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阅读
倚栏轩精选20篇文章阅读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文章阅读(精选20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阅读大山
文/红山飞雪
我们这里山很多,但鲜有名山大川。这里的山大都不高,却多呈险峻之势。这里的山多削瘦,缺少丰盈之态,因为这山多石少土,没有树木的掩映与装饰。这里的山冷峻,缺少温情,像那些塞外的汉子。
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到农村去,闲暇的时候,总喜欢爬一爬周围的山。把山当做书来读,体味大山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人们登山,大都喜欢攀到山的最高处,寻找一种征服的快感,体味那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唯我独尊的心情。我则不然,我喜欢顺川而行,在山的最低处,仰望山的巍峨与险峻。在大山的怀抱,翻阅大山的岩石,探寻大山的褶皱。在每一棵艰难生长的树木面前,驻足、品味;在那些独自摇曳的山花前观赏它们的寂寞与坚韧;在那些枯黄的却是生长着的野草跟前,感动着它们的柔弱与坚强。在大山的怀抱,谛听大山的心跳,感受岁月给大山留下的痕迹。
我喜欢同夕阳一道走进大山,在夕阳余晖下,那塞外高原上的大山比较耐看。有色彩,有韵味。
山里很安静,没有潺潺的流水,没有喧哗的游人,隔着山或者在树木的深处,传来鸟的鸣叫,时断时续,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山风顺着山川掠过,发出啸声,像是从笛孔传出来,时而尖锐,时而浑厚;时而短促,时而悠长;时而清越,时而苍凉。在夕阳的余晖下面,很有一些羌笛悠悠,余韵不断的意味。人在其中,不禁有些悲怆的感觉。
我沿着山川踩着裸露的石头,披着夕阳,伴着风的啸声,向大山深处走去。似乎走进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意境中。
山川很狭窄,两侧的山很陡峭,形成一个很狭长幽深的山谷。由于山水的冲刷,满山谷都是裸露的大大小小的石头。走了一段,感觉很吃力,就在一块大而平的石头上坐下,迎着夕阳看过去。
山的形象很好,是典型的北方塞外的山形风貌。山的轮廓清晰,坚硬、俊朗。山的顶部,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岩石堆积而成的。这些岩石经过岁月雕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由此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优美的传说和故事,也因为山峰的形态各异,获得了非常贴切而富有诗意的名字。我走进的这座山,当地人就叫它"青龙山".
山多岩石,就会少土壤。只有在山的缓坡处和岩石的夹缝间,才会有一片一片的土层,才会见到一片一片的树木。由于山中没有水源,山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树种,却不见茁壮之态,也不见茂密之势。有山花野草在生长,大都有些憔悴,现出一种饥渴之状。
此时夕阳恰好倚在那块高耸的岩石上,像一个巨人背负着太阳在奔跑,又如一个勇士高擎着熊熊燃烧的火炬,将沉寂的大山照亮。夕阳的余晖顺着山脊挥洒过来,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余光一直射到山谷。我和身边的树木,大大小小的石头,都被涂抹成玫瑰色。
一川乱石大如斗。坐在石头上,看满山谷的乱石,似乎是走进了一个奇石博物馆。从位置和形状看,这里的石头有从高高的山峰滚落下来的,有因山洪冲刷而显露出来的。有大如车轮,巨如碉堡;有圆润如磨,玲珑可爱;有菱角分明,坚硬如铁;有铁青色,有乳白色,有褐红色,有暗黄色,还有各色杂糅,浑然天成的奇妙组合。夕阳下,或坐或卧,或凝望,或谛听的各种各样的石头全都被笼上了一层神秘的橘红色,像是一幅铺展在深谷里的油画,有层次,有质感。
抚摸这些深藏于山谷间,裸露于太阳底下的石头,感觉到了它们的温度,似乎听见了它们那轻微的呼吸。它们,仍然留有生命的气息吗?那些小的,温婉可爱的河卵石,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打磨,才会如此细腻光滑。可是,存在于它们身上的色泽依然那么纯粹,甚至比原来更加耀眼。那是它们的本质所在,深埋于泥土中也好,暴露于风雨烈日之下也好;贫瘠也好,富饶也好;藏于深山也好,把玩于掌上也好,它都不会有任何改变。那块巨石,看样子刚刚从山崖跌落山谷不久,与山崖有着相同的颜色,有着同样的硬度,一样的棱角分明。虽然不能成为高山,跌落山谷,也不失大山的气度。端坐着,巍然、屹立。行走于乱石之间,就像行走在时光的隧道,如果你细细观察,你会看见每一块石头的颜色深浅不一,形状各异,它们都是这大山的文字,记载着大山的细微变化;都是这大山的解说,在岁月的深处,诉说着大山的艰辛与苦难。在它们的身上,你会读到大山的岁月沧桑,读到大山的喜怒哀乐。
山的缓坡处,是一片树林。我沿着一条羊肠小道攀爬了上去。这是一片面积不小的树林,树木不高,不密,但已成规模。站在林间,一眼望不到边际。树林里的树很杂,有杨树、榆树、白桦树,还有一些山杏树、枣树等等。然而,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苍老、粗粝。苍老并非是因为树龄的悠长,而是因为土壤的贫瘠,生长之艰难;粗粝则是因为山风的强劲,气候之恶劣。在这样一片规模不算太大的树林里,凡塞外可以生长的树种,几乎都可以找得到。是这里的人们不断试种的结果。
这里的山,多岩石,少土壤,缺水,山风强劲。人们就选择了不同的树种来栽种,来试验。栽种了,枯死了。枯死了,再栽种。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与山,山与树,不断进行着尝试与选择,不断进行着希望与失望、生存与死亡的斗争。眼前这片颇具规模的树林,恐怕就是淘汰与选择的结果吧。
每一棵树都无法茁壮、高大;每一棵树都一样坚韧、顽强。这里的每一棵树,都可以当做一页书来读。
在一丛白桦树前停下脚步。说它是一丛,而不是一棵,是几棵拳头粗细的白桦树相拥相守,并肩生长。白桦树本该亭亭玉立,像一位素颜女子,于深翠浅绿中,显示一种素雅的,茁壮的美。然而,这几棵白桦树却缺失了那种婷婷的风采,缺失了那种临风玉树的妙曼之姿。用手去摩挲那白色的树干,感觉到了一种粗糙、干燥,感觉到了一种难言的痛。选择了一块贫瘠的土地,选择了生存,就是选择了苦难,选择了坚韧。
那些杨树,成年累月,不见挺拔高大,却呈现崎岖盘旋之态,那是在一种坚韧的状态之下,积蓄着生存的能量,与白桦为伴,与大山相守,成就一番别样的风景。
那些山杏树,酸枣树,怎么能够开花结果啊,即便开花结了果,也是星星点点,像一颗颗暗红色的火种,等待星火燎原。
抚摸着每一棵树,就是翻阅大山的书页,我在阅读苦难,阅读坚韧,阅读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树林的深处,看见了一间土屋。一扇门,两扇窗,背山,面对树林。夕阳之下,树林之中,虽则极为简陋,却也诗意盎然。于是,举手,轻叩。柴门应声而开。开门的是一位四十上下的汉子。削瘦、硬朗,就如那背靠的大山。汉子很热情,见到我这个不速之客,邀我进屋坐坐。屋子里陈设非常简单,一床一桌一椅,再就是简单的炊具和一些劳动工具。
那汉子是一个护林人,一个人看守着这半山的树林,白天除了巡山护林,还要负责栽种那些已经死掉的树木。他告诉我,他在这个山里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除了下山取一些生活用品,一般很少下山,他已经成为了这林中的一棵树,这山里的一块石头。他感叹说,这里的树木活下来真得不容易,我没有理由不去精心照料,它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的希望。
