暗竹林的深处,微风轻扫而过,叶儿唱着低吟的歌曲,冷风轻漫,那焚香的烟曲曲折折朝天际飘去,鲜花的清香夹杂在烟雨中,芬芳了我的回忆,感伤了我狭隘的灵魂。

每一次回乡,第一个出来迎接我的是舅婆,她那宽大而消瘦、黝黑而青筋暴起的双手总是握着我的小手不放,在挣扎中,我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那种力量,来自一个身份地位如此平凡卑微的老人,来自一个表面上看来面目如此丑陋的老人,来自一个心地如此宽厚善良的老人。她抱起我,用她那瘦小的身躯亲近我,她的脸,贴着我的脸,在摆脱中,我分明感受到一颗爱屋及乌的心,她爱着父亲,自然也爱着我。只是我那样明显的从她的手中、怀中逃脱,却不曾了解体谅过她的黯然神伤。

舅婆的手是一双举世无双的巧手。她会编织一个又一个形状各异、花式漂亮的小花篮、大蒲扇,夏天的夜晚,蚊子多,咬得我们的身体起了许多红红的小胞,舅婆做了许多扇子,分给亲戚邻居,那时我还没上小学,舅婆抱着我,一边为我涂着香油,一边扇着扇子,口中唱着令人昏昏入睡的歌谣。

早上,她握着我的小手,我与她各自挎着一个菜篮子,欢欢喜喜摘着那诱人可口的小花和野菜。初夏的阳光,格外的明媚,溪水环绕着竹林,凉风吹来清凉的花香,引来蜂蝶飞舞,竹叶儿欢快起来,唱着一首首欢快的歌谣。舅婆拿着野菜,在闪着明晃晃光泽的碧波里轻轻的去掉它们的尘土,每逢这个时候,我便知道中午又有新鲜美味的野菜吃了。

我一天天长大,对舅婆的感情便一天天疏远。也许是因为她一天天老去,样子越发难看了。所以不像小时候回乡那样跟她亲近,有说有笑,长大后每次回乡,躲在楼上看书,便成了我唯一能摆脱她阴影的方法。我没有和她说过一句话,没有给过她一个感激的微笑,没有为她煮过一顿可口的饭菜。可是她依然疼爱着我,我不小从楼上摔下来,她急得马上从厨房赶来,用尽吃奶的力气,扶起我,又一步当三步的跑到房间里拿药酒,为我轻轻涂上,用嘴小心翼翼的吹着气,心疼的问:"疼不疼?""不疼了。"

长大了,每次回乡,舅婆都做那身香甜可口的糍粑,我一顿要吃好几个呢;每次回乡,她都要做煮那肥美清香的白切鸡,惹得我口水连连;每次回乡,她都要做那清热解暑的银耳莲子羹放进冰箱里,过了几个时,将它喝下,全身的燥热一扫而光。

雨水打湿了我的脸庞,心里有种情丝在颤动,舅婆去世前的那一年,给了我几百块钱红包,说:"健,这是我一点点心意,虽然很少,但是你拿着吧,买些东西吃,养好身体……"我霎那间被感动了,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手里紧紧捏着这一份沉甸甸的心意,看着舅婆那双眼睛,才明白,那是岁月的沧桑,命运的无常带给她的伤害,不了解她的人,会因那双有点恐怖的眼睛而害怕、远离,了解她的人,却能分明的从她的眼神里找到天生的悲悯、慈爱和暖暖的热情。

她的背影,本应该是惹人怜爱和同情的,只是,我被她丑陋的表象所迷惑,并不知,那背,承受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她的背影,是那样沉重,一步步走在养育父亲、承担本不应该承受的道义与责任。不被理解,却依然独自前行,凄风冷雨中,饱受多少冷言冷语,她的背,是被生活与世情压弯的,压不弯的是她坚强、宽容与淡然的心胸。

舅婆经常吞咽困难,是小时候发育不良烙下的病根。她不时发出的尖锐的声音,总是引起别人厌恶。可我现在才明白,这不是正确的理由。当我自己的脚不能正常走路,走起路来形态非常难看的时候,当我感受到周围的人们投来异样和奇怪的眼光的时候,我才明白,病不是自己错,而是上天给我们安排的命运,当自己与别人有了相似的遭遇时,才能明白人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与愁苦,我们又何必再捅上一刀?更何况那个人是自己可亲可敬的亲人?

