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倚栏轩 > 好文 > 好文章 > 正文

喜欢的文章

2023/08/06好文章

倚栏轩精选10篇喜欢的文章供大家阅读与参考,如果大家喜欢喜欢的文章(精选10篇),记得收藏与分享哦。

用脚步丈量灵魂

文/丁梅华

而今,被你恪守的誓言,早已穿越冬日的土层,在情感的驿站,成为一串绿色的音符,悄然盛开在春光的呼唤中,让在远方的憧憬,加速了最初的表白。

一位汲水的女孩,用一种诚挚的问候,点燃烽火三月,让迎面走来的牵挂,成为一种孤独的绝句,只是没有人在意,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激情,会不会是一种琴音的悠扬。

倾诉的衷肠,留不住岁月的脚步。被你描绘的情节,变得笔笔精彩。遥望远去的钟声,所有的梦开始潮湿起来,如同乡村朴素的思绪,总把一些日子吟诵得义无反顾。

是谁无声的回眸,让一弯春色情窦初开?我聆听到田畴上空响起的雷声,无尽地拍打着岸边葱郁的笛韵,而你眼角漾动的泪花,分明告诉我什么才是至真至纯。

走不出生命的那截水域,阵阵涌动的音节,便在我的呼吸之间,延续了所有的等待,让一些故事在跋涉中,变得更加真实,让一些涛声在幸福中,变得更加刻骨铭心。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了真情将自己燃烧,在你用脚步丈量灵魂的瞬间,就已经有了一种诠释,来自你日渐苍老的姿势。

我知道,不是每一个归宿,都可以在朦胧的月色中,把根扎得很深很深。在你用一种乡音与记忆相依为命时,就已经有一种寄托,来自故乡晶莹剔透的眺望。

把自己写进自己的童话,始终走不出的是黄昏依风而泣的情殇;把自己编进自己的传奇,始终走不出的清晨默默注视的憔悴的缘分。

你说,飞翔是一首擦肩而过的歌谣,也是一种与命运抗争诗篇。

梧桐香里是故乡

文/雪影

很少写关于故乡的文章,回去的那一刻,感慨颇多。远行的游子,很小便拥有了一份不可或缺的记忆,那淡淡的味道,断断续续,萦绕耳畔,无法抹去的想念。

离开故乡已经九载,昔日的好友天各一方,有的早已成家立业,有的也和我一样还在为将来打拼。每逢佳节便心生一种情愫,那想要回家的冲动。想念那里的一切,和变化。故乡的四月,是一个想念的季节,懵懂的记忆深处,萌动着水流一般的清澈,那些故事,懵懵懂懂,必将为你的记忆而生。

喜欢故乡的风,她永远都是暖的,只是在你耳边絮语,悄悄告诉这里的每一个故事,那俯在阳光下的生命,鲜活的萌动,让你惊喜。那飘着梧桐香的四月,也偷偷,和农忙的种子,一起,发芽……

这个四月,必定是个不寻常的一季。这一年,春很晚,被禁锢在冬季的寒冷中已经太久,忘记了复苏的感觉,这一年也是一个闰四月,所以,春很久,但是终究没有匆忙的生活走得更快,每一天都在期待中走过,期待着明日的更替。

很少注意到身边的一切,也不怎么关注那些司空见惯。可是这一次,非常意外的惊喜。就在路边,被风拂过,淡淡香味,竟然那么熟悉,忽然忘记了是什么,有时候越熟悉的事物脑海里越是模糊,一回头,那一刹那的涌动,差一点哭出来,是的,梧桐的花香,如此欣喜。竟然还能看到,没有太晚,我以为,一切都行将结束,进入到下一年的期待中,很幸运地,收获了这一季生命的轨迹。

有些可惜,没有赶上前几天下雨,雨中的梧桐香,一定更加的沁人心脾。可是,这样我已经非常知足了,生活本来就是这样,平淡中往往在转角处隐藏着一份惊喜,不能期待,不能预知,那一刻的感动,足以震撼内心深处。而当你不断回想的时候,又觉得有些遗憾,毕竟,那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它会在你的回忆里慢慢酝酿,给你启发,给你灵感,帮你建造更加十全十美的生活。

晚上在门口,在路边,守候着黑夜里的光明,没有路灯,没有任何人造光源,守候着仅仅,那一轮月亮,和漫天繁星,故乡的梧桐香。是的,完完全全的离开城市生活,去守候内心深处从未被侵入的那一点点净土,任你肆意地笑、哭、自语、祈祷、祝愿……

这个季节,感谢生活!感谢有你!