是啊,一方水土一方人,水土养育了那里的人,而人也在世世代代呵护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厚重而永恒,人类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相依相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土地再贫瘠,都会有我们人类的足迹,而土地却是有限而脆弱的。我们不但依赖它,还应该好好保护它,有了美好的环境,我们才能获得好的生存空间。
这样行走着,感叹着,天色已经逐渐暗下来。从那满川乱石的山谷中走出来,仿佛走出了一个感性与理性交错的思维空间,走出了一个理想与现实并存的世外桃源。在大山的远处,回望尚处于落日余晖下的大山,仍旧是那么硬朗,冷峻。连绵起伏的山脊,在余晖下像腾空跃动的蛟龙,披着一身耀眼的余光,定格成了一个美丽的图腾。
改变人生的阅读
文/汤飞
对我而言,虽然中外大作也深深浅浅地读了一些,多多少少受到它们的启迪,但为我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真正改变我人生的最重要的书籍,是中小学时期那二十四册语文教材。
那些花花绿绿、文章不算冗长的教科书,是足以让我们窥探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窗口,是种在我们幼小心灵的真善美的种子,是漫漫人生里通向成功的钥匙,是茫茫学海上最安全的小舟。那时候没有网络、电脑手机,报刊杂志也稀少,电视多是黑白两色,在我们眼里,有着彩色插图的语文书就代表着外面的精彩世界。
每学期开学,一领到崭新的教材,我赶紧把语文和数学书挑出来,请妈妈用厚实的牛皮纸包好书皮,请爸爸在封面写下方方正正的书名。翻阅时小心翼翼,书写时横平竖直。一学期完了,去掉封皮,书还新着呢。
除了细心保护,更重要的环节是翻个新鲜。哧啦哧啦地一遍遍过目,沉醉地嗅那股油墨香,挑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阅读,美其名曰"预习".若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便查字典或者猜,把"固"读成"古"算是蒙对了,但将"陌"认成"百"就错了,谁叫咱"认字认半边"呢。不管怎样,我从《落花生》里学到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从《挑山工》里懂到了认准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从《背影》里感受到了浓得无法张扬的父爱。认识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我的战友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前辈英雄,《马踏飞燕》《我们家的猫》《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有趣的动植物。
犹记得学完《草船借箭》后,身为数学老师的班主任从图书馆借来连环画版本的四大名著,令大家欣喜如狂,自任意一册开始阅读,然后相互交换,其乐无穷。初中时,语文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名著故事,"逼"得我们课余时狂啃各种小说,拼命记住不少内容。
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编排有序,由浅及深、由易至难,从拼音、字、词、句、篇,到历代诗歌、散文、小说。这岂非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百试百灵的捷径,只有靠一点一滴不停地积累,才能越来越靠近成功,开什么花、结什么果都与积累的程度息息相关。
每当看到书页上整整齐齐的印刷字,我总爱幻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也能在书报上露个脸,于是开始胡乱地涂鸦。第一次被认可,是根据老师布置的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读后感的要求,我写了一首题为《假如小女孩飞到了中国》的短诗,经修改后在全校公开诵读。从此,我更加用心写作,如今偶尔可以占据报纸的一角,虽不起眼,却是我继续坚持的动力和希望。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曾说:我一生最重要的知识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指的是遵守基本的规矩及礼貌,树立良好的品质。而我读到的受用一生的书籍,是在学校里领到的课本,语文是主角,还有数学、英语、自然、思想品德等重要角色。它们是学识的启蒙和基础,今天我所懂得的无一不源于此,而且可以肯定地说:今后我还将站在它们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在行走中阅读
文/张辉祥
一路行走,一路都有好书可以阅读,这样的旅途人生,接近完美。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诚然,真的做到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人生的行走与阅读是伴随着生命的一个不间断的历程。关键是行走与阅读的目的,有的人喜欢旅游,有的人喜欢读书,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作为一种纯粹的消遣娱乐而已。虽然在旅游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却只是过眼云烟,一旦这个过程结束了,留下的就只有一些片段的回忆了。另外一些人喜欢在行走和阅读中不断的思考,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感受形成文字,久而久之,记得多了,就成为一种流传的文字。
读书是一种奇妙的旅程,其实可以看作是抽象意义上的行走。读书是获得知识的最直接途径,带着自己的思索去阅读,当你读议论性的文章时,或接受、或批判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当你读小说时,或喜悦、或悲伤、或感动;当你读散文时,心境会随着作者的笔触而起伏。读书是一个人走向睿智的必然途径,同时又是构成深厚知识背景的必然要素,倘若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结合的话,我想,你一定会对事物有独到甚至精辟的见解。若说行走是获取空间上的知识的话,那么读书不但可以获取空间上,而且更多的可以从纵向的时间上来汲取营养。当下的我们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那么通过什么来了解以往发生的事情,我以为读书便是最好的途径。
我在不断的行走中,不断深化阅读对我生命活力的注入。我常常四处去奔波,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上手捧一本书,一个人孤独地读着书。这么多年来,我在书中没有寻到黄金屋,只能寻到孤独背影后面的充实。有时候,我又觉得自己很无助,只能在文字里寻求虚幻的借口,没有入世的积极,也没有出世的洒脱。我常常在放下书的那一刻充满了疑惑,但我还将继续阅读下去,让那些细细的文字经眼而流进血液,不断随身体运行。
在行走中去阅读,即使不能成为卓越的人,必然也会为人生带来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并且将使你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阅读流年
文/李媛
