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日常生活的文章

2023/08/09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8篇日常生活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日常生活的文章(精选8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城市生活

文/清河鱼

在一座玻璃大厦的一楼中厅,慢慢地聚拢起一群大人和孩子,他们神情欢快,共同等待一场游戏表演的开始。

大厦中厅为公用空间,阳光铺洒一地,形同阳光花园。

人群里走来一个穿深色西装的演员,略胖,头梳得整齐油亮。他深情一笑,举手投足,韵味十足。他从预备好的桌案上拿一瓶魔水,用一支小塑料管一吹,无数个泡泡制造出来,飘向四周,落向人们的头顶。孩子们一蹦一跳跃足腾身去捉,有的落到手里,有的在与手指相碰触的一霎爆破,似七彩的光,化成一滴水露。

接下来他又表演吹大泡泡,像气球一样的,可以横飞,可以捧在手里赠人。孩子们跃跃欲试,等待一个奇幻的泡泡出现。然后是魔术一样的表演,泡泡能接成一道垂天卧波的长虹,能像口袋一样把孩子装进去。

观赏的人开始是静的,之后是骚动,后边就追随着泡泡的出现和飘飞,一起惊呼、欢喜、游动和旋转,身心投入。

轻快的音乐始终播放着,优雅、快乐。一个穿着相同样式的深色西装的中年人推着一辆铁车进入,收走泡泡、魔水和各类表演道具。演员一手靠背,一手贴胸,向人群彬彬施礼,在留恋的目光中,迈着方步优雅地回到他的工作室里。

中厅里的人群顷刻散了。在楼上各层靠中厅的扶栏前,也是站满了观众,像戏院里一样,眨眼间,也都各自散开。

大厦是座综合商务楼,在这里能找到各种城市时尚元素。走一遍,华彩的服装、动感的鞋帽、瘦体的锻炼、咖啡的香甜、柠檬的气味……都能缠绕上身。在顶层,还有运动场,有电影院,有开阔的平台,可以晒着阳光,在舒适的椅子上聊天休闲。做一次成功人士的访谈最好,因为在这里有走到人生光彩时段的感觉,有爱情降临的感觉,有愿望美满的感觉。我曾经在乡村的田野间行走,身上洒满阳光,神魂荡漾。在这座大厦里,同样有一种神魂荡漾。前一种是自然的赠予,后一种通过奋斗即能收获。

在另一座曾是全城最高的钢结构大厦里,满目都是人为的商业布置。但是它们富贵、高档,让人有奢侈消费的欲望,以为拥有了这些,做人才是高品质的、有荣耀感的。

在夏日,大厦里清凉清净,上上下下,穿来走去,我总觉得会发生一次年轻的、不染尘埃的爱情,像一部电影一样的,充满浪漫和梦幻感。

这是坐在沙发休息椅上做的一个短暂的梦。在公园里,做过同样的梦。人工湖、假山、雕塑、云松、杨柳、花花草草……这些仿自然的设计,即是城市的梦想空间吧,它盛放着城市人的心情和梦。

带孩子去画画,画室在一个"富人区".街道、车辆、人物,真的是高级别的,走进去,有无限的豪华感,仿佛天堂一样的,给大脑以想象,给心灵以向往。艺术靠金钱方能创造出来,贫穷如凡高,他的内心依然是高不可攀的贵族气质。

走在街上,一日一日看着我所在的城市变得整洁、有序。抬头看天空,就有一个幻影出现。那是城市的幻影,我在其中生活着,一日一日,就有了热爱。

给城市一个拥抱的美丽,因为我渴望我的生活有城市的美丽。

生活在别处

文/李松蔚

一些人开车到家后,常常要坐在车里发一会儿呆,才慢吞吞地打开车门;一些人忙完一天的事务,明明累得不行,躺在床上忍不住还要打开手机,玩上一小时才能心甘情愿入睡;还有一些人在工作的时候——哪怕是需要全神贯注的工作,就像此刻的我正在赶这篇稿子——也要打开音乐、视频,"听个响",否则总感觉哪里缺了点什么,心浮气躁。