脉脉乡情

文/何雨倩

天空掠过一缕思念,一个熟悉的名字在脑际浮现——郴州永兴,心中略有悸动。也许是埋没在平庸陈旧的日子里太久,又或许是沉浸在书海里的生活过于单调了,人也开始庸俗普通起来了,抬头仰望天空,啊,那是我的家乡啊!

何为家乡?

"家乡是落叶能回归的根,是孤雁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帆船所能依靠的岸,可她更是凝聚着我们爱的港湾。"远离自己家乡来永兴工作的政治老师如是说。

我的家乡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城,它不像是余光中老人牵挂了一辈子的美丽字眼,不像是苏武牧羊十九年的最高信仰,也不像是李白低头一刹那想起的地方,它只是一个小小县城,风几千次吹起一样的尘,静静流淌的便江穿城而过,哺育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

何为乡情?

她是一支古老而又深沉的歌谣,时时在我们心中奏着爱的旋律;她是一抹清澈的阳光,常常为我们驱散黑暗,将光亮洒向我们心田;她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悄悄在我们心里留下故乡人们的朴实与真诚。

你可能会笑道,小小的我哪来的那么多乡情乡愁?但,故乡却又着实让我眷恋。故乡的天空是那么的蓝,蓝的纯洁,蓝的透亮,这碧蓝如洗的天空看着我哭,看着我笑,看着我长大,看着故乡的天空,心中又怎能没有波澜?或许是那亮闪闪的白银,或许是那香甜甜的橙子,又或许是故乡那斑斓的霓虹灯吧,牵动了我五彩斑斓的梦。

永兴的夜,是深蓝色的,是这样的醉人,令人毫无倦意。极目远眺,夜晚里的霓虹灯甚是张扬,光彩耀目的霓虹灯照耀街角,便江在月光、星光、霓虹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暗蓝色的江面上幽光粼粼,那儿有属于它自己的静谧。每当我在学习上彷徨,迷失了方向时,霓虹灯便是那夜空中的眼睛,凝望着晨曦未露的天空。都说晨曦是黎明的使者,嫣然笑望着阑珊的霓虹灯。曾经有人说过,踮起脚尖,我们就会离幸福更近一点,那么我又该怎么做,才使我的未来不再迷茫。当我困惑迷茫时,故乡的天空便是最好的答案,它用它那博大的胸襟包容了一切,如此静谧,却澎湃了我的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少的我要乘风破浪,扬帆起航,一摞书,一杯茶,一盏霓虹灯,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灵深处照着我来时的方向。

脉脉乡情,思念悄然升华成了爱……

回家的路有多长

文/马亚伟

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春运表情。春运表情,是中国人最焦灼、最急迫也是最生动、最温情的表情。春运的表情里,"回家"两个字,写在人们的眉间眼角,定格成寒风中一个个温暖的镜头。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有一种幸福的憧憬——下一站,是温暖的家。

车站里,是如潮的春运大军。有幼小的孩子跟随爸爸妈妈回家,他们像一只只小候鸟,扯着大人的衣角踏上旅程。还有一个小伙子,抱着一个大提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赶列车。他张大嘴巴,飞奔而去,一副拼了的架势。站台上,有情侣在依依惜别;车窗里,有探出头来的乘客;车厢里,有旅客相互嘘寒问暖……他们要奔赴的是四面八方,但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家。

视频最后,打出一行字幕:最幸福的事,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这里,我的心忽地一暖,有眼泪悄然涌动。

有人说,中国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回家的路有多长?恐怕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人最清楚。回家的路有多长?我们一寸一寸丈量过,用思念丈量过,用深情丈量过。

中国文化里,思乡情结一直是根深蒂固。孩子牙牙学语就开始背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背诵出至少二十首思乡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哪一首不是耳熟能详?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把思乡诗写得如此气贯长虹,绵延千年。

恋家情结,是我们民族谦逊温厚品格的体现。一个人走得再远,也不能忘本、忘了回家。或许你在外面精彩的世界里飞黄腾达了,正当你自我膨胀得忘了自己是谁的时候,回家。家会告诉你:你不过是当年那个赤着脚的放牛娃,你没有理由不可一世。

或许,你在外面屡屡失意,就像那个在天涯的"断肠人"一样。暮色苍苍,西风瑟瑟,瘦马可曾驮得动浓重的乡愁?他客袍的褶皱里满是漂泊的印记,被流年洗得褪色的青衫已遮不住清寒。于是他牵上瘦马,踏上了古道,回家。就算全世界都遗弃了他,家也会敞开大门收留他。