阅读流年,就是为积淀智慧。越是用心阅读,就会少了许多惊恐和不安。人生之旅,谁都不会一帆风顺,事事如意。那些层层叠叠的执念,都会相伴于岁月的浪花,默默远去。人生之旅,风雨兼程,人们从感叹命运的不公,到微笑着面对,不过是在一条不能迂回的路上,又一次印证了生命的卑微,演绎了一场随遇而安的人生定律。
岁月里的物象,无论怎样的变幻无常,只要秉持一颗不被惊扰的心念,世风无论怎样的摇曳,也会处惊不变,淡定如初。只要心存温润,便不会邂逅岁月的寒凉,总被一抹暖色所浸润。
当穿越一个个时空,汲取了黎明的精华后,我们渐渐学会了宽容与平和,也学会了勇敢与面对。即便错过了最美的年华,因为亲历,依然无悔;即便远离曾经的葳蕤,因为拥有,便会无憾。所有的辗转,都是岁月长卷里一段深邃的文字,或者真切的图片,那样的真实,没有一点虚幻。且行且咀嚼,让我们渐渐地领悟,人生,简单远比繁复更隽永;给予,远比得到更快乐;平淡,远比繁华更踏实。谁拥有了平淡如水的日子,谁就拥有了一段溪水静流般的宁静与安好。
阅读经典的幸福
文/敬笃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流行的话,让我们有了解读"幸福"的依据。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表达,"千万个人心中有千万种幸福",我们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会各执己见。当然,我也不会例外。
记得小时候从朋友手中借到一本《战争与和平》,我开始对小说里的故事与情节着迷,深陷其中,感同身受,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十九世纪初期的英雄。那时候的我感到如此幸福!后来的后来,阅读经典变成了我寻觅幸福的一种方式。
最近从当当网购得几本好书,读来甚是舒服。俄罗斯伟大诗人丘特切夫《丘特切夫诗选》中浓郁的浪漫气息,沁人心脾;南非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K.库切《异乡人的国度》中的观点独到、论据鲜明;土耳其著名作家帕慕克《别样的色彩》中的细腻自然、情真意切;俄罗斯经典流亡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瑟夫·布罗茨基的《小于一》更是洋洋洒洒、厚重深刻;德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塔·米勒《低地》的真情流露、笔法老道;法国著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浪漫派的艺术》更是精美绝伦、引人入胜。还有许多本,在这里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每每翻阅这一类的经典书籍时,自己都有一种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让我莫名的感到幸福。在我看来,阅读经典是一种高尚的奢侈,它不仅仅可以洗涤灵魂,还能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当然,在闲暇的时候,或者是书本不在手上的时候,我也会极不情愿的打开手机,看一看APP里的文章。我不能否认在这里也能找到好的文章,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除了某些经典微信公众号给我奉献了某些雄文之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都会当做快餐文化,用一目十行的方法或者浏览标题的方式,一带而过。因为,我把阅读看的很重,那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是逃不出我的眼睛的。
女友经常会给我分享一些文章,讨论着一个庄重而严肃的话题——幸福,我们两个人经常会存在一些分歧,不过这种分歧总会在共同阅读一本书的时候终结。虽然我们在理解"幸福"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获得"幸福"的结局是相同的。
在我看来,真正可以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情,就是与大师对话。在大师的书本中,我能发现自我,找到自我,是一份绝佳的精神食粮。这一切真的很像英国当代女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小说《书店》中女主人公的独白一样,在聒噪的现实世界,如何寻觅片刻安宁,最好的办法便是与书为伴。即使全世界与你为敌,也不能轻易放弃。我喜欢这位女作家细腻的表达,更喜欢她把阅读融入到骨子里了,这大概就是她的幸福所在吧。
历史在不断的前行,那么优秀的作品也就会随着时间的淬炼,而不断地涌现。前几天看到一篇微信文章,谈到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百部经典,我仔细端详了一下书目,基本上可以称得上算是真正的精神食粮,阅读这些书才是一种营养的汲取。我们这个时代,也有这个时代的经典,这些经典作家们的作品,同样能给我们带来视觉的享受。
有一颗"阅读之心",其实内心就有了一杆称,这杆秤会带着我们寻找那个能装得下这颗心的麻袋。麻袋里有一面镜子,反射出历史的沉浮、文化的自觉。带着敬畏与朝圣的心,轻轻地翻开书页,闻一闻墨香,细细的品啧每一行文字,在那些或流畅、或艰涩的字里行间,寻找一种精神的自我满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午夜遇见或者阅读
文/青柳含烟
在午夜的文字里,你总会遇见些什么。从太阳燃烧成遍地的碎金,到月亮破碎成漫山的白霜,日子又翻过了一页,对于过往,不提沧桑与痛,只说一只被锁上的铁盒,怎么也长不出锈迹,因为它的里面装满了你珍贵的珠宝。
在未眠的午夜,继续打开黑的发光体,你会发现那一颗比梭罗的瓦尔登湖还要澄明还要深邃的心,同样有着它的丰饶与繁华。狐狸,猫头鹰,蛇,梭鱼,鲈鱼,风雪……和春天的花朵构成一个和孤独无关的世界。一个内心种过风暴的人是不该说孤独的。
总会有一些这样的文字,既带着感性的魔法温婉你那还不够明朗的内心,也让理性之鞭点拨你的沉迷,通透你的执拗。让你真正明白这世间,有些东西正在慢慢变凉,比如暗夜里这杯在茶几上沉默的绿茶,比如天空中绚烂过的烟花……
一字一句地读,仿佛细致地数着你曾抱痛诞下过的珍珠,它们带着光,带着余温,穿越风霜严厉的旷野,回到了充满期待的春天。因此我一直相信,一场雨敲打屋檐下的芭蕉叶是值得信赖的,一条街带来的经历是值得信赖的,指尖触摸到的一段距离是值得信赖的,那些蛇一样盘踞在体内的记忆更是值得信赖的。
这样的文字构筑成的不仅仅是一座引诱你想要靠近它的湖泊,有着跳动着的火苗,有着群山环绕的静水深流,也有着微澜平复后的冷艳。它也是千军万马驰骋过的辽阔疆域,被神的福光照耀,而真和善就是它的福祉。
阅读幸福
文/王贞虎
作家余秋雨曾说:"众生喧哗,生命因阅读而宁静".在3C产品无所不在的世界,吸收的信息是耸动、片面的!无形中让我们失去阅读的乐趣,和深思的能量。
为重拾手握纸本的乐趣,放假期间,一杯香醇的咖啡伴着我遨游于书林书香中,在阅读的世界里,获得满满的启发和灵感;那份喜悦与美好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
"长得漂亮是父母给的优势,活得漂亮才是自己的本事!"没错!虽然没有漂亮的脸蛋,但也要感恩父母赐予我们健康的身体,善用此生,为我们活出亮丽的人生。
"想成为富人,就得开始努力追求自我成长。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听一场有教育性或启发性的演讲。学习报告一堂关于个人成长或专业训练课程。开始累积自己的知识和自信。"我不想成为富人,因为那对我太遥远,我只想成为"心富之人",天天好好的享受阅读、听讲、赏演、学习、运动……,就能让我成为心灵上最富足的人。
王品集团创办人戴胜益先生是个非常特别的人,也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戴董的创意常来自天马行空的灵感,然而,灵感常常稍纵即逝,戴董如何抓住灵感的尾巴?