这些行为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温和的、不易觉察的对生活的厌倦感。

我们按部就班地工作、休息、社交,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个模式。一旦感到这个模式没什么意思,就忍不住想开个小差,跳脱到主线之外,哪怕只是几分钟、几小时,"生活在别处".动静更大一点,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有一些人——也许是今天的大多数人——是要不断以"新鲜感"喂食的:新鲜的知识、新鲜的体验、新鲜的人际关系、新鲜的故事……假如已经习惯了当前的体验,而又没有新鲜的玩意填充进来,虽然也说不出哪里不妥,但总隐约有点心神不宁。我们的社会文化也在鼓励这种浮躁心态。人生被比喻为一场旅行,相应的,我们就是在追求"风景":人人希望在有限的行程内多看到些"不一样的风景",只有这样才值回票价,不虚此行。

按照这个比喻,所谓"生活在别处",就相当于旅行中随处可见的一种心态:"老在这一个景点待着有什么意思?去下一个地方看看吧。"

这样的游客,适合跟团,最好跟那种"十大景点一日游"的特惠团。真正热爱旅游的人只怕不会看好这样的心态:何必那么匆忙?如果难以沉浸于一处风景,不管变换多少景点,结果都是差不多的。并非风景让人开心,而是人的心态决定了风景——同样是赤壁的月夜,苏轼可以赏玩一个通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赶上一个性急的游客,则只不过是拍个照合个影。

我们常说,生活乏味得让人厌倦。但乏味与其说是外物的一成不变,倒不如说是内在的一种感觉。达·芬奇画鸡蛋,能从每一个鸡蛋上看出它的特别之处来,而许多人甚至说不出今天和昨天有什么差异。一旦陷入乏味感,一些人就很难从新鲜的角度来感知当下。

大部分时候,依靠这个世界的丰富奇妙,这种乏味感不难化解。特别是有了网络,打开电脑或拿起手机,就可以无比便利地、几乎不花成本地制造出一些新鲜体验。这一点,也不好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就像一个爱吃糖的小孩恰好生活在糖果的海洋里。

有看不完的电影、听不完的歌,打造出无数"新鲜的风景";听网络公开课就更方便了,可以不停地学习"干货";假如不占手的话,也许还会刷刷微博、打打游戏……我们永远都可以制造出"生活在别处"的体验,以此调剂"此处"的乏味生活。看上去很美好,唯一的问题在于,久而久之,这样会不会也变成一种"乏味",最后也产生出厌倦感呢?

再怎么化解乏味,它仍然深藏于我们心底。一个人马不停蹄地更换景点,最后说不定得出的结论是:旅行这件事本身就没意思。这时候,他所面临的就是一场更深刻的危机:不仅知道"现在没意思",而且知道"继续寻找新鲜刺激也没意思".但危机也蕴含了转机。到那个时候,就只好反观厌倦本身,就地寻找出口——那便是另一层修行了。

我的"短生活"

文/余平

前一段时间我情绪不好,上星期居然对朋友出言不逊,多年的朋友就这样闹翻了。事后我觉得自己不对,可就是放不下架子认错,我灵机一动用微信给朋友发了个语音短消息道歉,朋友马上回复了,一来二去我们又恢复了以前的朋友关系。我喜欢短消息这样的交流方式,方便快键,而且在某些情形下可以避免直白表露带来的尴尬。其实在喧闹的街头、熙熙攘攘的车站、美丽的公园,经常会看到埋头发短消息的人,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离不开短消息了。

前些天午休时间几个同事在闲谈,爱书的老李笑着问我们最近在看哪本书,小吴直截了当地说:"这年头我们已经不再捧着厚厚的书看了,读不进去不说,也浪费时间。"大家都点头默认,说真的我如小吴一般这几年真的没好好看过一本书,我越来越倾向于当"标题党",看报、浏览网页、翻阅电子邮件只看简短的标题,往下的内容就懒得看了,我更不追剧,冗长的电视连续剧我提不起兴趣,相反我喜欢看短片短剧,微电影让我在短短的十分钟也能过一把电影瘾。