回家的路有多长?你一站站,丈量过万水和千山的距离,丈量过天涯与海角的长度。蓦然发现,家,早早就驻扎在心里了。路再远,也要回家……

追忆逝去的时光

文/黄坤

懒散地坐在桌前,慢慢写着如小山般的作业。心如同一只风筝,被紧紧地拴住了。冷月纤纤,从指尖滑落,飘洒了一地的从前。看着这些从前,不禁往事翩翩,洒落在我的桌面,任我随意拼剪,却再也拼不出美丽的瞬间。

人一点点长大,时光也逐渐流失,看着镜中的自己,虽然长大了,可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自己也不明白缺什么,但可以肯定,有东西在悄无声息中消失了,这东西不在外,而在内心。看着看着,自己不禁也有些迷茫起来。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虽然不热,但如同母亲的怀抱般温暖,希望太阳永远不要落下,因为日不落是美好的。突然,听到了一群小天使的笑声,这笑声清脆、悦耳,就如银铃一般动听。突然,一个球滚到了我脚下,后面跟着几个捡球的小孩,其中一个是邻居家的小表弟,他见是我,便约我一起玩,好久没运动了,不禁有点心痒,于是便欣然答应了。和孩子们在一起,最让我留恋的是他们的天真。随着我的一个个完美进球,伴随着的是孩童们的欢呼声。我不禁自恋道:"以前踢球,我可是伙伴中的主力。"话音刚落,一阵风儿悄悄地吹过,吹走了炎热,同时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中

我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于是一路狂奔,可回忆却如泉水般不断地涌出来,就像电影一样展现在我脑海中——有一个孩子和同伴们在公园里踢球,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打闹,一起团结起来和别人比赛,对于这个孩子,同伴们更多的是赞美和欣赏她踢球的精准。这不禁让人自豪,每每听到赞美,那孩子便会对大家说:"我可以教你们踢得更好。"接着就会听见一片欢呼声。累了,躺在草坪上,望着天上的星星,一起许诺要做永远的朋友,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记得。也许你会问:"那个孩子是谁,你为什么会如此熟悉?"也许你已经猜到了,没错,那个孩子就是我。

我狂奔回家,蜷缩在房间的角落,想起刚刚的片段,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明明说好不哭,但眼泪还是顺着脸颊滑落。这些年,我究竟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虽然现在朋友越来越多,却丢失了最天真的童年回忆,朋友们,对不起,我食言了,明明说过要做一辈子朋友,如今却把诺言忘得一干二净。

突然,我恍然大悟,原来我迷失的东西是我最重要的儿时时光。如果能回到曾经的黎明之前,我一定会记住所有的回忆,留住最美的诺言。时光不可倒流,逝去的时光也不会再回来,留下的只能是无穷的遗憾和后悔。我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蓝色,因为那是如童年般的颜色,纯洁、无邪。好留恋童年的那段时光——美丽、快乐。可留恋,怀念又有什么用,东西坏了可以修,衣服破了可以补,但逝去的时光,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人为什么总在失去的时候,才会懂得珍惜?

乡村的风

文/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去,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去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习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三棵柳

文/杨润泽

我出生的地方,是宁夏最南端的一个叫向阳村的村庄。村庄的大山顶上,耸立着三棵距离相间的柳树,如同村庄的三尊守护神。

这三棵老柳树,直立着,生长在打谷场边。它们枝叶繁茂,似一把把神仙撑开了的巨伞,又苦三朵美丽的朝天的大喇叭花。一至夏秋时节,树底下便是块天堂圣地。记得小时候,我们喜欢爬上树干,到"花"的中间去玩。几个人分了分枝,靠在上面,可以打扑克牌,也可以看小人书,更有趣的,我们几个将碎土块之类的搬到"花蕊"之中,扔打下面的小伙伴。还有几个,把虚心的拳头贴在嘴上,昂起头来,做着吹喇叭的势样,"嘟嘟""呜呜"地喊起来。特别认真、起劲的吹着。在我儿时的梦境中,那些伸向蓝天的浓密的枝叶,化作丝丝的飘逸的柳絮。繁乱地在春风中做着漫天的飞舞。把一杂杂一条条柳花和柳叶,映烘成了另一个世界。