戴董外出时在口袋必备一枝笔,一本笔记本,随时记下灵感。早晚各泡澡半小时,每天走一万步。为寻思灵感,没有纸笔就打电话给自己用录音的方式。
这是多棒!多平易近人的方法!你我也可以学习他生活的态度及健康的自我管理。如果能好好运用手机,它也能帮我们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点点滴滴。
沉醉在阅读的喜悦中,让我获得心灵上满满的幸福。
我因阅读而美好,也因美好而阅读!
阅读成就梦想
文/陈龙
阅读者,借书籍等外物之观感以增己身之学识也。人之既出,牙牙及步,幼学而生梦想,此人性使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愚昧乃落后之利器,阅读系梦想之阶梯。上下五千年之历史沧桑,中华大地无数先辈汗水化作千秋万世之梦想,如溪流汇之江河,沙砾融于荒漠,终至百炼成钢而成中华之伟大复兴之邦。
古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今人言,知识即力量,其可改人之命、国之运也。知识者何来,阅读也。学者博采众长可充盈己身,书读百遍则其义自见,此古人之所明也,吾辈应甚知之。然吾辈求知之路漫漫兮,可阅之籍繁繁矣,盖先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之古学堪重,而今语数外生理化之识重甚之。人之微贱,虽学无止境,然其不足通贯古今,是以专攻一二是为智也。吾辈当日三省吾身,孜孜不倦,勤学不辍,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上下而求索,思先人之所未思,惑先人之所未惑,日有小思,夜有小惑,循序解疑答惑,凡此日积月累,则终有所成矣。
古贤学识渊博之于读,融会贯通而成体,著已之作以待后世,但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江山代有才人出,古往今来仁人志士者众,品古论今不胜枚举,今之贤者若鲁迅、李大钊、毛泽东之流,德馨皆备,国人尽仰;华罗庚、钱钟书、季羡林之辈,学富五车,日月之辉难掩其华。纵观其一生,善读、好读是为共性之所在,学识于书本,汲取营养于已身,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孜孜不倦以求真知,挽国难于狂澜,遗宝典于后世,展雄风于天地,树盛世于宇内。五千年中华文明凝历代先贤之心血,集万千小识于大成,此非金钱之所比拟,历史凝重之遗产也。
自隋唐始方见科举,其门狭而入者寡,平民之于阅读甚奢,而学者之于民众者寥,是以民众愚昧者众,而梦想难成、生产落后亦不足怪也;今之学胜于古之学也,当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堂遍九洲,文盲者稀,全民教育蔚然成风,历高中、大学而业者成,及梦想一步之遥也。余寒窗十数载,自幼受教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理,历小中高大乃至及冠之年业成而入仕。时过经年,虽未有大成,然数登梦想之阶梯,此非古人之所及也。
闲暇之余,吾好书卷于清静之所,如冰心言"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偶约挚友,亭间小憩而茗茶轻饮,笑谈书中颜如玉,浅酌书中黄金屋,清风送暖,好不快哉!然阅读之习已成,则一日不读而觉寝食难安,三日不读而觉食之索然,幸乎哉?悲乎哉?是幸也!斯势久习乃成,非外力之所加也,凡人持疑,皆笑对之,日久则共之,无所疑焉。人生而有异,学亦有所异,惟从其专而择其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是为阅读之道也。是故,余泛读文史游记之隙,精研管理、律例之籍,以所学之于所职,盖摊贩、渣土、广告、违建等皆不出其右,故管理之间常有指点江山之豪情,挥洒自如间亦偶有神来之笔,所辖区域秩序井然,风景如画,民众皆倍惜之,成就之感油然而生,余不敢贪,此皆阅读之功也。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
文/周广玲
阅读于我,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快乐而充实。有人喜欢逛街,有人喜欢旅行,而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读一本好书。不论是躺着,还是卧着,或是站着,阅读都令我忘情投入。当一个人融入书本里慢慢品读时,阅读的姿态是那样的生动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因为有了阅读,你会发现自己更加自信了,气质自然而然流露出来。阅读那样"枯燥单调"的姿态,其实是最美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书桌前,还是躺在床上,甚至是在地铁站、火车上,阅读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种姿态,一种最值得审美的姿态。正因为有了这种姿态,你才会变得更具实力,更有魅力。
犹太人是很聪明的,富有智慧,书则是他们最好的教育。据说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书上滴一些蜂蜜,让小孩去吻。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意在告诉孩子:书是甜的。书有了迷人的味道,吸引着我们不断阅读,开启我们的智慧,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阅读是一种美好的精神活动,是一个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是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重要标志。从古到今,阅读记载着社会的进步,让人类不断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缺少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状况。
捧起书本,就是捧读一整本的思想;翻阅书页,就是畅游一个精神的海洋。阅读已经成为一帧最具魅力的风景,一种最美的姿态。真正潜心和书对话的姿态是美丽的,它的美在于求知、渴望和追求。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仿佛身处两个世界,一边是繁花似锦,满怀自信;一边则是单调乏味,意乱心烦。阅读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唯有读书,你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品读出生命的况味。
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日积月累的,是历经岁月而更加迷人的。这种"姿态"是坚持阅读,才慢慢积蓄而成的一种"气",它从人的灵魂之处,从人的体格、骨骼之中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是一个人最美丽的姿态。
阅读是一种权利
文/李令飞
您一定听过这样的说法:阅读是一种兴趣。这话没错。但如果只是从兴趣出发,那么要是没这个爱好是不是就可以不读了呢?我想说,在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阅读远不该仅仅是兴趣爱好,它更应该是一份义务,一种权利。义务,于自己、于他人、于社会。权利,国家层面上要保证每个人有书读、有地方读、有机会读。
如今,每个人都希冀有健康的体魄、富足的生活。而在匆忙的尘世中,往往忘记了关照内心追求的那份充实与宁静。记得冯玉祥说过这样一句话:"能读书就知己过,常习字就能平静。"我深以为是。无论外面是怎样喧嚣焦虑、你积压了多少不安苦恼,一本书就会是避风的港湾。字里行间的款款深情让我们向往做更好的自己:更纯粹、更高尚、更广博、更坚韧。在晴朗的午后,一个安静而温暖的角落,一杯热饮一块可口的点心,读着那本心仪的书,这份微小的快乐,你我都曾向往。但现世已然安稳,我们的心灵却常常捕捉不到静好的岁月。而我们也许不会像捍卫其他社会权利那样去看重阅读的权利。