舅婆是因为吃饭的时候吞咽困难而离世的,她走的是那样的痛苦,那样的突然,令人难以接受,她走时,才74岁,平时也没什么大的病,不知为何上天还要用她的弱点来惩罚她?

雨,一直下,我回忆着那些年对她的不敬,那些年她对我的好,百感交集,也才有所醒悟,记住了您对我的爱,我将以这样的爱来爱我身边的人,放心吧,舅婆,我会勇敢面对悲剧的人生,像您一样,做一个有爱的人,心胸宽阔,坚强不屈。

雨停,我带着对您的爱离开了,明年,我还会再来。

清明思忆母亲

母亲2011年10月11日突然离开了我们。至今一年多了。去年清明节我没有去给母亲扫墓,今年清明节我肯定也不去母亲墓前烧烧香。理由似乎很简单,家里一个人都没有,都到浙江杭州打工去了,所以我一个人也不去。

不知道母亲的坟上长满野草没有?梦里,母亲的坟前鲜花盛开。夕阳的余晖照射在墓碑上,反射出母亲对子女的无限牵挂。母亲问我,我走那么久了,你成家了么?销售工作干的如何?我呆呆地站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感觉被捆住双手,扒光衣服,无比的尴尬,不敢目视母亲。低下头,喃喃自语,无法面对这一切。

我把很多别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正常化了。比如,母亲去世未满三周年,作为子女必须每个清明节都要去祭奠。而我,也包括我的哥姐漠视传统的习俗。找理由,找借口不去给母亲扫墓。清明节,别的坟前都留有亲人温馨的脚印,母亲的墓旁却是无人问津。九泉之下的母亲肯定很孤独。生前,您经常在电话中与我聊很多,母子两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您走后,我永远寻不到您那亲切的声音了。

母亲,当您闭上眼睛的那一刻起,也是一个黎明的新开始。因为您活在痛苦的世界里,当您看到邻家的儿子陆续找女朋友,接媳妇的时候,而您的儿子却迟迟没有找到女朋友。您的心,很受伤。但您从来不认为自己儿子没本事。当儿子有时想自暴自弃的时候,您总是鼓励我们,劝我心胸开阔些,不要钻牛角尖。

人生,有太多的遗憾。您生命的最后一程,我未能陪伴在您身旁,紧紧地握住您的双手,减少您对死亡的恐惧。您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此时的我,如同走错路,感到无比的迷茫。路在哪里?我时常问自己。为何如此,都怪自己。我很天真,很稚嫩,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我爱做梦,与自己的梦想总是背道而驰。我不知道前边河水有多深,然后盲目向前踏步,水沁透了我的心,我很难呼吸。

生前,您给我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不信!这一刻,我意识到了古人总结出来的道理不会错。可一切都晚了。但愿,物极必反。当一个人倒霉透顶的时候,意味着一个新的机会的到来。当然,我还是在做白日梦。但活着,就要有信念,用必胜的信心去支撑窒息的人生。

母亲,我很期待,2014年的清明节,我会面目一新,精神抖擞。充满自信地来到您的坟前祭奠您。还会带来一个人,您生前久盼的儿媳妇。母亲,我坚信,我们家不会因为您突然的离去而变得没主心骨。我会尽快成熟起来,用自己宽厚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唐诗中的清明

文/秦延安

肩负节日与节气的清明,起于周,盛于唐,并被作为国家法定假日列入礼制。虽然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但是清明的丰富与兴盛依旧在唐诗里发酵,继续演绎。

最出名的当数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雨矜持得如一位大家闺秀,只到清明方敞开心怀。那雨飘在天地间,却洒在祭亡人的心头。雨水和着泪水,一并落下,湿的不仅是大地,还有肝肠寸断的阴阳相隔。对此,白居易深有感触。"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面对爬满春草的坟茔,以及坟头树上聒噪的乌鸦灰鹊,诗人心头涌起的只有苍凉中的悲痛。"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虽然棠梨依旧花满枝头,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却是生死两茫茫。