上星期我向老婆征询今年春节的出行路线,老婆说:"这些年我们春节旅游一味贪远,一路上走马观花,我算是厌烦了。"老婆的话正合我心意,这样的长游既没玩尽兴,回家后还疲惫不堪。我对老婆说:"我们春节可以短游一把,花一天时间去郊外烧烤或者去乡下观赏田园风光,或者去泡泡温泉等,这样的短游轻松惬意,不必为食宿操心,也没有车马劳顿之苦。"我的提议老婆赞成,我们把短游的目标锁定在城市近郊的农庄,这次亲近自然的短游成本不会高,旅游归来人也不会疲惫,真的值得尝试下。

春节还没到许多聚会就如约而至,老同学要聚一聚共叙同窗情,老朋友也要共叙友情,QQ群的网友也要聚一聚见见彼此的庐山真面目。这么多场子要赶,我却不担心时间问题,大家似乎都达成了默契,约定的聚会方式都是短聚,时间不超过两小时。聚会时间短,不必为饭局的事劳神,喝几杯清茶亦可相谈甚欢,短聚不伤身体不费神,不必疲于应对牌局从白天码到黑夜,不用通宵放歌累坏嗓子。现在人际交往多,同学、同事、钓友、股友、网友一大堆,逢年过节都想聚一会,可时间有限,个人精力有限,人们口袋里的钞票有限,这也许是高效率的短聚盛行的原因吧!

在这个愈来愈快节奏的世界里,"短生活"也愈来愈受青睐,多数人都不愿意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觉得是无聊或无意义的事情上来。"短生活"让我获取的信息种类多,可大多时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交的朋友多,可能成为知心的朋友少,与人网上交流多,推心置腹谈话的机会少……这样的"短生活"我们离不开,放不下,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因此也失去了"长生活"的那份执着和深邃,我的"短生活"真是让我五味杂陈,痛并快乐着。

生活在继续

文/指尖留云

最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睡眠质量一直就不太好。昨晚很早就睡了,可今天整个人灰常萎靡,脸色差且不谈,还哈欠伴着眼泪,基本上看着就跟犯毒瘾似的。睡眠,睡眠!打上了30岁以后,我的睡眠质量是日趋下降,充分领略到失眠的痛苦。唉~~这岁数还要往上涨,难道这睡眠质量仍要继续负增长?

结婚纪10周年的念日过掉了,平平淡淡的。在10周年到来之前我一直憧憬着,想着怎么过这个纪念日,毕竟人生没有多少个10年,再说这些年为了家庭和生计相互各自忙着所以时常会忽略对方,借着这个机会拉近一下彼此的感情。本来说好2个人单独到周边的城市走一走的,但后来因为一些事给耽搁了,只好往后顺延。

其实这阵子发生了很多事,开心的比较多,一个十一过后感觉有点玩过头了,过于放纵了,这段时间一直就在逼自己收心,端正好态度,继续投入工作和学习之中。不过放纵以后再收拢确实是有点难,毕竟吃喝玩乐都是俺比较擅长滴,花钱也是俺滴强项!今天清理了一下银行账户,发觉自己真的好穷,好穷~~~接下来的人生目标是:省钱、存钱!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仅有的钱想办法尽可能滴变更多更多滴钱!!!不过好惭愧,前脚从银行走出来,后脚竟然又跑去给俺爸买了一件羊绒衫,几百米又哗啦啦滴流走了。

生活总要继续。虽然俺最近吃得不少,睡眠不好,花费不少,存款很小,但还是得一切向前看,咱要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充分发挥阿Q精神!迈着稳稳滴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奔向下一个十周年!