这大抵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阅读是件私人化的事,有些大人物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们说得都很有道理。确实,读什么、怎么读、读不读都是自己说了算,除了教材上的东西,都会不考试,更和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阅读也应该是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义务脱离低级趣味去往精神高地,每个人都有义务不断地提升自我变得更智慧。阅读也会让人自我提升、自我发现,成就更有价值的人生。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收到读者的来信,他们给我讲述了太多一本书改变一生的故事,我个人也深受感动。因为读书,有人走出低谷,有人收获美好的姻缘,有人成就一番事业。阅读改变命运,诚不我欺。正如雨果妙语: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正是这种养料。
世间何物贵,无价是诗书。愿阅读能给我们带来更强大的生命动力,愿我们在阅读中开启更多的人生宝藏。
阅读小草
文/胡宝磊
当和煦的春风吹过天空,绵绵的春雨滋润大地的时候,一片如有似无的绿意便映入人们眼帘,带给世界一片生机,带给人们一丝莫名的惊喜。
夏天到了,灼热的夏风蹂躏着大地,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狂野的暴雨践踏着大地。一切生物都恐惧地寻求着阴凉,寻找着安全的避难所。只有小草,依然耸起娇弱的身躯,昂着头,为昆虫们遮风挡雨,墨绿的脸上写着坚毅。
秋天,秋风摧残着小草,她随风摇曳,和秋雨嬉戏,活像一个顽皮的小女孩。但是经过了残酷的秋风秋雨,她已经呈现憔悴的容颜,她枯黄的脸已经失去了往昔的青春妩媚,她曾经柔美的身躯也早已弱不禁风。但是她依然笑对风雨,嘲笑它们的武力,它们并没有让她屈服。
纷纷扬扬的大雪将大地装扮成一片银装素裹的美丽仙境,可是冬天的严寒使万物生机不在,世界呈现出无边无际的孤寂。在厚厚的积雪下,小草被压得发出痛苦的呻吟。她回忆着自己曾经的美丽,思索着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是否不着边际。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志大才疏,进而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是很快,小草就为自己的犹豫后悔了。毕竟,英国诗人雪莱曾鼓励过自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小草,是你让我们知道,只有坚持,才能达到最后的胜利;是你,让我们明白,只有远大的胸怀,才能拥有永久的自信力;是你,让人们懂得,只有有益于他人、扮美天地,才能够创造出奇迹。
阅读伴我度余生
文/景顺
我喜好读书,可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参加工作40余载,每天上班都是忙不过来的行政事务、没完没了的应酬接待。总想从纷乱繁杂的环境里逃离出来,寻找一份安静,可这只能是一种奢望。偶尔被安排到上级党校脱产学习个把月,那对我是最好优待了,终于有机会可以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在工作期间,我的片刻安静其实都是读书带来的。
我家里的藏书不少。这几年生活条件改善了,住得宽敞了,便鼓捣出一个像样的书房,有整墙壁的书柜,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可这些书的作用通常都是用来装门面、摆样子的,炫耀我是一个好学习的文化人。有时候我坐在书房,望着那一摞摞排列整齐却很少翻动的书,真的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好笑。
人在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上往往都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说时间。在岗位上,总嫌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常常羡慕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悠哉悠哉的人;可一旦退下来,成了"时间爆发户",又有些享受不了,于是平生一种孤寂和无聊,又开始羡慕起那些忙忙碌碌有事可做的人。我非圣人,当然也未能逃脱这个怪圈。
其实我何尝不明白,读书和工作有所不同,工作总有干到头的时候,而读书却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既如此,那就用读书来填充自己的精神空间好了。对于喜好读书的人来说,有书相伴还会孤寂和无聊吗?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读书这一圣洁之事染上名誉色彩。比如我吧,就时常认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结果把读书弄成了一种身份,一朝退下来,告老还家,对"读书人"这个身份失去了兴趣,读起书来便觉得索然无味了。
我曾同作家素素聊过天,那是在一个咖啡厅里,足足聊了两个小时。我本是向她请教写作的,而素素的话题却多半是在聊书,聊她的读趣,这让我很有新鲜感,也感觉出与她在学识上的差距。此后我读过素素的一篇散文《日子里的书》,这题目本身,就说明她是把读书当成日子过了,书对于他们这些搞学问的人,如同布帛菽粟,须臾不可离开。他们本已是名副其实的读书人了,却反倒不在乎那个身份,读书之于他们,已然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素质、一种追求了。
素素说:"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你最向往的日子?我说,读书、写作、旅行……日子里的旅行得有金钱支撑,只能偶尔为之。日子里的写作要付出心血,而且写作的灵感不是经常有。日子里的阅读却是最廉价的了,因为书既可以买也可以借。然而,阅读看上去是节俭,其实是最豪奢的,他是一个人独享的精神盛宴。"说得多好!还有最使我受启迪的一句话:"阅读不只是读书人和写作者的独享。每一个人,你的生命在延续,你在日子里,就应该阅读。"
人总有一种惰性,在自觉性还未养成的情况下,要做成一件事情,得有一些约束和压力才行。我现在就给自己规定了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阅读时间,其实真要钻进去,常常是要超时的。我对我的那些藏书也重新进行了整理,按照素素的做法归为几类:经典类的,比如中外名着,列出书目,细细品赏,系统阅读;实用类的,比如史志、工具书等,有时来了灵感,要写点什么,便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参考引用;休闲类的,比如各种报刊杂志,放在茶几、枕边或者外出的提包里,无事了随手翻翻,只当是一种消遣(当然有时也会碰出火花产生激情);流行类的,比如书市畅销的书,就千方百计淘来看看,以求自己的思维跟上时代的节拍。
这种持久的养成训练,使我渐渐地产生了一种读趣。每每在深夜,毫无睡意,便悄然来到书房,随手翻起写字台上的新书和旧书。拿起新书,有如初交的知己,它会毫无保留地把作者一生中体味的真谛讲给我听,我也默默地在心里用自己的感受作答;拿起旧书,宛如旧友重逢,它还是讲它已经讲过的老故事,我则把我最新的经历与之融合,久久不能分离……
下雨了,出行困难,我就一整天泡在书房里,并且在书里读出了雨势。书的紧张情节,会让我联想到窗外的滂沱大雨,它把内涵一股脑倾倒出来,不容人喘息;书的哲理,会让我联想到淅沥的小雨,它如贤妻良母,把心意一点一滴温柔地奉送出来,让人慢慢地咀嚼品味。
我习惯在阅读的时候泡上一杯茶,那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浓浓地沁入心扉,甘醇无比。我想这不仅是我,那展现在书中的语言之美,风景之美,博学之美,就如同用清冽的甘泉冲泡出来的香茗,会滋润每一为读者的心。
书,还时常带我漫游我的未来之旅,涉过险滩,攀过高山,飘过云海,驶进港湾……奇迹就发生在这方小小的"魔城",让你在作者的情感和智慧中一次又一次光彩风华,体味出畅想的欢乐。
"日子里没有阅读,不能算是有质量的生活,也不能算是文明人的生活。"素素如是说。退休后的我,何尝不想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文明人的生活?那就坚持阅读吧,让阅读伴我度过美好的余生!