我曾经问过村子里年纪最长的老者,关于这三棵树的来历。老者捋了捋长长的花白的胡须,在他记忆的仓库里为我找寻了许久,费力的慢吞吞地说,他也记不清了,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三棵柳树了。不过他听他父亲的爷爷讲过,这些树有些年代了。清朝的时候,我们的先辈们被迁移安置到了这个地方,有位老人寻了半个山头,找了五棵柳树苗,一字排开种在了路边。现在我们看到只有这三棵柳树,另外的两棵被那位老人忍着心痛砍掉了。至于为什么要砍,那位长胡子老爷爷自己也记不清了,给出了许许多多的说法,但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已无从考证、无法肯定。这样,那两模柳树被砍的原因,似乎也就成了迷。

也在不久后,一位市里很有名的作家到这个村子里来采风。他很欣赏这三棵柳树,围着三棵树转了又转,有点爱不释眼。他问我这三棵树的来历,我当时也并不清楚,或许是因为长白胡须的老爷爷没有清楚地赞许我的原因吧。他当时提了一个至今令我惊叹的建议,他说向阳村应该改为三棵柳树村才是恰当的。我那时并没有深思,但现在想来,的确不失为特别好的一个建议。

我们喜欢这三棵柳树,似这棵柳树喜欢着农人们。让人难忘的,是秋收打麦的时候。到子那时,这三棵柳树如同一把自然的庞大的遮阳伞,把从麦场里累了的农人们招唤在她的底下,歇歇气,舒展忙火了一天的热气。碾场的时间,正是炙热的节气。阳光如火一样炙烤着大地,犬狗已经伸出了长长的舌头爬在了地上。土地似乎也如被火烧红的大锅。在这进修,惟独这三棵高大的柳树撑一的遮天巨伞抗拒着炎热,为农人们洒落一片阴凉。农人们也与她们不客气了,蹲着,或者拿自家的小板凳,在农忙的亲余,在三棵柳树下面,擦一把汗,喝一口茶水。到了傍晚,忙了一天的农活之后,人们又拿着自家的小板凳,或者挑一块石板、碎砖头之类的当成小板凳,享受着习习的晚风。老人家还有围在一起讲以前的故事,漫无边际的讲着笑话,也谈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

郁郁苍苍的柳树,用它的魔力,将农人们召之于她的膝下,无论春夏秋冬。在她的底下,总有一些闲余农人的笑声传来。她无怨无悔,默默地张开她的巨伞,用无限的爱关怀着劳苦淳朴的农人们。

然而,现在却成为了我的记忆。那位给我讲故事的长胡须爷爷,已经过世。我似乎只身于异地他乡,我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再见那三棵庇护着村庄的老柳树。我儿时的伙伴,现在在三棵柳树下还能忆起年少时的我吗?三棵树也庇护着他们吧?我是在三棵柳树的怀抱中长大的,他们会知道这在异乡思念她们吗?她们也会思念在外的游子们,如慈母一样吗?

月之美丽与清愁

文/翁秀美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不知何时,月,就挂在中天,也不知何时在人们眼底心头成了寄托万千情感的美好意象。大诗人李白生前喜爱明月,给孩子起名叫明月奴,称其妹妹为月圆。素娥、冰轮、桂魄、玉镜……文人墨客送给月亮许多优雅的别称,嵌于诗词歌赋,佳节佳景,月满中庭,于是对月、观月、玩月、吟月、赏月,月,因了诗而如画,又因自身如画而入诗。

不知不觉,月,也印上了人间无限的美丽与清愁。月影悄移,喜人圆花好;月华轻叹时,又惹一地闲愁,十五过后,竟渐瘦如钩。

且看那月圆之时,清辉如玉,家家箫管,户户弦歌,有轻言笑语,亦见泪眼颦眉。

有人念。"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唐沈如筠的《闺怨》便表达了闺中少妇在月圆之夜对征人深深的思念,竟发奇想,愿身随孤月,流照亲人,免这思念之苦。此番情意,如月有知,当尽力相助。

有人盼。"竹里风生月上门,理秦筝,对云屏。"这位女子与情人约会在月圆之夜,可月都上来了,人还未来,女子不由大发娇嗔:"今夜约,太尽生。"直到三更,方觉得"历历花间,似有马蹄声",赶紧"含笑整衣开绣户,斜敛手,下阶迎。"女子由盼到怨到喜的神态变化在月色流转中明丽如画,宛在眼前。

有人恨。敦煌曲子词有一首《望江南》:"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不知那夜的明月可听到她一片心声,却当能见到她脸上之泪,词里虽骂得决绝,却也见出女主人公对对方的未能忘情,那一份蕴含的痴情更令人回味。