清明除了扫墓的悲伤之外,还有踏青出游的热闹与繁华。在杜甫的《清明》中,踏青的人摩肩接踵。"着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争相出游的人们络绎不绝,马蹄声淹没了春日的宁静。这一踏青的美景和愉悦,被温庭筠在《清明日》里描述得更是丰富多彩。"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清明日的早晨,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田野,从柳丝中窜出的微风轻拂脸庞。鸡群"咯咯咯"地叫着从刚打开的笼子里地窜出,不知是谁在用弹弓打鸟,吓得黄鹂赶紧飞入隔墙庭院。而王维笔下的踏青,则是另一番景象。"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不管是蹴踘,还是荡秋千,出游的少年都将清明玩得出彩。

虽然清明时节正是一年好春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清澈的春光。"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和朋友小聚的贾岛,在春风和煦柳絮飞扬中,想的却是"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听着官路上的鸟啼,看着墙缝中盛放的野花,流落在外的张继,惆怅的却是不能为官。不同的境遇,有了不同的清明;不同的清明,又让人产生了不同的心境。

清明,从意蕴深厚的唐朝风骨中走来,它带来的不仅是季节的清洁明净,还有心的清洁明净。因为只有这样,方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

又见清明

文/倦与恋

日子一天天的在指缝溜走,除了惆怅和莫名的压抑不知道还留下了什么。好多次对自己说,哭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的过呢?可是现实和理想永远是两重天,永远像无法跨越的天堑,好多事情如影子般静静的,不惊不扰的伴在左右,抓不到摸不着却无法视而不见。

一万次的说要洒脱,一万次的苦笑着背离。不知不觉的,把日子趟成了一条河,无论赤着脚还是穿着鞋都是那么冰冷刺骨,冷得浑身打颤,想要逃避,想要一个小小彼岸歇息一下,放眼望去依然只有水流呜咽着不徐不疾的淌着,感觉好无助埃

喜欢黑却害怕夜,纠结的活着,静静含着泪笑着,在黑夜与白昼间放肆的转着圈,就那么追溯着岁月的痕迹漠漠然的数着日子…

又是清明,好像昨晚又梦见爸爸了。依旧憨厚的笑着,不见了满头的发,光光的脑袋,看不见世间留下的一丝风尘。每次梦见他,他都只是笑啊笑的,记不清他说了什么话了,只有那句"丫头"还清晰的印在我懵懵脑子里,犹如昨夜。

记得爸爸刚走的那年夏天,我郁积了满腔的泪水无处宣泄,不是坚强着不想哭,是没地儿哭只能倔犟得憋着…受不了他撒手而去的思念与心痛,竟然在深夜里晃晃悠悠的去了爸爸的坟前,一头扎在坟上嚎啕大哭,那次在爸爸跟前哭到哭不动了,哭到没的哭了,才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到了家。想想还是不久的事却一晃过了近十年,那是我记忆中哭的最痛快的一次。那种尽情大哭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却也心痛犹新。 如今泪水只能在眼眶里转个圈再咽回到肚里,残留在脸上的也只能自己偷偷擦掉。

都说人生一梦,真的就是一梦而已。十年不过是个瞬间,没觉得日子长,只觉得日子消逝的毫无道理,然又亘古如一。

不知道是特定的日子总是令人不经意的对号入座还是怎么,今天一天心里好闷好酸还好痛,总是不觉就湿了眼眶,想念爸爸的同时,心里还有点别的情绪在隐隐翻腾…其实,今天只是被我顺理成章的做了借口而已,心里的酸、痛,何曾有过稍离埃

冷雨祭清明

文/心弦

突然冷下来,开始下雨。

清明是要一些气氛的。快天亮的时候,远处的人家燃起鞭炮。

应该,这样的日子是要沉淀一下。大抵是哀伤,离开的人,多是在沉思中回忆。留下的人,诉告一年的遭遇。

坟前长满了野草,山花开得正是灿烂。发红的石碑上爬着青苔,字迹清晰而古老,树林里竹子飒飒作声…

记忆中,家里的祖坟是这个模样。已经很久没有上坟了,可能有十年。早上,奶奶说已经准备好了清明节的祭扫。

其实,很想给从祖父到我这写点文字,或许就是家传。有很多事情不是很清楚,不敢贸然写。而且,有时候很是忌讳写这样的东西。

以前每次祭祖,都很谨慎,虔诚。尽管,对于他们,他们并没有见过我,上学以后,就知道那个碑上有我的名字,在最后。应该是他们走得太早,名字是后来加上去的。没回都会认认真真地为他们磕头,然后爷爷就会在旁边说一些话。摆上祭品,燃放鞭炮,一叠叠的黄纸随风挥动…