宅在阅读
文/圆梦
一个人寂寞了,就想找个人说说话。但很多时候,你想说话时,却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于是,阅读,成了不错的一种选择,直至成为习惯。
我是线型动物,直线式思考,不会转弯,只会跑直线,要是有人在前面挖坑,我就一定会崴脚,但阅读不会。或许你不知道,简单有简单的好处,就像阅读。阅读的最初或许只是为了排遣,但渐渐地,在一个新的世界里的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就悄然占据了日常生活的大半,"宅"应运而来。
"文以载道"文章之所以能称"文"成"书",传承数百年乃至数千年,自有其涵养化育的功能。更何况在阅读的世界里,虽有分别,但很少成见;少有回避,但无需隐瞒;没有尔虞我诈,少了世态炎凉;可见微知众,少误己误人。可以直抒胸臆,更可以自娱自乐!着者更是来者是客,尽心尽意诚尽地主之谊,没有客套,没有虚应,没有扭捏,更没有顾忌,你可以大快朵颐,也可以细拢慢捻。在阅读的世界里,你可以暂时忘记自己,代入是一种很好的感觉,会让你远离单调和唯一。
游弋在文字般若里,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这里,没有孤独,更没有猜忌,虽然只有一个演员,却绝对不是独角戏。
阅读,是一种极度的深入,也是一种平静的远离。文字世界里,是一不是二。柴米油盐酱醋茶成为一种逸趣,一种诗意,不一样的烟火人间,一样的忧愁欢喜!阅读,可成人所难成,汲人所不及;让人沉静,让人即能坦然的面对现实,又能高于生活的处理问题;阅读,是隔空对话,使你不断提升自己,使你是你又不再只是你。阅读的脉络,是灵魂的轨迹,这里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跨越,都是一次洗礼,不断敏锐你的触觉,丰饶的视野,让你含蓄,让你厚重。
阅读,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撷取,是使岁月静好,仁心永驻的秘密!或许"宅"这个字在人们的意识里有一丝孤僻,一缕不合时宜,但宅在阅读里的人各得其趣。走近书籍,有的不是逃避,更不是疏离,是一种积极进取,是更近距离地走进世界和自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忙中偷闲看会书,和下盘棋是一样的可以忘忧,可以解愁!文章千古事,善读得其益。真的是:其云所出,一味之水,草木丛林,随分受润。
阅读,"微"也足道
文/范佳富
生活中的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光环,如有的人工作之余获得了注册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等"含金量"颇高的证书,有的人考取了EMBA继续深造,有的人看起来普通平凡,却才高八斗,着作等身,典型"颜值一般、气质爆表".殊不知,别人与你拥有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机遇,结果大相径庭,原因何在?惟"阅读"二字。
很多人工作忙得不可开交,压根没有时间和精力阅读。最近微信朋友圈流行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系列漫画就将现实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窃以为,工作忙碌,分身乏术不过是美丽的借口,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捧一本书,品一杯茗的那份惬意,也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但是零散式、碎片化的"微"阅读却可以随时随地得到满足。"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持之以恒地。
微阅读是汲取知识的"海绵宝宝".上班途中,候车等人空隙,看各大媒体微信号众号,这些"微"内容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到娱乐八卦,甚至许多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囊括其中。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能分享快乐。分享经济屹立于风口,成为一种趋势,阅读分享何尝不是另一种"分享经济".遇到喜欢的文章,轻轻滑动指尖,将其分享到朋友圈,为他人在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源节省时间,还可在"赞"与"评"之间与朋友交流阅读心得。除了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随身携带书籍实现"微"阅读,也是不错的选择。
微阅读是拓展人脉的"万能钥匙".浪费时间精力混迹"江湖",疲于奔波应酬拓展"人脉",努力构建维护"社交圈",寄望"旁门左道"解决问题,达到目的,只会适得其反。人生最大的"人脉"是自己,投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保值增值,成为对亲朋好友有用的人,才是拓展人脉的最佳"捷径".浑浑噩噩耗费青春韶华,何不珍惜点滴时间,在阅读中腾飞,否则"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到头来后悔莫及。
微阅读是不忘初心的"清醒颗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喧嚣浮躁的时代,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或阿谀奉承,或随波逐流,为功名利禄所绊。阅读可以启人思考,滋润心灵,让人抛开尘世的纷扰,远离琐事的烦恼,保持内心的安宁与平静,回归初心。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用阅读充实自己,只要坚持,定会积沙成塔,厚积薄发,成就人生的高度,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方式
文/张炜
一个族群的素质越高,独处的能力就越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去欧洲,下午四五点下了飞机进入市区,走在不宽的街道上——不像我们这么宽的大马路——只见一辆辆小车停在边上,街道静静的,一个人都看不到。当时觉得奇怪的是欧洲人口密度这么高,按我们的街上经验应该是人山人海才对。可是这里竟然一个人都没有。一连转了好几条街,几乎没有看到人,到处安静得很。