我的生活散步

文/三谷龙二

我房间里放着旧的T形尺和金属直角尺,看起来像是英文字母T和L.它们装点着我的房间。此外,房间里还并排放着从瑞士的玩具博物馆买来的木制骰子(白底上写着黑色字母和数字),以及用冲切工具制作的钟表表盘。曾经有人告诉我,某家印刷厂倒闭了,之后我便有幸得到了大量用于活字印刷的铅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家里各种各样的"文字制品"就多了起来。

说起文字,我想起去法国普罗旺斯修道院参观时的事。当时我发现粗糙的石铺地面与石墙上刻着英文字母和希腊文,心想,这些字母与文字是在拼接石料的时候用来做标记的吗?不过这些文字只是三三两两地出现,而且分布散乱,所以很难让人联想到它们对当初的建造有什么作用。这些在避人耳目的地方悄悄刻着的文字是中世纪从事修建的修道士们刻的吗?塞南克修道院的石头是白色的,因此文字清晰地浮现在上面。这些手迹看起来很温柔,像涂鸦一样,它们生动地传达着当时的气息。

美国画家贾斯珀·约翰斯的作品中,有一幅画的是阿拉伯数字"5",数字是用灰色系的颜料描绘的,占满了整个画面。整幅画的运笔十分出色,令我格外欣赏。他所创作的没有深度与内涵的主题中也有描绘星条旗的作品,然而我偏爱描绘"数字"与"字母"的作品。因為我觉得描绘的对象越是没有含义,就越能使画作变得纯粹。

我无法为我的喜好做出很好的解释,也许是因为我钟爱文字本身的形态美。26个字母通过排列组合,可以组成不同意义的单词,进而组成句子,然而一旦拆开这些组合,"C""A""T"等字母便不再承担意义,不再受原有意义的影响,它们瞬间变得中立并回归到没有意义的字母中去了。不管经过怎样人工雕琢的语言,一旦拆分成最小的组成单位,都会变得很清爽,展现出"素颜"的样子。有意义与无意义,字母在其间自在变换、自由穿梭。它们没有在这两个概念中筑起屏障,而是装上了魔法开关,允许人们自由地开或关。正因为英文字母有着随意、自由的特点,我才特别喜欢它们。

总觉得"必需品""有价值"是一种羁绊,会给人莫名的沉重感。当我负担沉重时,便觉得如果可以甩掉包袱,重归"无用""无意义",该有多好。要是真能那样,得多高兴啊。为了谋生而工作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把玩乐与工作相联系,"寓工于乐"就好了。如果可以把劳动压缩成人生中分量很小的一部分,可以在工作与玩乐之间自由转换着度日……我偶尔也会做一下白日梦,想象人生也可以像字母一样处于自由转换的状态。

餐具也是一样,偶尔也有从实用性中解脱出来的关闭状态。此时的餐具不作为实用物品,而是单纯地作为造型艺术品放在桌子上。有趣的是,餐具虽然与一日三餐这样具体的实用世界不可分离,但同时也可以自由地进入无意义的、抽象的世界。

幸福生活

文/张云鹏

每次和哥们经过那片工地,看着那些站在高高的铁架子上穿着绿色工作服,头上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农民工,哥们都一脸不屑。可是,每次经过我都注意到,他们微笑的脸,他们幸福的神情。原来,我在感叹他们的辛苦时,他们却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夜晚,工地上灯火通明,累了一天了,这些男人们现在竟像一群刚刚笼的小鸟,那股疯狂劲,哪有一丝饥困劳累的样子,一群爷们儿,满脸土灰却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看见他们三三五五的坐在一起拉家常,看见他们蹲在昏黄的灯光下打扑克,有几个蓬头垢面的农民工把自己黄色安全帽取了下来放在地上,安全帽里放着花生米、烧鸡。我看见他们每人手里掂一瓶啤酒在那里喝酒行酒令,破锣嗓子吼得满天响:哥俩好呀,八匹马呀,六六顺呀,五魁首呀!也许这会儿他们喝的正起劲什么话都上来了:只要关系真不怕打吊针,只要关系铁不怕胃出血……