有人悔。"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罗隐《咏月》)"嫦娥奔月,是中秋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的美丽故事,然而,从她飞向月宫的那一刻起,便注定一生与孤寂冷清为伴。形单影只,永不能团圆者,也嫦娥一人矣,遥望人间,平凡人的快乐,是她曾经抛弃却后悔莫及的,致使偌大月宫,空留下"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千古遗憾。

遥望明月,目不能移,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无不在月之清辉罩护之下。月如无恨月长圆,月是否深谙世人喜怒忧思,直透其心灵深处,因而便有了朔望之期,阴晴之变?月,是否因承载了太多的美丽与清愁,便圆时美好,亏时感伤?恰似人生之悲欢离合,聚散不定,殊不知月圆月缺中,早已流年暗换,倘世人如不对月嗟叹,感怀怅恨,可换得夜夜长圆?也只是白白流失光阴而已,阳光也好,风雨也罢,总是途中好景,如月之盈亏各尽其美,如此,失意清愁何足道哉,微微一笑,任万般变化,宠辱不惊,便是月圆花好,美满人生。

流星划过夜空

文/郑春

秋虫呤呤,把夜晚带入更幽深的寂静。天空大幕低垂。一颗流星划过头顶,瞬间消隐。

夜深。唯余他的几个亲属和我们三两好友守在灵前。他躺在棺木里,沉寂如土。

查出癌症是在去年春天。他向我们复述检查结果时,就像说着别人的病情,有着出奇的平静。他一点没说自己的病痛,只是提起孙子时有些伤感:"我还没给他说上媳妇呢……"

说来他是个苦命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相依为命的哥哥后来也远走外省。他独自在尘世里扑腾,唯一的儿子又在他中年时车祸丧生,儿媳也走了,是他和老伴把襁褓中的孙子抚养长大。这些他都只字不提,只说:"我养活了孙子,就是把儿子的命也一并延续下来了……"

但他自己的命却延续得艰难。今秋病情沉重时,他坚持着吃东西,"我要挺到秋后再死,我不能祸害那些庄稼,好不容易长这么大……"

他怕葬礼会踩踏坟地周围的那些玉米,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今晨送葬时,大家赫然发现,那些玉米已被前日的一场大风全部吹倒——上苍怜悯,不忍他背负伤生的罪名。

逝者永逝,时间还在奔流。今夜我又出现在一个喜宴上——同学生了二胎。满月酒,人人喜笑颜开,唯有我心情繁杂。悲与喜的距离如此之近,不能不让我心生恍惚。

避开喧闹走出去。夜空依旧浩大。又一颗流星划过,倏然不见。我想:它的消逝,是投入了另一场我所不知的生命旅程吧。

花的热爱

文/商山遗老

朋友爱养花,房子盆景确实不少,文竹、兰花、富贵竹、菊花、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的花,大抵都是品性高洁的名花。有次去他房子,见烟头零散在兰草里,便说:你还爱养花?花都让你熏死了。他羞赧地笑了。

我喜欢花,也爱养花。从小学起我就开始养花,那时我还是懵懂烂漫的碎娃,并不知道梅兰竹菊是花中四君子,也不知道"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对花和绿就是简简单单的喜欢,别无深意。隔壁大伯家的场边并排长了两棵椿树,不很亲密,隔了约有二尺远。大伯家早已搬到大路边去了,我就借用两棵树围个篱笆种起花来。这是我最初的花园。忘记从谁家要来红薯花的疙瘩埋下,夏天花就艳了。花园里最初只栽了这一丛花。红薯花因根块儿长得像红薯而得名,冬天怕冻,要窖在窖里,来年同洋芋一样点下。它的花色大红,花朵很大,花瓣一层叠着一层,花团锦簇,鲜艳非常。开过的还没谢,没开的就撵上来了,落红遍地。邻居来游门子,忍不住夸赞它开得好看,并让来年给她一疙瘩红薯花。红薯花杆子很高,一夜狂风暴雨,花杆就倒下了。清晨见此,心里不免难过,赶忙找来棍子插下,用绳子围起来。我心疼着红薯花,有年不听母亲劝告,执意为它单独打了一个小窖,四周用石板围起来;窖花时还放了一些麦菅和软绵的苞谷胡子;蓬上石板又覆了土。结果窖得浅了,来年挖开早都冻烂了,使我自责不已。