后来我们才明白,他们都在家里,在工作的地方,上班或忙自己的事情。总的来说他们独处的能力更强:在家里读书,听音乐,或与家人一起。个别人在咖啡馆里呆一会儿,也是独自安静着。总之一个文化素质较高的民族独处的能力才强。而在第三世界,在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地方,连人口密度不太大的地区,任何时候到大街上去都是人流蜂拥,他们好像天天忙着串街购物。独处对他们而言是极难的一件事。
没有独处的能力,说明没有个人的精神世界,或者这个世界极其狭小。这样的人是无法阅读的。因为没法在精神的世界里遨游。有人说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再讲其他,类似的话可以说上一代又一代,好像我们只配解决温饱问题似的,再往前走就是奢望了。这样我们也太窝囊了。
这里的阅读不是广义的阅读,而是狭义的阅读。再狭义一点,只读那些经典,各种经典。经典来自时间,不是来自乌合之众。一窝蜂拥上去的书往往是乌合之众的读物。好书也是能够独处的,它们不怕偏僻寂寞,那我们就来读它们。人的见解确实是有高低之分的,读那些高人赞不绝口的书,一般更会有意义。一个人不学习,连文明的基础都不具备,却化入了"群众"之中,于是就成为一些人开口必赞的"英雄",这样的"英雄"多么可疑。
经典来自时间,要到时间的深处打捞。比如说读几百年前,几千年前,那个时候留下来的经典。时间是有积累有利息的。平时光知道钱有利息,可是时间的利息更大,时间是个很神秘的东西。我们读陈子昂、李商隐、白居易、岑参,读屈原李白杜甫张九龄王之涣,看西方的那些英雄史诗,如《贝奥武夫》,而后会惊奇:一个遥远时代中生活的人,怎么可以写出这种色彩和基调的诗章?它是如此地深邃迷人,如此地具有时光的洞穿力,其光芒一直投射到今天,投到我们的身上,还是强烈炫目。
我们经常讲李白和杜甫,因为他们支撑着中国文学与东方文明的天空,是其中的两根支柱。既然如此,就可以拿出时间好好读一下他们的原典。中国研究他们的书汗牛充栋,有余力再读这些文字,看看他人是怎么看待李白和杜甫的?有些篇目可能是无聊的,因为从古至今都有个去伪存真的问题。在匆忙的数字时代里,我们花上一些时间研究这样两个人物,完全值得。
阅读成就幸福人生
文/陈卫卫
对于幸福,有人理解为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但我认为,生命旅程中有书相伴,每天在快乐中阅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自小与书结缘,并且爱书入迷。书籍就像一位挚友,陪伴着我一路走来。对我来说,阅读成了一种快乐的生活习惯,这种快乐是任何其它快乐无法替代的。沐浴在书香之中,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充实和丰富。
林语堂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善读书,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香却在骨里。"优秀的文学作品,会一辈子震撼读者的灵魂,像我曾读过的《基督山伯爵》、《鲁滨逊飘流记》、《简爱》、《珍妮姑娘》等。在少年时代,我最喜欢读《安徒生童话》和《聊斋志异》。青年时代,《源氏物语》、《郁达夫小说集》和《福尔摩斯探案集》是我爱读的,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也让我深深为之着迷。如今人到中年,我爱读的则是《朴槿惠传》《丰子恺自述》等各种人物传记和养生类书籍。
读书是一件雅事乐事,我经常在旅游时带上几本散文小品书,让旅途平添几分闲适的色彩。在春天的拙政园,我喜欢坐在"与谁同坐轩"里品读《浮生六记》。行走在风光旖旎的杭州西湖边,我总会停下脚步,坐在杨柳树下读上几页《缘缘堂随笔》。在苏州石湖畔的行春桥上,我曾面对着秀丽的上方山静静地读着《空谷幽兰》。漫步在上海幽雅的秋霞圃,我最爱坐在桃花潭上的观水亭里捧读《瓦尔登湖》。每每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似乎有飘飘欲仙之感,我因此感到人生是如此的美好,而这正是读书人向往的极乐境界。
古人云:"有功夫读书谓之福,有能力济人谓之福,有学问着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以读书居首。与阅读结缘,就等于与幸福结缘。爱上书,是一种幸运,是一种人生的享受,而阅读是一种美丽的静谧、一种诗意的栖居。以书为伴,淡泊人生,是生存的最高境界。
悠闲的时候,泡上一杯茶坐在窗前,茶气袅袅,书香漫漫,随意翻上几页书,心神都会清爽如风。阅读,就是这样让人更便捷地得到幸福的方式。在今天这个日益喧嚣浮躁的世界,我们更应该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在以书相伴的日子里时时品味书香、书韵,静静地感受怡然、超然的情趣,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让阅读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
阅读那些事儿
文/谯徵
经常有朋友让我推荐书籍,因此,我也常跟别人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真正开始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应该是高中,只因小学和初中都在农村,家庭经济拮据,阅读的书籍屈指可数。自从我考到城里读高中,偶然间在报纸副刊发表一篇"作文"后,阅读的火焰由此点燃,并熊熊燃烧,"烧遍"我高中生涯的大部分时光。
毕竟,高中尚且属于中国教育中的"积淀"期,无数寒门学子为"跨龙门"而埋头苦读默默积蓄力量。我自然称不上应试教育中的佼佼者,有一颗无拘无束的闲心,喜欢读读书,看看报,写写文章。如今回过头来看,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逍遥自在,甚至比后来的大学时光还要值得怀念。
那时,学生每天清晨6时起床(当然也有早行人),刷牙洗脸后,就匆匆赶去食堂就餐,而我则在去食堂的途中,拐向图书馆。图书馆每日收两次报纸,早晨是本地市党报,中午是学校征订的上级部门报刊。早晨,送报员来到学校,图书馆还没开门,就直接把几十份报纸放在门口,此举实实在在便宜了我。我从那里顺手捎带一份报纸,带进食堂,左手拿报纸,右手持筷子,边吃边看,假若意犹未尽,就干脆带回教室,课下接着再看。大课间时,我再跑到图书馆去拿一些"重量级"报纸,趁没事儿的时候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些国家级刊物成为我课桌抽屉里的"常客".