或许,离开的人是看着我长大,每年这个时候,在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于我,或许这素未谋面的先人,没有再多牵挂。于一大家子,他们不可或缺。家里的堂屋里没有他们的相框,完全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点滴记忆或回忆。只是在每年的清明还有他们的祭日的时候,就会听到一些回忆和感叹。

一直害怕离开的人。以前,哪家的人走了,在那里摆灵堂,天黑的时候,特别的害怕,尤其是黄昏的时候,那些嘈杂的乐器和鞭炮混在一起,整个夜晚我就感到特别的恐惧。真正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姑外公的离开,很多年了,那时候还是个孩子,只是感觉特别凉,但并不很害怕,可能是孩子,可能是亲戚。这是我真正见过的。到后来,小学时候,在山上看到一个人的头盖骨,吓了我好多天。

冥冥之中,或有那么一个世界,存在着,清明时节,看着自己的亲人来,尔后又离去……

又到清明

文/田丽

又是一个清明节。

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日子,天上有雨,人间有泪。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不能不想起玉贵子,想起二舅家的二儿子,我的亲表弟。

算来,他离开这个世界,差不多快有十年了。他走的时候,年纪很轻很轻,没有人想到,他会死,并且死于心梗。

母亲更不会想到,因为在她眼里,他还是个孩子。母亲常常自言自语:玉贵子是个好孩子———他有好几年没来了吧?她给二舅母打电话,大声地询问玉贵子的情况。二舅母含着眼泪,大声地回答:好着呢!好着呢!

我从来不提玉贵子,从心里不想提。我怕一不留神,捅破了我们用心守护了十年的秘密———母亲那颗多难的心脏,承受不住这样沉重的打击……

然而,我却时常想起他的模样:微黑的面孔,温和的眼神,憨厚的笑容;时常想起儿时,大人们忙着端傀儡,分碗筷,他偷偷地拿出小油壶,在我的碗里淋一圈麻油;想起他和几个姐妹玩过家家,他给三妹梳头,给我缝布娃娃……那时候大人们都说她像个女孩子,他其实比女孩子更心灵,更心细。待到他长成一个英俊的后生,他便远远地离开家,到石家庄一家铸造厂里打工,为他贫困的家庭分忧解愁了。他为人忠厚,又能吃苦,很快赢得一个女孩儿的爱慕。女孩家里开着饭馆,他常去那里帮忙。他的未来的老丈人,一眼就相中了他,一心让他做上门女婿。他还小,不懂上门女婿与过门媳妇有什么不同。他只知道,人家不要彩礼,还给他分房子分地,他有什么不乐意的!待到他真的成了上门女婿,他开始想家,想他的父母。他的小媳妇懂得他的心事,她偷偷地攒钱,偷偷地放他回家。他第一次探家,带着厚厚的几沓钱,带着自家种的棉花、花生、各种瓜果。在乡亲们看来,他差不多是衣锦还乡了。他手拿银针,给父母每人缝了一套厚墩墩的被褥。他把一个儿子无言的爱与深深的愧疚,细细地缝在厚厚的棉絮中……之后他顺理成章地成了饭馆的老板,自然,他的孩子改了姓,这成了他心头的一道伤疤。然而,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毕竟,他还是老李家的孩子啊!

每年过年,他都要回家,给父母买多多的年货,留多多的钱,让父母宽宽余余地过大年。因为有了他,二舅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人们说起他来,都会跷起大拇指,连声说:好孩子!好孩子!

他的确好,对家人好,对亲戚好,对乡亲也好。

他每年回来,都来看我的父母,并且,每次都要表演他的绝活:油炸果子。他炸的果子,柔软,劲道,口感很好。他做生意很实诚,别人往面里掺一种白粉,他不肯。他说:那是坑人。他相信自己靠手艺,靠人心,生意照样兴隆!他介绍亲戚乡邻到石家庄打工,把自己的家当成他们的根据地。他帮助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延续血脉乡情。李家人宽厚仁爱的家风,他都原原本本地继承下来。他常说:我还是咱们李家的人……

又到清明!我站在李家的祖坟前,为逝去的亲人们烧香磕头。我的目光从姥姥、姥爷的坟头,移向大舅、二舅的坟头。我固执地认为,二舅的脚下,应该给玉贵子留出一块坟地。我想,他的灵魂,唯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