当然了,这时候就会有两个妇女冲出工地厨房,手里掂着擀面杖,指着灰不溜秋正得意的丈夫破口大骂,喝、喝、使劲喝,喝醉了,别怪老娘不伺候。一阵狂吼也没人理会,男人们依旧我行我素嘻嘻哈哈照常喝酒。忍无可忍的女人这次可是真的生气了,怒气冲冲的走到丈夫身边,揪起耳朵就往屋里走,此时工地的上空回荡着男人们爽朗的笑声。不过,在工地上无论是妻子骂丈夫还是丈夫骂妻子,都是爱,就像他们刚刚喝下的酒一样,入嘴时觉得凉的咂舌,喝的肚子里流到心窝里却是暖暖的,这样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再正常不过了,若是十天半月不发生些事儿自己倒显得无聊了。所以,往往今天看见他被婆娘揪回屋里接受改造教育,明天你又发现他在那里喝上了。

有时候也会有他们的孩子在工地上跑来跑去,一次小男孩被一群"老小孩"扒了个精光,小孩子顿时大哭起来,鼻涕拉的老长,这会儿他父母都不在这,他光着小脚哭哭啼啼的边找自己衣服边哽咽着喊爸爸妈妈,这些叔叔伯伯们也太不够意思了吧!生气的小孩子从工地上捡起砖头愤愤的砸向那些正乐的哈哈大笑的人儿,不过,小孩刚刚举起砖头就被不知什么时候赶回来的爸爸妈妈夺了回去。

这些工地上的人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工友们的孩子,他们总是一遍又一遍乐此不彼的和这些孩子们玩着恶作剧,经常看见他们刚刚把一个小男孩逗得痛哭流涕又抱着亲的不行,有好吃的不论是谁家的孩子统统都招呼过来。呵呵,把你折腾哭了,给你一颗糖,接着继续折腾你。小时候,村里的大人们就经常这样表达自己的爱,而我们也从没有真正的讨厌过这样的游戏。

红尘中,爱过,幸福过,有那么一群愿意和你一起喝一起醉的哥们儿,有那么一个在你喝的不知道东西南北的时候揪起你的耳朵就往屋里走的婆娘,有一个被兄弟们逗的一把鼻涕一把泪却亲的不行的孩子,那么还期望什么呢?!

风花雪月?相忘江湖?谁能真正的留住过那美好的一瞬,谁又能在那幸福的路口久久驻足,谁又能使快乐的一刹成为永恒。曾经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往前跑就总会追上幸福的脚步,曾经以为只要自己实现了所有的目标就一定是幸福,追求幸福的路上我是那么的累,那么的烦闷。现在想想,也许生活中的幸与不幸,快乐与否不一定都是物资所能决定的。

每次看到灯火通明的工地上,那些无忧无虑打打闹闹的农民工,看着一个婆娘骂骂咧咧的揪着丈夫的耳朵往屋里走,我就会想:其实那简简单单痛痛快快的场面,是我一直都在苦苦寻找的生活。单纯,快乐,幸福,没有那么多无谓的欲念,就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生活滋润来于中国智慧

文/粒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中国的一切——

如今,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到每个产业的生产方式,再到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方式,都明显地"智能化"或"智慧化".

这是一个"最美好"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云技术等给我们带来了巨量信息和极大便捷。

对中国来说,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战略,是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

那天,部里一位实习的女孩问我,什么叫"智慧城市"?