我在高中读书时,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一些散文,加入省作家协会,也被冠以"作家"的名号。实际上,这真不是我愿意接受的,因为自知作品水平不高,质量有限,写作之路遥无期。但是,倘若冠我以"阅读报纸达人"的虚名,我或许十分高兴。我敢说句不惭的话,当时学校学生,甚至包括老师,能比我阅读和了解报纸更透彻的人为数不多。以当地党报为例,报纸每周出版期数、版面设置甚至每版的责任编辑我都了然于胸。熟悉之后,我也开始为他们写稿,副刊散文、新闻通讯都有涉猎,百余篇作品在省市报刊发表,还成为一些杂志和报纸的特约校园记者。
考进大学后,我读的是音乐学(师范)专业,可居然"恶习难改",闲来无事依旧热爱舞文弄墨,读书看报,课余为学院和校报撰写新闻稿。由于有一定经验和积累,二年级时,我已负责音乐学院所有学生新闻稿件的初审工作。在学校党委宣传部和相关学院举办的一次新闻竞赛中,我采写的退伍军人的新闻通讯作品竟然获得仅有的一篇一等奖。新闻系主任电话告知时,还特别询问我"是否是音乐学院学生""新闻作品是否原创",我都肯定答复。后来,学校在近两万名学生中评选五位学生个人或团队为"五四青年奖章",我因写作方面的特长而名列其中。其时,我内心非常平静,因为我深知,所有的荣誉和奖励,都只不过是我坚持阅读写作,而带来的馈赠品罢了。
关于阅读的那些事儿,细细咀嚼起来,甚至有种唇齿留香的意味。在这个繁华的社会中,静下心来阅读者难能可贵。我们要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享受孤独,珍惜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时光。
珍惜那恬静的阅读时光
文/左岸枫景
一杯清茶,斟酌人生百味;一本好书,领悟智慧沉淀。
——题记
昨天下午,因为不用上班,我打算好好睡个午觉。可能因为大家都出去玩了,整栋宿舍楼显得格外的宁静,阳光从宿舍外照射进宿舍,这么好的天气,若是一直睡觉也未免有点浪费。于是乎,我起来沏了一壶清茶,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开始阅读起来。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宿舍阳台,阳光并不刺眼,让人感觉很温暖。我一边喝茶,一边看着自己那本心爱的书籍,偶尔感觉脖子累了,就抬起头看看阳台外的世界。不知道是不是书本对我的影响,我感觉自己看到的已不再是平日里看到的那个喧嚣烦躁的世界,而是一种诗人描绘的如诗歌般的恬静,本来很糟糕的心情也变得好起来,似乎整个人与周围的自然浑然一体。
如今的社会给人的感觉就是过于浮躁、过于喧嚣。人们长年为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奔波劳碌,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安静下来,好好的品味一本好书?我们甚至连拿起一本书来阅读的时间都没有,因为我们总是有很多借口放弃阅读书籍。
过去的我不喜欢读书,也不太喜欢那些经常读书的人,我以为阅读课外书太耗费时间,再说不喜欢那些经常读书的人是因为他们给我的印象就是太爱炫耀,总感觉他们阅读只为了显示他们有所谓的修养,他们总是喜欢在外人面前强塞自己的观点。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功课紧张,我总是有很多理由拒绝阅读课外书,而且也以为读书再多还不如去实践,"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成为了我最大的借口。但后来,我慢慢的发现自己性格开始变得浮躁、没有耐心,而且与他人的交谈开始变得困难,他们懂得我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可以与他们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人都有阅读的习惯。
我养成读书的习惯完全得益于一位在校时的朋友。他很喜欢阅读,一个月下来可以阅读很多书籍,但他有一个习惯,看过的书一般不会再回头看,他总是把看过的书堆到我这边,我觉得书堆在那里也只会铺上一层厚厚的尘埃,于是乎我随便拿起一本书来看,后来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回到宿舍总是下意识的拿起书继续往下看。最后我发现,我跟别人聊天的话题越来越多了,也有了自己的观点,思维变得开阔了,连脾气都开始好起来,我疑惑,这就是阅读的好处?
在后来的阅读时光里,我终于相信,一本好的书籍,是智慧的沉淀。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那就是读书。有许多人爱书如宝,手不释卷,因为一本好书真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量。俗话说的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多读一些书,能通古今,能让我们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阅读书籍还可以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大有提高,陶冶我们的性情,让自己颇有书卷气。
外面的世界太吵太浮躁,我们更要多读书。睡觉前阅读一本优美的诗歌集或是散文,你发现心情会很舒畅,睡眠质量也会提高;平日里阅读一本激励人心的书籍,会让自己变得有活力;阅读一本好的书籍会荡涤我们疲惫的心灵,让我们可以摆脱这个烦杂的世界,钻进一个神奇的文字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得以休憩。我才发现,阅读书籍是如此的美好,我们怎能不珍惜这恬静的阅读时光?爱读书是好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阅读的乐趣。
阅读随想
文/微澜
今天我说的阅读,不是读网络上的八卦新闻,也不是读心灵鸡汤,更不是读人生感悟,而是读整本纸质的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很少看书,进书房的目的是玩电脑游戏。即使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读一本完整的书。
高尔基说:"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阅读,像一束阳光照进我们的心田,增加我们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以前,我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式的胡看,只知道这本书的故事梗概,没有细细地品味它的精华,并且是前看后忘,脑子一片空白。
如果读完一本书,没有新的体验,没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观点,不能对你的思维有所改变,想不清楚、说不清楚、写不清楚,也从来没有行动过,那么,你看书是在浪费时间。
怎样读好书呢?一位名人说,阅读的方法分五个层次:一要看作者写了什么;二要琢磨文字背后的意蕴,也就是那些弦外之音;三要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为什么要这样写;四要去想想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框架和策略在组织这篇文章,在各种细微处又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五是这篇文章有什么现实意义,对你的精神世界能带来什么样的帮助,是否能启发你、引导你、改变你。
阅读是一种提高,一种享受,一种情趣。朋友们赶快行动吧!
阅读,走进书的世界
文/杨典
第一次接触书是在我一两岁时,之前妈妈每天都会给我读各种故事。一开始我并没真正听懂故事的意思。直到我渐渐长大,开始自己真正地阅读。当我走进书的世界,才发现书中蕴涵着无数的道理。之后,书几乎不再离手,我开始爱上了阅读。我的阅读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我的阅读生活中,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那本书叫《哈佛家训》。每一章,作者都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释了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道理, 比如:"珍惜才能拥有"、"心态决定命运"、"勇气征服一切"、"习惯凝聚力量"等等,要是把这本书比作宝库,也真算是名不虚传。通过每天的阅读,我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所谓知书才能达礼,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而阅读呢?"那我一定会十分肯定地告诉他:"阅读能带给我无限快乐!"因为阅读,我收获了知识,明白了道理,知晓了万物皆有因果。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已的喜好选择合意的书籍,每天适量地阅读就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书,是我们的眼睛;书,是人类的财富;书,是我们人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是"心灵的鸡汤",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它绽放出爱的花朵。
书,只有对它的阅读,才能变成我们一生的伙伴,才能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是不善于阅读,就会失去许多获取知识的机会。喜欢阅读的人,会被书这个神秘的宝库深深地吸引着,去探究其中无尽的奥秘!正如孔子所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阅读亦无止境!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