年岁渐长,花园也随我长大了。04年父亲带我到医院检查眼睛。末了,在零乱的丹江桥下,我见到大片大片不知名的花,有种子像绣花针的,种子壳一捏就卷成卷的。我兴奋地采了一些种子。有了这么多新种子,小花园就住不下。我在场边的角落里开辟了一个新花园。新花园原本是倒阳沟石渣的地方。要修花园,就下足了力气把石渣铲掉,再用小盆端来树叶腐化了的沃土倒上。可一栽花,还没挖两锄,就触到了石渣底子,土垫得太薄了。花园里高外低,怕土溜走了,我从小河里捡石头在场边垒练子,把花园加高,好再垫土。小孩子哪会垒练子,在大人眼里是玩耍罢了。是啊,我垒的是单面练,又没装旱石,手轻轻一摇,练子就垮啦。气得我埋怨石头长得难看没脸,要是像砖头一样的长石条就好了,四棱见线。见大人用胡基砌墙时坐泥,我垒练子时也给每层坐上泥,练子就稳固了。可泥不比水泥,天一下雨,练子不是泡软了吗?发挥智慧,又在石练上苫一层石板,好为练子挡雨。最后四处搜寻小石板,用它把花园围起来,既简单又节省地方。如此折腾,花园有了模样。

家在山里,好看的山花和植物多的是。植树节前后,我常常和伙伴们去坡里挖野冬青、风景树。遗憾的是它们俩在我的手里从没栽活过。夏天割麦时,山上的野百合,山丹丹就开艳了。背麦时,一看见百合花我的眼睛就直了,赶忙放下背笼,折了百合花,顺手折个棍子把百合蛋刨出来。回来把它插在洋瓶里,满屋子都是沁人心脾的百合香。山丹丹、蒲公英、菁刚刚花到处都是,挖得很少。菁刚刚花是紫色的,叶子花苞绵软,胖乎乎得可爱,我们叫它老虎花。我还栽过老鸦扇子(紫鸢花),栽下没有不活的,引得特别凶。今年一窝,来年就是一片。在大姑家折了一枝冬青,栽在小盆里,长得小巧可爱,像灯笼。后来不在家,回去就不见了,只剩一个空盆子。

上了高中,大多寒暑假回家,花园里只剩下年年生发,年年花红,又年年飘零的菊花。在校时养了一株玉蝶,色泽浅绿,叶子肥厚,状如莲花。上学放学都会看看它,不然好像少了点什么。毕业时我又把它带回了家。大学某晚,和苏文宝闲来无事去某楼上战战兢兢折了两小枝玉树花,人各一枝。两人在图书馆前挖土,招来诧异的目光。有苗不愁长,可栽下后我就时时盼它长大。宿舍在阴面,我常挪着花盆撵太阳。阳光太烈,就让它乘凉;冬天,怕它冷,有机会就让它晒晒太阳,取取暖。土质不好影响花的生长,因而我常去山边找黑色的细土。玉树花叶子幽绿而厚,绿得让人惊喜。就这么一盆花,我常在心情不好时看它,侍弄它,给它松土、剪枝、浇水,心情也平静起来。玉树花怕冷,寒假离校时就用纸箱子把它围起来,再盖上被子。经过一冬的守望,它又绽放新绿,心情自然是好的。阳光毕业送我一盆兰草,十分葱郁。夜晚,兰草细长的叶子就竖了起来,很是精神,使我惊羡不已。

从我养花伊始,爸妈就很反对。他们常说要是我把养花的心思用在念书上就好了。每在我侍弄花草时,他们免不了唠叨。后来读高中,一回家我又务弄许久不见的花,他们又念叨我太劳累,有时间都不知道歇下。有次回家见妈给玉树花盆里倒着洋芋皮,爸给花打了枝。我不由得感动起来,他们以前可是反对我养花的呀。每逢来人夸赞这两盆花长得好看,爸就说是娃栽下的,言语间流露着喜悦。

每到天冷时分,我总想念家里的花,怕他们冻了。给妈打电话,她说:"早都搬回去了,你那么爱养花,我咋不操心呢。"心里又淌过一股暖流,我理解着爱不是改变对方,更多的是一种包容。妈是实用主义者,花园荒芜后,她在里面夏种豆角,秋下蒜苗、芫荽,蔬菜也吃得方便。豆花很好看,豆角芫荽都很绿。荒芜又葱茏起来。我也理解认可了母亲的做法。

我喜欢绿,喜欢花。喜欢养简单不娇贵,生命力强的花,谈不上情趣风雅。