我说,智慧城市,就是很有科技含量、也很有人文思想的城市。说白了,就是让大家生活起来很方便、很滋润的城市。说句夸张的话,现在出门带一部手机足矣,就把一切都解决了。比如,现在有的朋友买一斤馒头都可以扫码;又如,出门一扫码就可以有单车骑,既环保又锻炼身体;再如,早晨还在家吃早餐,中午已经到了另一个城市参加朋友的生日宴了,因为有高铁有飞机,太方便啦。

现在,中国的整体结构越来越具备"智慧"特征,也具备了发展智慧城市的基础条件。

中国早已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当前服务民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来抓,制定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案,目前多项已成功应用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住房保障、科教文卫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在当今信息时代,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实时感知数据进行处理,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电力、智慧供热、智慧环境、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建设提供智能化服务,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智能化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

目前,中国信息产业正经历重大创新和变革的机遇,让"智慧城市"建设真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城市生活品质改善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是大家的期盼。

不可置否,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活儿".所以,智慧城市的"智慧"主要出于对大数据的处理,同时更出自共产党人、科技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所以,我们每个人也要作出更加"智慧"的回应和努力,着力打造数字中国和信息中国,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加油提速。

只有生活在智慧城市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才更滋润,更便捷。

我们期待并祝愿,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人永远生活在希望中

文/唐求是

人永远生活在希望中,不论这个希望是或大或小,或隐或现,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其实它一直都在矢志不渝地伴随着我们走过人生一段段艰苦跋涉的旅程。

青年时代,人不缺少希望,因为理想是青年人特有的专利,充满理想和追求的激情岁月使一大批有志青年奋发进取,斗志昂扬,百折不挠,从而唱响出一曲又一曲激昂嘹亮的青春之歌。青年时代,即使在环境比较恶劣、事业家庭不顺、个人健康状况极糟时也不会轻易丧失理想,丧失希望,因为后面的路还很长,可选择的余地还很多,这就给了这些年少不得志者以丰富的想象,哪怕有些是幻想。所以,青年是希望的火种。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激情、理想渐渐地消退了,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挫折、失意越来越多,一帆风顺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苦行僧者们该做何想呢?其实,生活的基调就是平淡,不能总以为是轰轰烈烈,伟大也是来自平凡,不能伟大那就更要考虑如何去"平凡". 恰恰有那么些人却总是处理不好这个"平凡"二字,于是这个社会上就多了那么些心理疾病患者和极端份子,抑郁症的人多了,焦虑失眠的人多了,想不开寻短见的人多了,犯罪走邪路的人多了。缘何如此?这些人大概搞错了希望的标准,要么希望过高因达不到而积虑成疾,要么失去了他们自定的希望标准而走向了极端。不排除某些人在一定时期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的确陷入过绝望,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只要你还在生存,你就有一定的希望,如果你还想使生活质量更好一点的话,那就还要认真寻找一下自己的生存目标,并为之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其实希望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很多不得志的人在说自己混日子的时候敢说自己没有任何希望了吗?下岗失业而又无一技之长者和退休的老年人以及很多病残者看样子是最没什么希望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自己也是这样认为,但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至少是渺小的希望,而这些可能是他们本人所没感觉到的。比如,老年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出类拔萃或平安幸福,失业人员希望自己有日能再找到一定的工作机会或把自己的家务事先搞好,病残者希望自己的身体哪天会有所转机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退一步说,哪怕是三天打牌、两天垂钓这样近乎消极的生活规律那也算是一种希望吧——希望自己过得逍遥自在,心有所安。当然最好能为社会、为家庭、子女做点什么,这样的希望如果能够实现,那是比较充实、老有所值、闲有所值的。

总之,一个人如果从主观到客观上都真的没有了一点希望,那结果就极糟了,那就会真正地自暴自弃,这样的人只能是制造出一幕又一幕的人间悲剧,这样的人即使还能继续生存其生存状况也是难以想象的。

希望是人生的动力,是保持人格正常化的基本要素,有时哪怕是生活在虚无缥缈的希望中,人也会为这个目标而竭诚进取,奋力拼搏,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值得提倡的。

最后,当我们满载希望的航帆渡过阴云密布、风高浪险、暗礁重重的人生苦海时,我们就可以大声自豪地说:我是一个积极的航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